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廣安調查隊
2015年4月
2014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以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紀念活動為契機,全面實施多點多極戰略,科學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國民經濟在新常態下平穩運行,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發展質量不斷提高,民生事業持續改善。
一、綜合
經省統計局審定,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919.6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55.7億元、482.9億元和281.0億元,分別增長4.1%、11.1%和11.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4%、59.7%、33.9%,拉動GDP分別增長0.6、6.1、3.5個百分點。人均GDP為28489元,增長9.9%。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7.9:52.4:29.7調整為16.9:52.5:30.6,其中第三產業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
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為529.7億元,增長11.3%,占GDP的57.6%,對GDP的貢獻率為65.3%,拉動GDP增長6.7個百分點。其中,一二三產業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分別為38.0億元、313.5億元和178.1億元,分別增長4.4%、12.1%和11.6%。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比上年上漲2.3%,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8%。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下降1.4%,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1.3%,生活資料價格下降1.7%。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IPI)下降1.5%。
二、農業
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265.3億元,同比增長4.2%。
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為34萬公頃,糧食總產量185.7萬噸,比上年減少0.8萬噸,下降0.5%。其中,水稻產量100.4萬噸,下降1.7%;玉米產量29.3萬噸?,下降0.4%;小麥產量14.4萬噸,下降0.8%。油料種植面積6.4萬公頃,產量為13.4萬噸,增長2.3%。蔬菜(含菜用瓜)種植面積為6.7萬公頃,產量241.0萬噸,增長2.4%。全年肉類總產量35.8萬噸,增長2.1%;禽蛋產量6.8萬噸,增長1.3%;牛奶產量2843噸,增長0.7%;蠶繭產量3260噸,增長0.8%。全年生豬出欄425.8萬頭,增長2.0%;牛出欄4.7萬頭,增長4.2%;羊出欄35.7萬只,增長3.4%;家禽出欄2887.5萬只,增長2.0%;兔出欄506.8萬只,增長3.3%。
全市水產品產量為6.1萬噸。
全市共完成營造林面積2.1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0.9萬公頃、封山育林0.1萬公頃、森林撫育0.5萬公頃、低產低效林改造0.7萬公頃。全市森林總面積為25.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8.9%。
全年新增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戶,農民合作組織162個,申報認證綠色農產品14個,有機農產品6個。全市現代農業產業基地達到11.7萬公頃,其中優質糧油基地3.3萬公頃,優質柑桔基地3.7萬公頃,優質蔬菜基地3.8萬公頃。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8080口,推廣沼液綜合利用2.7萬公頃。
全市病小型險水庫除險加固116座,啟動實施中小河流治理項目10個,渠系配套防滲150公里,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5667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186萬千瓦,增長10.7%。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部工業增加值為375.4億元,增長9.4%,對經濟貢獻率為41.1%,拉動經濟增長4.2個百分點。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1戶,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戶數為517戶。實現工業總產值1330.4億元,增長16.2%,其中,輕工業551.5億元,增長10.0%,重工業778.9億元,增長21.0%;煤炭、電力、建材、裝備制造和農產品加工五大支柱產業完成總產值851.9億元,增長16.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2%。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看,食用植物油15.2萬噸,增長2.7%;礦山專用設備14.1萬臺,增長5.2%;大米39.5萬噸,增長10.6%;蠶絲5286.4噸,增長27.6%;小麥粉28.5萬噸,增長6.3%;精練銅20359噸,增長140.2%;瓷質磚?5268.4萬平方米,增長47.8%;鮮、冷藏肉10.3萬噸,增長3.0%;發電量108.0億千瓦時,增長2.0%;家用洗衣機61.5萬臺,下降14.3%;飲料酒12.1萬千升,下降7.6%;水泥1175.9萬噸,下降0.2%;液化天然氣15.0萬噸。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64.1億元,增長11.3%。實現利潤65.4億元,下降10.9%;利稅總額為94.7億元,下降1.6%。產銷率為98.5%。
全市產業園區新拓展面積56.6平方公里,累計拓展面積171.7平方公里,新入駐企業58戶,其中投資億元以上企業42戶,累計入駐企業達705戶。完成基礎設施投入85.9億元,增長31.9%,新建標準廠房199萬平方米,新建道路93公里,鋪設管網205公里,新建污水處理廠2座,新建220千伏變電站2座,110千伏變電站2座,建成供水廠2座、供氣站1座。鄰水經開區、武勝經開區創建為全省生產性服務業功能示范區,四川得豐電氣成功創建為全省生產性服務業功能企業。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為107.4億元,增長16.5%,對經濟的貢獻率為18.6%,拉動GDP增長1.9個百分點。四級以上資質等級建筑企業納入統計共105戶(不包括勞務分包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331.6億元,增長23.5%。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640.9萬平方米,增長19.4%;房屋建筑竣工面積848.6萬平方米,增長15.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19.2億元,增長36.7%。其中,項目投資完成796.6億元,增長33.1%。其中,一二三產業投資分別為24.3億元、256.2億元和638.7億元,分別增長36.3%、2.7%和57.7%。
全年172個重大產業項目完成投資292.9億元。其中,前鋒區國美汽配生產建設、岳池縣藥用輔料藥用包材生產項目等28個重大產業項目陸續投產,西部牛仔紡織服裝商貿科技產業項目、華鎣山旅游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岳池醫藥產業化項目等89個項目加快建設,長明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廣安市手機整機及手機配件生產線項目等55個重大產業項目相繼開工。
全年168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248.8億元。其中,市民廣場(文化綜合體)共建項目、站前廣場等38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基本完工,蘭渝鐵路廣安段、渝廣巴高速公路廣安段、遂廣高速公路廣安段、渠江廣安(四九灘-丹溪口)航運建設工程等53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建設,中國低碳智慧新城項目、港前大道等77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相繼開工。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70個重大民生及社會事業項目完成投資30.7億元。其中,廣安市公安局業務技術用房暨市應急聯動指揮中心、廣安市全科醫生培養基地建設等24個重大民生及社會事業項目基本完工,華鎣山礦區煤礦棚戶區改造工程、岳池縣2013年移民后扶整村推進示范片建設等18個重大民生和社會事業項目加快實施,廣安區城北打靶場棚戶區改造、前鋒實驗學校等28個重大民生和社會事業項目開工建設。
全年7個重大生態環保項目完成投資3.4億元。其中,綠色文化長廊改造項目、鄧小平故里景區節能改造教育示范項目等3個重大生態環保項目基本完工,退耕還林成果專項建設、天保工程二期2個重大生態環保項目加快實施,華鎣市資源枯竭型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重點工程、全民水庫綜合治理2個重大生態環保項目開工建設。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22.1億元,增長87.1%。商品房施工面積1045.5萬平方米,增長37.2%;商品房竣工面積230.3萬平方米,增長2.4倍;商品房銷售面積305.9萬平方米,增長28.6%。
五、國內貿易和旅游
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30.4億元,增長13.1%,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業、住宿業和餐飲業零售額分別為47.1億元、233.3億元、5.0億元和45.0億元,增速分別為12.0%、13.3%、15.0%和13.1%。其中,城鎮、鄉村零售額分別為253.4億元、77.0億元,分別增長13.0%、13.4%。限上商貿單位實現零售額178.9億元,增長15.0%。
成功舉辦“5.19”中國旅游日主會場系列活動,編制完成華鎣山旅游產業園區總規,游客中心、紅色文化影視城等項目建成營運,協興歷史文化街區、翰林旅游小鎮等項目加快建設,武勝白坪-飛龍、華鎣高興-陽和等6條鄉村旅游帶成功打造,寶箴塞、華鎣山天意谷、神龍山巴人石頭城等4個旅游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華鎣市成功創建四川旅游強縣,武勝縣成功創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全年實現旅游收入194.6億元,增長43.8%,接待旅游人數2768.2萬人次,增長38.6%。
六、對外經濟和招商引資
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5家、增資擴能項目1個,實際利用外資4194萬美元,增長2.2%;外貿進出口總額11.1億美元,增長12.0%,其中出口10.8億美元,增長9.6%;岳池縣成功創建國家級外派勞務公共服務平臺,新獲省廳批準境外投資企業1家,四川省華鎣市南方送變電有限公司獲批對外勞務經營資格,實現我市對外勞務經營資格“零”的突破。
全年引進項目950個、到位資金815.6億元。
七、交通、通信和郵電
巴廣渝、遂廣高速公路廣安境內段進度有序推進,質量、安全均可控。岳池(九龍)至華鎣(陽和)干線聯網暢通工程岳池段、棗山園區段建成通車,廣安區、華鎣境內段全面開工建設。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為10782.2公里,等級公路9831.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6.2公里,一級公路98.2公里,二級公路358.6公里,三級公路447.8公里,四級公路8720.3公里,等外級公路951.1公里。水路客運量135.9萬人次、旅客周轉量1243.6萬人公里、貨運量571.9萬噸、貨物周轉量32423.5萬噸公里。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為16.8億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6億元;電信業務總量14.2億元。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1.4萬戶,下降4.7%;移動電話用戶233.4萬戶,增長11.5%;寬帶用戶29.6萬戶,增長30.8%。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市地方公共財政收入46.0億元,增長17.4%。其中稅收性收入29.2億元,增長20.7%,占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的63.6%。公共財政收入支出186.6億元,增長14.8%。國稅收入20.8億元,增長19.8%;地稅收入43.6億元,增長26.3%。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265.2億元,比年初增加151.2億元,增長13.6%;住戶存款902.5億元,比年初增加106.3億元,增長13.4%。金融機構貸款余額515.0億元,比年初凈增90.3億元,增長21.3%。
全市現有駐市保險機構21家,其中,財險公司10家,壽險公司11家。全年共收保費32.5億元。其中,財險收入保費7.5億元,壽險收入保費25.0億元,全年各項賠款給付11.7億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市幼兒園720所,在園幼兒11.1萬人,省級示范性幼兒園9所、市級示范性幼兒園19所,學前3-5歲幼兒毛入園率為80.6%。全市義務教育學校469所,其中,小學228所,初中241所,特殊教育學校5所;在校學生65.2萬人;城鎮學校“大班額”問題有效化解,2014年秋季小學、初中一年級56人以上大班額所占比例為32.0%、38.1%,分別比上年下降了2.0、7.0個百分點。全市普通高中學校35所、在校學生9.2萬人。2014年高考本科上線11677人,重點上線1734人。全市中職學校23所,在校學生5.2萬人。廣安職業技術學院和廣安電大整合。
全市共爭取各類科技計劃項目60項,到位項目資金2890萬元。實施中省重點科技項目55項,取得科技成果48項。專利申請量744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215件,專利授權量368件。新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9家、省級創新型企業12家,成功創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
十、文化、體育和衛生
全市廣播電視臺5個,廣播電視站2個。廣播覆蓋率97.7%,電視覆蓋率96.2%。
全市公共圖書館7個,劇場影劇院9個,博物館、展覽館2個,文化館、美術館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72個。
全市組織參加2014年省十二屆運動會。運動員在全省各類項目錦標賽中獲得了金牌16枚、銀牌16枚、銅牌13枚。全市建成20個鄉鎮文體廣場,免費開放體育場館50多萬人次。
全市檔案館7個,館藏全宗1056個,以卷為保管單位59.7萬卷、件為保管單位的30.5萬件,錄音磁帶檔案632盤,照片7426張,實物檔案7318件,館藏資料38058冊,其中市檔案館保存全宗102個,以卷為保管單位71943卷、件為保管單位的54302件,錄音磁帶檔案117盤,照片1856張,實物檔案74件,館藏資料1252冊。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未發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無重大傳染病暴發流行。全市衛生機構共3561個,其中醫院47個,衛生院17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0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371個,采供血機構2個,婦幼保健院6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7個,衛生監督機構7個,醫學在職培訓機構3個,其他衛生機構144個(含計生服務機構),村衛生室2782個。全市醫療衛生人員共17693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1141人,有執業醫師3738人,執業助理醫師919人,注冊護士3590人。全市醫療機構實有床位12080張、編制床位10416張。其中,醫院實有床位7476張、編制床位6743張;衛生院實有床位3945張,編制床位3340張;婦幼保健院實有床位242張,編制床位234張。全市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1237萬人(次),醫療機構入院人數53.6萬人。全市萬元以上設備臺數5796臺,總價值6.2億元。全年免費婚檢4.6萬人,孕產婦死亡率十萬分之十六點九,嬰兒死亡率為千分之四點六。全市359.6萬農民參加了新農合,參合率為99.2%;共籌集基金12.4億元,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補償比例為77.0%,新農合政策范圍內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為12萬元。
十一、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全年關停不符合環保產業政策企業3戶,批準27個項目環評手續,完成20個建設項目環保驗收,大中型建設項目環評率為100%。聯網監控企業22戶,新增3戶射線裝置使用單位核發《輻射安全許可證》,辦理21家單位的許可延續,全市放射源和射線裝置使用單位《輻射安全許可證》辦理率達100%。
全市城區升級改造大氣自動監測站5個,對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進行24小時連續監測。全年廣安城區空氣質量監測天數365天,336天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達標率92.1%。對3個點位開展降水監測,酸雨頻率32.0%。在主要流域嘉陵江、渠江、大洪湖、御臨河廣安境內和重點小流域清溪河設置了出入境斷面、控制斷面共9個,對水質開展月報監測,在主要流域建設有6個水質自動監測站、1個飲用水源水質預警自動站,24小時對嘉陵江、渠江、大洪湖、御臨河水質進行預警監測監控,全年主要流域嘉陵江、渠江廣安段水質均達到Ⅲ類標準,各區市縣城區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114個建制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達標率94.7%。廣安城區設置112個區域環境噪聲監測點位、4個功能區噪聲監測點位、11條道路交通噪聲監測點位,噪聲達標率100%。對19戶國控、3戶省控重點污染源企業和廣安市垃圾處理中心按季進行監督性監測和在線比對監測,排放達標率為100%,全市城區生活污水處理達標率100%。
全年發生生產經營性事故28起、死亡26人、受傷11人、直接經濟損失976.5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24.3%、10.4%、26.7%、23.6%。發生較大事故1起,死亡4人,杜絕了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471.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77.6萬人,非農業人口94.1萬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23.1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5.72萬人,鄉村人口207.44萬人,城鎮化率35.81%,比上年提高1.52個百分點。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家庭總收入為26238元,增長12.4%。其中,工薪收入16675元,增長7.9%;經營凈收入3734元,增長26.6%;財產性收入458元,增長44.9%;轉移性收入5371元,增長16.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4475元,人均增加2265元,增長10.2%。人均消費性支出15985元,增長16.9%。其中,食品消費支出6814元,增長12.9%;衣著消費支出1689元,下降4.1%;居住消費支出1278元,增長10.1%;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1560元,增長57.1%;醫療保健消費支出920元,下降0.4%;交通和通訊消費支出1675元,增長42.3%;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消費支出1647元,增長25.0%;其它商品和服務消費支出402元,增長28.1%。
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為9514元,人均增加1023元,增長12.0%。其中,工資性收入4750元,增長16.3%;家庭經營收入3383元,增長3.8%。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6003元,增長26.3%。其中,人均食品支出2791元,增長12.2%;人均衣著支出359元,增長34.3%;人均居住支出658元,增長4.4%;人均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511元,增長38.0%;人均交通和通訊支出509元,增長60.8%;人均醫療保健支出659元,增長89.2%;人均文化娛樂教育服務費支出372元,增長44.1%;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144元,增長97.7%。
廣安率先在全省啟動實施統籌城鄉養老保險試點。全市城鎮職工(含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累計75.5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人數為125.8萬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新增參保人員為2.4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58.8萬人,實現參保人群全覆蓋。全市城鎮職工(含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為16億元。
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1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8萬人,就業困難對象就業0.6萬人,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152.6萬人,分別增長30.4%、69.6%、58.5%、2.2%。開展各類培訓4.4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3%。
全年成功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133名,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1.8萬人,職業技能培訓0.2萬人次,職業技能鑒定5.4萬人次,新培育技能人才5萬人,其中培養高級工2692人、技師191人,4人獲得四川省技術能手及培育突出貢獻獎稱號。
全市城鄉低保覆蓋29.1萬人,五保供養2.3萬人,資助低保和五保對象參合參保率為100%。救治先心病兒童68名,完成“明天計劃”手術1例、疝氣兒童手術86例,將3名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納入保障范疇。
注:
1、公報中各項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廣安統計年鑒-2015》為準。
2、公報中生產總值及增加值指標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公報中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可能存在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由于統計方法制度、統計口徑調整,部分數據有修正。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