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阿壩州極不平凡、極其艱辛的一年,也是經受住嚴峻考驗,取得重大階段性勝利的一年。在中共阿壩州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州人大、州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州人民政府團結帶領全州各族人民,旗幟鮮明反對分裂、維護穩定,全力以赴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圓滿完成了州十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全州呈現出災后恢復重建步伐加快、社會大局總體穩定、群眾生活不斷改善的良好態勢。
一、綜合
受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破壞,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大幅下降。經省統計局審定,2008年全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5.6億元,同比下降35.7%。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0.2億元,同比下降14.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2.9億元,同比下降55.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2.5億元,同比下降22%。
從產業結構分析,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8.6:43.2:38.2變化為26.7:30.3:43.0。第一產業提高8.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下降12.9個百分點,其中工業下降13.2個百分點,建筑業上升0.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提高4.8個百分點。
民營經濟嚴重受挫。2008年全州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8.2億元,比上年下降39.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28億元,下降5.3%;第二產業增加值8.29億元,下降57.7%;第三產業增加值7.65億元,下降37.3%。民營經濟占全州GDP的37.3%。
地震災害使阿壩州生產力受到很大破壞,恢復重建任務十分艱巨;工業結構調整任務繁重,旅游可進入性將在一定時期內嚴重受制;災區生態環境惡化,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下降;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城鄉居民增收難度加大。
二、農業
2008年,全州農業生產基礎破壞嚴重,主要產品產量減少。
農作物播種面積減少。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7.14萬公頃,比上年減少870公頃,下降1.2%;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59萬公頃,增長0.3%;油料作物3724公頃,增長79.9%;藥材1202公頃,增長20.8%;蔬菜瓜果類8580公頃,比上年減少1359公頃,下降13.7%。
農產品產量大幅度下降。全年糧食總產量15.32萬噸,比上年減少1.99萬噸,下降11.5%;油菜籽產量702噸,比上年增長1.7%;蔬菜產量24.06萬噸,比上年減少10.12萬噸,下降29.6%;水果產量6.13萬噸,比上年下降16.4%。
畜牧業產品產量略有下降。年末大牲畜存欄219.64萬頭,比上年末減少10.17萬頭,下降2.9%;豬存欄33.8萬頭,比上年下降5%;羊存欄112萬只,比上年下降6.7%。全年肉類總產量8.32萬噸,下降2.2%。其中,牛肉產量5.05萬噸,下降0.9%;豬肉產量2.39萬噸,下降3.3%;羊肉產量7736噸,下降6.6%。奶類產量10.3萬噸,比上年增加3715噸,增長3.7%。
農業生產條件有所下降。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55.03萬千瓦,比上年下降2.4%。年末有效灌溉面積17690公頃,其中,2008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28公頃,比上年減少61.4%。
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工作全面展開。2008年,全年完成總投資4.95億元,病區2.64萬名適齡兒童全部進入寄宿制學校學習生活,25所學校擴建教學及輔助用房3.67萬平方米,聘用教師及管理人員152名;對11.6萬人實施口糧供應,年度供應量達到1729萬公斤;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521處,解決了8.54萬人的飲水安全困難,完成136個貧困村飲水工程;竣工上年啟動的6個農村敬老院、當年啟動3個正在順利建設,對3144名Ⅲ度患者實行五保供養,對38040名Ⅰ、Ⅱ度患者全部納入農村低保,資助34186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2040戶散居患病戶和特困戶建設住房,啟動8個縣、24個村、1915戶、9298人整體搬遷安置,建設安置點13個、小區22個;在調整結構上,有136個村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建成一批種、養殖業等的特色產業,促進了農民增收;在衛生防治上,對58個大骨節病監測點進行病情監測,開展現癥病人對癥治療5049人,完成部分州、縣、鄉、村衛生基本設備裝備,培訓人員710人次;有38人次分批在金川等縣開展了現場采樣和大骨節病病理研究,收集了部分村大骨節病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普查資料。完成“一灶一爐”溫暖工程1.1萬套、農村戶用沼氣池3000口。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遭受巨大損失。2008年全州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3億元,比上年下降62.7%。全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1.31億元,比上年下降48.6%,其中:輕工業實現增加值0.63億元,下降39.1%,重工業實現增加值10.68億元,下降49%;國有工業實現增加值0.41億元,下降14.2%,股份制工業實現增加值10.26億元,下降49.3%;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11億元,下降52.4%。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8.8%。
工業經濟效益下滑嚴重。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個,年末擁有資產205.94億元,比上年增長3.2%;實現利稅總額為負6.22億元;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為虧損8.83億元,全州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僅為12.05。
建筑業產值下降。全州具備資質等級的建筑業企業27戶,其中,本年新增4戶,有工作量的企業14戶。全年建筑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8億元,比上年下降51.1%,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1萬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5.61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008年全州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2.04億元,比上年下降24.5%。從建設性質分析,基本建設投資64.43億元,比上年下降31.3%;更新改造投資3.72億元,比上年下降47%;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0.23億元,比上年下降78.7%;其他投資2.13億元,比上年下降39.1%;農戶投資11.53億元,比上年增長2.6倍。從產業投資分析,第一產業投資14.34億元,比上年增長1.2倍;第二產業投資46.85億元,比上年下降13.9%;第三產業投資20.85億元,比上年下降56.2%。農房重建進展順利,大型及重點項目建設在投資中起支撐作用。全年全州計劃總投資5000萬元及以上的全部投資項目共計109個,完成投資53.7億元,比上年下降29.9%,占總投資的65.5%。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的重點項目毛爾蓋電站、獅子坪龍頭水電站、都汶路汶川段、黑水河色爾古水電站、薛城水電站、柳坪水電站等項目完成投資31.32億元,比上年下降44.7%,占總投資的38.2%。
五、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業
交通運輸業發展勢頭減弱。年末行政區劃面積內公路總里程達8599公里。全年完成客運量768萬人,比上年下降39%,旅客周轉量71415萬人公里,比上年下降44.9%;完成貨運量1144萬噸,比上年下降24%,貨物周轉量169917萬噸公里,比上年下降3.6%。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郵電通信業平穩發展。年末固定電話機用戶達16.95萬戶,移動電話用戶達35.42萬戶。全州共有郵路29條,總長度2692公里,農村投遞路線149條,總長度2969公里。
六、國內貿易
消費品零售額下降明顯。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14億元,比上年下降27.8%。分城鄉看,縣的消費品零售額11.94億元,縣以下的消費品零售額6.2億元,分別比上年下降17.3%和41.9%。在各種經濟類型中,國有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0.77億元,比上年下降47.5%;集體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0.46億元,比上年下降39.2%;私營經濟及個體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2.92億元,比上年下降25.9%;外商及港澳臺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0.07億元,比上年下降44.1%;股份制及其他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93億元,比上年下降26.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13.21億元,比上年下降21%;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77億元,比上年增長41.6%。
七、對外經濟
招商引資平穩發展,對外貿易大幅下降。全年招商引資協議合作項目15個,協議資金118億元人民幣,履約執行項目30個(含續約項目),省外實際到位資金21.5億元人民幣。新批準外資項目1個,批準外資增資項目1個,實際利用外資727萬美元。在第九屆西博會上,簽訂省外國內合作項目6個,協議資金28.35億元,省內意向合作項目6個,協議資金5.52億元,達成意向性貿易協議19個,協議資金4680萬元。全年外貿共完成進出口總值791萬美元,比上年下降61.6%。其中,出口總值583萬美元,比上年下降64%;進口總值208萬美元,比上年下降53.2%。
八、旅游業
旅游業遭受重創。2008年旅游業受地震影響,游客人數和收入全面下降。全年共接待海內外游客199.8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7.42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下降77.3%和76.6%。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5.66萬人次,實現外匯收入1379萬美元,分別比上年下降87.6%和88.4%。
九、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入銳減。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19億元,比上年下降52.2%。其中,增值稅下降50.7%,營業稅下降49.8%,企業所得稅下降49.4%,個人所得稅下降21.2%。為確保災后恢復重建順利進行,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01.42億元,比上年增長1.3倍。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2.9倍,教育支出增長11.3%,醫療衛生支出增長19.5%、科學技術支出增長8.6%。
金融機構存款大幅增長。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216.47億元,比年初增長91.9%。其中,企業存款51.03億元,增長61.4%;農業存款5.53億元,增長59%。各項貸款余額達93.4億元,比年初增長14.5%。其中,短期貸款35.7億元,增長22.2%;中長期貸款57.24億元,增長10.5%。
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174.27億元,現金支出201.03億元,現金凈投放26.77億元。
保險事業穩定發展。全年保費總收入1.19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已決賠案件18510件,已決賠案金額6291萬元。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狠抓義務教育的鞏固與提高,依法做好適齡兒童少年入學鞏固工作。省政府對紅原縣、若爾蓋縣、阿壩縣、茂縣、松潘縣、小金縣、金川縣等11個縣“兩基”鞏固工作進行了復查,全部達到國家“兩基”基本要求,復查合格。目前,全州適齡兒童“普九”人口覆蓋率100%,小學、初中入學率分別達到98.3%、101%,三類殘疾兒童入學率達到68.5%,青壯年非文盲率達到96.5%以上。狠抓農村“兩免一補”工作。全年共免除14.2萬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學雜費,并免費提供教科書,補助8.9萬貧困寄宿制學生生活費。加強寄宿制標準化建設管理。全州共有寄宿制學校295所,寄宿制學生97492人。2008年末,全州有大專院校1所,年末大專學校在校生5911人,招生1852人,畢業生1725人,有專任教師281人。有中等職業學校5所,在校生4160人,專任教師227人;電大1所,在校生3278人;有小學校475所,在校生93589人,專任教師5993人;初級中學32所,在校生42410人,專任教師1586人;完全中學18所,高中在校生13024人,專任教師1664人;幼兒園35所,在園幼兒7792人。
科技服務得到加強。狠抓中藥科技產業恢復發展,中藥材生產基地穩步發展,2008年項目總投入668萬元,有7個縣中藥材實施項目驗收合格。加強科技計劃管理,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及時安排落實了州級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項目。全年爭取省科技廳計劃計劃項目18項,資金376萬元,推薦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項目2項;推薦四川省科技富民強縣試點項目1項,立項1項,資金50萬元;推薦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2項,年內專利申請量21件,實施專利成果轉化40項,新增產值1744萬元。九寨溝天然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五家企業被確定為四川省第三批建設創新型企業培育企業,目前全州共有11家創新型企業。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有序推進。2008年末,全州有文化市場經營點628個,公開發行刊物3種,公開發行報紙2種,內部資料性刊物12種。各類各級單體文物遺跡830多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22個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6個。黑水卡斯達溫等12個項目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7個項目進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247個項目入選阿壩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汶川、松潘2座城鎮被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汶川綿池、金川馬奈、黑水縣分別被命名為國家民族民間藝術“羌繡之鄉”、“馬奈鍋莊之鄉”、“卡斯達溫之鄉”。覆蓋全州13縣所有行政村的86套數字電影放映網絡已經形成,全年共放映電影1.5萬余場次,觀眾180多萬人次。2008年末,全州有國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文化館14個,公共圖書館9個。
廣播電視覆蓋率下降。2008年末,全州有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廣播電視臺13座,調頻轉播發射臺354座,電視轉播發射臺1014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72%,比上年下降6個百分點;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86.2%,比上年下降7.7個百分點。
衛生工作進一步加強。年末全州有衛生機構393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43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4個,采供血機構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4個,衛生監督所14個,醫學科學研究機構1個。年末衛生機構共擁有床位2615張,衛生技術人員3518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624人,注冊護士801人。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州有3個國家級和2個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有老年、門球、橋牌等種類體協21個,1所州級重點業余體校和2所縣級分校,在訓運動員人數320余人,開設有摔跤、散打、拳擊、馬上等10個項目,有專兼職教練員38人。全州有體育場地944個,以藏羌鍋莊為主的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水平明顯提高。王千初在廣州舉辦的全國女子柔道成年冠軍賽上獲70公斤級冠軍,謝洪全、若爾曼、王磊、澤旺在山西太原舉辦的全國摔跤錦標賽上獲得較好名次。在省內年度7個項目的錦標賽中,共獲得15枚金牌、7枚銀牌、20枚銅牌。以體育彩票銷售為重點,進一步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全年電腦型體育彩票銷售額達1862萬元,創公益金收益104萬元。即開型體育彩票全年銷售額967萬元,創公益金收益46萬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二、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節能降耗成效明顯。2008年,州委、州政府及時分解目標任務到縣和重點耗能企業,簽訂責任書,開展督導檢查和驗收,全年淘汰落后產能1戶,督促完成了列入省重點治理的4戶企業污染綜合治理。
環境保護力度加大。5戶重點工業污染企業按期完成治理任務,城市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處理率分別達到9.75%和51.6%,依法劃定了13個縣及123個農村建制鄉鎮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當年完成環境污染限期治理項目5個,完成投資1776萬元。
生態建設進一步加強。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野生動植物保護(濕地)、沙化治理等工程,全年造林(含無林地和疏林地新封山育林)48478公頃,其中,封山育林41740公頃,退耕造林4667公頃。全州森林覆蓋率24%。縣級以上各類自然保護區24個,面積達205.51萬公頃,占全州幅員面積的24.4%。若爾蓋濕地列為國際重要濕地。
安全生產成效明顯。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立足防范,嚴格執法,深入開展“隱患治理年”、鄉鎮規范化建設和安全生產百日督查專項行動,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基層和基礎工作,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一崗雙責”制度。全年發生各類安全266事故起,死亡79人,分別比上年下降61%和43.6%。全年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1.05人。
十三、人口
全州年末戶籍人口總數882467人,其中,男性452106人,女性430361人。總人口中農業人口694174人,非農業人口188293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比去年下降1.8個千分點。全州城鎮化率29.1%,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
十四、人民生活與社會保障
城鎮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2008年末,全州城鎮單位在崗職工68577人,比上年減少7216人;在崗職工工資總額198744萬元,比上年增長8.8%;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7644元,比上年增長15.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829元,比上年增長10.3%。
農牧民收入在國家給予大力補助下實現增收。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55元,較上年增收149元,增長6.2%。其中,工資性收入459元,下降17.9%;家庭經營收入2377元,下降4.4%;財產性收入67元,下降46.7%;轉移性收入1002元,增長3倍。農牧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326元,增長7.3%。
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0.9億元,比上年增長26.7%。其中,活期儲蓄存款余額35.1億元,增長26.1%;定期儲蓄存款余額25.8億元,增長27.5%。
勞動就業工作得到加強。2008年末,全州建立勞動保障所223個,職業介紹機構15個,就業訓練中心14個,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社區就業實體和生產自救基地116戶,幫助1708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5%。
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州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15萬人,征繳養老保險費15281萬元。失業保險參保職工5.87萬人,征繳失業保險費2066萬元。全年為12萬人次發放失業保險待遇5095萬元。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1.9萬人,征繳醫療保險費12882萬元。參加工傷保險職工4.21萬人,征繳工傷保險費677萬元。參加生育保險職工1.96萬人,征繳生育保險費142萬元。全年為1.98萬企業離退休人員發放基本養老金23000萬元,按時足額發放率達到100%。
注:1.公報中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阿壩統計年鑒-2009》為準。
2.公報中生產總值及增加值指標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