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共阿壩州委、州人民政府帶領全州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認真實踐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圍繞“一體兩翼”發展戰略和“綠色立州、科教興州、旅游富州、水電強州、依法治州、穩定安州”的工作思路,以脫貧致富奔小康為重點,立足本地優勢資源,加大投資開發力度,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培育了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州國民經濟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綜合
2001年,在投資、旅游、居民收入等要素的強有力的拉動下,國民經濟一改過去平穩低速增長的態勢呈現快速發展勢頭。國內生產總值呈兩位數增長,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未有的,增幅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農林牧漁業結構得到有序調整,農業生產穩定發展;繼續推進國有工業企業改制,工業生產穩定增長;加大交通、水電等行業投資力度,投資完成總額高速增長;居民收入增加,購買力增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速增長;旅游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旅游業蓬勃發展;財政增收,金融運行良好。全年全州經濟總量再上臺階,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
全年全州國內生產總值突破40億元大關,達40.2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增幅比上年提高5.8個百分點,比全省高出1.6個百分點,比全國高出3.5個百分點。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10.3億元,增長1.1%;實現第二產業增加值14.6億元,增長13.3%,其中:實現工業增加值10.0億元,增長7.8%,實現建筑業增加值4.6億元,增長29.3%;第三產業增加值15.3億元,增長15.9%,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實現增加值2.1億元,增長11.7%,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實現增加值2.3億元,增長8.2%,金融保險業實現增加值0.6億元,增長11.1%。
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000年的30:35:35調整為26:36:38,呈“三、二、一”型,第一產業比重比上年下降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
市場價格保持穩定,并呈回升態勢。據茂縣城調隊調查,2001年該地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4.2,非食品價格指數106.8,服務項目價格指數123.9,消費品價格指數100.0,其中:食品類價格指數99.5,衣著類價格指數101.2。
勞動就業得到加強。年末實有下崗職工1344人,發給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271萬元,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1557人。全州共有失業人數7026人,失業率4.0%。
二、農業
2001年全州各級黨委和政府始終堅持把農牧業放在首位,繼續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和生態工程,加大天然林資源保護和“人草畜”三配套建設力度,狠抓畜種和品種結構的調整與改善,積極推進“科技興農”戰略,以推廣適用技術,提高農牧業科技含量為突破口,加大農牧業投入,改善生產條件和強化配套服務。全年農村經濟在結構調整中平穩發展。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1043萬元,增長1.8%,其中:農業產值49762萬元,下降0.6%;林業產值16336萬元,下降1.0%;牧業產值74914萬元,增長4.2%,漁業產值31萬元,下降3.6%。
全年加大了退耕還林還草力度,農業內部結構繼續得到有序調整,農作物和經濟作物播面減少,主要農產品產量正常下降。
林業生產穩步發展,植樹造林取得較好成績。全年完成造林面積37612公頃,其中:營造經濟林1062公頃,防護林36550公頃。幼林撫育面積25415公頃次,新育苗面積169公頃。
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加強。農業生產條件繼續得到改善。2001年全州共完成中低產田改造3400公頃,新建各類水利設施183處,建農田排灌渠178條20萬米,新增蓄引提水總量8.4萬立方米。年末全州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5萬瓦特,通汽車村1022個,增長3.2%,通電話村258個,增長36.5%,農村用電量10484萬千瓦時,增長5.8%。
農村工業、建筑業、運輸業和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逐步發展壯大,鄉鎮企業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年末鄉鎮企業總數16623個,比上年增加283個,鄉鎮企業產值達48468萬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農業企業產值1048萬元,增長10.4%;工業企業產值16560萬元,增長10.5%;建筑企業產值2960萬元,下降1.3%;交通運輸企業產值15699萬元,增長1.7%;批發零售貿易、旅游飲食服務業及其他企業產值12201萬元,增長10.6%。年末鄉鎮企業從業人員32946人,比上年減少1060人。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2001年州委、州政府制定了加快工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抓大放小,調整結構,培育支柱,開拓市場,穩定發展”的思路,把搞好國有企業放在突出的位置,切實加強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努力提高工業生產質量,改善企業經濟效益。全州工業經濟在資金緊缺、市場變化較大的情況下,仍然培育了一些增長點。促進了工業經濟穩定快速發展。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82562萬元,比上年增長11.0%。國有企業和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55769萬元,增長10.1%,其中:輕工業產值18864萬元,增長17.7%,重工業產值136905萬元,增長8.6%;國有工業產值66822萬元,下降14.9%,有限責任公司產值6O529萬元,增長64.3%。股份有限公司工業產值18827萬元,增長25.6%;大中型工業產值94063萬元,增長11.9%;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45397萬元,產銷率為93.3%,比上年下降4.7個百分點。
工業企業規模不斷狀大,經濟效益有所好轉。全年國有企業和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資產達643263萬元(不含映電),比上年增加107118萬元,增長20.0%,固定資產達358703萬元,增長20.6%,固定資產凈值年平均余額349061萬元,增長32.8%,流動資產245705萬元,增長20.1%,流動資產年平均余額209372萬元,增長2.4%。實現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14616萬元,增長1.7%,創利稅24536萬元,實現利潤11926萬元。虧損企業為35個,比上年減少2個,虧損面為35.7%,比上年上升2.7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4653萬元,比上年減虧1428萬元,下降23.5%。
建筑業,全州資質等級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筑企業35個,比上年增加4個,實現總產值13177萬元.增長2.5%,實現竣工產值8627萬元,下降10.0%,完成房屋竣工面積11.3萬平方米,增長10.8%
四、固定資產投資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州委、州政府緊緊抓住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內需以及加大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的支持,切實拓展投融資渠道,通過向上爭、向外招、民間融、財政投等多種方式,較好地解決了建設資金。全年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投資總量增大,有力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2001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8470萬元,比上年增長46.2%,其中:基本建設完成投資226690萬元,增長72.2%,更新改造完成投資5311萬元,下降29.1%;城鎮私人完成投資4296萬元,下降9.3%;農戶完成投資13403萬元,下降32.7%;國有經濟單位完成投資140192萬元,增長96.4%;非國有經濟完成投資118278萬元,增長12.2%。從國民經濟行業看,電力及水的生產供應業完成投資100904萬元,增長1.1倍;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業完成投資56913萬元,增長1.9倍。全年房屋竣工面積127.2萬平方米,增長12.9%,房屋施工面積179.4萬平方米,增長26.2%。全年新增固定資產150078萬元,比上年增長87.3%。
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福堂電站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全年完成投資3.0億元;九寨黃龍機場跑道試驗段全面動工,完成投資2.5億元;鷓鴣山隧道工程主洞掘進682米、平導完成690米,完成投資0.8億元;紅葉二級電站全面施工,完成投資1.6億元;銅鐘電站5臺機組并網發電,完成投資1.2億元;映秀至小金110kv輸變電工程建成投產,完成投資0.2億元,茂縣至九寨溝110kv輸變電工程線路進展順利,完成投資0.7億元;理縣至紅原110kv輸變電工程開工建設,完成投資0.3億元;農村電網改造完成投資2.2億元。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我州移民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完成了庫區淹沒損失實物指標復核,資產評估工作有序進行,農村移民試點工作已開始進行。
五、交通運輸郵電業
2001年交通運輸業得到快速發展。全年通縣油路完成路基395公里,重點景區公路累計完成120公里,通鄉公路建設完成76公里,公路質量和等級得到很大提高。截至2001年底,全州公路通車里程達5923公里,99.1%的鄉鎮通了公路。全年交通系統完成公路貨物運輸量34萬噸,比上年增長8.3%,旅客運輸量245萬人次,公路貨物周轉量7100萬噸公里,旅客周轉量24322萬人公里,增長7.8%。
2001年通訊條件明顯改善。實現了縣城、部分鄉鎮和部分旅游景區有線光纖和移動通信覆蓋,建成了州移動通信樞紐中心,投資0.8億元,建成各類移動通信基站41個,開通了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阿壩州節點、省至州的2.5G高速寬帶網絡,新增光纖153公里。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6810萬元,比上年增長15.9%,其中完成長途電話業務量2876萬元,本地電話業務量3750萬元,數據通信業務量166萬元。年末電話用戶54195戶,增長26.6%。其中:城鎮電話39464戶,增長19.4%,農村電話14731戶,增長50.6%。郵政業務總量1802萬元,增長8.5%,函件488萬件,增長45.2%,特快專遞7929件,增長92.2%。
六、貿易業
200l年城鄉市場繁榮活躍,商品供應豐富。全年全社會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102139萬元,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14.6%。其中:縣的零售額65498萬元,增長8.6%,縣以下零售額36641萬元,增長27.1%。各類市場主體競相發展,多元化流通格局逐步形成,個體經濟進一步發展。國有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為16025萬元,下降7.1%;集體經濟零售額為6952萬元,增長23.5%;私營經濟零售額1624萬元,增長51.9%;個體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1472萬元,增長13.0%。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54304萬元,增長10.3%;餐飲業零售額23877萬元,增長23.2%;制造業零售額2556萬元,增長36.8%;農業生產者零售額18623萬元,增長16.3%。
對內對外貿易成效明顯。全年深人開展改善對外開放環境年活動,改善投資環境,提高服務水平,積極參會招商,開展區域合作,加大引資力度。全年簽定國內合作協議項目51個,實際履約50個;協議引進國內資金48億元,實際到位12億元;協議引進外資項目3個,協議資金1.5億美元。全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460萬美元,增長13.9%,其中:外貿出口值達400萬美元,與上年持平。
七、旅游業
2001年州委、州政府作出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決定,進一步完善了旅游業發展的思路,編制完成了《阿壩州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充分利用全州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以九寨溝、黃龍為龍頭,進一步開發小金四姑娘山、臥龍自然保護區、理縣米亞羅紅葉溫泉、黑水卡龍溝、松潘牟尼溝、九寨大錄神仙池、大草原等景點。同時加強對旅游業的宏觀管理,下大力氣綜合整頓治理旅游市場,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的建設。2001年旅游業保持了持續穩步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年接待游客24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6.0%,實現旅游收人12.3億元,增長28.5%。旅游業有力地帶動了第三產業的全面發展,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15.2%,拉動GDP增長1.6個百分點。
八、財政、金融、保險業
財政:2001年財政工作以增收節支為中心,以保證工資發放和必需開支為重點,在認真執行國家、省財稅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轉變理財觀念,理順分配關系,大力培植財源,強化稅收征管,實施增收節支控制赤字目標管理責任制。在大力組織收入保證上劃中央和地方收人全面完成預算任務的同時,支出安排上堅持有保有壓的原則,精心調度財政資金,保障了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和支農扶貧、教育科技、政權機關正常運轉等必需的開支,為全州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全年實現一般預算收入22967萬元,比上年增長23.0%。財政支出154881萬元,比上年增長64.0%,其中基本建設支出30903萬元,增長5.3倍;支援農村生產性支出1752萬元,增長5.9%。
金融:2001年金融工作穩中求活,金融業健康發展。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96163萬元,比年初增長27.9%,其中:企業存款152722萬元,比年初增長46.8%;財政存款15228萬元,比年初增長82.8%;機關團體存款40575萬元,比年初增長74.7%;農業存款29790萬元,比年初下降21.6%。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346585萬元,比年初增長22.2%。其中:短期貸款112303萬元,比年初增長16.0%;中期流動資金貸款40163萬元,比年初增長50.7%;中長期貸款155314萬元,比年初增長30.2%。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761372萬元,比上年增長32.6%,其中:商品銷售收人60040萬元,增長18.3%;服務業收入103222萬元,增長38.2%。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支出820577萬元,增長25.6%,其中:工資性支出129088萬元,增長21.0%;行政企事業管理費支出65945萬元,增長32.7%;儲蓄存款支出472679萬元,增長32.8%。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保險:2001年保險事業穩步發展。全州保險費收入2765萬元,比上年增長0.5%,其中:企業財產保險收人267萬元,下降47.2%;家庭財產保險收人21萬元,增長6倍;機動車輛保險收人2342萬元,增長9.9%。
九、科教文衛和體育事業
科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科技興農、科技興工意識得到加強。2001年修定發布《阿壩州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行州、縣黨政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目標責任制。創建的科技示范園得到較好發展,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汶川布瓦山科技示范園、茂縣大河壩科技農業示范園、川西北牧區家庭牧場優化示范研究等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全年實施種植業科技項目29項,投入科技三項費用90萬元,比上年增長9.8%。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903噸,增長11.2%,地膜覆蓋面積11800公傾,增長2.5%。
教育: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優化配置的原則,狠抓中小學、中專學校布局和普九教育進程,順利實施《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啟動了遠程教育項目,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教育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01年全州有大專院校1所,在校學生2151人,畢業328人,招生804人,專任教師114人。有中等專業學校6所,在校學生2331人,當年畢業1382人,招生564人,有專任教師278人。有普通中學校64所,在校學生28104人,畢業學生6131人,招生11440人,有專任教師2167人。有小學校1272所,在校生100245人,有專任教師6213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4.4%。在園幼兒9542人,幼兒園教職工372人。雙語教育穩步發展,繼續教育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素質不斷提高。
文化:2001年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抓繁榮、抓管理、出產品,推動文化事業的全面發展。編輯完成了《四川省文化旅游數據庫〈阿壩州卷〉》。《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阿壩藏族卷進入翻譯階段,羌族卷進人登目填卡階段,回族卷收集整理工作正式啟動。《阿壩州年鑒》2001年出版發行。全州有圖書館5個,文化館13個,藝術團2個。鄉鎮廣播電視事業建設的步伐加快,“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成果得到鞏固,新增有線電視用戶2495戶,廣播有效覆蓋率達67.8%,比上年提高12.6個百分點,電視人口有效覆蓋率達90.8%,提高0.7個百分點。
衛生:2001年州委、州政府出臺并落實了民族衛生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年末全州共有衛生機構563個,比上年增加38個,衛生從業人員4182人,有衛生技術人員3630人,醫生2293人,管理人員225人。全州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人。年末擁有床位2806張,平均每千人擁有3張床位。
體育:全年繼續組織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提高全民身體素質。組團參加第十一屆全省少數民族運動會,獲得優良成績,獲23枚金牌、13枚銀牌、17枚銅牌。取得了下一屆省民運會的承辦權。
十、人口與人民生活
2001年年末全州總人口834894人,比上年末增加5907人,其中:城鎮人口243904人,增長3.8%;非農業人口157622人,增長1.6%。全年出生人口9976人,出生率11.8‰,死亡人口4268人,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長率6.7‰。在總人口中藏族占52.5%,羌族占17.3%,回族占3.2%,漢族占26.9%,其他民族占0.1%。
城鄉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年在崗職工工資總額93189萬元,比上年增長32.5%,其中:國有經濟單位工資總額81469萬元,增長32.1%,城鎮集體及其他經濟工資總額11720萬元,增長35.3%。全部職工年均工資10877元,比上年增加2567元,在崗國有職工年均工資12249元,比上年增加3188元。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元,增加56元,人均純收入1224元,增加33元。年末城鄉居民儲蓄余額211091萬元,增長25.8%,其中:城鎮居民儲蓄余額151446萬元,增長28.9%;農村居民儲蓄余額59645萬元,增長18.6%。城鄉居民人均儲蓄由上年的2023元增加到2518元,人均增加495元。(阿壩州統計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