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資陽調查隊
(2018年2月27日)
2017年,市委、市政府組織動員全市人民始終保持專注發展定力,大力實施開放興市產業強市戰略,統籌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全市經濟平穩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
一、綜合
經省統計局審定,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22.2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0.4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503.9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357.9億元,增長8.6%。三次產業結構為15.7:49.3:35.0,其中第三產業占GDP比重較上年上升5.7個百分點;第一、二產業占GDP比重分別較上年下降0.8、4.9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分別為8.0%、54.2%、37.8%,拉動GDP分別增長0.6、4.2、3.0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0137元,增長7.0%。
全年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579.9億元,比上年增長8.2%,高于同期GDP增速0.4個百分點。其中,個體私營經濟實現增加值572.3億元,增長8.3%。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56.7%,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9.6%,拉動GDP增長4.7個百分點。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1.8%,其中衣著類價格上漲4.1%,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2.8%。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上漲1.9%。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IPI)上漲6.5%。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284.5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農業產值130.3億元,增長5.7%;林業產值10.8億元,增長8.7%;畜牧業產值118.3億元,增長0.8%;漁業產值8.2億元,增長6.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6.9億元,增長9.4%。
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5.0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4%;油料作物種植面積7.9萬公頃,增長2.4%。糧食總產量163.8萬噸,增長0.7%;油料總產量20.5萬噸,增長3.7%。蔬菜及食用菌總產量153.9萬噸,增長4.1%。水果總產量58.9萬噸,增長4.0%。肉類總產量28.3萬噸,減少4.4%。水產品總產量6.7萬噸,增長5.6%。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1168公頃。森林覆蓋率39.8%,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438.8億元,比上年增長9.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1.2%。369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115.4億元,實現增加值增長9.8%。278戶主導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990.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88.8%,實現增加值增長9.2%,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為87.2%,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個百分點。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61.0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實現利潤總額58.6億元,增長11.3%。總資產貢獻率16.9%,資本保值增值率103.1%,成本費用利潤率5.9%,產品銷售率96.9%。
年末共擁有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國家級實驗室、19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中國名牌產品、11個中國馳名商標、55個四川名牌產品、33個省著名商標。
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66.1億元,比上年增長3.8%。資質以上建筑企業52個,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860.2萬平方米,增長23.9%。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94.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50.8億元,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33.0億元,第三產業完成投資410.4億元。在第二產業中工業投資完成130.5億元。
全年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27.9億元,比上年下降14.8%。商品房施工面積945.8萬平方米,下降11.3%;商品房竣工面積190.7萬平方米,增長186.7%;商品房銷售面積391.2萬平方米,增長7.2%。
全年新入庫項目(含房地產)828個,比上年下降4.3%;新入庫項目計劃總投資773.8億元,增長17.5%。
五、國內貿易及旅游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5.7億元,比上年增長12.2%。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80.4億元,增長14.4%;商品零售285.3億元,增長11.5%。按經營地分,城鎮實現零售額273.7億元,增長12.1%;鄉村市場零售額92.0億元,增長12.2%。限額以上商品零售中,吃類商品增長6.2%,穿類商品增長8.7%,用類商品增長12.6%,居住類商品增長6.5%,行類商品增長12.3%。
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162.2億元,比上年增長15.3%。接待國內游客2243.9萬人次,增長18.3%,國內旅游收入161.9億元,增長15.5%;接待入境游客1.6萬人次,外匯收入392.3萬美元。年末擁有旅行社4家,旅行社分社16家,旅行社服務網點60家,其中有出境資質的旅行社1家。擁有星級旅游飯店7家,其中五星級3家,四星級2家,三星級2家。擁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9個,其中國家4A級旅游景區2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4個,國家2A級旅游景區3個。
六、對外經濟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689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8.3%。其中,進口5958萬美元,下降0.1%;出口10933萬美元,增長51.8%。
全年新簽約重大投資合作項目54個,投資總額323.7億元。其中,新簽約投資額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0個;新簽約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投資項目2個。2017年末,全市已有百威英博、韓國現代、中信等35戶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落戶資陽,投資合作項目共計55個。
全年引進到位國內資金325.0億元,其中,引進到位國內省外資金315.7億元。
七、交通運輸和郵電
全年完成交通運輸固定資產投資57.1億元。渝蓉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成渝高速高新區出口建成投運。成資渝高速公路、安岳縣臥佛路石佛鎮至石羊鎮段、樂至縣陳毅故居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完成縣鄉道改造170公里,硬化通村路、通社路503.4公里,實現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油路。年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12339公里。
全年完成公路客運周轉量14.2億人公里,比上年下降24.4%;貨運周轉量35.5億噸公里,增長9.4%。水路客運周轉量8萬人公里,下降94.3%;貨運周轉量1241萬噸公里,增長22.0%。
全年郵政營業網點247個,其中雁江75個,安岳101個,樂至71個。快遞企業148家。全年郵政業務收入4.6億元,比上年增長17.1%,其中快遞業務收入1.0億元,增長39.1%。
年末固定電話用戶數(不包括分機)32.1萬戶,其中住宅電話15.9萬戶;移動電話用戶數193.6萬戶,其中3G及以上移動電話用戶數120.5萬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44.1萬戶。
八、財政和金融
全年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9.8億元,同口徑增長8.7%。其中,稅收收入27.6億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55.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0.3億元,下降4.3%。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6.9億元,增長4.8%;教育支出33.8億元,增長16.3%;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24.9億元,增長4.6%。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本外幣存款余額1357.1億元,比年初增加234.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885.2億元,增加75.5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本外幣貸款余額598.7億元,增加76.0億元,其中住戶貸款306.9億元,增加31.4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291.0億元,增加43.8億元。
年末證券公司分支機構4家,所屬營業部5個。新增證券開戶數5.6萬,比上年增長8.2%;全年證券交易額為440.7億元,下降27.6%。
年末保險業務分支機構31家,其中財產險業務12家,壽險業務19家。全年保費總收入39.5億元,比上年增長34.6%。全年處理各項賠付和給付金額15.8億元,其中財產險機構已處理賠付金額4.6億元,人壽險機構已處理賠付金額11.2億元。
九、教育、體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共有各類學校1235所,在校學生41.5萬人,教職工2.6萬人。其中,年末共有小學181所,全年招生2.6萬人,在校學生18.6萬人,學齡兒童毛入學率99.9%;普通中學195所,全年招生4.9萬人,在校學生13.2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7所,全年招生1.0萬人,在校學生2.0萬人。全年參加學歷教育自學考試1.2萬人次。
全年舉辦市級群眾性體育競賽活動180項次,承辦省級以上群眾性體育競賽活動5項次,參加省級以上群眾性體育競賽活動16項次。參加全國比賽2次,省級比賽33次,其中青少年錦標賽24次15個項目,獲金牌8枚,銀牌9枚,銅牌6枚。年末已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230處。
全年共組織實施市級以上重點科技項目49項,其中省級13項。年末高新技術企業18戶,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401.7億元。全年完成專利申請量1096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達316件。
十、文化和衛生
年末共有文化館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16個,公共圖書館4個、紀念館1個,影劇院9個。全市圖書館總藏量104.3萬冊(件),其中圖書藏量36.8萬冊。
全年廣播綜合覆蓋率96.3%,電視綜合覆蓋率98.4%。
年末共有衛生機構(包括村衛生室)3460個,其中醫院43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4個、基層衛生機構3402個、其它衛生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13811人,比上年增加693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5145人,注冊護士5558人,分別增加213人和473人。年末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17815張,增加1513張。
十一、環境保護
全年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7.7%,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7.0%。
全年城區環境空氣質量達二級以上優良質量天數303天,空氣質量達標率83.7%。城區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比上年下降10.8%。年末有省級及以上生態鎮13個、市級及以上生態村688個。
十二、人口和就業
年末戶籍登記總戶數129.3萬戶,戶籍總人口348.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6.3萬人,鄉村人口292.6萬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55.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5.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149.7萬人。城鎮化率41.3%,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全年人口出生率9.41‰,比上年下降0.10個千分點;死亡率5.95‰,下降0.55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3.47‰,上升0.46個千分點。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7969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486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74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0%,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幫助1058名登記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幫助150名高校畢業生實現創業。全年共組織1179名下崗失業人員、失地無業農民、大中專畢業生參加創業培訓,完成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3310人,青年勞動者技能培訓4432名。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67元,比上年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70元,增長9.3%。全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889元,增長7.7%,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3.9%;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261元,增長8.7%,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5.7%。
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46.9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為127.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8.7萬人,增加2.1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0.9萬人,增加0.1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7.0萬人。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97.2萬人。
年末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471個,床位20716張,收養、救助人數12850人。新建、改擴建農村敬老院5所。
城鄉醫療救助累計救助24.9萬人次,累計救助6202.2萬元。
注:
1.公報中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資陽統計年鑒—2018》為準。
2.公報中生產總值及增加值指標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