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樂山調查隊
2010年3月12日
2009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全力以赴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國民經濟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綜 合
初步核算,全年GDP619.02億元,比上年增長15.3%,連續十年增速超過10%,增幅創歷史新高。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1.38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353.85億元,增長19.7%;第三產業增加值173.79億元,增長12.4%。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14.8%,下降1.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7.1%,上升0.8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8.1%,上升0.6百分點。三次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0.5、11.1和3.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1%、72.6%和24.3%。人均GDP18379元。
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323.67億元,增長19.0%,民營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2.7%,占GDP的52.3%。民營工業增加值186.95億元,增長24.4%,占工業增加值的56.6%。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2%,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9%,服務項目價格與上年持平,消費品價格上漲1.6%。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5.0%,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下降4.2%。
全年企業家信心指數達到123.08點,企業景氣指數達到132.52點。
年末全市城鎮就業人員47.1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82 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城鎮安置失業人員就業3.60萬人。
全年國稅收入36.04億元,比上年下降1.6%。地稅收入36.37億元,增長22.1%。
二、農 業
年末耕地面積15.09萬公頃,比上年增加479公頃。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36.13萬公頃,比上年增加 6923公頃。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4.32萬公頃,比上年增加2970公頃;油料種植面積3.78萬公頃,增加3820公頃;糖料種植面積957公頃,減少44公頃;蔬菜種植面積4.38萬公頃,增加411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113.97萬噸,比上年增產2.66萬噸,增長2.4%;油料產量6.03萬噸,增產10.5%;糖料產量3.50萬噸,減產4.0%;蔬菜產量99.18萬噸,增產0.2%;水果產量15.77萬噸,增長0.4%。
全年出欄肉豬376.33萬頭,增長2.8%;生豬存欄226.89萬頭,增長3.3%;出售和自宰的肉用兔1518.69萬只,增長7.8%。全年肉類總產量39.62萬噸,比上年增長4.1%。其中,豬肉產量26.65萬噸,增長3.4%,占肉類總產量的67.3%;牛肉產量1.51萬噸,增長6.1%;羊肉產量0.81萬噸,增長0.3%;禽肉產量8.81萬噸,增長5.7%。禽蛋產量13.02萬噸,增長8.7%。牛奶產量0.32萬噸,下降14.4%。
全年水產品養殖面積6571公頃,水產品產量6.52萬噸,增長5.3%。全年造林面積2.90萬公頃,退耕還林面積3466公頃。森林面積62.4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8.94%,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全年有效灌溉面積10.06萬公頃,旱澇保收面積 7.16萬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53.65萬千瓦,增長8.7%。農村用電量68553萬千瓦小時,增長7.1%。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330.46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占全市GDP的53.4%,拉動經濟增長10.8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0.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58戶,比上年增加4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24.7%,產品銷售率96.9%。其中,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24.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77.8%。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23.2%;重工業增加值增長25.0%。39戶重點工業企業總產值達500.11億元,增長17.6%。
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179.73億元,增長50.86%,新產品產值率17.7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電量140.02億千瓦小時,增長23.2%。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加值增長28.2%,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19.0%,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6.1%,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32.1%,磚瓦、石材及其他建筑材料制造增長24.5%,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30.4%,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56.3%,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2.9%。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電量159.97億千瓦小時,增長11.3%;原煤802.31萬噸,增長16.2%;鋼材產量104.32萬噸,增長30.4%;水泥1483.59萬噸,增長49.7%;多晶硅2217噸,增長121.7%。
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846.57億元,增長25.5%;實現利潤53.62億元,比上年下降3.7%;實現利稅總額84.54億元,下降3.9%。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40.70點,比上年提高8.3點。五大產業集群實現銷售收入667.7億元、利稅68.93億元。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實現增加值23.39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具有資質等級建筑企業197戶。房屋建筑施工面積610.2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8.10億元,比上年增長56.2%。500萬元及以上項目投資1165個, 完成投資323.4億元,增長76.4%,其中,新開工項目924個。全年建成投產項目910個,項目建成投產率59.6 %,新增固定資產投資254.3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63.9%。民間投資232.1億元,增長28.4%,占全社會投資的58.3%。
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中,第一產業投資18.80億元,增長57.6%;第二產業投資224.27億元,增長60.4%,其中,工業投資220.38億元,增長57.8%,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5.4%;第三產業投資155.03億元,增長50.2%。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2.99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其中,批發業零售額30.01億元,增長14.6%;零售業零售額115.84億元,增長18.9%;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52.31億元,增長24.3%;其他行業零售額34.82億元,增長12.3%。全市個體私營經濟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35.1億元,增長20.8%,增幅比上年下降2.6個百分點,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58.0%。
在限額以上企業的商品銷售中,金銀珠寶類零售額增長70.8%,汽車類增長44.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9.4%,煙酒類增長23.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4.3%。
六、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8.5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3%。其中,出口5.58億美元,增長8.8%;進口2.98億美元,增長4.6%。
全年實際使用外資8330萬美元,增長12.2%。
全年引進內資項目179項,協議引進資金319.17億元,實際到位市外資金265.18億元,增長75.9%。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外派勞務3022人次,增長8.7%。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營業額738萬美元,增長123%。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9.36億元,比上年增長13.2%。
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8639公里,其中,等級公路7132公里。全年新增公路里程643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達到74472輛,比上年末增加24786輛,增長49.9%,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55365輛,比上年末增加16071輛,增長40.9%。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0.32億元,比上年增長25.67%。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72億元,比上年增長20.8%;電信業務總量38.6億元,比上年增長25.9%。
全年新增電話交換機容量133萬門,年末總容量達到414萬門。新增移動電話用戶39萬戶,年末達到208萬戶。固定電話用戶年末達到83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51萬戶,農村電話用戶32萬戶。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291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8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82.21部/百人,比上年提高了10.48個百分點
2009年末,全市共有216個郵政局(所),平均每59.38平方公里、每1.64萬人擁有一個郵政服務網點。全市有郵路93條,郵路總長度達到2675公里。共有城市投遞段道93個,農村投遞路線269條,農村投遞路線總長度達5936公里。
2009年,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1405.2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11.1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9%和21.6%。其中:接待國內游客1399.14萬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10.4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0%和22.1%;接待入境游客6.07萬人次,創匯1104萬美元,分別比上年下降5.9%和21.5%。峨眉山景區和樂山大佛景區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445.74萬人次,占接待總人數的31.72%。樂山大佛景區通過國家5A級景區評定。全市旅游星級飯店38家;新評國家1A級旅游景區1個;國家A級旅游景區12個。全市新增鄉村旅游點17家,鄉村旅游點達742家,其中:新評市級鄉村旅游點13家,市級鄉村旅游點達100家。年末全市旅行社38家。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為73.82億元,增長7.8%,占GDP的比重為11.9%。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4.30億元,增長18.1%,占GDP的比重為5.5%;財政一般預算支出98.22億元,增長17.4%。
年末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69.37億元,比年初增加148.95億元,增長28.6%;各項貸款余額438.00億元,比年初增加107.12億元,增長32.4%。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1370.29億元,現金支出1361.49億元,收支相抵,凈回籠現金8.80億元。
年末擁有保險公司28家,其中人壽保險公司14家,財產保險公司14家。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1.46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15.79億元,增長11.8%;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5.67億元,增長33.1%。全年處理各類賠案21.85萬件,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4.8億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693所校舍恢復重建或維修加固全面完成。樂山師范學院招生3842人,在校生13471人,畢業生2974人,教職工人數1197人,其中:專任教師830人。職業技術學院招生4341人,在校學生11020人,畢業生3265人,教職工人數628人,其中:專任教師422人。全市有普通小學552所,招收新生28321人,在校學生184939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93%。各類普通中學232所,招收新生57525人, 在校學生171335人,畢業生56418人。全市幼兒園336所,在園幼兒54737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9所,在校學生46377人。特殊教育學校2所,在校學生298人。
2009年,樂山市國家科技項目立項9項、省級科技項目立項31項。組織實施能夠形成產業化的科技計劃項目80 項。成功創建“國家硅材料開發及副產物利用產業化基地”。樂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通過科技部驗收。新獲批準國家級、省級“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試點縣”各1個。
全市開發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總數達到37個,其中,32個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4個項目通過聯合國(EB)核準注冊。
全市省級創新型企業36戶,高新技術企業21戶,5戶企業進入首批省級信息化示范企業行列。新組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2個。新登記市級科技成果40項,36項科技成果獲得市政府科技進步獎,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18項。5項科技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
新申請專利367件,其中:發明88件,實用新型213件,外觀設計66件。獲專利授權262件。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5個,群眾文化館12個,文物博物館5個,公共圖書館10個,藏書45.76萬冊。新建6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完成夾江、犍為、五通橋3個國家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示范縣。舉辦樂山市首屆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覽,展出文物200多件。成功申報四川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3項,全市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個,省級名錄27個。
全市有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有線廣播電視用戶48.15萬戶。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7.9%,比上年提高0.14個百分點,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為98.2%,比上年提高0.29個百分點。
2009年全市擁有衛生機構972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77個,衛生院209個,婦幼保健院(站、所)1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個,衛生監督所12個,血站1個,健康教育所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 27個,診所530個,衛生所、醫務室68個。擁有衛生機構人員14648人(不含村衛生室)。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2404人。衛生技術人員中有執業(助理)醫師5595人,注冊護士(師)3895人。2009年末,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實有床位12583張,其中:醫院7862張,衛生院3829張。全市傳染病發病率174.73/10萬,孕產婦死亡率26.69/10萬,嬰兒死亡率9.15‰。全市共有村衛生室2006個,村衛生室的衛生從業人員2769人,其中:鄉村醫生和衛生員2212人,執業(助理)醫師539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覆蓋11個縣(市、區),全市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240.15萬人。
組團參加四川省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取得了金牌31枚、銀牌14枚、銅牌11枚。全年共創建省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82個,建設市級農村體育示范鄉鎮13個。樂山籍運動員參加了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獲得了金牌1枚、銀牌2枚、銅牌1枚。建立市級后備人才訓練基地21個,省級體育后備人才訓練基地3個。市級體育傳統項目示范學校共60所,省級體育傳統項目示范學校15所;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11個。承辦全國比賽5項次,承辦省級比賽11 項次。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總戶數122.44萬戶,戶籍人口為353.22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33萬人。自然增長率為2.2 ‰。在總人口中,非農業人口100.48萬人,農業人口252.74萬人;男性人口180.94萬人,女性人口172.28萬人,人口性別比為105.0。全市計劃生育率為91.5 %。年末常住人口337.98萬人。全市城鎮化率39.4%,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892元,增加309元,增長6.8%,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921元,增長8.2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50元,比上年增加1479元,同比增長12.6%,其中,工薪收入為9499元,比上年增長16.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71.7%。人均消費性支出9925 元,比上年增加1154元,增長13.2%。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49.7%,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2.7%。
年末全市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37.19億元,比年初增長19.5%。
年末全市企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39.3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94萬人,增長17.8%,征繳養老保險費25.15億元,比上年增長22.1%;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50.15萬人,增加2.33萬人,比上年增長34.9%;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17.1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為25.05萬人,增加2.88萬人,增長13.0%,征繳工傷保險費6059萬元,其中,參保農民工8.44萬人,增加2.51萬人,增長42.3%,占參保人數的33.7%;參加生育保險人數為14.40萬人,增加2.68萬人,增長22.9%,征繳生育保險費1312萬元。新農合參合率為93.6%。
全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74萬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2.47萬人。
全市社會福利院5個,床位 790 張,在院人數679人;敬老院126所,床位9617張,在院人數6440人。年末全市農村“五保”供養人數1.5萬人。全市銷售社會福利彩票14141萬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1041萬元,直接接受社會捐贈756萬元。
十二、環境和安全生產
深入開展2條重點小流域治理,11戶省列和10戶市列限期治理的重點污染企業按期完成治理任務。2009年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28個,投資1.02億元。
全市省級環境保護模范城市2個,省級生態縣(市)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面積30164公頃;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面積18000公頃;國家級生態示范區1個,面積14.08萬公頃;建成生態村12個,其中省級8個;環境優美鄉鎮20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19個。
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12.8萬立方米,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47.5%。建成區綠地率26.4%。
全年生產安全事故1374起,死亡人數242人,直接經濟損失1891.8萬元。全年交通事故1003起,死亡178人,損失額為224.7萬元;火災311起,死亡1人,直接經濟損失204.1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