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始終保持專注發展定力,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抓好脫貧攻堅“頭等大事”,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發展質量不斷提高,民生事業持續改善,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一、綜合
經省統計局審定,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78.6億元,同比增長7.9%。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70.2億元、557.0億元和351.4億元,分別增長2.9%、8.6%和9.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0%、56.8%、37.2%,拉動GDP分別增長0.5、4.5、2.9個百分點。人均GDP為33130元,增長7.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6.2:51.8:32.0調整為15.8:51.6:32.6,其中第三產業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為627.1億元,增長8.4%,占GDP的58.1%,對GDP的貢獻率為61.4%,拉動GDP增長4.6個百分點。其中,一二三產業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分別為44.9億元、364.1億元和218.1億元,分別增長1.2%、8.9%和9.0%。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比上年上漲1.5%。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5.5%,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7%。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比上年下降1.5%,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1.3%,生活資料價格下降1.5%。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IPI)比上年上漲3.8%。
二、農業
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294.8億元,同比增長2.5%。
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為34.3萬公頃,糧食總產量191.6萬噸,比上年增加2.2萬噸,增長1.1%。其中,水稻產量103.9萬噸,增長1.3%;玉米產量30.4萬噸,增長1.6%;小麥產量14.3萬噸,下降2.4%。油料種植面積6.5萬公頃,產量為13.9萬噸,增長2.0%。蔬菜(含菜用瓜)種植面積為6.9萬公頃,產量252.2萬噸,增長2.1%。全年肉類總產量33.8萬噸,下降3.8%;禽蛋產量7.0萬噸,增長1.3%;牛奶產量2839噸,下降0.2%;蠶繭產量2703噸,下降14.5%。全年生豬出欄393.3萬頭,下降5.1%;牛出欄5.0萬頭,增長3.2%;羊出欄37.8萬只,增長2.2%;家禽出欄3021.7萬只,增長2.2%;兔出欄535.0萬只,增長2.0%。水產品產量為6.4萬噸。
全市共完成營造林面積1.73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0.73萬公頃、封山育林0.11萬公頃、森林撫育0.37萬公頃、低產低效林改造0.53萬公頃。全市森林總面積為26.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40.8%,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加快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整體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基地試點市建設,深入推進產村相融"111"示范工程,新(改)建現代農業產業基地25萬畝,新(改、擴)建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52個。推進現代農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213個,加強鄧小平故里優質農產品“華鎣山”公用品牌建設,廣安區、岳池縣成功創建省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申報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56個,廣安農產品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
全市病險水庫除險加固51座,啟動實施中小河流治理項目3個,渠系配套防滲260公里,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420公頃,鞏固提升21.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部工業增加值為435.9億元,增長8.0%,對經濟貢獻率為41.3%,拉動經濟增長3.3個百分點。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6戶,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戶數為507戶。實現工業總產值1673.7億元,增長13.6%,其中,輕工業677.6億元,增長13.5%,重工業996.0億元,增長13.6%;煤炭、電力、建材、裝備制造和農產品加工五大支柱產業完成總產值1105.6億元,增長14.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4%。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看,蠶絲7141.2噸,增長13.9%;水泥1139.8萬噸,增長9.7%;小麥粉26.4萬噸,增長6.5%;礦山專用設備12.1萬臺,增長6.1%;瓷質磚5099.8萬平方米,增長5.0%;發電量62.8億千瓦時,大米43.5萬噸,食用植物油12.1萬噸,鮮、冷藏肉10.1萬噸,飲料酒5.1萬千升,液化天然氣11.3萬噸。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49.4億元,增長12.6%,企業產銷率為98.9%。實現利稅總額為96.1億元,利潤61.9億元。
全市產業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97.0億元,增長31.0%,新拓展面積16.9平方公里,累計拓展面積204.7平方公里。新建標準廠房135.8萬平方米,綠化、亮化工程同步跟進,園區形象大幅提升,新入駐企業20戶,其中投資億元以上企業11戶,累計入駐企業達771戶。武勝經開區成功創建為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岳池經開區創建為全省首批特色產業基地。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為121.9億元,增長10.9%,對經濟的貢獻率為15.6%,拉動GDP增長1.2個百分點。四級以上資質等級建筑企業納入統計共116戶(不包括勞務分包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443.0億元,增長19.8%。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505.4萬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843.3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98.9億元,增長14.7%。其中,項目投資完成1013.2億元,增長9.8%。其中,一二三產業投資分別為53.8億元、280.5億元和964.6億元,分別增長23.1%、3.0%和18.2%。
全年218個重點產業項目完成投資403億元。其中,華潤雪花啤酒廠擴能搬遷、神龍山巴人石頭城核心景區建設等63個重點產業項目陸續投運,川渝合作示范區前鋒商貿集聚區建設、華鎣市高科德新建手機組裝及手機配件生產線等55個重點產業項目加快建設,廣安遠成智慧物流、廣安利爾草銨膦等100個重點產業項目相繼開工。
全年203個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181.6億元。其中,巴廣渝高速公路廣安境內段、遂廣高速公路廣安境內段等63個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基本完工,廣安聯網暢通重點交通(二改一)工程、渠江富流灘船閘改擴建工程等21個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建設,神龍山組團基礎設施PPP整體開發、省道203線廣安區境段一期工程(大龍-恒升段)及連線公路建設工程等119個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相繼開工。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139個重點民生及社會事業項目完成投資147.1億元。其中,廣安市鳳凰山森林公園公墓烈士陵園項目(一期)、協興牌坊棚戶區改造工程等35個重點民生及社會事業項目基本完工,廣安友誼加德學校、廣安區渠江水淹區官盛移民安置房建設等35個重點民生和社會事業項目加快實施,恒德三級醫院、華鎣市城市綜藝館等69個重點民生和社會事業項目相繼開工。
全年22個重點生態環保項目完成投資15.7億元。廣安市退耕還林工程、前鋒區川東環保粉塵治理等6個重點生態環保項目基本完工,廣安市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廣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奎閣片區污水處理廠(一期)等5個重點生態環保項目加快實施,廣安區花橋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華鎣市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等11個重點生態環保項目相繼開工。
全年84個房地產項目完成投資192.1億元。安得·龍城名都、中源國際二期等23個房地產項目基本完工,金安御景、南苑等34個房地產項目加快實施,中誠·山水印象、鳳凰城等27個房地產項目相繼開工。
五、國內貿易和旅游
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68.8億元,增長13.4%,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業、住宿業和餐飲業零售額分別為56.5億元、343.1億元、8.1億元和61.1億元,分別增長13.4%、13.5%、13.0%和12.8%。其中,城鎮、鄉村零售額分別為347.8億元、121.0億元,分別增長13.2%、13.8%。限上商貿單位實現零售額217.8億元,增長18.0%。
成功舉辦了四川華鎣山旅游文化節,重大旅游項目順利推進,旅游扶貧工作全面展開,實現了旅游產業的持續發展。全年實現旅游收入302.0億元,增長23%;全市47個在建重點旅游項目共完成投資82.4億元,增長27.4%。
六、對外經濟和招商引資
全市共引進落地卓達集團新型建材及裝配式集成建筑產業園、香港弘道集團科幻水上樂園、廣安創新農業示范園等項目797個(簽約824個),完成目標任務153.3%。其中,農業項目225個、工業項目260個、服務業項目312個;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74個。招商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45.7億元(含續建,下同),增長8.4%,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1298.9億元)的42.0%,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520億元的104.9%。國內省外當年到位資金412.4億元,同比增長30.7%,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390億元的105.8%,絕對值居全省第9位,川東北片區第2位。2016年新簽約824個項目中已履約項目797個,開工項目718個,新項目履約率96.7%,開工率87.1%。
外貿進出口總額達5.1億美元;招商引資項目固定資完成產投資額545.7億元。
七、交通、通信和郵電
巴廣渝、遂廣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廣安城市過境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開工建設;新改建普通公路699.9公里。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為12008.916公里,等級公路10955.369公里。其中,一級公路151.659公里,二級公路449.410公里,三級公路404.14公里,四級公路9950.16公里,等外級公路1053.547公里。全市客運量7139.47萬人次,旅客周轉量143642.94萬人公里,貨運量3948.97萬噸,貨物周轉量292425.55萬噸公里,其中,公路客運量6975.06萬人次,旅客周轉量142309.22萬人公里,公路貨運量3306.75萬噸,貨物周轉量255405.98萬噸公里;水路客運量164.41萬人次,旅客周轉量1333.72萬人公里,貨運量642.22萬噸,貨物周轉量37019.57萬噸公里。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為14.7億元,增長44%。其中,郵政業務總量3.4億元;電信業務總量11.3億元。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6.8萬戶,增長14.6%;移動電話用戶261.8萬戶,增長8.2%;寬帶用戶56.4萬戶,增長36.2%。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市地方公共財政收入64.2億元,增長17.7%。其中稅收性收入36.9億元,增長14.3%,占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的57.5%。公共財政收入支出243.6億元,增長9.4%。國稅收入31.0億元,增長29.1%;地稅收入51.4億元,增長26.4%。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663.6億元,比年初增加238.3億元,增長16.7%;住戶存款1199.4億元,比年初增加137.1億元,增長12.9%。金融機構貸款余額639.1億元,比年初增加51.6億元,增長9.8%。
全市現有駐市保險機構25家,其中,產險公司11家,壽險公司14家。全年共收保費35.5億元。其中,產險收入保費9.5億元,壽險收入保費26.0億元;全年各項賠款給付19.9億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市幼兒園720所,在園幼兒11.76萬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為85.07%;全市義務教育學校431所,其中,小學199所,初中232所,在校學生37.64萬人;特殊教育學校6所,工讀學校1所;全市普通高中學校39所,在校學生8.97萬人,中等職業學校22所,在校學生4.08萬;普通高等學校1所,在校學生0.91萬人。
全市共爭取各類科技計劃項目73項,到位項目資金3770萬元;取得科技成果40項,獲省級科技進步獎勵5項;專利申請量1907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028件,專利授權量506件;年末有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2家;全年共登記技術合同7項,成交金額1767萬元。
十、文化和衛生
全市廣播電視臺5個,廣播電視站2個。廣播綜合覆蓋率99.65%,電視綜合覆蓋率99.73%。
全市公共圖書館7個,劇場影劇院10個,博物館、展覽館3個,文化館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72個。2016年全市城市院線電影票房收入4096萬元,同比增加25%。
全市檔案館7個,館藏全宗1067個,以卷為保管單位61.9萬卷、件為保管單位的52.3萬件,錄音磁帶檔案649盤,照片7435張,實物檔案245件,館藏資料45765冊,其中市檔案館保存全宗108個,以卷為保管單位75174卷、件為保管單位的184684件,錄音磁帶檔案117盤,照片1856張,實物檔案83件,館藏資料1321冊。
全年未發生一起重大傳染病暴發流行。全市衛生機構共3447個,其中醫院60個,衛生院17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5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388個,采供血機構2個,婦幼保健院6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7個,衛生監督機構6個,醫學在職培訓機構1個,其他衛生機構5個,村衛生室2776個。全市醫療衛生人員共2094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3994人,有執業醫師4257人,執業助理醫師885人,注冊護士5459人。全市醫療機構實有床位15940張、編制床位12362張。其中,醫院實有床位10510張、編制床位7716張;衛生院實有床位4794張,編制床位4046張;婦幼保健院實有床位226張,編制床位220張。全市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1467.8萬人(次),醫療機構入院人數57.25萬人。全市萬元以上設備臺數8188臺,總價值8.6億元。全年免費婚檢4.56萬人,孕產婦死亡率十萬分之十二點二四,嬰兒死亡率為千分之三點九一。全市347.75萬農民參加了新農合,參合率為99.8%;共籌集基金19.2億元,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補償比例為77.7%,新農合政策范圍內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為12萬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一、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包裝水、氣污染治理及環保能力建設項目26個,爭取中、省環保專項資金1.5億元,全年生態環保項目完成投資3.8億元。全年關停不符合環保產業政策企業3戶,批準93個項目環評手續,完成23個建設項目環保驗收,大中型建設項目環評率為100%。聯系省輻射監督管理站妥善收貯川鐵報廢的2枚Ⅳ類放射源,對新增7家射線裝置使用單位依法辦理《輻射安全許可證》,對11家許可證到期單位辦理許可延續,對信息變更的6家發證單位及時更換許可證。全市放射源和射線裝置使用單位《輻射安全許可證》辦理率達100%。
廣安城區建有市委、北辰小學、廣電花園、友誼中學4個空氣自動監測點位和小平舊居清潔對照點,對廣安城區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等六個指標開展了連續自動監測和評價。全年共有效監測366天,達標天數290天,達標率79.2%;空氣中首要污染物為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年均值為78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年均值為46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值為1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為24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均值為1.4毫克/立方米、臭氧均值為147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均值達到國家二級空氣質量標準,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均值未達到國家二級空氣質量標準。對3個點位開展降水監測,全市共采雨樣135個,其中酸雨樣17個,酸雨出現頻率12.6%。對轄區內的主要流域11個國控、省控監測斷面開展了水質月報監測,有5個斷面達地表水Ⅱ類水質標準,5個斷面達Ⅲ類水質標準,1個斷面為地表水(湖庫)Ⅳ類水質,達標率91%。廣安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西來寺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達標率100%;5個區市縣縣級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均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達標率100%;全市已劃定為飲用水源保護區的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87.5%。按年對廣安城區112個區域環境噪聲和11條交通干線噪聲、按季度對廣安城區4個功能區開展了環境噪聲監測,廣安城區區域環境噪聲和交通干線噪聲等效聲級分別為52.6分貝、67.1分貝,均達標,聲環境質量總體水平良好。全年監測國控、省控重點污染源企業共計67家次,達標率為98.5%;比對監測國控、省控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124臺次,合格率100%。
全市通過全國統計聯網直報系統上報各類生產安全事故78起,死亡67人。發生較大生產安全事故3起,華鎣市、廣安區、前鋒區(川煤廣能集團)分別發生1起;杜絕了重大及以上安全生產事故。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467.2萬人,其中,鄉村人口359.8萬人,城鎮人口107.4萬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26.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26.7萬人,鄉村人口199.8萬人,城鎮化率38.8%,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218元,同比增加2146元,增長8.2%。其中,工資性收入18911元,增長7.3%;經營凈收入4140元,增長9.5%;財產凈收入1567元,增長10.2%;轉移凈收入3600元,增長11.2%。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428元,增長5.6%。其中,食品支出6832元,增長4.5%;衣著支出2018元,增長7.0%;居住支出3039元,增長5.0%;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2002元,增長7.6%;交通通信支出1917元,增長8.0%;教育文化娛樂支出1586元,增長3.4%;醫療保健支出1451元,增長6.0%;其他用品和服務支出581元,增長7.4%。
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479元,同比增加1108元,增長9.7%。其中,工資性收入5850元,增長8.8%;經營凈收入5108元,增長9.5%;財產凈收入270元,增長20.5%,轉移凈收入1251元,增長13.0%。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902元,增長5.5%。其中,食品支出3803元,增長4.8%;衣著支出894元,增長6.2%;居住支出1701元,增長5.2%;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841元,增長6.9%;交通通信支出931元,增長7.0%;教育文化娛樂支出678元,增長5.2%;醫療保健支出857元,增長4.7%;其他用品和服務支出198元,增長8.7%。
全年納入城市低保人數75815人,農村低保人數179689人,城市低保對象累計月人均補助268.1元,農村低保對象累計月人均補助162.1元。建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17個(目標17個)。新增民辦公辦養老床位2340張,維修改造公辦養老機構(農村敬老院)床位1200張,新建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81個(,為困難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歲以上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9.73萬人。為17個敬老院安裝煙感報警器和噴淋設備。新增社區服務站15個,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95%,全市90%的城市社區、70%的鄉鎮社區建成規范化的“六站一平臺”,健全基層自治制度,指導各地依法規范村(居)務公開目錄,實現村(居)民自治制度化、體系化。
全市城鎮新增就業5.51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28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0.4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64.9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8%。
全市齡內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納入就業幫扶人數81391人,累計開發村級公益性崗位5119個,上崗4713人,發放崗位補貼1037.94萬元;開展各項就業扶貧培訓17910人次,其中農村實用技術培訓12786人次;貧困勞動力中勞務輸出達42703人。
全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達47.75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人數達137.69萬人,參保繳費人數達57.94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9.58萬人;城鎮基本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89.62萬人、12.06萬人、6.28萬人、10.57萬人,社保卡持卡人數達到140萬人。
舉辦各類招聘會23場,累計提供就業崗位3萬余個,促進7千余人實現就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近1.5萬人次,培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優秀青年945人,促進大學生實現創業439人;發放各類補貼資金1.38億元,惠及群眾3.78萬人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060萬元,幫助629人實現創業,吸納帶動2246人就業。安置軍隊轉業干部46人。
全市共評審中級職稱2343人、申報高級職稱1959人,向中省推薦上報先進集體87個、先進個人127人,成功組織各類考試17次,參考人數約9.5萬人次,順利完成全市483名公務員考錄和1689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相關工作。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注:
1、公報中各項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廣安統計年鑒-2017》為準。
2、公報中生產總值及增加值指標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公報中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可能存在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由于統計方法制度、統計口徑調整,部分數據有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