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州統計局
2017年,面對突如其來的重大自然災害、錯綜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全州上下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共克時艱,砥礪奮進,以黨的十九大報告為指引,沉著應對、主動作為,全力以赴止滑穩增。
一、綜合
經省統計局審定,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95.1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6.44億元,增長3.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2.0%,拉動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141.34億元,增長6.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0.8%,拉動經濟增長3.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107.38億元,增長0.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2%,拉動經濟增長0.3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1487元,增長3.5%。
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5.7:47.2:37.1調整為15.7:47.9:36.4,第二產業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上年減少0.7個百分點,第一產業與上年持平。
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38.59億元,比上年增長4.2%,占GDP的比重達47.0%,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9.8%,其中,民營經濟增加值133.82億元,增長4.1%。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45.3%,民營經濟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18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77.66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29.98億元,下降2.3%。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1.2%,漲幅比上年減少1個百分點,其中:居住類最高,為5.2%,醫療保健價格上漲4.4%,交通和通信上漲0.7%。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同比上漲0.4%。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上漲6.4%,購進價格(IPI)上漲4.4%。
二、農業
全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2.4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3%,其中:農業產值21.27億元,增長3.9%;林業產值4.81億元,增長5.7%;畜牧業產值42.65億元,增長2.5%;漁業產值0.05億元,下降4.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69億元,增長7.4%。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8.1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3%,年末,灌溉面積30.76千公頃,其中耕地有效灌溉面積24.11千公頃。新增農業機械總動力0.224萬千瓦,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達77.45萬千瓦,比上年增長0.3%。全年農村用電量2.4億度,增長3.7%。
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8.12萬公頃,增長0.3%。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16萬公頃,增長1.2%;糧食總產量16.41萬噸,增長2.1%;蔬菜產量77.71萬噸,與上年持平;園林水果產量18.98萬噸,增長11.0%。
新建林業產業基地1662公頃(其中新建特色水果基地246公頃),低產改造398公頃(其中特色水果低產改造50公頃)。造林面積2.37萬公頃,其中封山育林0.68萬公頃,人工造林(一般造林)1.69萬公頃。森林撫育1.61萬公頃。全州森林覆蓋率25.5%。
全年出欄生豬44.51萬頭,比上年增長2%;出欄牛43.58萬頭,增長1%;出欄羊36.54萬只,增長2.8%;出欄兔67.44萬只,增長1.8%。年末豬存欄33.92萬頭,增長2.2%;牛存欄175.48萬頭,增長0.9%。全年肉類總產量9.09萬噸,增長3.1%。其中:豬肉產量3.18萬噸,增長1.8%;牛肉產量4.97萬噸,增長4.3%。奶類產量12.77萬噸,增長5.4%。
三、工業[3]和建筑業
全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14.05億元,比上年增長6.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2.9%,拉動經濟增長2.5個百分點。工業化率為38.6%。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5戶,實現工業總產值216.4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0%。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增加值下降2.3%,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6%。主要產品中,鮮、冷藏肉增長9.8%,乳制品增長89.9%,硅增長4.3%,農用薄膜31.5%,水泥增長7%,原鋁(電解鋁)增長39.9%,鋁合金增長9.9%,發電量增長2.4%。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0.57億元,比上年增長3.8%。盈虧相抵后實現利稅總額17.68億元,下降3.3%。產品銷售率87.7%,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
年末,全州具備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共有81戶,比上年增加50戶,其中有工作量的企業74戶。全年建筑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9.23億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總產值1.97億元。竣工產值15.60億元,增長41.6%。房屋建筑施工面積95.24萬平方米,增長88.9%。房屋建筑竣工面積58.3萬平方米,增長68%。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0.14億元,同比下降13.6%,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04.27億元,下降12.7%。全社會投資中,基礎設施投資140.0億元,下降24.8%;產業投資90.26億元,下降2.4%;民生及社會事業投資93.44億元,增長2.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1.29億元,下降16.3%;第二產業投資98.36億元,下降2.7%,其中工業投資94.73億元,下降2.5%;第三產業投資230.49億元,下降17.4%。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為3.3:28.9:67.8。2017年全年計劃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141個,完成投資226.35億元,占總投資的66.5%,其中,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91個,完成投資209.70億元,占總投資的61.7%。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4.87億元,比上年下降60.3%。商品房施工面積13.37萬平方米,下降50.3%;商品房銷售建筑面積1.45萬平方米,下降74.4%。
五、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業
年末,行政區劃面積內公路總里程達13454公里,其中等級公路13027公里。全年公路客運量達1428萬人,比上年下降22.4%,旅客周轉量204597萬人公里,下降22.9%;公路貨運量達2429萬噸,增長2.1%,貨物周轉量600954萬噸公里,下降5.8%。
年末,全州有固定電話用戶19.61萬戶,比上年增長10.8%;移動電話用戶78.20萬戶,增長0.5%;互聯網用戶24.57萬戶,增長17.0%。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3.39億元,下降15.9%;完成郵電業務收入8.42億元,增長2.1%。全州快遞企業完成快遞業務量159.44萬件,增長69.1%,完成快遞業務收入3163萬元,增長57.7%。郵政局所網點總數為234個,郵路28條、總長度2558公里;農村投遞路線208條,總長度5535公里。
六、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81億元,比上年增長2.3%。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實現零售額65.9億元,增長2.6%,鄉村實現零售額19.91億元,增長1.2%。按國民經濟行業分,批發業實現零售額10.82億元,增長11.6%,零售業49.19億元,住宿業12.94億元,均與上年持平,餐飲業12.86億元,增長6.8%。
七、對外經濟
2017年實現進出口總額3337.5萬美元,比上年下降5.5%,其中:出口2352.4萬美元,下降10.3%,進口985.1萬美元,增長8.1%。實際利用外資908.6萬美元。
2017年,到位國內州外資金78.70億元,其中,到位國內省外資金43.03億元;完成固定資產到位資金25.77億元。新引進項目38個,協議引資額達134億元,引進正式投資合作項目23個,協議引資額達87.98億元。
八、旅游業
全年接待游客2909.58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35.72億元,分別比上年下降22.6%和26.0%。九黃機場進出港航班4942架次,旅客吞吐量52.86萬人次(其中,進港26.62萬人次,出港26.24萬人次),分別下降51.3%和62.8%。
九、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年末,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81億元,比上年下降17.7%。其中:稅收收入17.67億元,下降2.8%;非稅收入9.15億元,下降36.6%。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36.25億元,增長7.6%。其中:教育支出增長9.4%,醫療衛生支出增長10.1%。
年末,全州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594.93億元,比上年增長4.7%,其中住戶存款余額233.13億元,增長8.1%,本外幣貸款余額269.70億元,增長6.8%,其中:短期貸款31.86億元,同比下降4.1%,中長期貸款236.15億元,同比增長10.2%。住戶貸款73.14億元,同比增長4%。
全年全州保險機構保費總收入6.33億元,比上年增長20.7%。其中:人身險1.82億元,增長27.4%;財產險4.50億元,增長18.2%。已決賠案件數5.3萬件,下降33.4%;已決賠案件金額2.31億元,下降8.9%。
十、教育[4]和科學技術
全州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專任教師389人,普通本科招生1804人,在校生3720人,普通專科招生1206人,在校生4365人,畢業生1903人。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4所,專任教師384人,在校生3516人。小學243所,專任教師6446人,在校生62911人。普通中學55所(含九年一貫制12所),專任教師4116人(含完全中學初中部分),在校生43334人;普通中學中高中18所,專任教師1421人,在校生16118人。幼兒園312所,在園幼兒29633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75%。9+3在校生2558人,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5%。
全年獲批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項目2家。年末,全州有省認定的新材料產業化基地1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全年申請專利259件,專利授權200件。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國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4個,文化站219個,博物館(紀念館)8個,公共圖書館14個,圖書館書籍總藏量71.7萬冊。有農家書屋1354個。有州廣播電視臺1座,縣廣播電視臺13座,有線電視用戶6.76萬戶,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92.4%和98.3%。
年末,全州有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1656個,其中:醫院36個,衛生院221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1個,采供血機構1個,村衛生室1243個。衛生機構擁有床位4551張。有衛生技術人員631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092人,注冊護士1992人。醫療機構病床使用率為61.0%。嬰兒死亡率7.27‰,低于全省民族地區平均水平。孕產婦住院分娩率93.8%。甲乙丙類傳染病發病率與去年同比下降6.1%。
全年開展各類群眾體育活動47次,參與人數達39.8萬人次,體育人口比例達41.5%。免費開放體育場館28萬人次。完成169個農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開展“三下鄉”群眾體育活動4場,向基層捐贈1批健身器材、設施,總資金45萬元。銷售體育彩票3500萬元。全年圓滿舉辦阿壩縣第八屆全國藏棋邀請賽、阿壩州2017ABA綜合格斗國際挑戰賽、四川省業余足球聯賽(阿壩賽區)暨阿壩州第十七屆“雪山杯”足球賽等共計10大賽事。
十二、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全州共有縣城污水處理廠9個,建制鎮污水處理廠6個,景區污水處理廠1個,小型污水處理廠設施8個。全州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達到Ⅱ類水域標準,所有飲用水源地水質達到Ⅲ類水域標準;城鎮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城市噪聲平均聲效等級≤55分貝;全州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優良。
全州有縣級以上自然保護區23個,面積214.17萬公頃,占全州土地面積的25.4%。
全年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145起,死亡57人,造成經濟損失765萬元。億元國內生產總值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為0.19人。
十三、人口與城鎮化率
年末,全州戶籍人口915235人,其中:男性466196人,女性449039人;藏族537425人、羌族169395人、漢族177458人、回族29081人,其他民族1876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分別為58.7%、18.5%、19.4%、3.2%、0.2%。
年末,全州常住人口94.0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38.92%,比上年提高1.06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8.72‰,人口死亡率3.46‰,人口自然增長率5.26‰。
十四、人民生活與社會保障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64元,比上年增收2216元,增長7.9%。其中,工資性收入22513元、增長5.9%,經營凈收入5477元、增長12.5%,財產凈收入1102元、增長15.9%,轉移凈收入1172元、增長22.2%。人均消費支出20443元,增長7.9%。其中,居住支出增長2.2%,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增長22.2%,交通通信支出增長8.8%。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1元,比上年增收1049元,增長9.8%。其中,工資性收入3274元、增長8.7%,經營凈收入6676元、增長10.2%,財產凈收入307元、增長13.9%,轉移凈收入1494元、增長9.5%。人均消費支出10590元,增長12.6%。其中,居住支出增長19.8%,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增長26.6%,交通通信支出增長17.8%,醫療保健支出增長43.4%。
城鎮新增就業1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7%。
全州參加養老保險人數54.67萬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21.31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33.36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87.88萬人,其中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72.5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7.09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9.71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3.58萬人。
全年共有4.14萬人納入城市低保,8.95萬人納入農村低保,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分別為460元/月和275元/月。全州納入農村五保供養7848人,其中:集中供養1273人,集中供養率16.2%。實施醫療救助118936人,發放醫療救助資金5771.44萬元,重點救助對象政策范圍內住院自付費用救助比例達到70%,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人次占直接救助人次比例達到26.6%。銷售福利彩票7570.45萬元,同比增長1.9%。
注釋:
[1]公報中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阿壩統計年鑒—2018》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及增加值指標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含成阿工業園區和德阿園區數據,其余細項均不含。
[4]除幼兒園有民辦外,其余學校均為國有辦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