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統計局
2006年3月2日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認真貫徹中央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九屆五次全會確定的工作目標和思路,以科學的發展觀統領經濟發展全局,堅持“以工業化、城鎮化為突破口,帶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思路,克服自然災害,奮力抓落實,全市經濟較好地實現平穩增長。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保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城鄉居民生活繼續得到改善、基本實現全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為“十一五”起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綜合
國民經濟整體運行良好,三大產業同時增長。據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達641855(現行價,不含農墾)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2%,“十五”期間年均遞增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4143萬元,比上年增長9.2%,“十五”期間年均遞增8.9%;第二產業增加值97118萬元,比上年增長11.9%,“十五”期間年均遞增9.3%,其中,工業增加值62358萬元,比上年增長11.2%;第三產業增加值170594萬元,比上年增長7.7%,“十五”期間年均遞增8.5%。從拉動經濟增長因素看,農業仍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6%,拉動經濟增長5.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4.0%,拉動經濟增長2.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7.4%,拉動經濟增長1.6個百分點。2005年全市國民經濟呈現出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宏觀經濟運行處于微景氣區間。
二、農業
農業生產穩步發展,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05年,全市農業總產值(現行價)達582893萬元,比上年增長6.2%。“十五”期間年均遞增8.3%,其中:
種植業生產有所減少。由于我市受干旱、蝗蟲和十八號臺風“達維”等自然災害的嚴重影響,增長有所減少。2005年,全市種植業產值為160368萬元,比上年減少8.3%。
林業生產較有起色,造林面積不斷擴大。2005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積9.0萬畝,比上年增加3.9萬畝,增長76.4%,其中退耕還林6.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5.0%,全市林業產值達20965萬元,比上年增長3.0%。
畜牧業生產快速發展。2005年,全市加快畜牧業生產步伐,飼養規模不斷擴大,專業化生產能力有較大的提高,2005年全市畜牧業產值達91576萬元,比上年增長12.7%。
漁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2005年全市水產品產值達305339萬元,比上年增長10.7%;水產品產量達348732噸,比上年增長10.8%,其中,海水產品產量314050噸,比上年增長12.4%;淡水產品產量34682噸,減少1.7%。
三、工業
工業生產穩步發展。2005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196977萬元,比上年增長6.2%,“十五”期間年均遞增4.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146234萬元,比上年增長8.4%,“十五”期間年均遞增11.5%,在列入統計范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的主要工業產品中,機制糖、水泥、發電量等有所減少,鋼筋、機制紙、售電量等產品產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隨著電訊網絡、農村電網、城市管網等的改造和市政建設、公路建設、水利、校舍、工業新建和更改、農田改造、海灘養殖、私人建房及部分單位等建設項目的不斷投入,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繼續擴大。2005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0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8%,“十五”期間年均遞增7.9%,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93536萬元,比上年增長16.9%;城鄉集體投資完成26671萬元,同比增長8.0%;城鎮私人投資完成29092萬元,比上年增長7.8%;農村私人投資完成30701萬元,比上年增長10.0%。
重點項目進展順利。2005年,投資完成1500萬元以上的項目有19個,投資額達74921萬元,其中:儋州永航不銹鋼有限公司投資工廠建設10500萬元;儋州供電公司農網改造投資17430萬元;海南綠寶蘆薈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蘆薈加工項目投資1648萬元;儋州聯順通自來水管網安裝工程投資1646萬元;松濤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建設投資3618萬元;儋州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于海昌國盛路2523萬元、園地西路2320萬元、交通南路1559萬元、交通北路2047萬元;海中東坡學校完成投資12000萬元;海南華康汽車貿易公司投資佳景商業廣場2100萬元;光村至新英公路完成投資3160萬元;木棠至三都公路完成投資1549萬元;儋州華都商貿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建材中心2160萬元;儋州市水務局水利建設投資3695萬元;儋州市電信公司建設投資1892萬元;海南溫氏禽畜有限公司建設投資1500萬元;華南熱農大學校舍建設投資1970萬元;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投資設備購置1604萬元等,隨著這些項目的不斷投入,將改善我市投資環境和拉動我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2005年招商引資取得了新的進展,全市審批和登記的項目75個,協議投資額35.8億元,招商引資新建、擴建項目39個,實際累計投入資金5.3億元,增長26.7%。
五、商業貿易、市場物價和旅游業
消費品市場持續平穩增長。2005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37435萬元,比上年增長10.5%,“十五”期間年均遞增7.8%。從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總額80639萬元,比上年增長9.8%;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56796萬元,比上年增長11.6%。從銷售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109243萬元,比上年增長9.8%;餐飲業26355萬元,比上年增長8.8%;其他1837萬元,比上年增長12.1%。
市場物價平穩運行。2005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5%,在溫和區間微幅波動,為穩定經濟健康平穩增長創造了良好的運行環境。其中,城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3%,農村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7%。分類別看,食品類價格上漲1.7%,居住類價格上漲5.9%,煙酒及用品類價格上漲1.2%,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0.7%,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價格下降0.3%,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1.1%,衣著類價格下降3.0%,交通和通訊類價格上漲0.5%。全年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9%,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0.5%,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4.2%,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1.2%,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8.9%,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2.2%。
旅游業穩步發展。2005年,我市圍繞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工作要求,加大發展旅游業力度,加強旅游市場管理,規范旅游秩序,加大宣傳促銷力度,拓寬旅游市場,促進了我市旅游業的發展。2005年全市13家涉外定點單位接待國內外過夜旅游人數35.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8%,營業收入19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4.7%。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六、財政和金融
地方財政收入較快增長。2005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17558.5萬元,比上年增長24.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6225.1萬元,比上年增長23.3%;財政支出54086.8萬元,比上年增長26.9%,一般預算支出52844.8萬元,比上年增長28.8%,在地方財政收入中,工商稅收增長27.7%,其中,增值稅增長26.9%,營業稅增長28.3%,企業所得稅增長165.0%,個人所得稅增長5.7%,城市維護建設稅增長17.2%;農稅收入增長247.8%;非稅收入減少3.9%。在地方財政支出中,農業支出增長27.2%;基本建設支出增長207.8%;醫療衛生經費支出增長62.6%;城市維護費支出減少5.9%;文體廣播事業支出減少6.4%;行政管理費支出增長19.5%,;教育支出增長40.2%;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支出增長61.6%。
金融形勢良好,保險收入明顯增長。2005年末,全市各項存款余額達437550萬元,增長13.6%,“十五”期間年均遞增11.9%;各項貸款余額達197978萬元,增長2.4%,“十五”期間年均遞增1.6%;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329750萬元,增長12.6%,“十五”期間年均遞增11.0%;保險費收入5651萬元,增長21.5%,“十五”期間年均遞增14.0%;已決賠款支出1038萬元,增長19.3%。
七、交通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持續保持增長,運營質量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2005年,全年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完成增加值36359萬元,增長7.4%,“十五”期間年均遞增9.2%。
郵電通信業發展較快。2005年,全市郵電業務總量22803萬元,比上年增長19.5%,截止年末全市交換機容量達21.52萬門,市內電話用戶21.5萬戶(含小靈通),比上年增長43.3%;移動電話用戶17.0萬戶,比上年增長15.6%;全年郵政局運送函件42.0萬件。比上年減少6.7%;特快專遞4.0萬件,比上年增長33.3%;累計發行各類報刊664.00萬份,比上年增長13.9%。
八、科學技術、文化體育和教育
科技事業取得了新的成果。我市被國家科技部確定為海南省唯一的國家星火技術密集區市。2005年年末,全市共有科研機構12所,其中,市屬科研機構7所,民辦科研機構5所,組織實施各類科技項目6項,共取得科技成果4項,其中獲省科技成果轉化一等獎3項,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通過科技項目的組織和實施,提高了我市國民經濟發展的科技含量,推動了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文化藝術事業穩步發展,2005年末,占地面積40畝,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的市圖書館和建筑面積3900平方米的市大戲院已投入使用。2005年的中秋文化周活動,一年比一年辦得有特色,有規模,有影響。此外,2005年那大鎮舉辦的市民文化節歷時6天,共有116支隊伍,近3000人參加,文體藝術比賽項目達19個,是省內鎮級文化活動中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活動,為樹立儋州的瓊西經濟文化中心地位奠定了基礎。
體育事業取得新的突破。群眾體育健康發展,全民健身運動不斷普及。2005年,那大東風居委會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單位。五年來,全市競技運動水平不斷提高,在全省各類體育比賽中共獲得金牌60枚,刷新8項省紀錄;在第二屆省運會上,獲得金牌14枚,銀牌3枚,銅牌12枚,金牌總數居全省第五名,其中拳擊奪得金牌7枚,田徑隊6人4次創4項省紀錄;2005年參加省少年兒童羽毛球、田徑、乒乓球、拳擊等比賽取得6金、2銀、10銅的成績;拳擊隊麥精賢參加全國十運會決賽獲得第三名,全市體校運動員羊玲玲獲得全國少年田徑錦標賽400米欄第三名。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2005年,全市共有小學349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8%,全年在校學生人數154022人,比上年增長19.7%;普通中學52所,全年在校學生人數67325人,增長7.1%,高考本科入圍率21.2%,職業中學4所,全年在校學生人數934人,增長9.6%,中等專業學校2所,高等院校2所,高等院校在校學生人數13862人,增長16.2%。全市教職工人數10422人,比上年減少2.8%,其中專任教師8446人,減少1.6%。
九、衛生和環境保護
衛生事業積極推進。2005年末全市共有各類醫療機構60個,醫療病床1907張,各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066人。全年各醫療單位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20.2%。婦幼保健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婦幼保健兩個系統管理工作達到國家要求,孕產婦住院分娩率為93.1%,新法接生率達96.1%,孕產婦死亡率達十萬分之33.6%。2005年,全市食品藥品醫療衛生市場秩序得到有效整頓。共監督檢查食品公共場所生產經營單位679家,責令整改105家,違法行為查處47家,涉及總貨值4600元,其中立案調查單位10家,責令停業單位41家,取締單位7家,罰款單位7家,罰款金額18000元,收繳非法物品貨值約2800元,銷毀有毒有害、假冒偽劣等食品約2000公斤;針對群眾反映的醫療市場存在的熱點問題,全市大力整頓治理。共檢查個體診所196家,查處無證診所68家,取締無證診所68家,對35家無證診所進行立案查處,刑事拘留3人,沒收藥品235種,共47箱,器械35件,價值約6萬多元,進一步規范了全市的食品藥品醫療市場秩序。農村衛生狀況進一步得到改善,全年創建文明生態村389個。建造沼氣廁所390戶,完成省下達任務的111.4%。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市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城鎮空氣處于清潔狀態。全年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2.6%,燃料燃燒廢氣消煙除塵率98.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6.8%,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為0.001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為0.010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年日平均值0.032毫克/立方米。
十、人口與人民生活
2005年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941757人,比上年增加37250人,增長4.1%。其中農業人口590808人,非農業人口350949人,分別比上年增加23553人和13697人,增長4.2%和4.1%。全市人口出生率13.62‰,低于全省1.03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4.59‰,低于全省1.13個千分點。2005年完成“四術”7540例,比上年減少237例,全市計劃生育完成省年度下達的指標任務,已跨入全省計劃生育先進二類市縣行列。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2005年,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2703元/人,比上年增長9.9%;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109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3381元,比上年增長7.8%。
備注:1、本資料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據。
2、本資料生產總值絕對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率按可比價格計算。
3、為了準確表述和規范地區GDP的中文譯名,國家統計局決定自2004年1月1日起,除國家繼續沿用原GDP中文譯名即“國內生產總值”名地區GDP中文譯名統稱為“地區生產總值”,特定地區的GDP用行政區的名字作為定語。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4、本資料人口、衛生、教育部分統計指標含農墾,其他部分指標因農墾部分尚未綜合匯總,故其他部分指標數字不含農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