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統計局
2016年,瀘州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牢牢把握“穩中求進、進中求好、好中求快”的工作基調,突出“產業創新發展年”工作主題,統籌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三抓三主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力推進扶貧攻堅,扎實推進“六個突破”、“兩個率先”,全市經濟社會實現平穩健康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文明。
一、綜合
行政區域。全市下設三區四縣,15個鄉、108個鎮、21個街道辦事處。在15個鄉中,少數民族鄉8個,其中苗族鄉6個、彝族鄉2個。2016年11月,市政府批準張壩景區辦事處更名為張壩街道辦事處。2016年12月省政府批準古藺縣東新、魚化、椒園、馬蹄等4個鄉撤鄉設鎮。全市土地面積1.22萬平方公里。
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全市有28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343個行政村(村民委員會)。
行政區人口。年末全市公安戶籍登記總戶數153.78萬戶,戶籍總人口508.2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92.48萬人,鄉村人口315.79萬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0.6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4.55萬人,鄉村常住人口226.09萬人。城鎮化率47.5%,比上年提高1.42個百分點。
表1:2016年瀘州市戶籍人口及構成
單位:人、%
指標
年末數
比重
全市戶籍總人口
5082655
100.0
其中:男性
2627359
51.7
女性
2455296
48.3
其中:0-17歲
1085114
21.4
18-34歲
1079183
21.2
35-59歲
1943536
38.2
60歲及以上
974822
19.2
t1.png
經濟實體。持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全年新登記各類企業8631戶、農民專業合作社595戶,新登記個體工商戶25453戶。年末全市工商注冊登記實有各類企業36676戶。其中,內資非私營企業6770戶(其中企業法人3768戶);內資私營企業29776戶(含分支機構4379戶);港澳臺及外商投資企業130戶(含分支機構87戶)。年末全市工商注冊登記實有個體工商戶176545戶,其中城鎮個體工商戶112642戶。農民專業合作社3670戶,其中分支機構54戶。
經濟總量。經四川省統計局審定,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481.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8.07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875.77億元,增長10.4%;第三產業增加值428.08億元,增長10.0%。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1%、65.4%和29.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4497元,增長8.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12.4:59.6:28.0調整為12.0:59.1:28.9。
t2.png
t3.png
民營經濟。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882.49億元,比上年增長9.5%,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59.6%,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9.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1.58億元,增長1.9%;第二產業增加值579.42億元,增長10.1%;第三產業增加值251.49億元,增長9.6%。民營經濟中,個體私營經濟增加值867.20億元,增長9.5%;港澳臺及外商經濟增加值15.30億元,增長8.0%。
物價水平。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比上年上漲2.1%,其中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3.4%,衣著類價格上漲2.1%,居住類價格上漲3.0%。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0.4%。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比上年上漲5.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比上年下降0.8%,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0.5%,生活資料價格下降1.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IPI)比上年下降2.5%。
表2:2016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單位:%
類別
以2015年價格為100
類別
以2015年價格為100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102.1
蛋類
103.0
非食品價格指數
101.6
煙酒
101.7
服務價格指數
102.8
二、衣著
102.1
消費品價格指數
101.7
三、居住
103.0
一、食品煙酒
103.4
四、生活用品及服務
100.8
食品
104.2
五、交通和通信
98.5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糧食
101.6
交通
99.0
食用油
100.7
通信
97.8
菜
109.3
六、教育文化和娛樂
102.5
畜肉類
110.6
教育
100.0
#豬肉
116.0
文化娛樂
104.6
禽肉類
98.5
七、醫療保健
101.0
水產品
97.0
八、其他用品和服務
100.8
就業形勢。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4213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2016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5526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527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1%。
節能降耗。全年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94%,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8.59%,兩項指標分別超額完成省上下達節能降耗目標任務。
二、農業
全市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298.62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農業產值154.89億元,增長4.1%;林業產值12.0億元,增長7.1%;畜牧業產值116.28億元,增長2.5%;漁業產值10.89億元,增長4.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4.56億元,增長9.3%。全市農林牧漁及服務業增加值180.86億元,增長4.0%。
農作物種植結構。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6.99萬公頃,比上年下降0.2%。油料播種面積2.55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9%。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6.69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4%。中草藥材播種面積0.35萬公頃,比上年增長5.5%。煙葉播種面積1.0萬公頃,增長4.3%。
農作物產量。全年糧食總產量205.58萬噸,比上年增長1.4%。油料產量4.93萬噸,比上年增長3.3%,其中油菜籽4.27萬噸,增長3.7%。煙葉產量1.27萬噸,比上年增長5.2%。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44.17萬噸,比上年增長8.4%。茶葉產量12081噸,比上年增長15.2%。水果產量20.58萬噸,比上年增長8.7%。藥材產量2.43萬噸,比上年增長12.7%。甘蔗7.30萬噸,比上年減少0.9%。
畜牧與水產品。全年生豬出欄351.06萬頭,比上年減少4.1%;牛出欄8.05萬頭,增長3.2%;羊出欄49.64萬只,增長3.4%;家禽出欄3662.70萬只,增長2.7%;兔出欄1008.13萬只,增長2.4%。肉類總產量33.58萬噸,比上年減少1.9%。其中,豬肉產量25.14萬噸,減少3.4%;牛肉產量9496噸,增長3.3%;羊肉產量7717噸,增長3.4%。禽蛋產量4.32萬噸,增長1.2%。水產品產量7.86萬噸,增長5.3%。蠶繭產量2052噸,減少8.1%。年末生豬存欄254.01萬頭,比年初減少2.7%。
林業生產。全年共完成營造林面積25977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12710公頃,當年新封山育林1267公頃,低效林改造面積5386公頃,森林撫育面積6347公頃,人工更新面積267公頃。人工造林中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133公頃,退耕造林工程480公頃。四旁(零星)植樹770.44萬株。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10147公頃。木材產量(商品材)12.07萬立方米,大徑竹產量811萬根。
水利工程。新建成水利工程2281處,年末全市已建成水利工程達34.83萬處。其中,水庫483座、水電站292座、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2623處、塘壩23852座、機電井30.25萬眼。全年水利工程實際供水量67147萬立方米。
新增有效灌溉面積0.76萬公頃,累計有效灌溉面積14.94萬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0.35萬公頃,累計節水灌溉面積10.61萬公頃。年末規模以上灌區達120處,渠道總長度2554公里。新建達標堤防14.66公里,達標堤防累計達到97.73公里,堤防總長度為139.48公里。
水土流失治理。新增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16萬公頃,其中小流域綜合治理面積0.9萬公頃。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79萬公頃。封禁治理保有面積6.63萬公頃。
農業機械化。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10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6.7%,比上年提高3.8個百分點。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809.29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9.6%。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29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7%。在規模工業中,從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9.8%,集體企業增加值下降2.8%,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11.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2.6%;私營企業增加值增長13.1%。從重點產業看,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7.3%;四大傳統支柱產業增加值增長11.2%,其中酒類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7%,能源行業增加值下降4.4%,化工行業增加值增長6.0%,機械行業增加值增長13.7%。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型企業增加值增長10.9%。
t4.png
表3: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產量
比上年±%
白酒(折65°商品量)
萬千升
242.25
8.9
啤酒
千升
26493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38.1
機制紙及紙板(外購原紙加工除外)
萬噸
30.43
242.8
紙制品
萬噸
70.09
21.8
燒堿(折100%)
萬噸
11.91
6.7
精甲醇
萬噸
0.19
-11.2
農用氮肥(折純氮)
萬噸
63.70
0.6
中成藥
噸
486
20.0
獸用藥品
噸
7465
18.0
水泥
萬噸
480.93
7.6
平板玻璃
萬重量箱
1055.08
83.7
日用玻璃制品
萬噸
52.54
28.3
玻璃包裝容器
萬噸
122.76
8.7
起重機
噸
5466
-19.8
液壓元件
萬件
107.67
0.5
礦山專用設備
噸
2543
-7.2
煉油、化工生產專用設備
噸
42715
30.1
包裝專用設備
臺
1976
3.5
高壓開關設備(11萬伏以上)
臺
17913
-10.8
石油鉆井設備
臺(套)
1511
23.8
建筑工程用機械
臺
121
27.4
工業經濟效益。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盈利的企業586戶,占全部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93.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90.55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實現利潤總額98.96億元,增長8.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2.07%,下降1.98個百分點;總資產貢獻率19.78%,上升0.94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109.58%,上升8.22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下降0.26個百分點。
表4: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及增速
指標
主營業務收入
利潤總額
總量
(億元)
比上年增減%
總量
(億元)
比上年增減%
規模以上工業合計
1590.55
12.1
98.96
8.6
重點行業:酒類
793.35
10.7
70.04
14.3
能源
53.87
-7.4
2.21
-40.2
機械
131.48
12.1
7.03
10.3
化工
140.22
7.2
-3.47
-
醫藥
34.43
24.7
2.51
1.4
建筑業。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196戶,有工作量企業195戶,從事建筑業活動人員31.27萬人。全年建筑業總產值759.75億元,比上年增長31.6%。其中,國有控股企業9戶(有工作量企業8戶),全年建筑總產值91.70億元,增長24.3%。
四、固定資產投資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投資規模。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30.38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其中計劃投資500萬元及以上的建設項目和房地產投資1705.38億元,增長18.5%。
t5.png
投資結構。全社會投資額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80.27億元,比上年增長32.2%;第二產業完成投資570.72億元,增長4.6%,其中工業投資563.85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079.39億元,增長25.9%。基礎設施投資514.77億元,增長39.7%,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9.7%。全年民間投資(含農戶投資)1051.31億元,比上年增長7.2%,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0.8%。
房地產開發。全年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39.20億元,增長21.5%,其中住宅投資158.40億元,增長12.2%。房屋施工面積1820.18萬平方米,增長14.3%,其中住宅1271.07萬平方米,增長10.7%。房屋竣工面積565.09萬平方米,增長111.8%,其中住宅竣工面積406.71萬平方米,增長90.4%。全年新開工房屋施工面積570.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2%,其中住宅386.39萬平方米,增長0.3%。
商品房銷售。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539.98萬平方米,增長33.9%;銷售額249.62億元,增長38.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59.44萬平方米,增長26.9%;住宅銷售額200.63億元,增長30.0%。商品房待售面積241.59萬平方米,增長59.6%,其中住宅待售面積134.55萬平方米,增長33.2%。
五、國內貿易及旅游
消費市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7.15億元,比上年增長13.8%。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53.54億元,增長13.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83.62億元,增長13.8%。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543.60億元,增長14.1%;餐飲收入93.55億元,增長12.4%。
t6.png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和餐飲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63.90億元,增長20.0%。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350.22億元,增長20.0%。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1.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33.3%,化妝品類增長34.9%,金銀珠寶類增長40.7%,日用品類增長27.2%,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0.3%,中西藥品類增長20.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36.4%,家具類增長17.1%,通訊器材類增長25.4%,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3.6%,汽車類增長23.5%,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0.8%。
旅游發展。新增旅行社1家,旅行社分社3家,旅行社服務網點25個。年末擁有旅行社27家,旅行社分社23家,旅行社服務網點79家,其中有出境資質的旅行社3家。擁有星級旅游飯店21家,其中五星級1家,四星級6家,三星級5家。擁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28個,其中國家4A級旅游景區9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9個,國家2A級旅游景區10個。新創建3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10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品牌,天仙硐旅游區、鳳凰湖旅游區、云溪溫泉林海旅游區3個項目納入2016年全國優選旅游項目庫。全市旅游商品企業共75家,市級優秀旅游商品49種。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916.76萬人次,增長20.2%,實現旅游總收入331.3億元,增長30.9%。
六、對外經濟
進出口貿易。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31329萬美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進口3455萬美元,增長18.3%;出口27874萬美元,下降1.9%。按人民幣計算,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09070萬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進口23023萬元,增長27.0%;出口186047萬元,增長4.9%。t7.png
引進外資和對外合作。全年新履約市外來瀘投資項目748個(不含港澳臺及國外),投資總額1234.49億元。其中,5億元以上重大項目42個,投資總額459.6億元;工業項目393個,投資總額412.75億元;省外國內項目226個,投資總額463.02億元。全市實際到位市外資金(包括續建項目資金)1085.41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其中省外資金421.26億元,增長10.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項目到位資金81.25億元,增長64.1%;第二產業項目到位資金666.78億元,增長17.4%,其中工業項目到位資金513.45億元,增長1.9%;第三產業項目到位資金337.38億元,增長8.2%。
新批外商投資企業5戶。全年外商實際直接投資額8201萬美元,增長16.5%。
七、交通運輸和郵電
公路里程。建成敘古高速、宜敘高速、港城大道、產城大道、城北公交樞紐站等項目,實現全域高速縣縣通。年末境內公路總里程13731公里,其中等級公路里程10215公里;公路綠化里程7363公里。在等級公路中,高等級公路1625公里(含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455公里。
機動車保有量。年末全市民用機動車保有量達到60.35萬輛,比年初增加3.52萬輛。其中,汽車29.59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1797輛),增加5.46萬輛;摩托車30.61萬輛,減少1.96萬輛。汽車中,私人汽車25.78萬輛,比年初增加5.52萬輛,其中私人小型和微型客車23.77萬輛,增加5.15萬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1148輛。
表5:2016年年末民用機動車保有量
單位:輛
指標
合計
在總計中:
個人
在總計中:
營運車
機動車總計
603470
563324
26219
其中:汽車
295894
257822
24725
其中:載客
256431
237994
7810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其中:小型和微型
251740
237725
4069
載貨
37666
18982
16749
其他
1797
846
166
摩托車
306127
305477
62
t8.png
公路運輸。年末全市公路運輸客運車輛2881輛(不含市內公交和出租車)、等級客運站42個,客運線路1030條。其中,農村客運車輛1581輛,農村客運班線558條,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92%。全年完成旅客運輸7573.48萬人次,旅客運輸周轉量51.09億人公里。年末公路貨物營運車輛20223輛,全年完成貨物運輸7025.23萬噸,貨物運輸周轉量127.58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7.4%。
港口建設。全市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458.57萬噸,增長6.5%,其中集裝箱吞吐量50.1萬標箱,增長19.2%。鐵水聯運完成2.62萬標箱,增長4.3%。
水路運輸。內河航道通航里程926.54公里。年末全市擁有民用運輸輪駁船339艘,全年完成貨物運輸1973.71萬噸,運輸周轉量162.70億噸公里,增長26.2%;完成旅客運輸38.44萬人次,旅客運輸周轉量297萬人公里。
鐵路運輸。境內鐵路運營里程160公里。鐵路貨物運輸264.42萬噸,比上年下降19.9%;貨物運輸周轉量22283.92萬噸公里,下降23.8%。
航空運輸。瀘州機場新開通武漢、鄭州航線,通航航線達18條。國內航線飛行9992班次,比上年增長11.9%。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98.51萬人次,增長16.6%;完成貨物吞吐量3293噸,增長14.8%。
城市公共交通。加快推進農村客運線路公交化改造,推行智能公交,推廣新能源電動公交。省內率先平穩完成混合制公交國有控股改革、出租汽車改革,開通全國交通一卡通。年末全市公共交通客車(含縣城和城鄉公交線路)1375輛,公交營運線路173條,全年客運量24548.5萬人次。其中,主城區城市公交車1121輛,公交營運線路101條,全年客運量21137.06萬人次。年末城市客運出租車2011輛,其中市轄區1574輛。全市新能源公交車162輛,新能源出租車250輛。
改善群眾出行條件,消除渡口安全隱患,加快推進渡口改橋專項攻堅行動。全市渡改橋已建成7座,已開工建設33座。
郵政和電信。全市郵政局(所)251個,快遞企業37家、營業網點488個。全年郵政業務收入6.21億元,比上年增長30.8%,其中快遞業務收入1.85億元,增長19.8%。全市電信業務收入26.71億元,增長7.2%。年末固定電話用戶58.18萬戶,增長10.8%。年末移動電話用戶381.55萬戶,增長11.2%。固定互聯網用戶88.25萬戶(未包括廣電網絡),比上年增長34.5%,其中家庭寬帶用戶72.35萬戶,比上年增長33.3%。移動互聯網用戶279.68萬戶,增長9.1%。
八、財政、金融、證券和保險
財政收支。全市地方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8.66億元,增長10.4%,其中稅收收入68.62億元,增長13.3%。公共財政支出336.86億元,增長11.7%。財政支出繼續向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和行業傾斜。教育支出67.57億元,增長11.2%;農林水支出50.70億元,增長5.8%;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48.66億元,增長38.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3.48億元,增長13.0%;節能環保支出12.17億元,增長56.6%。
t9.png
金融存貸款。天津銀行瀘州分行5月開業。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182.71億元,比年初增加347.98億元,其中住戶存款1316.36億元,比年初增加174.53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281.90億元,比年初增加188.94億元。其中,住戶貸款527.64億元,比年初增加70.29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754.26億元,比年初增加118.65億元。
證券。年末在瀘證券公司有7家,所屬營業部10個。股票有效賬戶數34.10萬戶,比年初增長16.0%;持有股票市值417.94億元,比年初增長30.2%;全年證券交易額為2407.89億元,比上年下降46.8%。證券公司營業收入2.00億元,比上年下降61.8%;利潤1.10億元,比上年下降70.0%。
保險。年末在瀘保險業務機構39家(含代理公司)。按業務性質分,財產險業務機構17家,壽險業務機構22家。全年保費總收入53.17億元,增長27.5%。其中,財產險機構保費收入18.59億元,增長9.6%;人壽險機構保費收入34.58億元,增長39.8%。全年處理各項賠款和給付金額24.38億元,增長22.3%。其中,財產險機構已決賠付金額9.54億元,增長11.2%;人壽險機構賠付金額14.84億元,增長30.7%。
融資性擔保機構。年末全市取得經營許可證的融資性擔保機構22家(含分支機構5家),較年初增加1家。注冊資本18.0億元。全年累計擔保貸款金額為54.87億元,比上年減少7.5%;擔保貸款余額61.79億元,比年初減少2.6%。
小額貸款公司。年末小額貸款公司25家(含1家分支機構),注冊資本57.45億元。全年累計發放貸款41億元,比上年減少46%。年末貸款余額為78億元,比年初減少13%。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學前教育。年末全市幼兒園714所,在園幼兒14.66萬人,專任教師5050人。其中,市轄區幼兒園253所,在園幼兒47150人,專任教師2135人。全市公辦幼兒園132所,在園幼兒7.16萬人,專任教師1387人。其中,市轄區33所,在園幼兒16789人,專任教師360人。減免民族待遇縣4.75萬名在園幼兒保教費,減免1.22萬名非民族地區貧困家庭在園幼兒保教費。
義務教育。全市共有小學216所,小學教學點728個,專任教師1.93萬人,招生5.50萬人,在校小學生40.48萬人,畢業生6.61萬人。初級中學193所,專任教師1.04萬人,招生6.73萬人,在校學生18.28萬人,畢業生5.43萬人。特殊教育(盲聾啞學校)學校7所,專任教師139人,招生213人,在校生828人,畢業生101人。包括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2461名特殊教育學生在內,全市特殊教育在校生3289人。義務教育階段58.84萬名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教科書費和作業本費,補助5.28萬名家庭經濟困難的寄宿制住校學生生活費,補助金額4611萬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普通高中和中職教育。全市普通高中26所,專任教師4946人,招生2.65萬人,在校學生7.91萬人,畢業生2.68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2所,招生2.98萬人,在校學生7.14萬人,畢業生2.77萬人,專任教師2154人。免除全日制中職學生學費,金額6608萬元;資助全日制一、二年級中職在校生中1.33萬名學生生活費,資助金額2147萬元。將“9+3”免費職業教育擴展到集中連片貧困地區1963人。免除普通高中2.62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費,免除金額1151萬元;資助2.65萬名家庭經濟困難的普通高中學生生活費,資助金額4366萬元。
高等教育招生考試。全市2.61萬人參加普通高考,本科上線人數1.24萬人、上線率47.5%。全市0.72萬人參加成人高考,錄取人數0.62萬人。
高等教育。瀘州醫學院更名西南醫科大學。醫教園區初具規模,瀘州職業技術學院、瀘州市職業技術學校、瀘州電大入駐醫教園區。全國首批、四川省首個教育綜合實踐基地-瀘州市教育實踐基地建成投用,四川城建職業學院落戶瀘州,“四川中德培訓學院”、“德國HWK四川考試中心”在瀘州職業技術學院正式掛牌成立。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專任教師2278人,在校學生72160人。其中,普通本(專)科招生14676人,在校學生46745人,畢業生11763人;研究生招生563人,在校學生1608人,畢業生406人;普通高校成人本(專)科學生22199人。全市成人高等學校1所,在校生3247人,專任教師53人。
2016年度自考報名總人數10663人。其中,社會型自考(社會型專業即大自考)2016年度報名累計人數1345人,畢業人數38人。
學齡兒童入學率99.95%,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1.5%,高中畢業生升學率86.35%,青壯年識字率99.94%。
t10.png
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瀘州化工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成功申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瀘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功獲批科技服務業區域試點單位,(瀘州老窖)國家固態釀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功獲批科技服務業行業試點單位;瀘州高新區先進工程機械及關鍵零部件特色產業基地成為全省唯一一家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依托瀘州老窖組建了四川省白酒釀造產業技術研究院。
科技孵化載體。瀘州市高新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通過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全市擁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4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7家,省級眾創空間8家,省級大學科技園1家,市級眾創空間23家,
科技成果與專利。全市創新科技成果36項,其中省級科技成果10項,市級科技成果20項,區縣科技成果6項。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9項。全年專利技術申請受理2820件,專利申請授權1096件,其中發明專利950件。
技術市場交易。川南(瀘州)科技成果與專利技術實體交易市場暨瀘州市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已完成建設并上線運行。全年技術合同登記131份,合同成交額31288萬元,其中技術交易額22186萬元。
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9戶,市級科技型企業465戶,省級創新型企業64戶。
商標權。本年新認定省著名商標5件,市知名商標16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件。年末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5件、省著名商標73件、市知名商標181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4件。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機構和設施。全市有文化館8個、文化站142個,其中鄉鎮綜合文化站128個、公共圖書館9個、美術館2個、博物館和紀念館11個,全部實行免費開放。全市圖書館總藏量148.40萬冊(件),其中圖書藏量100.27萬冊,總流通人次94.67萬人次。圖書館中市級圖書館2個(含少兒圖書館1個),總藏量72.00萬冊(件),圖書藏量53.26萬冊,總流通人次42.59萬人次。公共圖書館電子圖書27.19萬冊。圖書館少兒閱覽室坐席數515位,少兒文獻11.66萬冊。劇場、影劇院10個。
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成功創建全國首批文化消費試點城市。舉辦瀘州市首屆文化創意展會、中國香港·瀘州文化產業高峰論壇。著力打造文化產業“一園四區”(瀘州市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園、張壩藝術區、川南影視傳媒創作區、川南文化創意園區、瀘州市工業遺址展示區)。瀘州市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園創建為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瀘州晚報》更名為《川江都市報》。全市實現電影票房收入6307萬元。
文化惠民。免費放映農村和社區公益電影1.62萬場次。開展成渝及川滇黔渝城市群協同演出活動25次。打造“醉美瀘州·瀘縣農民演藝大舞臺”周末劇場、本土版話劇《蔣兆和》、川劇《報恩記》等本土藝術精品,引進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芭蕾舞劇《白毛女》、舞劇《蘭花花》、話劇《白鹿原》等多部經典劇目到瀘州演出。
文化遺產保護。全市文物保護管理機構8個。縣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49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19處。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6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46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50項。
報紙、期刊出版。出版期刊5種,總印數45.78萬冊;出版報紙3種,總印數2367.51萬份。
廣播電視設施。年末有線廣播電視傳輸干線網絡總長5926公里。有線電視實際用戶31.08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27.59萬戶。廣播電視互聯網實際用戶10.68萬戶,比年初增加2.87萬戶。
全民健身和體育活動。全市健身實施和場地數量1543個。積極推動各級各類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全年免費開放體育場館體育鍛煉92.7萬人次。成功舉辦瀘州市第七屆運動會、國際拳王爭霸賽、國際綠色馬拉松比賽、全國網球邀請賽等賽事。資助業余訓練貧困學生運動員70人;向省以上運動隊輸送優秀運動員43人。參加省級以上體育比賽,獲獎牌100枚,破省級以上記錄3次。全年體育彩票銷售額突破億元大關,達1.12億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衛生資源。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包括村衛生室)4559個,其中醫院121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0個、基層衛生機構4405個、其它衛生機構3個。醫院中,三甲醫院4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8個、專科疾病防治所1個、衛生監督機構8個、婦幼保健院8個、急救中心1個、采供血機構1個、健康教育機構2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1個。基層衛生機構中,衛生院13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8個,門診部51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694個,村衛生室3482個。全市衛生技術人員22803人,比上年增加38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8646人;注冊護士10112人,比上年增加888人。年末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26612張,比上年增加2064張。
t11.png
醫療服務和疾病預防控制。全年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數1962.27萬人次,其中門急診1861.49萬人次。預約診療77.38萬人次,預約率3.94%。入院治療92.13萬人次,出院92.11萬人次。健康檢查137.50萬人次。產婦住院分娩率99.92%,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率100%,孕產婦死亡率17.18/10萬人。嬰兒死亡率3.68‰。按照審核日期統計,全年甲、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人數8024例,報告死亡146人;甲、乙類報告傳染病發病率187.25/10萬人,死亡率3.41/10萬人。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2.89%。
計劃生育。計劃生育人口統計年度(報告期為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出生人口47880人,死亡27660人,出生率9.41‰,死亡率5.44‰,人口自然增長率3.97‰,同比下降1.11個千分點;符合政策生育46053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6.18%,同比上升18.04個百分點。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2016年1-12月共生育二孩22001人,比2015年增加5177人。
十一、城市建設、環境、安全生產和司法
中心城區擴容提質。扎實推進“兩江新城”建設,統籌瀘縣融入主城區一體化建設,推進納溪區與江陽區無縫對接、錯位發展。城市建成區新增面積15.53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15.24萬人,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135.6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135.62萬人。城市基礎設施和功能不斷完善,著力城市品質打造和生態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5個城市停車場、忠山隧道等項目竣工,玉帶河濕地公園一期、城市亮化、酒谷大道、空港路、機場路等景觀提升工程完成。沱江二橋加寬改造、長江六橋及連接線、長江二橋建設、城市道路“白+黑”升級改造等項目加快進行。城東、城南污水處理廠及配套截污干管竣工驗收,中心城區內澇點整治、玉帶河黑臭水體整治全面完成。沱江新城綜合管廊開工建設,南郊二水廠竣工試運行,茜草二水廠(一期)工程加快推進。市轄區新增城市道路81.04公里,新增城市道路照明燈1583盞,新增城市排水管道172.29公里。城市建成區排水管道密度達8.89公里/平方公里,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100%,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21.8萬立方米。中心城區完成危舊房棚戶區改造4754戶。
全市新增橋梁3座,橋梁總數達90座。其中,市轄區新增橋梁2座,橋梁總數43座。
年末全市各類城市公園46個,城市公園面積1800.55公頃。其中,市轄區各類城市公園36個,城市公園面積1286公頃。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4925公頃,建成區綠地率為36.3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54平方米。
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主線,扎實推進全國建制鎮示范試點、四川省“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建設和納溪區大渡口鎮、合江縣九支鎮等7個市級新型城鎮化試點鎮建設。納溪區大渡口鎮被評為首批中國特色鎮、第四批全國美麗宜居小鎮,龍馬潭區雙加鎮大沖頭村等4個村莊被評為全國美麗宜居村莊。成功申報全國第四批傳統村落13個村。
保障性安居工程。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基本建成12283套,竣工5957套。新開工危舊房棚戶區改造8263戶,其中貨幣化安置3426戶。定向供應農民工公共租賃住房169套;發放租賃補貼5165戶,其中新增發放租賃補貼807戶。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3696戶,竣工13182戶;實施農村安居工程20787戶,竣工19952戶。
環境。全年城區環境空氣質量達二級以上優良質量天數233天,空氣質量達標率63.7%。城區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86.8微克/立方米,與2015年相比,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下降了2.6%。降水酸雨頻率40%,降水的pH值范圍為3.69~7.28,總均值為5.10;地表水達標率75%。長江干流瀘州段、赤水河瀘州段和永寧河水質保持優良;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等效聲級總平均值為54.0分貝;道路交通噪聲等效聲級為68.5分貝。全市自然保護區8個,面積101252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面積40497公頃;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面積25591公頃。
土地資源。全市耕地410497公頃,園地24329公頃,林地535306公頃,草地41864公頃。
氣候。全年平均氣溫為18.4℃,最高氣溫40.7℃,最低氣溫-1.7℃。年平均相對濕度83%。全年日照時數1235.8小時。全年降水量1429.4毫米。
安全生產。全年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88起,死亡182人。未發生重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煙花爆竹、水上交通、漁業船舶、航空運輸等行業未發生生產安全死亡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和火災。全年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98起,死亡50人,受傷90人。發生火災979起,死亡4人,受傷1人。
司法。人民法院一審案件收案29133件,結案27563件。其中,刑事案件收案2789件,結案2684件;民商事收案25847件,結案24414件;行政案件497件,結案465件。檢察機關直接偵查職務犯罪案件中,貪污賄賂案件受案101件,立案69件、人數103人;瀆職案件受案43件,立案35件、人數36人。公安機關查處治安案件14727起,刑事案件破案5468起。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收入和支出。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53元,比上年增長9.0%;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115元,比上年增長7.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農村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450元,增收1091元,增長9.6%。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5645元,增長6.1%;人均家庭經營凈收入4211元,增長10.7%;人均財產凈收入250元,增長20.6%;人均轉移凈收入2344元,增長15.5%。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919元,增長5.8%。其中,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4295元,增長5.1%;人均衣著消費支出612元,增長1.1%;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639元,增長4.7%;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607元,增長5.6%;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672元,增長9.7%;人均居住消費支出1878元,增長9.5%;人均交通和通信消費支出999元,增長3.5%。農村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43.30%。
t12.png
城鎮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8959元,增長8.6%。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7979元,增長8.0%;人均家庭經營凈收入4117元,增長10.1%;人均財產凈收入1704元,增長10.3%;人均轉移凈收入5158元,增長9.3%。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9276元,增長7.7%。其中,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7425元,增長4.7%;人均衣著消費支出1862元,增長3.4%;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1406元,增長9.0%;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支出1405元,增長12.1%;人均醫療保健支出1121元,增長11.3%;人均居住支出3350元,增長8.8%;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2099元,增長16.0%。城鎮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8.52%。
t13.png
養老保障。年末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253.2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0.46萬人。
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92.7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4.3萬人。其中,在職職工參保58.16萬人,增加9.97萬人;離退休人員參保34.56萬人,增加4.33萬人。從參保職工類別看,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參加養老保險人數11.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54萬人,其中離退休參保人員3.5萬人。企業職工參加養老保險人數50.2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61萬人,其中個體經濟組織及靈活就業人員33.07萬人,增加1.3萬人。企業離退休人員參保31.06萬人,比上年增加1.15萬人;全年人均領取水平達到21434元,比上年增加1342元,增長6.7%;年末企業退休人員社區管理覆蓋面99.2%。農民工參保8.75萬人,增加6106人。
全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1071017萬元,其中征繳收入659027萬元。養老保險費當期征繳率98.27%,比上年降低1.09個百分點。全年基金總支出1195178萬元,比上年增加532334萬元,其中發放養老金1026358萬元,增加423070萬元。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371261萬元。
年末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為160.4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16萬人,其中享受待遇人數68.72萬人,增加2.67萬人。全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75848萬元,比上年減少3823萬元,其中個人繳費收入12095萬元,減少240萬元;中央財政補助收入54625萬元,減少2981萬元;地方各級財政補助收入7134萬元,增加425萬元。基金總支出63703萬元,比上年減少6970萬元,其中支付養老金61964萬元,減少3815萬元。年末基金累計結存98610萬元。
醫療保障。年末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70.46萬人,參保率持續穩定在98%以上。其中,城鎮職工參保43.54萬人,城鄉居民參保426.92萬人。
全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收入153315萬元,比上年增加14288萬元。全年基金總支出134055萬元,比上年增加14096萬元。年末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累計結余108165萬元。
全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收入264941萬元,比上年增加43006萬元。全年基金總支出194594萬元,比上年增加33581萬元。年末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累計結余120036萬元。
失業保險。年末全市城鎮職工參加失業保險23.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67萬人,其中女性10.23萬人,增加1.36萬人。全市有6507名被征地農轉非人員納入失業保險參保范圍;為10558名城鎮失業人員提供了失業保障,月人均領取失業保險金水平達到966元。其中,有4381名農民合同制工人與城鎮失業人員享受同等的失業保險待遇。
全市城鎮失業保險基金總收入16536萬元,其中征繳失業保險費14661萬元。全年基金總支出13560萬元,比上年減少1587萬元,其中支付失業保險金6272萬元、支付931戶企業享受穩崗補貼4003萬元。年末城鎮失業基金累計結余57244萬元。
工傷保險。年末全市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5.6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61萬人,其中農民工參保5.69萬人。全年有2852人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全年工傷保險基金總收入12787萬元,比上年增加3272萬元。其中,征繳收入12149萬元,增加3628萬元,當期征繳率99.59%。全年基金總支出9929萬元,比上年增加1132萬元。年末基金累計結存11013萬元。
生育保險。年末全市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5.0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萬人,其中女性11.63萬人,增加3.97萬人;農民工參加生育保險3.77萬人,增加1636人;私營企業職工參加生育保險4.4萬人。全年有8505人次享受生育保險待遇,比上年增加1373人次。
全年生育保險基金總收入4592萬元,比上年增加751萬元。其中,征繳收入4531萬元,增加820萬元,當期征繳率98.8%。全年基金總支出6244萬元,比上年增加1565萬元。年末基金累計結存4572萬元。
保障性安居工程。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基本建成12283套,竣工5957套。新開工危舊房棚戶區改造8263戶,其中貨幣化安置3426戶。定向供應農民工公共租賃住房169套;發放租賃補貼5165戶,其中新增發放租賃補貼807戶。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3696戶,竣工13182戶;實施農村安居工程20787戶,竣工19952戶。
社會福利設施和救助。年末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171個,床位23027張,收養、救助人數16009人。其中,養老服務機構157個(包括軍休所5個),床位30335張(包括軍休所4張,社區日間照料和留宿床位9114張),收養人數18167人;兒童和未成年人福利機構3個,床位480張,收養人數74人。建立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1086個,其中社區指導中心7個、社區服務中心21個、社區服務站484個、社區養老機構及設施47個、社區互助養老服務設施327個、其他社區服務機構及設施200個。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有2.83萬人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有13.60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有2.67萬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全年資助城鄉困難群眾20.64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實施醫療救助12.16萬人次,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26萬人。
全年銷售福利彩票4.03億元,直接接受社會捐贈1706.9萬元。自然災害生活救助支出4627.8萬元。
注釋:
[1]本公報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瀘州統計年鑒-2016》為準。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分項相加與合計略有誤差。
[2]本公報中未特別指定基期的增減幅度計算都是以2015年同口徑數據為基期,個別指標的基期數據有修訂,增減幅度以此公報為準。
[3]三抓三主動:即攻堅克難抓發展,聚精會神抓黨建,扎扎實實抓法治;主動向上使力,主動向外借力,主動向下發力。
[4]六個突破:即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產業發展突破、項目投資突破、城鎮建設突破、改革開放突破、縣域經濟突破、精準脫貧突破。
[5]國內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三次產業分類及結構依據新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和《三次產業劃分規定》。即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服務業);第二產業是指工業(不含開采輔助活動,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
[6]已建成水利工程較年初減少是因龍馬潭區實施全域供水一體化工程,大部分農戶均飲用自來水,原農戶自家的機電井不再使用,減少規模以下機電井27810眼,全市凈減水利工程25529處。
[7]居住類價格包括租賃房房租、住房保養維修及管理、水電燃料等價格。
[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法人工業企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企業(單位)和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零售企業(單位)。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統計范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項目,不含農戶投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投資+農戶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
[9]中等職業教育包括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和技工學校。
[10]公園綠地含城市公園、廣場、街頭游園、居住區集中綠地。
[11]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包括參保職工和參保退休人員。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對象是不屬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的城鎮非從業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