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面對國際國內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穩定增勢、加快發展”的工作主基調,切實抓好項目投資和產業發展,深入推進“兩化”互動和統籌城鄉,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經濟保持持續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
一、綜合
經濟發展平穩較快。經四川省統計局審定,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68.66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1.82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220.29億元,增長22.2%;第三產業增加值156.55億元,增長9.1%。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65%、68.65%和23.70%,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06、9.47和3.27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0.8:44.6:34.6調整為19.6:47.0:33.4,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上升2.4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均降低了1.2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38.6%提高到40.5%,提升了1.9個百分點。
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較好。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258.23億元,增長1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2億元,增長7.9%;第二產業增加值145.13億元,增長17.8%;第三產業增加值85.9億元,增長15.4%。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5.1%,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1.4%。
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鎮化率36.42%,比上年提高1.76個百分點。
全年市城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上漲2.0%,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3.3%。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2%。全部工業品出廠價格(PPI)下降1.5%。全部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4.4%。
勞動就業保障得到加強。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64萬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4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9%。
二、農業
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12萬畝,增長0.2%。糧食總產量148.8萬噸,增長1.6%。其中,小春糧食產量44.7萬噸,增長1.9%;大春糧食產量104.1萬噸,增長1.4%。油料產量19.7萬噸,增長3.4%。出欄生豬399.8萬頭,增長4.1%;出欄牛10.4萬頭,增長2.2%。肉類總產量34.5萬噸,增長4.0%。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22812.5公頃,森林覆蓋率54%。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9.9%,綠地率38.6%,人均公園綠地11平方米。
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當年新增有效灌面3.5千公頃,改善灌面3.7千公頃,發展節水灌面1.6千公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1千公頃。年末農機總動力241.41萬千瓦,增長7.0%。化肥施用量(折純量)11.96萬噸,增長3.0%。農村用電量2.84億千瓦小時,增長5.6%。
三、工業與建筑業
工業經濟較快增長。全年工業增加值189.91億元,比上年增長22.1%,占GDP的比重為40.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58.6%,拉動經濟增長8.1個百分點。
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47戶,比上年凈增加46戶。其中億元產值企業141戶,比上年增加33戶。廣元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旺蒼工業集中發展區創建成省級經濟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1.5億元,增長18.0%。33個大類行業有29個增長4個下降,增長面為87.9%。其中能源、金屬、機械電子、建材、農副產品五大板塊工業增加值128.32億元,增長15.6%,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74.8%;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66.5%,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2.0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重工業增加值104.72億元,增長16.5%;輕工業增加值66.78億元,增長20.7%。
產品產量增多降少。統計監測的104種主要工業產品有69種增長,增長面為66.3%。增幅較大的產品有:罐頭增長66.2%、鐵礦石原礦量增長59.4%、中成藥增長58.7%、發電量增長40.1%、商品混凝土增長33.5%。
工業經濟效益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54.79億元,增長20.9%;產品銷售率98.63%,與上年基本持平;盈虧相抵后的利潤總額32.09億元,增長35.6%;利稅總額48.48億元,增長34.1%;總資產貢獻率17.51%,提高了2.4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58.82%,降低了2.5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4.39次,加快0.27次;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96.83,提高40.8個百分點。
建筑業穩步增長。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30.38億元,增長22.7%。資質以上建筑企業(不含勞務分包企業)152戶,實現建筑業總產值75.29億元,增長10.4%。建筑施工企業房屋施工面積526.76萬平方米,下降6.9%;房屋竣工面積220.75萬平方米,增長4.5%,其中住宅156.7萬平方米,增長20.6%。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15.3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固定資產投資440.2億元,增長3.5%。
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建筑工程投資353.05億元,增長0.2%;安裝工程投資26.12億元,增長88.8%;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72.58億元,增長9.5%;其它費用投資63.55億元,下降3.2%。第一產業投資40.14億元,增長139.6%;第二產業投資177.32億元,增長32.5%,其中工業投資172.81億元,增長33.6%,對固定資產投資的貢獻率為254.9%,拉動投資增長8.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297.85億元,下降14.3%。
全年房地產企業開發投資32.89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商品房屋施工面積456.32萬平方米,增長15.5%。商品房屋竣工面積132.15萬平方米,增長73.5%。商品房屋銷售面積83.65萬平方米,下降10.5%,其中現房銷售面積21.77萬平方米,增長59.4%,期房銷售面積61.88萬平方米,下降22.4%。商品房銷售額35.96億元,下降15.4%。商品住宅銷售6804套,下降9.7%。
保障性住房開工15414套,完工13546套,分別下降33.9%和6.2%。
五、交通運輸與郵電
年末全市境內公路總里程17166公里。其中等級公路11210公里,高速公路374公里,國省公路671公里,農村公路16121公里。
全年公路運輸完成客運量13858.44萬人次、旅客周轉量39.16億人公里,分別增長42.7%、29.7%;完成貨運量5461.26萬噸、貨物周轉量61.34億噸公里,分別增長6.7%、15.4%。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11.04萬輛,增長16.7%。其中私人汽車9.29萬輛,增長19.7%。民用轎車保有量4.79萬輛,增長23.8%。其中私人轎車4.38萬輛,增長25.5%。
全年郵電主營業務收入16.04億元,增長11.1%,其中電信主營業務收入14.42億元,增長11.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40.42萬戶,下降10.4%,其中住宅電話38.06萬戶,下降8.8%。移動電話214.09萬部,比上年增長3.5%。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六、貿易與旅游
消費品市場平穩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2.99億元,增長15.8%。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53.54億元,增長31.8%。
分經營地看,城鎮市場零售額135.68億元,增長16.3%;鄉村市場零售額57.31億元,增長14.5%。
分行業看,批發業29.98億元,增長15.8%;零售業133.02億元,增長15.7%;住宿業1.74億元,增長15.8%;餐飲業28.25億元,增長15.9%。
外貿進出口總額3.38億美元,增長13.9%。其中,出口2.73億美元,增長3.8%。
旅游業發展加快。年末境內有AAAA景區13個,AAA景區3個,AA景區1個。全年旅游接待人數1918萬人次,增長34.4%。旅游產業總收入82.88億元,增長54.7%。
七、財政、金融與保險
財政收入增長較快。全年公共財政總收入49.44億元,增長16.5%。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26.84億元,增長17.9%;上劃中央收入14.16億元,增長17.0%;省級收入8.44億元,增長11.6%。公共財政支出157.64億元,增長14.7%。
金融運行平穩。年末全社會金融機構存款余額833.81億元,增長11.0%。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73.30億元,增長22.0%。年末各項貸款余額334.34億元,增長18.1%。其中,短期貸款109.44億元,增長28.4%;中長期貸款222.02億元,增長12.9%;票據融資余額2.89億元,增長163.6%。
保險市場發展良好。全年保費收入19.32億元,增長16.1%。其中,財險保費收入5.77億元,增長15.9%;壽險保費收入13.55億元,增長0.6%。財產險賠付金額2.82億元,增長31.2%;人身險賠款和給付金額1.63億元,下降4.7%。
年末投資者證券賬戶3.62萬戶,增長2.3%。全年證券交易額114億元,下降20.6%。
八、科學技術與教育
組織申報省、市級科技進步獎項目70項,組織評審省、市科技成果37項,科技成果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3項。組織實施省、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57項。申報和儲備科技計劃項目274項。申請專利548件,轉化實施專利技術102項。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家,組建產業發展研究院1個,技術創新聯盟5家,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0.7%,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
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454所(不含幼兒園及村小),在校生391267人,專任教師26572人。高校4所(包括2所成人高校),在校生7152人,專任教師448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4所,在校生39212人,專任教師1087人。普通中學183所,在校生182588人,專任教師11571人。其中普通高中學校26所,在校生68045人;普通初中學校157所(含九年一貫制83所),初中在校生114543人。小學校250所,在校生161734人,專任教師13348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和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均為100%。幼兒園271所,在園幼兒67349人,專任教師1710人。特殊教育學校4所,在校生550人(含隨班就讀共1690人),專任教師105人。工讀學校1所,在校生31人,專任教師13人。
九、文化、衛生與體育
文化成果豐碩。創作歌曲19首、舞蹈32個、小品8個。舞蹈《幸福像花兒一樣》獲四川省“群星獎”金獎;歌曲《大道朝天》、現代豫劇《娘》、廣播劇《攙扶》獲“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獎。全年組織群眾性文化活動40余場次。年末有藝術表演團3個,文化館9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30個,公共圖書館8個,博物館(紀念館)5個。公共圖書館總藏書96.80萬冊。
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較高。全市有廣播電視臺(站)240個,廣播覆蓋率96.1%。有線電視用戶45.6萬戶,電視覆蓋率98.57%。有線廣播電視通村入戶率44.8%。鄉鎮電影院37個,放映農村公益電影3.1萬場次。
衛生環境進一步改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100%,參合農民228.97萬人,參合率98.54%。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310個(包括村衛生室),實有床位14229張,每千人擁有病床4.56張。衛生技術人員12452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99個。其中鄉鎮衛生院276個,實有病床5027張,衛生技術人員3638人;村衛生站2451個,鄉村醫生2870人。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年組織女兒節鳳舟賽、全國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動等群眾體育賽事活動210余次。競技體育取得良好成績,參加省級賽事活動15次,獲全省青少年錦標賽6金6銀9銅。全年體彩銷售收入7927萬元,增長16.8%。
十、人口、人民生活與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戶籍人口311.7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48萬人。其中:女性152.03萬人,男性159.70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48.8%和51.2%;非農業人口71.31萬人,農業人口240.42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22.9%和77.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53萬人。人口出生率8.56‰,死亡率6.03‰,自然增長率2.53‰。
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快。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2元,增長16.2%;人均消費支出11911元,增長10.3%。農民人均純收入5649元,增長15.4%;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406元,增長11.2%。城鎮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系數)為40.6%,農村為47.3%。
社會保障逐步加強。年末城鎮養老保險參保職工27.64萬人,醫療保險參保職工30.97萬人,失業保險參保職工13.69萬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13.95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36.98萬人。
社會福利事業穩步發展。城鎮低保對象實現了應保盡保。全年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11.63萬人,發放保障金28607萬元。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17.81萬人,發放保障金20442萬元。城市醫療救助5.76萬人次,救助金額3574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2.55萬人次,救助金額5897萬元。全年福彩銷售收入20700萬元。
十一、節能降耗、環境保護與安全生產
節能降耗情況良好。經省統計局初步核定,全年單位GDP能耗0.934噸標準煤/萬元,比上年下降5.1%。
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市城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87%,市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城市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市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城市清潔能源使用率81%。
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發生各類事故492起,死亡85人,受傷455人,分別比上年下降29.1%、9.6%、45.4%。直接經濟損失2632.22萬元。
注:
①公報中各項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廣元統計年鑒-2013》為準。
②公報中生產總值及增加值指標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萬元GDP能耗按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③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農戶投資。
④民營經濟自2012年起改為非公有制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