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市統計局
2007年3月
2006年,是“十一五”計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宏觀調控的關鍵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全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十一五”開局良好。但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經濟增長的資源性約束加劇,工業化、城鎮化水平較低,節能降耗難度較大等問題仍比較突出。
一、綜 合
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28.07億元,比上年增長13.6%注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560元,比上年增加1670元。經濟總量在全省各市州中繼續保持第4位,增長速度居第11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83.74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19.06億元,增長19.1%;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25.27億元,增長11.8%。從生產角度看,第一產業的貢獻率由上年的11.31%下降到5.42%,第二產業的貢獻率由上年的65.69%上升到68.72%,第三產業的貢獻率由上年的23.00% 上升到25.86 %。從產業結構看,三次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9.56%、51.17%和29.27%。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2.0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上升2.4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下降0.37個百分點。
民營經濟繼續快速發展。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194.81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02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95.56億元,增長24.2%;第三產業增加值64.23億元,增長18%。民營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9.52%。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4%,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1.39%,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3.81%,房屋銷售價格上漲6.33%,房屋租賃價格上漲2.43 %,土地交易價格上漲11.5%。
全市城鎮化率達到29.8%,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
二、農業和農村經濟
全年農林牧漁業及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完成139.29億元,按1990年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47%。
農業。全年實現農業產值56.11億元,比上年增長1.98%,占總產值的比重為40.28%,比上年下降0.26個百分點。其中:谷物及其他作物產值比上年下降0.73%,蔬菜及園藝作物產值增長3.47 %,水果、堅果、飲料和香料產值增長8.02%,中藥材產值增長32.9%。
林業。全年實現林業產值4.2億元,比上年增長7.47%,占總產值的比重為3.02%,比上年上升0.18個百分點。退耕還林、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等全國重點林業生態建設項目工程繼續在我市實施。全年共造林7710公頃,其中,退耕還林面積800公頃,荒山造林面積3000公頃,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造林面積1166公頃。年末,全市有野生動植物及濕地類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面積3500公頃,自然保護區內各種喬、灌、草植物和動物得到進一步保護,特別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四川山鷓鴣在老君山自然保護區內繁衍棲息種群較大,數量較多,保護區人員通過野外追蹤調查,設立采集四川山鷓鴣活動樣點280個,初步掌握了該種鳥類的種群、數量和生活習性。保護區還與四川大學聯合開展了對鶉雞類的監測調查,自2004年至2006年三年時間的野外追蹤調查,獲得了雉類品種、數量、鳴叫時間、樣方植被等第一手監測數據,充實完善了世界雉類數據庫。年末,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8.4%,山更青,水更秀,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進一步發揮。
畜牧業。全年實現畜牧業產值72.03億元,比上年增長5.48%,占總產值的比重為51.71%,比上年下降0.12個百分點。
漁業。全年實現漁業產值4.46億元,比上年增長10.08%,占總產值的比重為3.20%,比上年上升0.12個百分點。水產品產量6.57萬噸,比上年增長13.48%。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720公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070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31.10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6.9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1.24萬噸,比上年增長2.4%;全年農村用電量6.6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8.4%。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06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90.11億元,比上年增長19.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注2(不含省電力系統分攤數,下同)實現增加值170.5億元,增長21.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2.52億元,比上年增長16.36%;實現利稅73.69億元,增長13.84%。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05.68點,提高9.78點。七項工業經濟效益指標中:總資產貢獻率為16.91%,增加0.42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為113.35%,降低1.62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為43.48%,降低0.36個百分點;流動資金周轉率為2.06次/年,增加0.14次/年; 成本費用利潤率為11.14%,下降0.98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117510元/人,提高19048元/人;工業產品銷售率98.55%,下降0.52個百分點。
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獨立核算的建筑企業211個,其中: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207個。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全年完成建筑業現價總產值38.51億元,比上年現價產值增長32.56%;房屋建筑施工面積611.71萬平方米,增長28.45%;房屋建筑竣工面積306.65萬平方米,增長30.69%,竣工率50.13%,與上年基本持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186.93億元,比上年增長26.28%,其中:國有經濟控股單位(項目)完成投資117.69億元,增長35.53%,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62.96%。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設投資完成92.12億元,增長36.95%;更新改造投資完成42.78億元,增長18.96%;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5.58億元,增長33.94%。按三次產業分(不含農戶投資):第一產業2.65億元,下降34.94%;第二產業74.58億元,增長27.53%;第三產業96.35億元,增長34.82%,二、三產業投資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從投資的行業來看,增長較快的行業有:工業投資完成74.43億元,增長27%;交通運輸業完成投資19.22億元,增長90.31%;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完成投資3.25億元,增長28.51%;批發零售業完成投資1.6億元,增長179.8%;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完成投資24.75億元,增長20.9%;教育完成投資3.7億元,增長39.74%。
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投資項目中,施工項目682個,建成投產項目472個,項目建成投產率69.21%;新增固定資產88.15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63.87%。
五、交通、郵電和旅游
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達9688.21公里,其中:村道5181.07公里,四級及以上公路3928.85公里。全年完成公路水路貨物運輸量4020萬噸,比上年增長25.23%,貨運周轉量279946萬噸公里,增長66.28%;完成客運量10687萬人次,增長1.52%,客運周轉量385777萬人公里,增長15.8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完成28.37億元,比上年增長15.06%。年末,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271.09萬門,當年新增52.84萬門;全市電話用戶總數達181.8萬戶,比上年末增加28.84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76.28萬戶,增加6.2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05.52萬戶,增加22.58萬戶;互聯網用戶數達9.99萬戶。全市電話普及率34.88部/百人,增加5.38部/百人,其中:移動電話普及率20.25部/百人,增加4.25部/百人。
我市成功承辦第四屆四川旅游發展大會,城市、交通、旅游基礎設水平得到較大改善,城市旅游形象明顯提升。為迎接旅發大會,全市重點打造和整治了竹海風景區、石海風景區、李莊古鎮、夕佳山古民居、白塔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和冠英街古民居等精品旅游區7個,完成道路柔性路面改造工程276公里,累計拆遷建筑物總面積53.9萬平方米,新建各類旅游基礎設施15.2萬平方米,市區及旅游公路沿線建筑物風貌整治318.5萬平方米,栽植各類規格的竹類植物、喬灌木和花草311.6萬株(叢),新增地被物14.3萬平方米、綠籬0.9萬米;市重點督辦基礎設施項目34個,總投資概算21.88億元。2006年,全市共接待海內外游客62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1.57%;旅游收入36.29億元,增長43.16%;旅游創匯254.23萬美元,增長33.38%,其中,旅游商品創匯73.75萬美元,占旅游創匯的29.01%。年末,全市共有星級飯店25家,旅行社33家。
六、國內外貿易和招商引資
全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9.88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分經濟類型:國有經濟零售額5.92億元,增長2.0%;集體經濟零售額2.53億元,增長5.9%;個體私營經濟零售額111.67億元,增長15.8%,股份制及其他內資28.92億元,增長16.8%。分行業: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24.08億元,增長14.8%;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5.81億元,增長18.2%。
全年全市招商引資到位市外資金88.95億元(其中本年新簽約到位30.17億元),比上年增長42.64%。其中:到位省外資金55.67億元(其中本年新簽約到位17.32億元),增長34.76%。引進資金從行業看,主要分布在房地產、能源、化工、交通等領域。引進省外資金主要來源于北京、湖北、山東、廣東、云南和重慶等省(市);省內市外資金主要來源于成都、自貢、眉山、瀘州和樂山等市。新引進了世界500強法國雅高集團在宜興建宜必思商務酒店;浙江浪莎控股集團戰略性投資宜賓,其中投資10億元的“浪莎西部產業園”已經開始起動。世界500強沃爾瑪嘉信茂廣場已基本建成;美國圣達特宜賓魯能“速8”酒店已正式營業。
外貿進出口總額歷史上首次突破4億美元,達到4381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1.7%,其中,出口總額32979萬美元,增長22.17%,進口總額10837萬美元,增長72.7%。實際利用外資118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11%。
七、財政稅收和金融保險
全市財政總收入達61.85億元,比上年增長27.85%。地方財政收入26.86億元,增長43.2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8.65億元,增長25.04%。地方財政支出62.62億元,增長10.66%,其中一般預算支出55.88億元,增長9%。
各項稅收收入總計54.36億元,比上年增長22.13%,其中:國稅各項收入32.80億元,增長24.18%;地稅各項收入21.56億元,增長19.13%。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04.3億元,比年初增長16.58%,其中,企業存款113.55億元,增長14.89%。各項貸款余額206.53億元,比年初增長15.59%,其中,短期貸款118億元,增長11.1%,中長期貸款81.83億元,增長24.65%。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合計819.72億元,比上年增長6.47%;現金支出合計830.36億元,增長6.92 %;貨幣凈投放10.65億元,增長58.52%。
全年保費收入7.77億元,比上年增長28.74%。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2.98億元,增長14.33%;人身保險保費收入4.79億元,增長39.71%。保險賠付總額2.80億元,增長34.35%。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面推進并落實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兩免一補”政策繼續落實并且有所拓寬,全面消除了中小學現存D級危房。年末,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2994所(不含成人中小學、成人技術培訓學校),在校學生94.66萬人。在校學生中,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3.04萬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4.04萬人,普通高中6.85萬人,普通初中22.7萬人,普通小學47.76萬人,特殊教育學校0.12萬人,在園幼兒數10.16萬人。
《宜賓市“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頒布實施。全年有5個科技項目列入國家科技計劃,15個項目列入四川省科技計劃,爭取國家和省上科技經費460.3萬元。安排市級重點科技計劃項目104項,安排應用技術與開發經費565萬元。評選出宜賓市2006年科技進步獎一等獎6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19項。
截止年底,全市已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4家,全年完成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總產值74.73億元,利稅7.01億元;13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和市級制造業信息化重點示范企業;共建立省級、市級科普教育基地8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10個;申請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36件,已獲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授權的有14個。
全年專利申請量達373件,累計申請量突破3000件大關,達到3104件。全年專利授權量達296件。全年實施轉化專利技術606件,新增銷售收入62.7億元,新增利稅11.3億元,創匯1.45億美元。
九、文化、廣電、衛生和體育事業
年末,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6個,公共圖書館10個(圖書總藏量805千冊),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1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10個,文物保護單位123個(國家級8個),博物館5個。本年新增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個。
年末,全市廣播綜合覆蓋率94.82%,與上年持平;電視綜合覆蓋率95.4%,比上年提高0.11個百分點;有線廣播電視用戶39.78萬戶,比上年增加1.55萬戶,其中有線數字電視用戶3692戶,增加751戶。有線廣播電視傳輸干線網絡總長6640.15公里,增加449.29公里。市級廣播電臺節目2套,電視節目2套;市級廣播調頻轉播發射臺2座,調頻發射機5部;市級電視轉播發射臺2座,電視發射機4部。全年我市上中央臺廣播節目40條,其中縣級臺上15條;上中央臺電視節目76條,其中縣級臺上29條。
年末,全市共擁有衛生機構4396個(含村衛生所、個體門診),其中,醫院、衛生院281個,婦幼保健院11個。醫院和衛生院擁有床位10458張。衛生機構人員18363人,其中,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8233人。在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中,執業醫師和助理醫師3955人,注冊護士2394人。鄉村醫生5645人。全市加大了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鞏固傳染病防治成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在南溪縣、宜賓縣和珙縣穩步推進,參合率達到8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共有體育場地1687個(其中體育場6個、體育館8座、游泳池23個、籃球場1246個),全民健身路徑23條;全市體育系統有體育專職教練43人,業余體校9所。全市中小學推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在370所學校施行。年內向省優秀運動隊和專業集訓隊輸送優秀運動員45人,培養等級運動員81人(均為二級),培養等級裁判員247人(均為二級)。全年參加省級以上比賽共獲獎牌95.5枚,其中金牌26枚,銀牌47枚,銅牌22.5枚(均為參加省十運會青少年比賽所獲);舉辦縣級以上運動會和比賽550次(含全民健身活動)。全市常年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約165萬人。
十、人民生活與環境保護
全市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工資總額44.67億元,比上年增長13.55%,職工年平均工資15571元,增長9.72%。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20元,比上年增加694元,增長9.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6794元,比上年增加709元,增長11.65%,其中,用于娛樂文教的支出增長11.22 %,用于交通和通訊的支出增長32.73%,用于食品的支出增長6.26%。總消費中食品消費的比重即恩格爾系數為39.4%,比上年下降2個百分點;衣著消費占11.6%,上升0.57個百分點;醫療保健消費占5.53%,下降0.49個百分點;交通和通訊消費占10.34%,上升1.64個百分點;居住消費占8.35%,下降0.53個百分點;娛樂文教消費占14.61%,下降0.06個百分點。
農民人均純收入3331.25元,比上年增加262.82元,增長8.57%。其中,工資性收入1054.07元,增加152.14元,增長16.87%;家庭經營收入2105.6元,增加89.14元,增長4.42%。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485.81元,增加287.59元,增長13.08%。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58.87%,比上年降低0.33個百分點。
年末,全市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239.26億元,比年初增長14.28%,其中,定期存款160.27億元,增長12.66%。
我市環境保護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力度,全市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初步統計,全年工業廢水排放量總量為8890萬噸,COD3.6萬噸/年,與上年相比下降1%;工業二氧化硫15萬噸/年,與上年相比下降4.5%。中心城區空氣質量達二級標準天數占有效監測天數的92.4%。依法全面劃定縣城以上和農村建制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對已制定的保護區加強控制和保護。
十一、人口、就業與社會保障
年末,公安戶籍統計全市總人口為523.1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9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1.77萬人,農業人口431.39萬人;男性人口274.24萬人,女性人口248.92萬人。當年出生人口5.06萬人,人口出生率9.70‰;當年死亡人口3.18萬人,人口死亡率6.10‰;人口自然增長率3.61‰。
年末,城鎮單位在崗職工29.3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81萬人,增長2.84%。其中,國有單位比上年末減少0.24萬人,集體單位減少0.28萬人,其他經濟單位增加1.33萬人。鄉村從業人員259.5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46萬人。年末實有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9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16%。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99萬人。
2006年是實施《宜賓市勞動保障事業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開局之年,就業和社會保障年度計劃全面實現,形勢良好。全市年末納入城市“低保”范圍的人員9.67萬人,全年城市“低保”資金實際支出8553.2萬元。全年為10.11萬企業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7.34億元,按時足額發放率達到100%。城鎮社區服務中心89個,城鎮便民、利民服務網點數達1227個。全年共銷售福利彩票10230萬元。
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5.75萬人,征繳養老保險費9.33億元,征繳率98%;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4.03萬人,征繳失業保險費0.95億元,征繳率97%;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6.11萬人;征繳醫療保險費2.72億元,征繳率99%;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6.22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3.31萬人;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9.72萬人。
截止2006年底,全市已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單位有2552個,職工16.35萬人,繳存住房公積金累計達150993.82萬元。
注:1、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及各行業產值、增加值指標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國有工業企業及年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
3、公報中各項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宜賓統計年鑒-2007》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