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海南

三亞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21-08-12 20:29:23 來源:三亞市統計局 作者: 點擊:987次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及復雜嚴峻的國際國內環境,三亞市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中央12號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緊緊抓住自由貿易區(港)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力應對“三個大考”,答好“三張答卷”。堅定信心、精準施策,采取多項超常規舉措,充分激發內生動力推動經濟社會穩步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圓滿收官,海南自貿港建設順利開局。
 
一、綜合
 
經濟運行。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產總值(GDP)695.4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9.16億元,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113.30億元,增長3.0%;第三產業增加值502.95億元,增長3.2%。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1.4:16.3:72.3。各行業增加值詳見表1。
 
表1: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
 
指標名稱
 
絕對數(億元)
 
比2019年增長(%)
 
全市生產總值
 
695.41
 
3.1
 
農林牧漁業
 
83.19
 
2.4
 
#農林牧漁服務業
 
4.03
 
5.1
 
工業
 
19.17
 
-9.2
 
#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0.08
 
-7.9
 
建筑業
 
94.20
 
6.0
 
批發和零售業
 
101.15
 
44.5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11.31
 
-1.3
 
住宿和餐飲業
 
56.05
 
-15.9
 
金融業
 
60.83
 
0.7
 
房地產業
 
115.55
 
-6.3
 
其他服務業
 
153.95
 
0.1
 
第一產業
 
79.15
 
2.2
 
第二產業
 
113.30
 
3.0
 
第三產業
 
502.95
 
3.2
 
財政收支。全市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0.41億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稅收收入62.03億元,下降18.8%;非稅收收入48.39億元,增長48.1%。稅收收入中,增值稅16.31億元,下降9.3%;企業所得稅12.73億元,下降9.4%;土地增值稅14.49億元,下降24.0%;契稅4.37億元,下降14.8%;房產稅4.21億元,下降32.0%;城鎮土地使用稅2.63億元,下降24.8%;城市維護建設稅2.83億元,下降8.5%;個人所得稅2.06億元,下降20.2%。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9.68億元,比上年下降7.3%。與民生相關的支出中,衛生健康支出17.83億元,增長50.1%;教育支出23.71億元,增長5.8%;節能環保支出8.54億元,增長1.6%;城鄉社區支出32.12億元,增長0.5%。
 
居民消費價格。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上年上漲2.4%,其中食品煙酒類上漲8.8%;衣著類下降0.7%;居住類下降1.1%;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4%;交通和通信類下降3.3%;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下降0.6%;醫療保健類下降1.3%;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1.3%。分月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詳見圖1。
 
人口。全市年末戶籍人口669346人,比上年末增加34977人。其中,男性337699人,女性331647人。按民族分,漢族403653人,占總人口的60.3%;黎族241936人,占總人口的36.2%;回族10737人,占總人口的1.6%;苗族4255人,占總人口的0.6%;壯族2608人,占總人口的0.4%;其他民族6157人,占總人口的0.9%。按區域分,海棠區81668人,吉陽區206620人,天涯區274513人,崖州區106545人。
 
二、改革開放
 
深化改革。出臺《三亞市制度集成創新行動計劃(2020-2021年)》,明確10個方面、42項重點任務。“空地組網通航產業保障體系”等8項案例入選全省發布案例,“區域醫保總額預付+緊密型醫聯體”醫改新模式獲得首屆“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創新獎”二等獎。營商環境改革取得新成效,在全省率先啟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立法、率先設立營商環境觀察員制度;53項審批事項實施“承諾審批制”,政府投資房建類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90個工作日;新開辦企業實現免費刻制印章、低壓接電零成本,商事主體登記全程電子化、客戶辦電“一次都不跑”;企業簡易注銷1個工作日辦結、用水報裝窗口辦理1次辦結、用氣報裝一站式服務;在全省率先開展“信用游三亞”“信用進園區”試點。穩步實施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企業所得稅減免稅額3.3億元。深化大社區改革,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推進綜治中心、社會管理信息化平臺、網格化服務管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四位一體”新機制建設。切實提高風險防范能力,重點推進社管平臺建設,實現“一個平臺管指揮”“一張網絡管治理”,走私、偷渡、外來物種入侵、疫病傳染等風險防控成效明顯。
 
對外開放。開通三亞全球投資服務熱線,全年累計簽約企業456家,新增認定總部企業12家。成功召開2020年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推動與深圳、廣州等城市簽訂合作協議。密集出臺人才住房保障、院士專項經費保障等配套政策,持續推進人才全球招聘,放開高校畢業生落戶限制,全年引進人才落戶超1.1萬人(含隨遷人員)。山海高速公路(五指山-保亭-海棠灣)三亞段試通車,海南西環高鐵和貨線三亞至樂東(嶺頭)段公交化旅游化列車改造工程開工建設。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完成首單種子引進業務。全年新設外資企業158家,增長163%;實際利用外資3.1億美元,增長18%;外貿進出口總額172億元,增長76.6%,其中進口總額168.20億元,增長86.2%;出口總額3.80億元,下降46.4%。10家銀行共為3715家企業開立FT人民幣主賬戶3715個、外幣子帳戶5735個。
 
三、農林牧漁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1.0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7%。其中,農業產值77.95億元,增長4.2%;牧業產值11.84億元,下降20.5%;林業產值3.53億元,增長10.6%;漁業產值21.14億元,增長6.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6.54億元,增長9.2%。主要農產品產量詳見表2。
 
表2:2020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2020年全年(噸)
 
比2019年增長(%)
 
糧食
 
36254
 
-15.3
 
蔬菜(含菜用瓜)
 
389411
 
-10.9
 
瓜類(果用瓜)
 
43080
 
24.1
 
熱作水果
 
#豬肉
 
425581
 
8.8
 
#芒果
 
401520
 
8.6
 
香蕉
 
10760
 
-4.3
 
龍眼
 
1295
 
16.2
 
荔枝
 
498
 
6.8
 
蓮霧
 
1557
 
22.3
 
熱帶作物
 
#橡膠
 
7300
 
44.0
 
椰子(萬個)
 
1012
 
-23.3
 
檳榔
 
25236
 
-0.5
 
肉類總產量
 
11038
 
-35.7
 
#豬肉
 
4968
 
-49.6
 
牛肉
 
408
 
-29.3
 
羊肉
 
710
 
-2.5
 
禽肉
 
4884
 
-16.2
 
禽蛋產量
 
1516
 
-42.0
 
四、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全年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為72.24億元,比上年增長0.3%。其中,輕工業產值3.78億元,下降35.8%;重工業產值68.46億元,增長3.5%。從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產值26.16億元,下降1.1%;股份制企業產值39.25億元,增長2.2%;外商及港澳臺企業產值6.83億元,下降4.8%。從各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業產值1.94億元,下降53.9%;食品制造業產值1.11億元,下降38.1%;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產值35.40億元,增長3.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產值27.25億元,下降5.9%。主要規上工業產品產量詳見表3。
 
表3:2020年主要規上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絕對數
 
比2019年增長(%)
 
供電量
 
億千瓦時
 
44.10
 
-3.7
 
自來水
 
萬噸
 
15604
 
-7.8
 
水泥
 
萬噸
 
308
 
-17.2
 
商品混凝土
 
萬立方米
 
500.46
 
17.0
 
建筑業。全市建安工程投資比上年增長6.5%。建筑業增加值94.20億元,增長6.0%。全市正常經營的資質內建筑業企業26家,全年簽訂合同額(含新簽訂和上年度結轉)97.14億元,比上年下降3.4%;建筑業總產值41.62億元,比上年下降2.7%。
 
五、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開發
 
固定資產投資。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5.3%。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3.3%,非房地產投資下降1.0%。從構成看,建筑工程投資增長8.0%;安裝工程投資下降7.2%;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下降7.0%;其他費用投資增長3.3%。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1031.22億元,比上年增長31.8%,資金到位率為143.4%。其中本年資金來源838.01億元,增長36.4%,占全部資金來源的81.3%。本年資金中,國家預算內資金70.32億元,增長47.8%;國內貸款97.16億元,增長60.7%;自籌資金399.46億元,增長64.4%。
 
房地產開發。全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13.3%。房屋施工面積1345.43萬平方米,增長9.8%。其中,住宅882.03萬平方米,辦公樓55.17萬平方米,商品營業用房205.30萬平方米,其他202.93萬平方米。房屋施工面積中,本年新開工面積249.90萬平方米,增長98.8%。其中,住宅146.97萬平方米。本年房屋竣工面積88.52萬平方米,下降37.3%。其中,住宅51.80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77.05萬平方米,下降36.4%。各月度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詳見圖2。
 
房地產開發投資到位資金688.08億元,比上年增長29.4%,資金到位率為202.4%。其中本年資金來源522.81億元,增長30.4%,占全部資金來源的76.0%。本年資金中,國內貸款64.15億元,增長38.1%;自籌資金250.89億元,增長67.8%;其他資金22.88億元,下降86.1%。
 
六、國內貿易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1.05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從限額以上商品類別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化妝品類、金銀珠寶類、日用品類、汽車類銷售額分別增長27.8%、106.8%、178.8%、62.7%、11.0%。限額以上住宿業中,五星級酒店營業額下降21.2%;四星級酒店營業額下降41.0%;三星級酒店營業額下降43.4%;其他酒店營業額下降16.6%。2020年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類值見表4。
 
表4:2020年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類值
 
指標名稱
 
單位
 
絕對數
 
比2019增減(%)
 
合計
 
萬元
 
3392976
 
37.2
 
其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銷售
 
萬元
 
1128208
 
19.6
 
1.糧油、食品類
 
萬元
 
61231
 
-13.0
 
2.飲料類
 
萬元
 
73365
 
-17.7
 
3.煙酒類
 
萬元
 
40786
 
46.5
 
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
 
萬元
 
248113
 
27.8
 
5.化妝品類
 
萬元
 
1170015
 
106.8
 
6.金銀珠寶類
 
萬元
 
275680
 
178.8
 
7.日用品類
 
萬元
 
632663
 
62.7
 
8.五金、電料類
 
萬元
 
873
 
-56.6
 
9.體育、娛樂用品類
 
萬元
 
13866
 
11.1
 
10.書報雜志類
 
萬元
 
4509
 
2.4
 
11.電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類
 
萬元
 
63
 
-50.9
 
12.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
 
萬元
 
380824
 
-30.0
 
13.中西藥品類
 
萬元
 
90
 
32.7
 
14.文化辦公用品類
 
萬元
 
36594
 
2.2
 
15.家具類
 
萬元
 
2876
 
-35.4
 
16.通訊器材類
 
萬元
 
60704
 
-4.4
 
17.石油及制品類
 
萬元
 
28082
 
-27.7
 
18.建筑及裝潢材料類
 
萬元
 
2495
 
12.0
 
19.機電產品及設備類
 
萬元
 
667
 
0.7
 
20.汽車類
 
萬元
 
347276
 
11.0
 
21.其他未列明商品類
 
萬元
 
12207
 
-21.4
 
七、交通運輸和郵政業
 
交通運輸業。全市客運量1541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6.2%;貨運量472萬噸,比上年下降3.8%。旅客周轉量91.80億人公里,下降34.6%;貨物周轉量7.32億噸公里,增長2.5%。鳳凰機場旅客吞吐量1541萬人次,下降23.6%。其中進港760萬人次,下降24.9%。鳳凰機場飛行106454班次,下降13.7%。交通運輸周轉量和機場吞吐量詳見表5。
 
表5:2020年交通運輸周轉量和機場吞吐量
 
指標名稱
 
單位
 
絕對數
 
比2019年增長(%)
 
一、客運量
 
萬人次
 
1541
 
-36.2
 
公路
 
萬人次
 
530
 
-41.6
 
水運
 
萬人次
 
311
 
-39.4
 
民航
 
萬人次
 
444
 
-22.9
 
鐵路
 
萬人次
 
256
 
-39.1
 
二、旅客周轉量
 
萬人公里
 
918019
 
-34.6
 
公路
 
萬人公里
 
71480
 
-43.2
 
水運
 
萬人公里
 
3394
 
-40.3
 
民航
 
萬人公里
 
767081
 
-32.8
 
鐵路(三亞站)
 
萬人公里
 
76064
 
-41.6
 
三、貨運量
 
萬噸
 
742
 
-3.8
 
四、貨物周轉量
 
萬噸公里
 
73186
 
2.5
 
五、機場吞吐量
 
旅客吞吐量
 
萬人次
 
1541
 
-23.6
 
#離港量
 
萬人次
 
781
 
-22.3
 
貨物吞吐量
 
萬噸
 
8
 
-19.9
 
#離港量
 
萬噸
 
5
 
-23.5
 
郵政業。全市郵政行業業務收入(不含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累計完成51497.86萬元,比上年增長19.7%;業務總量累計完成35613.58萬元,增長30.8%。全市郵政函件業務累計完成23.24萬件,下降16.1%;包裹業務累計完成0.28萬件,下降40.4%;報紙業務累計完成1520.72萬份,下降2.4%;雜志業務累計完成57.27萬份,增長22.9%;匯兌業務累計完成0.66萬筆,下降37.1%。全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387.42萬件,增長41.3%;業務收入累計完成37853.22萬元,增長17.9%。
 
八、旅游業
 
全市接待過夜游客人數1714.40萬人次,比上年下降25.3%。其中,過夜國內游客1699萬人次,下降22.9%;過夜入境游客15.41萬人次,下降83.0%。全年旅游總收入424.74億元,比上年下降26.9%,其中國內旅游收入417.73億元,下降20.5%;旅游外匯收入10158萬美元,下降87.5%。旅游飯店平均開房率為50.89%,比上年降低20.92個百分點。全市列入統計的旅游賓館(酒店)262家,其中,五星級酒店14家,四星級酒店16家,三星級酒店6家。擁有客房61427間,比上年增加2553間;擁有床位100977張,比上年增加3958張。全市共有A級及以上景區14處,其中,5A景區3處,4A景區6處。接待過夜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詳見表6。
 
表6:2020年接待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
 
指標名稱
 
單位
 
絕對數
 
比2019年增長(%)
 
接待過夜游客人數(人次)
 
萬人次
 
1714.40
 
-25.3
 
國內游客人數
 
萬人次
 
1699
 
-22.9
 
旅游飯店
 
萬人次
 
1047.87
 
-34.5
 
其他旅游住宿設施
 
萬人次
 
553.23
 
3.8
 
國際郵輪國內游客
 
萬人次
 
0.88
 
863.9
 
日短租游客
 
萬人次
 
97.02
 
36.7
 
入境過夜游客
 
萬人次
 
15.41
 
-83.0
 
旅游飯店入境游客
 
萬人次
 
14.93
 
-83.4
 
其中:外國人
 
萬人次
 
12.48
 
-82.9
 
臺灣
 
萬人次
 
0.89
 
-90.4
 
澳門
 
萬人次
 
0.19
 
-81.6
 
香港
 
萬人次
 
1.38
 
-80.7
 
入境國際郵輪游客
 
萬人次
 
0.48
 
-2.2
 
旅游總收入
 
億元
 
424.74
 
-26.9
 
國內旅游收入
 
億元
 
417.73
 
-20.5
 
旅游外匯收入
 
萬美元
 
10158
 
-87.5
 
旅游飯店平均開房率
 
%
 
50.89
 
-20.92
 
注:全市接待過夜游客人數(人次)含旅居游客。
 
九、金融業
 
銀行業。2020年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639.37億元,比年初增長7.1%。其中,境內存款1633.43億元,比年初增長6.9%。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285.91億元,比年初下降3.4%,其中境內貸款1284.35億元,比年初下降3.4%;境外貸款1.57億元,比年初下降11.6%。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2175.14億元,比上年增長4.3%;利潤總額14.96億元,比上年增長5.5%;不良貸款率5.29%,比上年降低0.02個百分點。
 
保險業、證券業。全市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24.71億元,比上年下降3.8%。其中,財險9.72億元;壽險11.0億元。全市十一家證券公司營業部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3834.14萬元,凈利潤1915.96萬元,年末資金賬戶99251戶。
 
十、社會事業
 
教育。全市共有各類學校399所,比上年增加34所。其中,普通高等院校6所,與上年持平;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所,與上年持平;普通中學51所,比上年增加3所;小學116所,比上年減少1所;幼兒園223所,比上年增加32所;教職工數19306人,比上年增加2017人。其中,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2822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專任教師341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4395人,小學專任教師3006人,幼兒園專任教師2600人。在校學生數233331人,比上年增加16026人。其中,普通高等學校學生60954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學生9179人,高中階段在校學生數(普通高中)15713人,普通中學學生(普通初中)31331人,小學學生78449人,幼兒園37705人。
 
文化體育。全市共有圖書館1個,文化藝術館1個,博物館1個,劇場(影劇院)25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隊40個。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100%、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100%。全市參加省級以上各類文體比賽836人次,獲得獎牌636枚。其中,金牌204枚,銀牌214枚,銅牌218枚。
 
十一、人民生活和民生事業
 
人民生活。全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42元,比上年增長4.6%。從收入來源看,工資性收入20596元,增長5.0%;經營凈收入5664元,下降6.3%;財產凈收入4022元,增長10.0%;轉移凈收入4361元,增長14.3%。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47元,增長3.2%。其中,工資性收入25285元,增長3.5%;經營凈收入5113元,下降10.9%;財產凈收入5017元,增長8.2%;轉移凈收入5132元,增長13.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9元,增長8.0%。其中,工資性收入7689元,增長8.7%;經營凈收入7180元,增長5.0%;財產凈收入1282元,增長15.9%;轉移凈收入2238元,增長11.3%。
 
就業。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3205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134人。下崗失業再就業4133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02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8%。
 
社會保障。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64160人,覆蓋率為99.79%。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50500人,覆蓋率為99.99%。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56143人,覆蓋率為99.1%。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73408人,覆蓋率99.16%。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含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158個,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含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106%。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口4342人,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實際發放金額2505萬元。城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對象數619人。社會福利院1所,擁有床位100張;兒童福利院1所,救助兒童977人次。
 
保障性住房。出臺安居型商品房建設試點方案,完成7個安居型商品住房項目,掛牌出讓8宗用地。保障性住房開工建設套數6683套,其中安居型商品方3934套,廉租房(公租房)2949套。完成1797戶棚改任務,籌集分配人才房500套。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開工改造老舊小區35個,基本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1個。
 
脫貧攻堅。投入專項扶貧資金7345萬元,建設扶貧項目40個。安排約4533萬元,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項目14個。組織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人數累計達4845人。開展消費扶貧“春風大行動”。建檔立卡人口實現年人均純收入18990元,脫貧監測戶、邊緣戶年人均純收入穩定在11690元和10273元。建檔立卡戶2252戶10059人,已全部脫貧退出,1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摘帽出列,全年無返貧和新增貧困戶。
 
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壯大,國家級海洋牧場1個,省級農業、漁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5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8個。休閑農業旅游加快發展,玫瑰谷、親子游等2條旅游路線獲評中國美麗鄉村旅游精品路線,博后村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新認定省級特色產業小鎮7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續深化,完成全市1015個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任務,全省首個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海南(三亞)農村產權服務中心揭牌成立。
 
十二、生態環境和安全生產
 
生態環境。海岸線長度263.29公里,大小港灣個數19個,主要島嶼68個。土地總面積192151公頃。其中,山地64074公頃;丘陵48343公頃;臺地34722公頃;平原44936公頃;其他75.71公頃。全年空氣質量達標(API<100)365天,空氣質量達標率100%。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11微克每立方米,下降21.4%。擁有污水處理廠15個,與上年持平。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100.4%,比上年提高8.6個百分點。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100%。全市公園數41個,公園面積845.90公頃。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2173.57公頃,綠地率38.1%。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3%。造林面積146公頃。
 
安全生產。全市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5人,其中工礦商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2人;火災事故宗數488宗,無人員傷亡。交通事故件數11920件,死亡人數66人。
 
注:
 
1.公報中各項統計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最終核實數以《三亞統計年鑒—2020》刊發數據為準。
 
2.公報中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農業總產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對三次產業劃分進行了修訂,將“農林牧漁業”中的“農林牧漁服務業”,“采礦業”中的“開采輔助活動”,“制造業”中的“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等三個大類調入第三產業。
 
4.數據來源:本公報中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物價、人民生活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三亞調查隊;農業部分數據來自市農業局;文化、體育、旅游數據來自市旅游文體局;郵政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金融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三亞中心支行、銀監會三亞監管分局、市金融發展局;就業、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保障房建設數據來自市住建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節能減排數據來自市科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生態環境數據來自市生態環境局、市林業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市應急管理局;其他數據來自市統計局。
 
5.數據四舍五入,未做機械性調整。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日本性变态另类性高潮 |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对白 | 伊人成长在线综合视频播放 |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人与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全国 | 日韩一本到欧美国产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