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是我國實施“十五”計劃和加入WTO的開局年,也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第二年,面對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州委、州政府帶領全州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努力實踐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真抓實干,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改革步伐,采取了一系列適合涼山特點的有效措施。一年來,農業生產穩步發展,工業生產提速增效,市場內銷活躍,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金融運行平穩,扶貧攻堅力度加大,城鄉人民生活繼續改善,這不僅促進了我州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和社會事業的健康發展,也為實現涼山“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目標打下了一定基礎。
一、綜合
全州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2001年全州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達到160.40億元,比上年增長9.7%,增幅上升了1.5個百分點,比全省9.2%的增幅高0.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9.74億元,增長4.8%,增幅回落了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47.82億元,增長14.7%,增幅上升了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52.84億元,增長11.2%,增幅上升了1個百分點。從生產角度看,農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可比價,下同)由上年的24.3%下降到19.3%,工業的貢獻率由上年的32.4%上升到35.9%,建筑業的貢獻率由上年的8.6%下降到7.9%,第三產業的貢獻率由上年的35.3%上升到36.9%。人均GDP達3969元,比上年增加339元。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一、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現價)的比重,由2000年的39:29:32調整為37:30:33。
市場物價水平小幅回升。2001年物價水平一改以往低迷徘徊的局面,呈現緩慢上升的態勢,居民消費品價格總指數為102.9,其中:娛樂教育文化類為125.6,交通通訊類為102.6,居住類為101.7,醫藥保健類為100.7。
扶貧攻堅,成效顯著。州委、州政府狠抓扶貧攻堅,加大投入力度,2001年全州參加定點包戶扶貧的各級干部1.5萬人,包戶建卡貧困戶戶數12.6萬戶,移民扶貧戶數0.40萬戶,實施新村建設扶貧工程209個。省切塊下達我州扶貧資金為4.40億元,比上年增加1.03億元,其中新增加財政扶貧資金0.72億元,比上年增加0.27億元。2001年四川省民族教育十年行動計劃全面實施,據統計,“百鄉千村扶貧工程”定點鄉有134個,聯鄉單位的156個,國家下達我州教育扶貧資金達0.35億元,參加教育扶貧的各級干部人數為0.62萬人。
從全州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看,總體質量和效益不斷改善,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社會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解決;經濟增長質量仍不夠理想;工業經濟效益有待提高;農民增收缺乏后勁;企業下崗職工增多,再就業壓力加大;縣市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社會治安、環境保護仍需繼續加強。
二、農業
2001年,雖然全省遭遇多年罕見的自然災害,但我州受災范圍較小,是全省兩個糧食增產的地區之一。各級黨委、政府繼續以“穩糧增收調結構,脫貧致富奔小康”為指導思想,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加大農村產業結構和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力度,努力開發農業生產資源,狠抓科教興農,發展特色農業,確保農村經濟較快發展。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0.31億元,增長6.1%,增幅上升0.4個百分點。糧食總產量172.74萬噸,較上年增長了1.3%。
主要經濟作物產量:全年油菜籽產量0.71萬噸,增0.2%;水果產量24.00萬噸,增9.5%;蠶繭產量1.01萬噸,增10.3%;烤煙產量達4.53萬噸,減25.7%;甘蔗產量60.11萬噸,減0.6%;茶葉產量0.08萬噸,減26.8%。
綠化造林工作全面推進。由于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速豐林等工程,林業投入加大,護林防火、病蟲害防治等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年完成造林面積5.55萬公頃,較上年減少0.65萬公頃;完成退耕地造林面積2.03萬公頃。其中配套工程荒山造林面積0.84萬公頃;森林火災損失控制在0.09‰以內;森林病蟲害防治率達到95.7%。
畜牧業生產發展迅速。我州隨著草畜“雙百萬”工程的實施,加大了畜禽疫病防治力度,推廣科學飼養,促進了全州畜牧業生產發展的好勢頭。2001年肉類總產量達32.73萬噸,增長12.3%,其中豬牛羊肉產量30.41萬噸,增長12.5%;牛奶產量0.71萬噸,增長20.4%;羊毛產量0.29萬噸,增長7.3%。
漁業生產繼續穩步發展。漁業生產因勢利導,扶持水產營銷大戶,大搞池塘、稻田和水庫養魚,激活了水產品流通市場。全年水產品產量達到1.25萬噸,比上年增長15.3%。莼菜、銀魚、河蟹、羅非魚等名優新水產品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
農田水利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全年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0.10萬公頃,農田有效灌溉面積累計達到12.03萬公頃;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達10.2萬噸,下降1.2%;農村用電量28425萬千瓦小時,增長7.8%;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68.88萬千瓦小時,增長4.8%。
農村工業、建筑業、運輸業、批發零售貿易業和餐飲業繼續發展。全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103.77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其中億元鄉鎮總產值增長16.5%;凈利潤3.90億元,增長10.1%;實繳稅金2.82億元,增長12.0%。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州工業繼續堅持進而有為、退而有序、抓大鑄強、放小促活的原則,狠抓企業“三改一加強”,進一步提速增效,工業生產保持了良好增長態勢。2001年全部工業總產值(預計數)103.00億元,同比增長21.0%,實現增加值37.43億元,增長15.3%。獨立核算國有及非國有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4.11億元,同比增長18.7%,比全省14.1%的增幅高4.6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九位,其中:重工業27.44億元,增長29.5%,輕工業16.67億元,增長4.0%;全部國有工業企業產值增長15.4%,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工業企業增長4.8%,其它經濟類型工業企業增長創歷史最高水平,達到402.9%。大中型工業企業支柱作用明顯,對推動我州工業增長起到了主力軍作用,全年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產值23.88億元,較上年增長10.7%,占總產值的54.1%。
在全社會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發電量增長21.5%,鉛精礦增長11.5%,稀土精礦增長34.4%,鐵礦石(成品礦)增長11.2%,電鋅增長8.8%,水泥增長2.5%,絲增長23.7%,味精增長6.8%,機制糖下降9.3%,原煤增長17.8%,化學肥料(折純)增長25.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工業經濟效益繼續好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9.72億元,同口徑相比增長4.8%;實現利稅7.55億元,下降0.1%,其中:實現稅金5.56億元,下降4.4%;贏利企業贏利額2.27億元,增長9.6%;虧損企業虧損額0.29億元,下降16.1%;贏虧相抵后的利潤總額為1.98億元,增長14.6%,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凈利潤1.10億元,增長1.4%。全年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為115.2,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資產貢獻率11.4%,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64.3%,比上年降低2.1個百分點;流動資金周轉率1.2次,與上年基本持平;成本費用利潤率5.6%,比上年上升0.4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也由上年的28443元/人上升到34778元/人。
全社會建筑業生產完成增加值10.39億元,與上年相比增長12.3%。全州53戶資質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筑企業,實現利稅總額6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5.0%;施工面積62萬平方米,下降19.5%;房屋竣工面積35萬平方米,下降22.2%,虧損企業個數也由上年的18個增至今年的20個;全員勞動生產率也由上年的38998元/人下降到35650元/人。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州繼續加快基礎設施和重點建設的步伐,加大投資力度,有效地拉動了生產和消費。200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41.00億元,比上年增長16.0%,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9.45億元,下降13.3%;房地產投資2.75億元,增長198.9%;其他投資1.15億元,增長38.6%;更新改造投資2.80億元,較上年增長39.0%。
從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18.86億元,下降5.3%,非國有經濟投資22.14億元,增長43.5%。就其影響因素看,公路、水利、通訊網絡、教育等基礎設施和支柱產業投資力度的加大是重要原因,新的主要增長點有:
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完成投資0.70億元;四川省民族發展教育10年行動計劃全面實施,基礎設施改造工程投資額達0.90億元,且校舍建設部分已完成了90%以上,比計劃提前了5個百分點;為期三年的“通縣油路”建設工程全面鋪開,本年投資額達0.55億元;冕寧縣的涼山州漫水灣供水工程、西昌民族風情園的海河工程、月城廣場和民族體育場工程共計完成投資額1.05億元;順城街舊房改造、仿古一條街建設工程,今年投資額達0.23億元;聯通攀西分公司機站擴容改造工程及中國移動通信涼山分公司本年更新改造和基本建設完成投資額達1.38億元。
通過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投資,新增固定資產21.11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達到90.8%。
五、國內貿易
2001年,全州市場競爭激烈,消費品市場保持旺銷勢頭。全年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實現增加值13.54億元,增長12.5%。全州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5.94億元,增長14.0%。
分城鄉看,農村市場好于城鎮市場,農村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8.06億元,增長19.6%,城鎮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7.88億元,增長10.6%。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零售額為6.13億元,增長20.1%,在零售總額中所占比重僅為13.3%;而非國有經濟以其靈活、便捷的經營管理方式迅速占領市場,零售額達39.81億元,增長13.1%,所占比重為86.7%,尤其是外商及港澳臺投資經濟、個體經濟增勢比較明顯,分別增長了15.1%、13.6%。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和餐飲業零售額保持了較快的增速,全年各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6.97億元、5.12億元,分別增長13.2%、19.9%。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6.5億元,增長13.0%。
六、對外經濟
國內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年新批三資企業2戶。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26個,其中:外商投資項目7個,總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8個。全州協議引進資金85.86億元,實際到位資金5.7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2%,超額完成省定任務的16.7%。分行業看,礦產品開采加工及房地產開發項目表現出良好的成長性能,到位資金占43.7%、20.5%。全年合同利用外資992萬美元。
對外貿易處于下滑態勢。全年實現外銷額743萬美元,比上年減少341萬美元,下降31.5%。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業發展平穩。2001年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業實現增加值8.80億元,增長9.0%。
年末全州公路通車里程已達1466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0公里,一、二級公路228公里。由于今年起取消對非機動車輛的統計,我州客、貨周轉量略有下降。全年完成營運性貨物周轉量6183萬噸公里,完成營運性旅客周轉量79784萬人公里。
郵電通訊業上漲勢頭減緩,服務質量提高,服務范圍不斷擴大。全年新增光纜2184皮長公里,光纜總長度達6193皮長公里;新增長途業務電路7246路,累計長途業務電路10308路;新增本地電話網程控交換機容量15.87萬門,達到63.54萬門;國際互聯網169、163和網卡用戶數為1.56萬戶,比上年增加1.13萬戶。
2001年全州完成郵電主營業務收入3.83億元,增長33.8%。年末公網電話用戶20.71萬戶,比上年增加3.79萬戶,其中:市話用戶14.56萬戶,增1.49萬戶;農話用戶6.15萬戶,增2.30萬戶。移動電話用戶達22.62萬戶,增11.52萬戶。全州固定電話普及率達5.1%,提高了0.9個百分點,其中,城市普及率為29.0%,提高了2個百分點。
旅游業快速發展,假日效應明顯。全州共接待國內游客146.42萬人次,增長166.8%,其中,接待境外游客0.06萬人次,比上年減少了一半。國內旅游收入12.06億元,增長230.4%,旅游外匯收入9萬美元,下降64.2%。涼山以獨特的民族風情和特色享譽省內外,吸引了眾多游客,假日更是旅游旺季,據統計,“火把節”和“國慶節”期間,僅西昌市就接待游客10.65萬人,旅游總收入達912萬元。
八、金融、證券和保險
金融改革繼續深化,信貸結構合理調整。加強資金的有效投入、提高服務質量,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穩定金融秩序,較好地促進了全州經濟發展。2001年全州金融機構各項存款增勢良好,年末,各項存款余額達141.39億元,增長20.5%,其中:企業存款余額38.04億元,比年初增長22.1%。各項貸款穩定增長,年末各項貸款余額74.45億元,比年初增長5.3%,其中:短期貸款余額下降1.44%,中長期貸款余額增長28.1%;不良貸款實現“雙降”,僅12月不良貸款率就下降0.3個百分點。
現金投放適度。2001年末,金融機構現金收入287.93億元,現金支出296.37億元,收支相抵后凈投放資金8.44億元。
2001年末,全州共有證券經營機構2個,從業人員70人。全年證券交易量20.37億元,日均交易量0.08億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保險事業迅速發展。隨著保險險種的增加及人們投保意識的增強,保費收入大幅度提高。全年保費收入1.48億元,增長16.2%,其中:財產險收入0.66億元,增長4.8%;壽險收入0.82億元,增長27.5%。全年處理各種賠案支付額0.73億元,增長34.4%,其中:財產賠付金額0.32億元,下降9.7%;壽險給付金額0.41億元,增長118.0%。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我州繼續實施“科教興涼”戰略,進一步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四川省民族教育十年行動計劃,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教學質量不斷提高。2001年末,全州有各級各類學校2597所,招生數14.50萬人,在校學生56.87萬人,教職工3.64萬人,其中專任教師3.08萬人。
基礎教育健康發展。年末在園幼兒數5.58萬人,比上年增0.49萬人。小學在校學生43.88萬人,增1.01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0.4%,其中:少數民族學齡兒童入學率為78.5%;小學生鞏固率92.1%;輟學率7.9%,比上年減少2.8個百分點。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0.98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20萬人,增長12.30%。中等教育進一步加強,各類高級中學學校(不含技工校)59所,在校生2.92萬人,其中:中等專業學校8所,在校生0.74萬人,占高中階段在校學生總數的25.3%。高等教育規模穩步擴大,普通高校3所,在校生8138人,比上年增加1105人,其中,少數民族在校學生760人,增加49人。成人教育形勢喜人,成人中等教育在校生856人;成人初等學校畢業生達9.31萬人,比上年增加8.84萬人;成人技術培訓學校在校生29.63萬人,增加22.97萬人。參加自學考試的人數達1.82萬人,增加0.07萬人;參加繼續教育人數2.34萬人,增加0.33萬人。
我州繼續發展科技產業,較好地帶動了經濟發展。州級部門直屬科研單位6個,全年共承擔省部級和州級科研項目23個,其中州級12個;獲省級重大科技成果三等獎3項;國家級星火計劃延續項目1項。
2000年我州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394萬元,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2%。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2001年全州文化工作繼續以建設文化昌明的民族文化先進州為奮斗目標,進一步清理和規范文化市場秩序,開展了各種精彩紛呈、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促進了我州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全州年末有藝術表演團體3個,全年演出125場,觀眾人數21萬人次;公共圖書館7個,文化館18個,鄉(鎮)文化站102個,博物館2個,文物保護機構6個;全州有電影發行機構18個,農村放映單位157個,全年放映1.35萬場次,觀眾人數達390萬人次。
各項文化事業成績斐然、捷報頻傳。在北京少數民族文藝匯演中,節目《涼山兒子》、《席勒的紅裙》分獲二等獎、三等獎;在第五屆中國民間藝術節中,《羅吉左》獲金獎、《搶被蓋》獲銀獎;《蕎花花》獲全國文化部婦聯文藝匯演金獎;《諾蘇達施》獲全省第三屆中小學生藝術節一等獎。在省文化廳舉辦的《走進西藏》攝影展上,我州共有32幅作品入選,其中有14件分獲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并獲組織獎。建黨80周年期間,州博物館聯合川、陜、滇三省十五家單位舉辦了“中國絲綢之路名碑拓片展”、“鹽源毛家壩考古發掘圖片資料展”;我州連續實現第12個館藏文物安全年。全年州電影公司共譯制28部故事片、科教片,其中《生死抉擇》一片獲涼山州山鷹獎。
加強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擴大廣播電視覆蓋率。全州衛星地面接收站4215座,比上年增加了192座;電視人口覆蓋率達87.7%,提高了7.6個百分點。縣、市廣播站17個,鄉鎮廣播站492個,村通廣播率達63.7%,廣播人口覆蓋率為83.1%,提高了3.9個百分點。
全州出版地方報紙彝、漢文版2種,總印數達1175萬份;出版地方雜志彝、漢文版2種,總印數達8000冊。
城鄉衛生事業不斷進步,醫療衛生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全州衛生機構達1466個,病床位7937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1027人,其中:醫生5950人,護師護士2825人。預防保健、農村衛生、中醫藥三項工作進一步加強,醫療條件繼續改善,全年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9個,衛生技術人員605人;婦幼保健機構18個,衛生技術人員369人;農村衛生院718個,衛生技術人員3620人。愛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2號病、5號病等傳染病和血吸蟲病、克山病、痢疾等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全民健身運動掀起高潮,競技水平不斷提高,捷報頻傳:參加四川省第11屆少數民族運動會,獲金牌24枚、銀牌21枚、銅牌12枚,在全省12個參賽隊中,獎牌總數和金牌數均獲第一;在四川省第9屆運動會資格賽中,又獲金牌18枚、銀牌28枚、銅牌18枚;成功承辦了“四川省珍珠球邀請賽”和“四川省青少年皮劃艇回旋比賽”。為豐富廣大青少年和兒童的課外生活,提供更廣闊的體育活動場所,我州于4月成立了第一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繼續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施行面達91%,優秀率為11.8%。
十一、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亟待加強。年末全州經批準的自然保護區10個,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16個;全年工業廢水排放量1655萬噸,廢水排放達標率為81.9%,下降36.6個百分點;工業廢氣排放量為1403797萬標立方;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58萬噸,綜合利用率達42.7%,上升了3.9個百分點。
十二、人口
2001年我州全年出生人口5.77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4.2‰;死亡人口2.46萬人,死亡率為6.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2‰,全年凈增人口3.31萬人,年末總人口為405.90萬人,其中:彝族人口176.14萬人,占總人口的43.4%。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水平進一步改善。年末,全州在崗職工工資總額為21.13億元,增長21.0%;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9926元,增長23.2%,主要是受今年行政事業單位調整工資、津貼所致。據農村住戶抽樣調查資料顯示,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87元,人平增收126元,增長9.3%。
盡管銀行存款利率很低,但由于股市低迷和防范于未然的思想,促使居民把手中多余的錢存入銀行,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仍達82.06億元,比年初增加11.72億元,增長16.7%。其中:活期儲蓄存款余額27.79億元,比年初增長28.9%;定期儲蓄存款余額54.27億元,比年初增長11.3%。
社會保險事業發展迅速。2001年,全州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為8.68萬人,當年擴面新增參保職工0.61萬人。全州有16個縣、市實現了工傷保險費用社會統籌,參保人數為2.4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職工12.02萬人,同比下降15.7%,失業保險費征繳率達92.6%。有9個縣、市正式啟動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17.24萬人。生育保險已在11個縣、市展開,參保職工1.73萬人。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社區建設、社會福利和老齡事業穩步發展。全州城區服務設施有3處,共有53個鄉鎮建立了農村保障服務網絡。年末,17個縣、市均建立了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保人數1.36萬人,保障資金477萬元。全年得到社會保障救濟的人數34.67萬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23萬人。全州共有各類福利院、敬老院46個,床位數1280張,收養人數1076人。
注:1、公報中各項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2001年涼山州統計年鑒》為準。
2、國內生產總值及產值指標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