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州統計局 阿壩調查隊
2007年3月20日
2006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科學發展,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加快發展的一年。一年來,全州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工業強州戰略,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綜合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經省統計局審定,2006年全州生產總值(GDP)87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66億元,增長3.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第二產業增加值36.82億元,增長17.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5.5%;第三產業增加值34.5億元,增長12.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9.7%。
從產業結構分析,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9.6:40.8:39.6調整為18:42.3:39.7。第一產業比重下降1.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了1.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了0.1個百分點。
民營經濟快速發展。2006年全州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31.3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17億元,增長3.7 %;第二產業增加值13.15億元,增長27.8%;第三產業增加值9.98 億元,增長17.2%。民營經濟對全州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6.7%,占全州GDP的36%。
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業基礎仍然較為薄弱,節能降耗任務艱巨,城鄉居民增收難度加大。
二、農業
2006年,全州農業生產雖然遭受百年一遇的干旱影響,但仍然保持了穩定增長態勢。
種植業結構繼續調整。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19萬公頃,比上年增加2582公頃,增長3.7%;油料作物2361公頃,比上年增加34公頃,增長1.5%;藥材1001公頃,下降18%;蔬菜9943公頃,比上年增加1123公頃,增長12.7%,占全州播面的比重由上年的12.7%上升為13.8%。
農產品產量有增有減。全年糧食總產量14.82萬噸,比上年下降12.1%;油菜籽產量742噸,比上年增長13.3%;蔬菜產量29.37萬噸,比上年增長4.4%。
畜牧業繼續呈現較快發展。年末大牲畜存欄225.09萬頭,比上年末增加4.01萬頭,增長1.8%;豬存欄37萬頭,比上年末減少6202頭,下降1.6%;羊存欄120.66萬只,比上年末增加8259只,增長0.7%。主要畜產品產量全面增加。全年肉類總產量8.24萬噸,比上年增加5053噸,增長6.5%。其中,牛肉產量4.41萬噸,增加2140噸,增長5.1%;豬肉產量2.87萬噸,增加2097噸,增長7.9%;羊肉產量8084噸,增加555噸,增長7.4%。奶類產量9.53萬噸,比上年增加5006噸,增長5.5%。
生態建設進展順利。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野生動植物保護(濕地)、沙化治理等工程,全年完成公益林人工造林4333公頃,新封山育林26887公頃,退耕造林666公頃,荒山造林1800公頃。全州森林覆蓋率達到24%。縣級以上各類自然保護區24個,面積達204萬公頃,占全州幅員面積的24%。
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年末有效灌溉面積16890公頃,其中2006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90公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0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49.47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2.8%。
扶貧兩資以工代賑工作進展順利。全年爭取扶貧、兩資、以工代賑無償資金總量1313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扶貧資金2614萬元,兩項資金7216萬元,以工代賑資金3300萬元。編制完成了《阿壩州特殊類型貧困問題調查報告》,完成了反貧困指標數據收集和阿壩州整體享受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政策的報告,積極爭取大骨節病綜合防治試點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并從綜合防治大骨節病、扶貧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三個方面編制和完善了《阿壩州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工作總體規劃(2007-2010年)》。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較快增長。2006年全州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252713萬元,比上年增長20.2%,對全州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3.2%。全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21267萬元,比上年增長17.9%,其中:輕工業實現增加值5794萬元,增長20.4%,重工業實現增加值215473萬元,增長17.8%;國有工業實現增加值5309萬元,下降0.5%,股份制工業實現增加值211728萬元,增長17%;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9697萬元,增長13.4%。產銷銜接較好,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9.2%。
工業經濟效益進一步改善。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1個,年末擁有資產達1584999萬元,比上年增長5.9%;實現利稅總額130720萬元,比上年增長19.2%;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87323萬元,比上年增長19.2%。全州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249.1。
建筑業快速增長。全州具備資質等級的建筑業企業25戶,其中,有工作量的企業17戶,實現總產值53605萬元,比上年增長26.4%,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7.7萬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15.48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06年全州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41552萬元,比上年增長20.4%。從管理渠道分析,基本建設投資832311萬元,比上年增長21.5%;更新改造投資37881萬元,比上年增長72.1%;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4965萬元,比上年增長62.8%;其他投資38693萬元,比上年下降10.2%;農戶投資27702萬元,比上年下降3.5%。從產業投資分析,第一產業投資65629萬元,比上年增長11.3%;第二產業投資494857萬元,比上年增長24.4%;第三產業投資381066萬元,比上年增長17.2%。全年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甘海子景區旅游基礎設施、郎川公路、獅子坪龍頭水電站、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汶川段)、古城水電站、薛城水電站、姜射壩水電站等大中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69082萬元,占全州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28.6%。
五、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業
交通運輸生產繼續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年末,全州公路通車里程達5601公里。全年完成客運量1125萬人,比上年增長19.6%,旅客周轉量107624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6.9%;貨運量1403萬噸,比上年增長13.4%,貨物周轉量161747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8.2%。
郵電通信業持續較快發展。年末固定電話機用戶達155278戶,移動電話用戶達228449戶。全州共有郵路37條,總長度2874公里。
六、國內貿易
2006年,在國家繼續實行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引導下,全州消費品市場銷售持續活躍、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明顯升級。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9776萬元,比上年增長16.4%。分城鄉看,縣的消費品零售額120648萬元,縣以下的消費品零售額8912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9%和15.8%。在各種經濟類型中,國有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3679萬元,比上年下降1.2%;集體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7023萬元,比上年下降4.4%;私營經濟及個體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44936萬元,比上年增長23.3%;外商及港澳臺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143萬元,比上年增長25.6%;股份制及其他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2995萬元,比上年增長6.1%。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39704萬元,比上年增長14.7%;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67692萬元,比上年增長24.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七、對外經濟
對外交流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和經濟合作取得新進展。全年外貿共完成進出口總額71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其中,出口總額59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3%;進口總額114萬美元,比上年下降38.7 %。全年招商引資協議引進項目32個,協議資金70.4億元人民幣,其中履約執行項目92個(含續約項目),實際到位資金44.9億元人民幣。引進境外協議項目3個,協議資金1640萬美元,履約執行項目2個,實際到位資金402萬美元。
八、旅游業
旅游業迅猛發展。全州旅游業大力調整和優化旅游客源結構、產品結構,轉變旅游經濟增長方式,全面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全州旅游經濟呈現出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均創歷史新高。全年共接待海內外游客772.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61.81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16.3%和29.3%;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40.9萬人次,實現外匯收入9710萬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5.2%和10.6%。
九、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入保持較高增長。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0699萬元,比上年增長23.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348772萬元,比上年增長12.7%。對農業、科技、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的投入繼續加大。
金融運行健康平穩。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913249萬元,比年初增長12%。其中,企業存款275521萬元,增長11.2%;農業存款33182萬元,增長31.3%。各項貸款余額達714166萬元,比年初增長14.1%。其中,短期貸款306967萬元,下降0.8%;中長期貸款404660萬元,增長27.9%。
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1491528萬元,現金支出1602716萬元,現金凈投放111189萬元。
保險事業穩定發展。全年保費總收入9952萬元,比上年增長7.9%。已決賠案件10439件,已決賠案金額3651萬元。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2006年,我州積極推進“兩基”進程,建立了“專戶儲存,專款使用”的資金管理制度和“兩基攻堅縣優先”的資金投入制度,教育改革取得新突破,教育質量跨上新臺階。2006年圓滿實現黑水、若爾蓋2縣“兩基”目標,壤塘、理縣、茂縣、金川、松潘、小金6個縣順利通過“兩基”鞏固復查。全州“普九”人口覆蓋率達到96.4%,整縣“普九”人口覆蓋率達到84.6%,“普九”總數達到10個整縣另32個鄉鎮。2006年末,全州有大專院校1所,普通中等學校4所。年末大專學校在校生5404人,招生1638人,畢業生1165人,有專任教師286人。有普通中小學校1241所,在校生153746人,專任教師8822人,幼兒園28所,在園幼兒7316人。
按照“企業主體、產業布局、科研支撐、重點推進”的科技工作新思路,啟動了科技富民強縣行動,為13縣落實了專項啟動資金。承辦了“阿壩州第八次經濟發展專家咨詢座談會”和“全州中藏藥科技產業(民族醫藥)座談會”,牽頭完成了州政府代表團參加香港“國際現代化中醫藥及健康產品展覽會”的各項準備工作。科技項目實施順利,專利申請數量和質量明顯提高。年內確定州級科技項目27個,投入經費258萬元,組織科研單位、科技型企業及社會團體申報國家和省科技項目19項,立項9項,獲項目資助經費208萬元。2006年全州共申請專利43件,組織企業實施專利成果33項,實現新增產值3530萬元,新增利稅538萬元,創近年來專利成果轉化最好成績。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州緊緊圍繞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文化揚州”發展戰略,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事業日益興旺,文化市場日益繁榮,文化產業大步發展。2006年末,全州有國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文化館14個,公共圖書館9個,文化站43個。
圓滿完成了“第三屆中國·四川阿壩國際熊貓節”、“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文藝演出、“四川省隆重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長征精神永放光芒》”文藝演出等重大活動。成功地參加了2006年10月四川省第五屆少數民族藝術節,大型節目《多彩阿壩》和美術攝影書法作品獲多項獎。2006年,全州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22個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1處,州、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2處。
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廣播電視覆蓋率持續提高。2006年末,全州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調頻轉播發射臺655臺,電視轉播發射臺1283座,廣播人口覆蓋率77%,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電視人口覆蓋率93.7%,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衛生工作進一步加強。年末全州有衛生機構306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58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4個,采供血機構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4個,衛生監督所14個,醫學科學研究機構1個。年末衛生機構共擁有床位2776張,衛生技術人員3249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654人,注冊護士692人。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競技體育取得新的成績。在四川省第十屆運動會,我州代表團獲得金牌4枚、銀牌2枚、銅牌3.5枚;在四川省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上,我州代表團奪得3金13銀3銅,獎牌總數列全省第10位,團體總分列全省第13位。以體育彩票銷售為重點,進一步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全年電腦型體育彩票銷售額達2170萬元,創公益金收益135萬元。
十二、人口
計劃生育政策落實,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全州年末戶籍人口總數858343人,比上年增加7496人。其中,男性441686人,女性416657人。總人口中農業人口678174人,比上年增加405人,非農業人口180169人,比上年增加7091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1‰,比上年下降0.1個千分點。全州城鎮化率達到29%,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十三、人民生活與社會保障
城鎮居民收入穩步增加,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2006年末,全州城鎮單位在崗職工76792人,比上年減少11人;在崗職工工資總額139307萬元,比上年增長3.3%;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8020元,比上年增長3.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680元,比上年增長10.9%。
農牧民收入不斷增加。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85元,較上年增加204元,增長10.8%。其中,工資性收入476元,增長27.8%;家庭經營收入1294元,增長1.7%;財產性收入106元,增長51.9%;轉移性收入209元,增長25.6%。。農牧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870元,增長9.1%。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25498萬元,比上年增長14.1%。其中,活期儲蓄存款余額238226萬元,增長18.2%;定期儲蓄存款余額187272萬元,增長9.2%。
勞動就業工作得到加強。2006年末,全州建立勞動保障所148個,職業介紹機構14個,就業訓練中心2個,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社區就業實體和生產自救基地117戶,幫助1025名失業人員和下崗職工實現了就業和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
“兩個確保”繼續推進,下崗職工生活費、企業離退休人員生活費按時足額發放。全年發放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120萬元,代繳社會保險費70.8萬元。全年為1.51萬企業離退休人員發放基本養老金14551萬元,按時足額發放率達到100%。
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州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75萬人,征繳養老保險費14492萬元。失業保險參保職工5.71萬人,征繳失業保險費1450萬元。全年為4167人次發放失業保險待遇163萬元。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1.4萬人,征繳醫療保險費6600萬元。參加工傷保險職工2.61萬人,征繳工傷保險費418萬元。參加生育保險職工 1.39萬人,征繳生育保險費118萬元。
注:1.公報中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阿壩統計年鑒—2007》為準。
2.公報中生產總值及增加值指標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