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四川

巴中市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18 19:32:15 來源:巴中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2031次

巴中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巴中調查隊

二00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2007年,全市上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省第九次黨代會、省委九屆四次全會和市第二次黨代會精神,積極實施“構建大交通、培育大產業、爭取大政策、促進大和諧”的發展戰略,把握關鍵環節,奮力開拓進取,戰勝各類困難,開創新的局面,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均衡增長和社會的和諧發展,經濟社會呈現出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

一、綜 合

國民經濟加快增長。全年實現GDP176.12億元,同比增長12.0%,增速比上年加快1.4個百分點,比2005年加快0.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73.28億元、40.11億元和62.73億元,分別增長5.3%、24.8%和12.3%,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40.4%、31.6%、27.9%。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計算)達到5632元,同比增加927元。

經濟運行質量顯著提高,實現了財稅增收、企業增效。全年完成國稅稅收收入2.94億元,完成地稅稅收收入3.67億元,分別增長17.8%和26.8%,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達到3.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3.62億元,增長21.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5.3%。

產業結構和所有制結構變化明顯。在農業增產和農副產品收購價格大幅上漲的雙重因素的作用下,第一產業比重上升0.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41.5:21.1:37.4變化為41.6:22.8:35.6。民營經濟發展迅速,支撐了全市國民經濟的半壁河山。年末民營經濟從業人員達到16.90萬人、注冊資金達到22.29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9.1%和19.5%;全年上繳稅金4.17億元,比上年增長23.9%,其中地方稅收收入占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56.6%。全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91.83億元,增長14.5%,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52.1%,提高1.7個百分點,對GDP的貢獻率達到60.6%;其中:一、二、三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分別達到31.29億元、28.61億元、31.93億元,分別增長5.9%、29.4%和15.0%,國民經濟三次產業增加值中的民營經濟份額分別為42.7%、71.3%、50.9%。

安全生產進一步加強,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年發生各類傷亡事故407起、死亡132人,分別比上年減少1起、6人。全年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0.75人,下降20.2%。

社會更加和諧穩定。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扎實開展惠民行動,努力改善民生、促進民和、維護民安,社會更加和諧穩定。通過對我市城鄉居民“社會治安環境安全感”的問卷調查,有一半以上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的社會治安環境“很安全”,有近一半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的社會治安環境“安全或基本安全”,而認為目前的社會治安環境“不太安全或不安全”的調查對象為零。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物價漲幅過高,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6.1%,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4.1%,是拉動物價漲幅攀高的主要因素;服務項目價格上漲3.5%。商品零售價格上漲6.0%,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5.2%。同時,基礎設施差,瓶頸制約仍然突出;支柱產業和骨干企業缺乏,產業層次低,經濟總量小;地方財力薄弱,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公益事業投入不足;貧困人口多,扶貧開發任務十分艱巨;改革發展面臨諸多矛盾和問題,發展軟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二、農 業

盡管6、7月份巴中遭受了罕見的特大暴雨洪災襲擊,造成人員傷亡,基礎設施損毀,農房、醫院、學?缢,農牧業損失嚴重,但通過采取有力的生產自救措施,加之農副產品收購價格上漲的拉動,農村經濟保持了穩步發展。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23.57億元,同比增長 6.0%。其中:農業產值40.83億元,增長4.5%;林業產值 4.06 億元,增長4.4 %;畜牧業產值71.83億元,增長6.8 %;漁業產值4.92 億元,增長9.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93億元,增長5.8%。

種植業結構有效調整,糧食總播面中優質糧食所占比重同比提高4.8個百分點,油菜籽總播面中優質油菜籽所占比重達到81.1%,糧油單產水平提高,糧食實現恢復性增產,油料保持穩定增長。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64.14萬噸,增產5.5 %,其中:小麥31.42  萬噸,增產2.0 %;稻谷50.66萬噸,增產15.5%;玉米45.97萬噸,增產0.9 %;豆類2.88萬噸,增產0.7%;薯類32.69萬噸,增產2.3%。油料產量達到10.72萬噸,增產3.9%,其中:油菜籽9.38萬噸,增產3.5%;花生1.25萬噸,增產6.4%。

林業生產進一步加強,全年成片造林13.71萬畝,累計退耕還林52.60萬畝,全年兌現退耕還林還草資金12153萬元。

畜牧產業全面發展,畜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4.7%提高到58.1%,成為整個農村經濟的骨干支撐。全年肉類總產量達到51.15萬噸,增長6.4 %。全年出欄生豬543.03萬頭,增長4.7 % ;出欄肉用牛33.94萬頭,增長7.7%;出欄羊135.41萬只,增長4.0%;出欄家禽2996.81萬只,增長8.1 %;年末生豬存欄333.04萬頭、牛存欄74.78萬頭、羊存欄99.16 萬只,分別增長2.4 %、0.9 %、1.9%。

水產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年末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8.99萬畝,增長8.6%;全年水產品產量達到5.22萬噸,增長10.0%。

扶貧工作有力推進。全面實施了新村扶貧、產業扶貧、移民扶貧、勞務扶貧、助殘扶貧、科技扶貧等扶貧工程,全年無償投入扶貧資金9223萬元,對76 個重點貧困村進行了扶持建設,搬遷農戶341戶,建培訓基地19個、培訓人員4875人、安置就業4857人。全年解決了2.11萬絕對貧困人口和6.30萬低收入人口脫貧,年末貧困人口減少到47.54 萬人,其中:絕對貧困人口減少到15.06 萬人,低收入人口減少到32.48萬人。

勞務開發成效顯著,勞務收入對農民增收貢獻突出。全年轉移和輸出勞動力106.50萬人,增長4.1 %;實現勞務收入43.20 億元,增長11.9%,勞務收入占農民純收入的37.9%,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達29.3%。

農業基礎建設繼續加強,生產條件和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全年投入農田水利建設資金1.45億元,水利工程完成勞動工日1982萬個,當年共動工各類水利工程12850 處,完工12850     處,新增蓄水能力452萬立方米,解決了18.95萬人的飲水困難,自來水通村率達到29.1%。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5平方公里,改造中低產田土10.0 萬畝,恢復改善灌溉面積4.07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06萬畝。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07.23萬千瓦,增長9.1%;農用排灌動力機械達到24.85萬千瓦,增長5.8 %。全年農村用電量達到1.79 億千瓦時,增長5.3%,電通村率達到99.8%。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三、工業與建筑業

全年全社會工業實現增加值22.51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由上年的12.3%上升到12.8%,對GDP的拉動力由2.4%提高到2.6%。其中:73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5.32億元,增長26.8%。

重工業發展快于輕工業。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實現增加值5.54億元,增長28.7%;輕工業實現增加值9.78億元,增長25.7%.

各種所有制企業競相發展。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企業增長14.4%、集體企業增長16.4%;有限責任公司實現增加值10.43億元,增長28.0%;非公有制企業實現增加值14.32億元,增長27.9%。

中型企業帶動增強。10戶中型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7.88億元,增長27.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51.4%。

骨干企業貢獻突出。19戶重點企業和35戶農產品加工企業分別實現增加值8.48億元、8.99億元,分別增長26.8%、25.5%,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分別達到54.3%、59.2%。

重點行業支撐明顯。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占絕對優勢的重點行業增加值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40.7%,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增長33.1%、食品制造業增長75.8%、飲料制造業增長29.9%、紡織業增長38.2%、醫藥制造業增長50.6%、造紙及紙制品業增長40.5%。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鐵礦石(原礦量)增長29.8%、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長20.4%、罐頭增長53.1%、白酒增長27.2%、啤酒增長20.6%、瓶(罐)裝飲用水增長53.5%、絲增長20.3%、絲織品增長33.4%、中成藥增長2.0倍。

工業經濟效益創歷史新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43.73億元,增長27.0%。利潤總額達到1.34億元,增長15.3%;利稅總額達到3.22億元。流動資產周轉率提高19.6%、勞動生產率提高53.6%、產品銷售率達到98.0%,新產品產值率提高1.1個百分點,綜合效益指數上升到152.8%,提高14.6個百分點。

建筑業快速增長。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17.60億元,比上年增長29.4%。101戶資質等級建筑施工企業實現利潤1.20億元,繳納稅金8268萬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積844.8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365.27萬平方米,分別增長34.2%、17.9%,其中:住宅竣工面積280.32萬平方米,增長22.3%。

四、固定資產投資

項目投入拉動作用明顯,固定資產投資增勢強勁。全年在建施工項目425個,比上年增加125個,其中,新開工項目309個,增加 140個;項目投資額完成56.16億元,增長39.5%,占全社會投資總額的68.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81.82億元,增長38.1%。

項目投資完成額中,500萬元以上項目施工個數達259個、投資額達52.90億元,增長36.1%,推動了全社會投資強勁增長;窘ㄔO投資44.37億元,增長51.0%,占全社會投資總額的54.2%,以高額投資和高速增長的絕對優勢拉動全社會投資增長25.3個百分點;更新改造投資10.47億元,增長31.4%。

全社會投資完成額中,房地產開發全年完成投資13.73億元,上升59.1%;農戶投資11.93億元,增長15.0%。第一產業投資6.99億元,增長12.1%;第二產業投資16.91億元,增長38.0%,第三產業投資57.92億元,增長42.1%。

五、交通、郵政與信息傳輸

交通建設如火如荼。全年交通建設施工項目52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39億元,比上年增長41.7%。地方重點交通建設項目實施順利,二級路網建設項目全年完成投資2.30億元,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全年完成投資10.60億元,26條縣通鄉油路建設投資計劃全面完成。年末公路通車里程達到9519.35公里,其中:省道682.07公里、縣道1568.63公里、鄉道1640.75公里、專用公路56.31公里、村道5571.59公里。公路通車里程中,等級公路達到3918.16公里,比上年增加1475.78公里,占總里程的比重提高到41.2%,其中:二級公路536.77公里、三級公路459.59公里,四級公路2921.82公里,等外級5601.19公里。

運輸行業穩步發展,郵政業務大幅增加。年末民用車輛擁有量達到10.43萬輛,全年旅客和貨運周轉量分別達到23.42億人公里和16.90億噸公里,分別增長10.3%和51.6%。全年郵政業務總量(2000價)達到10380萬元,增長43.5%。

通信條件大為改善。移動基站密度增大,移動網絡首次實現了對鄉鎮的全覆蓋,年末移動電話用戶達到81.42萬戶,新增5.29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21.3部/百人。年末無線市話用戶達到7.60萬戶,新增2.21萬戶。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39.56萬戶,新增5.56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34.7部/百戶,其中:城鎮普及率達到67.7部/百戶,鄉村普及率達到25.0部/百戶,固定電話通村率首次達到100.0%。全年實現電信主營業務收入5.96億元,比上年增長22.5%。

六、國內貿易與對外經濟

消費需求持續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5.11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分城鄉看,城市和縣城零售額增長20.0%,縣以下零售額增長14.3%。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增長16.9%、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增長24.5%、其它行業零售額增長12.2%。分經濟類型看,公有制經濟市場漲幅不大,國有、集體經濟零售額分別增2.9%和1.4%,個體私營經濟、股份制和其它經濟分別實現零售額51.99億元、8.7億元,分別增長18.7%、19.9%,非公有制經濟市場份額提高到93.2%。

對外經濟再創佳績。全年在建招商引資項目63個,引進資金9.44億元,其中:國內省外項目53個、資金8.57億元,省內市外項目10個、資金0.87億元。全年引進國外資金67萬美元,增長42.6%。外貿出口達到1942萬美元,增長80.8%。外派勞務672人次,增長27.8%。

七、金融業

金融機構存款攀升,貸款投放增速較緩。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73.50億元,比年初凈增37.21億元,增長27.3%;貸款余額89.93億元,凈增6.19億元,增長7.4%。貸款總量中,中長期貸款27.19億元,增長23.8%;短期貸款62.70億元,增長1.6%,其中:農業貸款26.77億元,增長0.1%;工業貸款2.49億元,增長2.0%;建筑業貸款0.21億元,增長10.4%;商業貸款20.97億元,下降6.0%;鄉鎮企業貸款1.65億元,增長11.8%,私營企業及個體貸款1.12億元,增長1.5倍。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405.16億元、增長19.4%,現金支出415.11億元,增長21.5%,貨幣凈投放9.95億元,同比多投放7.62億元,增長3.3倍。

保險意識增強,保險事業發展加快。全年各類財產險保費收入3181.55萬元,賠款及給付金額1374.07萬元。年末實有壽險參保人數185.41萬人,保費收入2.79億元,已決賠案1.09萬件,賠付金額3120.36萬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八、教育與科技

基礎教育健康發展,“普九”成果得到鞏固。年末有幼兒園150所,入園幼兒5.63萬人,在園幼兒7.35萬人,離園幼兒6.63萬人,幼兒入園率達到75.0%。有特殊教育學校4所,招收新生172人,在校學生911人,畢業學生68人。

年末有普通小學266所、村校及教學點2142個,招收新生6.58萬人,在校學生41.56萬人,畢業學生7.08萬人,小學學齡人口凈入學率達到99.5%,小學輟學率下降到0.8%,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到100%,小學五年鞏固率達到97.5%。

年末有普通初中學校166所,招收新生7.11萬人,在校學生19.43萬人,畢業學生5.41萬人,初中學齡人口凈入學率達到99.0%,初中輟學率為2.9%,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到72.1%,初中三年鞏固率達到96.2%,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提高到95.7%。

年末有普通高中學校35所,招收新生2.15萬人,在校學生6.07萬人,畢業學生1.81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59.0%,高中輟學率為5.5%,高中畢業生升學率為48.0%。

職業教育加快發展。年末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5所,招收新生1.85萬人,在校學生3.83萬人,畢業學生0.98萬人。有各類職業技術培訓機構509個、教學班(點)762個,注冊學生7.61萬人,結業學生7.53萬人。

民辦教育有序發展。年末有各類民辦學校245所,其中:幼兒園 147所,入園幼兒1.37萬人,在園幼兒2.17萬人,離園幼兒1.28萬人;普通小學59所、教學點16個,招收新生2453人,在校學生1.45萬人,畢業學生2950人;普通初中17所,招收新生2674人,在校學生7491人,畢業學生1440人;普通高中2所,招收新生1745人,在校學生4765人,畢業學生1228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9所,招收新生7552人,在校學生1.68萬人,畢業學生5309人;職業技術培訓機構1個、教學班(點)14個,注冊學生468人,結業學生468人。

科技事業深入推進。全年發展科技創新企業21家、鄉村科技信息服務站74個,選派科技特派員148人,建科技專家大院14個。全年共組織實施科技項目107項,取得科技成果46項,科技成果轉化59項。申請專利55件,授權專利45件,實施專利82件。

九、環境管理與資源保護

全年72戶重點監測單位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95.0%、二氧化硫排放達標率為92.6%、粉塵排放達標率為91.0%、煙塵排放達標率為97.3%,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處置率達到98.2%。全年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0%,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率達到100.0%,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3.0分貝,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為66.2分貝,主要流域出境斷面水質達標類別為Ⅲ類。

資源節約與保護得到加強,萬元GDP綜合能耗比上年下降4.0%,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9.0%。年末森林覆蓋率達到53.5%,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十、衛生、文化與體育

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強,衛生安全應急能力提高。年末全市有衛生機構323個、床位5258張、衛生技術人員5987人,其中:執業醫師3152人、執業助理醫師2198人、注冊護士1110人、藥劑人員380人、檢驗人員242人。全年門診診療528.30萬人次,住院診療入院9.81萬人、出院9.60萬人,治愈率和好轉率分別達到73.2%和85.7%。

年末有診所、衛生所、醫務室411個、總人員數822人,其中:執業醫師272人、執業助理醫師174人、 注冊護士71人、藥劑人員161人、檢驗人員9人,全年診療198.56萬人次。

年末有村衛生室2370個、執業(助理)醫師1243人、鄉村醫生3884人、衛生員140人,全年診療550.84萬人次,孕產婦檢查2.60萬人次、接生5869人,兒童疫苗接種 39.84萬人次。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改革實施順利,農民參合率提高到87.0%。

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3.2%,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8.5%,有線廣播電視用戶達到32.11萬戶, 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30.3%,光纖電視通村率達到67.0%。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家用電腦37臺、彩色電視機125臺、攝像機1.2架、組合音響31套、照相機24部。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彩色電視機83臺、影碟機24.7臺、照相機0.9部。

全民健身活動豐富多樣,競技體育取得新的進步。全年共舉辦各級各類體育運動會46次,參賽運動員1.50萬人次,獲省以上各類獎牌2枚。

十一、人口與勞動就業

年末全市總人口達到383.8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4.76萬人、城鎮人口97.00萬人,城鎮化率提高到25.3%。人口出生率為7.68‰、死亡率為4.21‰、自然增長率為3.47‰。

勞動就業形勢穩定,社會從業渠道呈多元化格局。年末城鎮單位從業人員13.18萬人,比上年增長1.5%,其中:在崗職工12.88萬人增長0.2%;城鎮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4.89萬人,增長3.8%。全年領取《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17萬人,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52萬人。年末實有下崗職工1338人,比年初減少60.0%;實有登記失業人數9920人,比年初減少2.7%,登記失業率與上年的4.2%持平。全社會從業人員達到194.50萬人,比上年增長2.0%。三次產業從業結構比例演變為59.5:13.3:27.2,與上年的60.8:12.2:27.0相比,第一產業從業比重下降1.3個百分點,二、三產業分別上升1.1個、0.2個百分點。

十二、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顯著提高,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220元,比上年增長15.6%;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達到14651元,增長12.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52元,增長14.0%。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129.27億元,比年初凈增23.23億元,增長21.9 %;人均儲蓄存款余額3381元,增加557元,增長19.7%。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6048元,比上年增長12.0%;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2204元,增長12.4%。

社會保障體系逐漸完善,幫貧濟困投入顯著增加。年末實有社會養老保險參保10.64萬人,發放養老金5.79億元;醫療保險參保11.59萬人,發放基本醫療保險金10013 萬元;生育保險參保3.21萬人,發放生育保險費72.0萬元;工傷保險參保4.94萬人,發放工傷保險費540.06萬元;失業保險參保人數8.06萬人,失業金發放6985人、846.4萬元。全年撫恤、補助優撫對象4.82萬人,撫恤、補助金額11020.6萬元。全年優待優撫對象1.30萬戶,優待總金額346.8萬元。全年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11萬人,保障支出7600.5萬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90萬人,保障線救濟費1925.7萬元;五保戶供養人數1.65萬人,五保戶救濟費2090.6萬元。全年城鄉醫療救助15.23萬人次,醫療救助支出1223.7萬元。全年自然災害生活救助支出5098.8萬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三、擴權試點縣經濟

平昌縣是全省27個擴權試點縣(市)之一,2007年末,平昌轄區面積2227平方公里、總人口101.95萬人,分別占27個擴權試點縣(市)的4.3%和3.8%。全年農業穩步發展,工業加快發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經濟社會呈現出協調發展的良好勢頭。

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全縣GDP達到39.24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6.28億元,增長5.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9.5%,為全縣經濟實現新跨越奠定了堅實基礎。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81億元 ,增長25.2%,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明顯增強,貢獻率達53.1%,居三次產業之首。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15億元,增長10.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7.4%,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41.2:25.7:33.1調整為41.5:27.5:31.0,第二產業比重提高1.9個百分點。

經濟運行質量提高,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907萬元,增長17.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9.94億元,增長27.1%。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9.70億元,增長14.6%,占GDP的比重為50.2%,提高1.7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5%,提高3.7個百分點。

農業穩步發展,畜牧業較快增長。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27.45億元,增長6.6%。糧油生產穩定增產,糧食總產量37.02萬噸,增產5.5%;油料總產達3.10萬噸,增長8.1%。全年出欄生豬128.92萬頭,增長4.6%;出欄肉牛9.13萬頭,增長14.1%;出欄羊6.50萬頭,增長8.3%;出欄家禽732.60萬只,增長10.4%;肉類總產11.89萬噸,增長7.2%。

工業加快發展,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7.06億元,增長24.8%,工業占GDP的比重達到18.0%,提高1.0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實現增加值5.75億元,增長34.3%;實現利潤2401萬元,增長26.6%;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68.5%,提高15.0個百分點。

投資大幅增長,交通、郵電通信發展較快。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18.20億元,比上年增長41.4%。年末各類營運機動車達4101輛,全年客運量達759萬人、貨運量達1641萬噸,分別增長16.8%和17.6%。年末擁有固定電話9.93萬部、移動電話15.63萬戶,分別增長20.3%、增加2.43萬戶。

消費品零售市場快速增長,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7億元,增長18.1%。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7.85億元,增長21.9%。全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4572元,增長1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20元,增長19.6%。 農民人均純收入2490元,增加314元,增長14.4%。

注:1、公報中GDP 、三次產業增加值、各行業總產值和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2、公報中所有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乱码精品不卡 | 色色影院官网综合久久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综合 | 中文字幕偷乱视频 | 亚欧一区深夜福利视频 | 久久精品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