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
3月26日
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決執行中央擴內需、促增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落實“314”總體部署和國發〔2009〕3號文件[1],著力推進統籌城鄉改革、內陸開放高地和“五個重慶”[2]建設,同心同德,奮起應對,國民經濟加快回升、持續向好,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28.72億元,比上年增長14.9%。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06.80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447.48億元,增長17.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474.44億元,增長13.3%。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3%,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2.8%,與上年持平;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7.9%,上升0.6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2916元,比上年增長14.1%。
圖1 直轄以來全市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分區域看,一小時經濟圈[3]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076.48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占全市生產總值的77.8%;渝東北翼完成1096.07億元,增長18.8%,占全市的16.8%;渝東南翼完成356.17億元,增長14.7%,占全市的5.4%;“兩翼”所占比重較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4]比上年下降1.6%,其中食品價格持平。主要食品價格中,豬肉下降23.6%、油脂下降19.1%、大米上漲8.4%、蛋類下降1.2%。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4.5%,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下降5.0%。
圖2 直轄以來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漲跌幅度 單位:%
表1 2009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漲跌幅度
指標 比上年±%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 -1.6
食 品 持平
煙酒及用品 1.6
衣 著 -5.3
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 -2.8
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 -0.6
交通和通信 -1.8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1.5
居 住 -4.1
年末全市就業人員1668.83萬人。其中,第一產業就業733.68萬人,比上年減少1.8%;第二產業就業355.69萬人,增長5.0%;第三產業就業579.46萬人,增長3.4%。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8.13萬人,農村富余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36.70萬人。17.61萬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96%,與上年持平。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606.80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其中,種植業390.50億元,增長5.6%;畜牧業164.00億元,增長4.9%;林業24.59億元,增長5.4%。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344.24萬畝,比上年增長0.6%,糧食平均畝產340公斤。油料播種面積355.54萬畝,增長10.0%。蔬菜播種面積828.35萬畝,增長14.7%。
全年糧食總產量1137.20萬噸,比上年減產1.4%。蔬菜產量1177.45萬噸,增長18.4%。肉類總產量187.72萬噸,增長5.7%。
表2 2009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產量 比上年±%
糧食(萬噸) 1137.20 -1.4
蔬菜(萬噸) 1177.45 18.4
油料(萬噸) 40.54 13.4
禽蛋(萬噸) 35.97 8.6
牛奶(萬噸) 7.94 2.0
生豬出欄數(萬頭) 2003.11 5.5
牛出欄數(萬頭) 46.94 14.4
羊出欄數(萬只) 166.55 11.3
肉類總產量(萬噸) 187.72 5.7
#豬肉(萬噸) 146.52 4.2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工業增加值2917.40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占全市生產總值的44.7%。
圖3 直轄以來工業增加值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表3 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
指標 絕對額 比上年±%
(億元)
工業總產值 6706.96 15.2
#大中型企業 4745.87 14.0
#國有控股 2679.66 9.9
按輕重工業分
輕工業 2043.74 11.5
重工業 4663.22 16.9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
國有 290.58 11.9
集體 92.09 41.3
股份合作制 11.69 20.2
股份制 4587.48 14.0
外商及港澳臺 1317.52 15.8
其他 407.61 25.2
從支柱產業看,汽車摩托車行業總產值2223.79億元,增長21.3%,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3.2%,裝備制造業總產值1091.14億元,增長18.0%,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6.3%。
表4 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產量 比上年±%
原煤(萬噸) 4290.79 18.5
鋼材(萬噸) 477.44 6.3
鋁材(萬噸) 75.15 -0.2
水泥(萬噸) 3610.99 13.6
農用化肥(萬噸) 152.00 12.3
維倫纖維(噸) 12285.00 -16.3
汽車(萬輛) 118.65 59.8
#轎車(萬輛) 63.30 46.7
摩托車(萬輛) 761.74 3.1
卷煙(億支) 476.00 5.5
啤酒(萬千升) 72.77 7.3
冰醋酸(萬噸) 26.07 -20.0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06.4%,比上年提高9.6個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623.71億元,增長15.9%;實現利潤323.14億元,增長16.4%;總資產貢獻率10.9%,下降0.4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97.8%,提高0.6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167693元/人年,增長12.3%。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530.08億元,比上年增長21.2%。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實現利潤110.12億元,增長23.5%;上繳稅金85.03億元,增長34.5%。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317.92億元,比上年增長31.5%。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542.57億元,增長28.3%;城鎮投資4958.74億元,增長31.1%;農村投資359.18億元,增長36.2%。
圖4 直轄以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分區域看,一小時經濟圈完成3974.92億元,比上年增長29.4%;渝東北翼完成938.03億元,增長39.6%;渝東南翼完成404.97億元,增長33.7%。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99.11億元,比上年增長123.5%。第二產業投資1891.45億元,增長31.6%。其中,工業投資1793.07億元,增長30.2%,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的33.7%;第三產業投資3227.36億元,增長28.1%。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1238.91億元,增長25.0%。
全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620.09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30.5%。其中,政府主導類投資1139.49億元,市場主導類投資480.60億元,分別占重點項目投資的70.3%和29.7%。
五、國內貿易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524.36億元,比上年增長19.9%,占全市生產總值的8.0%;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32.88億元,增長15.6%,占全市生產總值的2.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79.01億元,比上年增長18.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1.9%。分城鄉看,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521.13億元,增長18.7%;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31.82億元,增長18.4%;縣以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26.06億元,增長18.5%。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048.96億元,增長18.3%;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381.27億元,增長21.9%;其他行業零售額48.78億元,增長8.9%。
圖5 直轄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食品、飲料、煙酒類比上年增長28.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3.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5.5%,通訊器材類增長22.7%,石油及制品類增長21.5%,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37.0%,汽車類增長45.3%,家具類增長67.5%,中西藥品類增長30.3%,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30.0%,機電產品及設備類增長36.2%。
六、對外開放
全年進出口總額77.09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9.0%。其中,出口42.80億美元,下降25.2%;進口34.29億美元,下降9.8%。機電產品出口29.33億美元,下降26.7%,占出口總額的68.5%。
圖6 直轄以來進出口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美元、%
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40.16億美元,增長47.2%。分行業看,工業實際利用外資14.33億美元,增長64.9%;房地產實際利用外資14.44億美元,下降14.3%;金融實際利用外資2.49億元,增長12.4倍。全年實際利用內資1468.02億元,增長74.2%。
表5:2009年進出口總額
指標 絕對數 比上年±%
(萬美元)
進出口總額 770859 -19.0
出口額 428008 -25.2
#一般貿易 364269 -28.7
#機電產品 293328 -26.7
高新技術產品 17719 -23.0
#國有企業 91661 -35.8
外資企業 79950 -16.6
私營企業 231856 -21.8
進口額 342851 -9.8
#一般貿易 312171 2.2
#機電產品 193038 -20.2
高新技術產品 43111 -16.7
#國有企業 85632 4.6
外資企業 215096 -20.0
私營企業 39274 74.2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勞務、設計咨詢合同額10.4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9%;完成營業額3.69億美元,增長20.3%。新派勞務人員9942人,年末在外勞務人員20575人。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47.98億元,比上年增長3.3%,占全市生產總值的5.3%。公路通車里程累計達到11.0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77公里。全市行政村公路通達率為96.2%,比上年提高10.5個百分點,行政村公路通暢率為51.7%,提高12.8個百分點。全年主要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68491.06萬噸,比上年增長7.6%;完成旅客運輸量114597.91萬人,增長6.9%。
表6 2009年主要運輸方式完成運輸量
指標 絕對數 比上年±%
貨物運輸量 68491.06 7.6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萬噸)
鐵路 2181.60 4.6
公路 58532.00 7.2
水運 7771.34 11.5
航空 6.12 18.4
旅客運輸量 114597.91 6.9
(萬人)
鐵路 2602.90 5.3
公路 110150.00 7.3
水運 1226.38 -22.3
航空 618.63 34.2
全年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8611.62萬噸,比上年增長9.1%。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1424.61萬人,增長26.5%;空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8.74萬噸,增長16.5%。集裝箱吞吐量57.57萬標箱,下降2.8%。
年末全市民用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03.70萬輛,比上年增長25.1%。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57.63萬輛,增長33.2%,私人轎車保有量29.30萬輛,增長37.9%。全年新注冊汽車20.59萬輛,增長26.6%;其中,新注冊轎車10.42萬輛,增長54.6%。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88.04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4.44億元,增長26.0%;電信業務總量463.60億元,增長14.0%。年末固定電話用戶627.70萬戶,比上年下降8.8%;年末移動電話用戶1440.90萬戶,比上年增長12.4%。電話普及率72.40部/百人,提高3.0部/百人;ヂ摼W用戶203.80萬戶,增長7.5%。
全年接待游客1.23億人次,比上年增長21.9%;實現旅游總收入703.23億元,增長25.2%。其中,入境游客104.80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5.37億美元,分別增長20.2%和20.0%;國內游客1.22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666.34億元,分別增長21.9%和25.7%。全年公民出國(境)旅游人數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6%。
八、財政、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81.83億元,增長18.1%。一般預算收入中,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主要稅種分別增長7.0%、27.9%、18.4%、19.2%和15.3%。
全年地方一般預算支出1317.46億元,增長29.7%。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城鄉社區事務、農林水事務分別支出194.48億元、228.74億元、76.82億元、177.59億元和125.40億元,增長26.7%、32.8%、48.8%、42.5%和63.4%。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58.97億元,增長14.3%。
全年金融業增加值389.97億元,比上年增長31.2%,占全市生產總值的6.0%。全市中資銀行市級分行23家,外資銀行分行8家,租賃公司2家,擔保公司126家,小額貸款公司71家,村鎮銀行1家。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1084.82億元,比年初增長36.9%。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908.68億元,增長23.1%。本外幣貸款余額8856.56億元,增長41.7%。其中,個人消費貸款余額1475.29億元,增長48.9%。
表7 2009年年末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
指標 年末數 比年初±%
(億元)
本外幣存款余額 11084.82 36.9
人民幣存款余額 10933.00 36.3
#企業存款 3770.43 58.9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 4908.68 23.1
本外幣貸款余額 8856.56 41.7
人民幣貸款余額 8766.06 41.6
#短期貸款 1499.85 9.0
中長期貸款 6563.63 53.7
#個人消費貸款 1475.29 48.9
全市證券經營機構82家,其中證券公司總部1家。境內上市公司31家,總股本153.01億股,比上年增長16.7%;股票總市值1900.07億元,增長2.12倍。境內上市公司通過發行配售股票共籌集資金17.56億元,增長37.9%。
全市營業性保險分公司33家,保險法人機構3家,保險區域總部8家,保險從業人員7.48萬人,比上年增長28.3%。保費總收入244.70億元,增長22.0%。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7.06億元,增長24.6%;健康險和人身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16.05億元,增長15.9%;壽險保費收入181.60億元,增長21.9%。全年賠付各類保險金56.63億元,比上年增長24.1%。其中,財產險賠付28.88億元,增長27.8%;健康險和人身意外傷害險賠付7.27億元,增長23.0%;壽險給付20.48億元,增長19.6%。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九、城市建設
全年新建、改造城市道路380公里,新建橋梁12座。新建供水管道120公里。新增綜合供水能力5.0萬噸/日;新增污水處理能力4.0萬立方米/日。新增園林綠地5083萬平方米。建成城鎮廣場95.7萬平方米。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13052.60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2.1%;竣工面積2907.05萬平方米,增長22.8%。商品房銷售面積4002.8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9.4%;銷售額1377.76億元,增長72.2%,其中,住宅銷售額1231.71億元,增長74.8%。
全年拆遷改造主城區危舊房447.69萬平方米,工礦棚戶區70.25萬平方米。建成廉租房88萬平方米。農村危舊房改造4.1萬戶,建成巴渝新居3.7萬戶。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市高等教育學校60所,中等職業學校271所,普通中學1304所,小學7096所。研究生招生1.42萬人,在校3.91萬人,畢業0.98萬人;普通高校本?普猩15.22萬人,在校48.42萬人,畢業11.45萬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19.09萬人,在校55.05萬人,畢業14.93萬人;普通中學招生66.09萬人,在校192.02萬人,畢業56.89萬人;小學招生32.13萬人,在校208.14萬人,畢業43.1萬人;特殊教育招生0.20萬人,在校1.32萬人;職業技術培訓機構4401所,職業技術培訓結業生182.07萬人次。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93%,普通初中入學率98.83%,大學毛入學率27.0%。
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79.00億元,比上年增長30.0%,占全市生產總值的1.21%。市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32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0個,其中國家級中心9個。13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全年受理專利申請13482件,增長62.0%,獲得專利授權7501件,增長55.6%,其中發明專利授權834件,增長56.8%。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17家,新增高新技術產品501個;高技術制造業總產值712.47億元,軟件業總產值102.55億元。技術合同成交金額45.60億元,下降36.4%。全市中國馳名商標33件,增長43.5%;著名商標472件,增長33.0%。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市博物館37個,檔案館46個,文化館40個,藝術表演團體160個。公共圖書館43個。出版發行報紙59900萬份,各類期刊7266萬冊,圖書12731萬冊(張)。有線電視用戶454.64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131.34萬戶,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6.46%。鄉鎮綜合文化站854個。
年末衛生機構242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404個,婦幼保健院(所、站)41個,?萍膊》乐卧海ㄋ、站)1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43個,衛生監督機構42個。醫院和衛生院床位8.70萬張,其中鄉鎮衛生院床位2.76萬張。衛生技術人員9.72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19萬人,注冊護士3.18萬人,鄉鎮衛生技術人員2.37萬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2個。
全市體育人口1251萬人,占常住人口的43.8%。全年獲國家級比賽金牌6枚,獲世界級金牌4枚。新建中小學塑膠運動場329片,人均體育場地面積0.8平方米。國民體質抽樣合格率87.3%。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2859.00萬人,比上年增加2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474.92萬人,增加55.83萬人。城鎮化率51.59%,比上年提高1.60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為9.9%。,比上年下降0.2%。;死亡率為6.2%。,下降0.1%。;自然增長率為3.7%。,下降0.1%……全市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102.3,出生嬰兒性別比112.3,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
全市城鎮經濟單位職工人數為231.82萬人,平均工資[6]30963元,比上年增加3978元,增長14.7%。城鎮居民人均家庭總收入16990元,增長11.6%,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7]15749元,增長9.6%,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1.4%。總收入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1824元,增長7.9%;人均經營凈收入1019元,增長29.2%;人均財產性收入254元,增長23.3%;人均轉移性收入3894元,增長19.2%。城鎮人均消費支出12144元,增長8.9%,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0.7%。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8]37.7%。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1.4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4平方米。
圖7 直轄以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元、%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4621元,增長12%。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998元,增長13.2%;人均家庭經營收入2173元,增長7.8%;人均轉移性收入384元,增長30.5%。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142元,增長8.9%;其中,衣著、居住、交通通訊、家庭設備用品、醫療保健等消費分別增長23.9%、23.5%、9.2%、24.8%和23.1%。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49.1%。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5.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
城鄉居民收入比從上年的3.48︰1調整為3.41︰1。
圖8 直轄以來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元、%
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574.68萬人,比上年增長31.9%。其中,城鎮職工520.25萬人,農民工39.85萬人,機關事業單位職工14.58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362.46萬人,增長11.1%。參加失業保險219.91萬人,增長2.8%。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68萬人。全年70.14萬城鎮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下降10.6%,財政性資金支出14.46億元;116.63萬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長49.5%,財政性資金支出6.90億元。
十三、移民與扶貧
全年完成庫區移民安置1.29萬人,截止2009年底庫區累計搬遷移民113.80萬人。還建各類移民安置房屋41.96萬平方米。引進對口支援經濟合作項目122個,資金106億元。庫區移民技能培訓49212人。市外輸出移民勞務工16467人。全年完成移民投資34.7億元。
全年貧困人口[10]減少20.1萬人。全年安排財政性扶貧資金9.34億元,新建和改造鄉村道路5140公里,異地扶貧搬遷8571戶,退耕還林生態移民搬遷7673戶。20.6萬人解決了飲水困難。
十四、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年末耕地面積223.76萬公頃,比上年凈增加1690.05公頃。全年耕地面積增加9532.33公頃,其中,開發增加3129.20公頃,復墾增加127.41公頃,整理增加6165.43公頃;年內耕地減少7842.28公頃,其中,建設占用6541.89公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水資源總量451.40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21.8%。年平均降水量1023.9毫米,減少13.8%。年末6座大型水庫蓄水總量10.83億立方米,減少49.4%。整治病險水庫405座。全年新造綠化林地9.57萬公頃,完成造林面積95726公頃,森林覆蓋率35%。
全年主城區環境空氣質量滿足優良天數303天,比上年增加6天。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分別為0.053毫克/立方米、0.037毫克/立方米和0.105毫克/立方米。
全年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比例分別為97.5%和2.5%。酸雨頻率為72.7%,比上年下降5.3個百分點。長江、嘉陵江、烏江重慶段水質均滿足Ⅲ類水質標準。
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1928人,比上年下降2.7%。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0.30人,下降23.1%;較大安全生產事故死亡139人,下降38.8%;煤礦百萬噸死亡5.44人,下降20.2%。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209人死亡,下降0.8%;道路交通萬車死亡6.0人,下降21.1%。
全市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111人,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88億元。
注:
[1]“314”總體部署是指2007年3月8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為重慶工作“定向導航”,高瞻遠矚地作出了三大定位,確定了一大目標,交辦了四大任務,構成重慶發展“314”總體部署。三大定位,即努力把重慶加快建設成為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一大目標,即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四大任務,即加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力度,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步伐;著力解決好民生問題,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加強城市建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國發〔2009〕3號文件即《國務院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
[2]“五個重慶”是指重慶市委三屆三次全委會提出的建設宜居重慶、暢通重慶、森林重慶、平安重慶和健康重慶。
[3]一小時經濟圈是指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萬盛區、雙橋區、涪陵區、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南川區、綦江縣、潼南縣、銅梁縣、大足縣、榮昌縣和璧山縣;渝東北翼是指萬州區、梁平縣、城口縣、豐都縣、墊江縣、忠縣、開縣、云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和巫溪縣;渝東南翼是指黔江區、武隆縣、石柱縣、秀山縣、酉陽縣和彭水縣。
[4]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隨著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反映居民家庭購買的消費品及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它是宏觀經濟分析和決策、價格總水平監測和調控以及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其按年度計算的變動率通常被用來作為反映通貨膨脹(或緊縮)程度的指標。
[5]常住人口是指在本鄉鎮(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雖居住不滿半年但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戶口待定人口。
[6]城鎮經濟單位職工工資總額指城鎮經濟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所有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職工工資總額為稅前工資,包括單位代扣代繳的各項費用(如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的個人繳納部分)、各項工資性補貼(如電話、伙食、交通等補貼)和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平均工資由工資總額除以平均職工人數而得。城鎮經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是國有經濟、城鎮集體經濟、聯營經濟、股份制經濟、外商和港、澳、臺投資經濟、其他經濟單位及其附屬機構工作的職工的平均工資水平。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城鎮個體勞動者及離退休、退職人員、再就業的離、退休人員等按規定目前未列入其統計范圍。
[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般為一年)城鎮居民家庭成員得到的可用于最終消費支出和其它非義務性支出以及儲蓄的總和,即城鎮居民家庭或以用來自由支配的收入。是全面反映城鎮居民收入水平和結構變化的最主要指標。重慶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7年開始調查統計,覆蓋全市城鎮居民;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調查范圍只包括主城區。
[8]恩格爾系數是指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全部消費支出的比重。
[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純收入指農村住戶當年從各個來源得到的總收入相應地扣除所發生的費用后的收入總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是指按住戶常住人口人均當年的純收入。它反映一個地區農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是反映農村居民收入變化的一個重要指標。
[10]農村貧困人口。根據新修訂的農村貧困標準統計的,與歷史數據不完全可比。我國在2007年前有兩個扶貧標準,第一個是1986年制定的絕對貧困標準,把1985年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低于206元的農村人口定為絕對貧困人口。后來此標準隨物價調整,到2007年時為785元。第二個是2000年制定的低收入標準,即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在865元以下,在絕對貧困標準和低收入標準之間的為低收入人口,到2007年年底,低收入標準調整為1067元。2008年年底,我國上調扶貧標準,把絕對貧困標準與低收入標準合二為一,取消將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區別對待的政策。2008年開始實施的人均純收入1196元的新扶貧標準,是在2007年1067元低收入標準的基礎上根據2008年度物價指數做出的最新調整。
[1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最終數據以《重慶統計年鑒2010》為準。其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