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族自治州統計局
2018年3月14日
2017年,全州上下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和省州各項決策部署,切實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始終保持專注發展轉型發展定力,堅持科學的工作策略和方法,準確研判大勢、牢牢把握大局,扎實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全州經濟持續加快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實現了“快于上年同期、好于年初預期、高于全省水平”的優異成績,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趨快、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
一、綜合經濟
經四川省統計局審定,2017年全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61.5億元,增長9.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1.29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103.82億元,增長16.1%;第三產業增加值96.39億元,增長5.3%。三次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1.1個、5.9個和2.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為23.4%、39.7%和36.9%。
人均GDP達到22097元,比上年增加2494元,增長8.1%。
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21.06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21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46.58億元,增長14.6%;第三產業增加值34.27億元,增長9.2%。其中,個體私營經濟增加值120.95億元,增長9.4%。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2.2%。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下降0.04%;居住價格上漲6.34%;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2.25%;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0.63%。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比上年上漲6.82%。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7.24%;生活資料價格上漲4.4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IPI)比上年上漲7.24%。
二、法人單位數
全州共有法人單位11284家。其中,單產業法人單位10749家;多產業法人單位535家。在法人單位中,企業單位2141家;農村合作社1073家;事業單位3045家;機關單位1457家;社會團體單位280家;民辦非企業單位12家;居委會55家,村委會2733家,其他組織機構485家。
三、農業
全年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9.32萬公頃,增長4.4%。其中,因調整種植結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減1.4%,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7.08萬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增長28.5%,達到2.24萬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中,油菜籽播種面積達7285公頃,增18.7%;中藥材播種面積達2249公頃,增29.2%;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達1.25萬公頃,增35.4%。
全年糧食產量25.58萬噸,增長0.6%;油菜籽產量1.62萬噸,增長19.9%;蔬菜產量達35.2萬噸,增長31.7%。水果產量達1.89萬噸,增長5.2%。全州建成生態特色農業產業基地71.67萬畝。
年末各類牲畜存欄402.27萬頭(只匹),增長1.6%。其中,牛存欄238.46萬頭,增長2.6%;羊存欄100.22萬只,減0.9%;生豬存欄28.75萬頭,增1.7%。
全州各類牲畜出欄101.95萬頭(只),增長0.7%。其中,出欄肉用豬23.82萬頭,增長2.3%;出售和自宰肉用牛50.86萬頭,增長0.5%;出售和自宰肉用羊27.26萬只;出售和自宰的肉用家禽19.71萬只,增長3.6%。
肉類總產量達6.94萬噸,增長0.9%。其中,豬肉產量達1.41萬噸,增長2.4%;牛肉產量達5.06萬噸,增長0.5%;羊肉產量0.44萬噸,增長1.1%;禽肉產量達262噸,增長4.8%。牛奶產量達10.70萬噸,增長3.7%;禽蛋產量達390噸,增長7.4%;天然蜂蜜產量達到101噸,增長17.4%。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3.68萬畝,封山育林3.22萬畝,中幼齡林撫育1.36萬畝。實施城鄉庭院節點綠化工程建設8008畝,43.97萬人參與栽植257.26萬株。完成特色林業產業基地建設13.2萬畝。累計建成特色林業產業基地建設95.41萬畝。其中,核桃基地54.28萬畝;花椒基地24.51萬畝;俄色茶原料林基地16.23萬畝;其他基地0.39萬畝。實施花海花湖(鮮花山谷)建設1.82萬畝。
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現價)82.84億元,增長4.6%。其中,農業產值34.17億元,增長9.8%;林業產值4.05億元,增長5.4%;牧業產值43.59億元,增長1%;漁業產值0.06億元,增長5.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97億元,增長5.5%。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61.88億元,增長4.4%。其中,農業增加值26.13億元,增長9.8%;林業增加值2.86億元,增長2.5%;牧業增加值32.25億元,增長0.6%;漁業增加值0.05億元,增長8.8%;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0.58億元,增長7.7%。
四、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63.54億元,增長18.5%,較去年提高7.2個百分,拉動GDP增長4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達到24.3%,較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5%,產銷率達98.6%。新增裝機496萬千瓦。
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2.8%,重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8%,輕、重工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0.4%和99.6%。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27.9%;股份制企業增長22.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0.8%。分行業看,食品制造業增長38.7%,電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32%,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2%,非金屬礦制品業下降24.2%,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17.9%,有色金屬礦采選業下降8.4%。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發電量291.3億度,增長37.9%;銅金屬含量1.51萬噸,下降23.1%;鉛金屬含量11347噸,下降31.6%;水泥53.56萬噸,下降40.1%;黃金下降32.2%;鋅金屬含量2.8萬噸,下降29.7%。
在《進一步加強政府性投資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工作的規定(試行)》、《甘孜州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十五條措施》、《關于進一步加快培育和壯大市場主體的意見》等政策措施的驅動下,特別是招投標新規實施后,新增建筑企業呈現井噴式增長,截止2017年底,全州新增87戶取得施工總承包資質的企業,累計達到119戶。建筑企業總產值達到14.05億元,增長49.2%。實現建筑業增加值40.28億元,增長12.6%,拉動GDP增長1.9個百分點。
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61.32億元,增長5.3%。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28.82億元,增長3.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7.02億元,增長61.2%;第二產業投資166.55億元,下降23.1%。其中,工業投資164.6億元,下降23.5%;第三產業投資277.75億元,增長31.6%。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51億元,比上年增長18.2%。
全州國有經濟投資382.96億元,同比增長3.3%,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為83%;港澳臺商投資0.11億元,同比下降75%,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為0.02%。民間投資達到78.25億元,同比增長16.9%,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達17%,較上年提升1.7個百分點。
全州基礎設施投資201.72億元,增長28.1%,拉動全社會投資增長10.2個百分點。其中,電網建設完成投資10.74億元,下降10%;交通建設投資141.35億元,增長44.8%;城鎮公共基礎設施投資35.77億元,增長17.3%;通信行業投資5.75億元,增長68.9%;水利建設投資7.12億元,下降38.4%。
投資到位資金429.61億元,增長1%。其中,國家預算內資金152.6億元,增長9.5%;銀行貸款132.4億元,下降10.1%;企事業自有資金112.87億元,增長1.9%;其他資金30.84億元,增長134.7%;債券0.9億元,下降94%。
六、國內貿易及旅游
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86億元,增長11.4%。按銷售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7.14億元,增長11.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3.72億元,增長11.5%。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73.46億元,增長11.0%;餐飲收入17.4億元,增長13.1%。
從限額以上企業(單位)主要商品零售額看,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增長8.5%,通訊器材類增長36.4%,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2.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9.5%,金銀珠寶類增長9.5%。
全年接待游客166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66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28.1%和27.3%。其中,接待國內游客1651.42人次,比上年增長28.0%;國內旅游收入164.31億元,增長28.3%。接待入境游客16.96萬人次,增長44.6%;實現旅游外匯收入2525.76萬美元,增長43.5%。
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70億元,其中,國內省外引資到位資金90億元;實現外貿進出口8027萬元;全州實現電子商務網絡交易額18.29億元,增長109.2%;實現網絡零售額12.87億元,增長55.9%;實現實物型網絡零售額1.32億元,增長71.2%。舉辦各類招商引資推介活動及專題宣傳活動30次,拜會企業及商(協)會200余家;在各類平臺上簽約項目51個,投資總額590.39億元,其中省、州平臺簽約項目28個,簽約金額376.57億元。
七、交通、通信和郵電
雅康高速等11個續建交通重點項目完成路面200公里(包含雀兒山隧道工程12公里)。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9月貫通,12月底通車瀘定,結束我州無高速公路的歷史。國道317線雀兒山隧道、老折山隧道,以及省道455線甘白路卓達拉山隧道和阿色隧道等節點工程全面完工通車。全年建成通鄉油路1009公里,建成通村硬化路6344公里,新增609個村通硬化路,366個脫貧摘帽村全部通硬化路。年末公路通車里程達到38620公里,較上年增長6.6%。其中,等級公路36630公里,較上年增長7.9%。公路貨物運輸總量933.81萬噸,增長15.0%;公路貨運周轉量206948.30萬噸公里,增長7.2%。旅客公路運輸總量768.54萬人,下降3.5%。旅客公路運輸周轉量144765.1萬人公里,下降3.0%。航空客運量35.5萬人次,增長4.4%;航空貨運吞量316.38噸。
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4.2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76.46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62.54%,移動電話普及率67.07%。固定互聯網用戶18.22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62.9萬戶(互聯網普及率48.11%),長途光纜線路(總皮長光纜數71800皮長公里),實現電信業務總量16.75億元。
八、財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37億元,同口徑下降9.0%。其中,稅收性收入18.48億元,占全部收入的67.52%。財政一般預算支出343.33億元,增長14.4%。其中,教育支出39.42億元,增長15.2%;醫療衛生支出27.06億元,增長1.6%;節能環保支出7.25億元,增長6.4%。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31.3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6.0%。其中,住戶存款余額226.67億元,增長8.1%;各項貸款余額317.18億元,增長15.9%。其中,中長期貸款余額297.68億元,增長17.26%。
全州共有保險公司7家。全年實現保險保費總收入4.48億元,比上年增長16.6%;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24億元,比上年增長15.6%。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州各級各類學校共833所,其中:幼兒園396所,小學380所,中學51所(其中:初級中學2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職業初中3所、完全中學14所、高級中學6所),特殊教育學校2所,中職學校3所,高等院校1所。
全州各級各類學校在校學生共19.89萬人。其中,在園幼兒3.13萬人;小學在校學生10.04萬人,小學階段凈入學率達99.54%;初中在校學生3.69萬人,初中階段凈入學率達98.4%;高中在校學生1.50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85.26%;中職在校生5734人;特殊教育在校學生143人;高等教育在校生9480人。
全州專任教師1.40萬人。其中,幼兒園1300人、小學7639人、初中2876人、高中987人、特殊教育21人、中職學校299人,高等教育823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州文化系統內藝術表演團體22個,藝術表演場館1個,公共圖書19個,文化館19個,文化站325個。年末共有博物館、紀念館5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19個,文物管理所18個。有1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90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全州廣播電視臺19座,中短波發射臺和轉播臺10座。廣播綜合覆蓋率97.21%,電視綜合覆蓋率97.03%,有線電視用戶7.5萬戶。
全年獲全省比賽金牌3枚、銀牌1枚、銅牌6枚。全年體育彩票銷售額0.38億元,下降7%。共建設全民健身路徑84條,當年新建3條。實施體育“十項惠民行動”,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347個。
全州有醫療衛生機構2674個。其中,綜合醫院22家,中醫類醫院19家,專科醫院1家,鄉鎮衛生院334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9個,婦幼保健機構19個,衛生監督機構19個,其他6個(州中心血站、爐霍縣中心血庫、康南中心血庫、稻城亞丁醫療救助站、州衛生學校、理塘縣衛生信息中心),門診部(診所)88個。
醫療衛生機構床位4955張。其中,各類醫院有床位3339張,婦幼保健機構有床位219張,衛生院有床位1397張。衛生技術人員6360人,其中執業醫師1279人,執業助理醫師409人,注冊護士1840人。婦幼保健機構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26人,注冊護士123人。鄉鎮衛生院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46人,注冊護士514人。
全年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335萬人次。其中,醫院175.17萬人次(民營醫院3000人次);基層醫療機構130.56萬人次;出院11.91萬人。其中,醫院10.78萬人(民營醫院380人);基層醫療機構1.08萬人。
全年新增省級衛生城市(縣城)2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4.74%,比上年提高4.82個百分點。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覆蓋全部縣(市)。住院費用實際補償比例提高到75.0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網上采購率100%。
十一、安全生產
全年全州發生生產安全事故11起,造成20人死亡,死亡人數占控制指標的36.36%。其中,較大生產安全事故2起,占控制指標的28.57%。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64.3%、48.6%。全州開展監察執法2654次,較去年增長67.9%;實施行政處罰431.33萬元,較去年增長295%,全州立案124起,移送司法機關4人,執紀問責36人。
十二、人口
全州戶籍人口110.11萬人。其中,男性55.64萬人,女性54.47萬人。分城鄉看,戶籍城鎮人口19.31萬人,戶籍鄉村人口90.80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0035人,人口出生率9.49‰;死亡人口3451人,人口死亡率3.26‰;人口自然增長率6.23‰。年末常住人口118.6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5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6.25萬人,鄉村常住人口82.3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30.56%,比上年末提高1.3個百分點。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60元,增長10.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86元,增長8.8%。其中,工資性收入22602元,增長8.0%;經營凈收入3677元,增長8.8%;財產凈收入1145元,增長14.7%;轉移凈收入2063元,增長15.2%。人均消費性支出20566元,增長10.7%。其中,居住支出3323元,增長11.1%;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1496元,增長14.3%;交通通信支出1874元,增長10.9%。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40.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44元,增長11.5%。其中,工資性收入1797元,增長12.9%;經營凈收入7113元,增長11.2%;財產凈收入103元,增長30.4%;轉移凈收入1431元,增長10.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758元,增長14.0%。其中,居住消費支出1335元,增長15.3%;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396元,增長17.7%;交通通信支出407.16元,增長15.0%;醫療保健消費支出199元,增長16.4%。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56.5%。
年末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6.33萬人,其中離退休2.07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8.1萬人,其中離退休2.29萬人。城鄉居養老保險參保43.38萬人,其中領取待遇11.01萬人。工傷保險參保5.94萬人。生育保險參保1.99萬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征繳收入5.29億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征繳收入15.64億元,職業年金征收3.44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征收4514萬元。工傷保險征收3319萬元。生育保險征收731萬元。
全州保障城鄉低保對象22.54萬人。其中,城市低保2.12萬人,農村低保20.42萬人。累計發放資金4.93億元。
全州特困救助供養人員1.06萬人。其中,城市特困人員1904人,農村特困人員8724人。累計發放資金0.49億元。
全州城鄉醫療累計救助28.01萬人(次),累計支出資金0.8億元,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政策范圍內住院自負費用救助比例達71%。
注:
1.公報中各項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甘孜統計年鑒-2018》為準。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地區生產總值核算執行國家統計局新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和《三次產業劃分規定》,即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服務業);第二產業是指工業(不含開采輔助活動,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
3.公報中物價、林業、國土、交通運輸、郵政、電信、金融、旅游、招商引資、進出口、財政、保險、教育、人才、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人口、環境、安全生產、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等數據來源于相關部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