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四川

瀘州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9-04-26 09:50:08 來源:瀘州市統計局 作者: 點擊:6411次
2018年,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四次全會和市委八屆五次、六次全會決策部署,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主動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攻堅克難,加快轉型發展,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宏觀形勢,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質量效益穩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一、綜合
 
行政區域。全市下轄三區四縣,10個鄉、111個鎮、23個街道辦事處。在10個鄉中,少數民族鄉8個,其中苗族鄉6個、彝族鄉2個。2018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龍馬潭區撤銷特興鎮,設立特興街道辦事處;古藺縣撤銷桂花鄉、黃荊鄉,設立桂花鎮、黃荊鎮,水口鎮更名為茅溪鎮。全市行政區域面積12232.34平方公里【2】。
 
基層政權組織。年末全市有29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034個居民小組,1336個行政村(村民委員會)、13099個村民小組。
 
行政區人口。在戶籍人口統計年度內,全市公安戶籍登記總戶數156.83萬戶,戶籍總人口509.61萬人,其中鄉村人口302.19萬人,城鎮人口207.42萬人,占戶籍總人口比重(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0.70%。市轄區【3】戶籍人口152.2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7.39萬人,鄉村人口34.90萬人。遷入人口2.39萬人,遷出人口3.80萬人。
 
表12018年末瀘州市戶籍人口及構成
 
單位:戶、人、%
 
指標名稱
 
年末數
 
比重
 
戶籍總戶數
 
1568253
 
 
戶籍總人口
 
5096128
 
 
按性別:男性
 
2630524
 
51.6
 
女性
 
2465604
 
48.4
 
按年齡:0-17歲
 
1094845
 
21.5
 
18-34歲
 
1069297
 
21.0
 
35-59歲
 
1913284
 
37.5
 
60歲及以上
 
1018702
 
20.0
 
按城鄉:城鎮人口
 
2074213
 
40.7
 
鄉村人口
 
3021915
 
59.3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2.36萬人,其中鄉村常住人口214.19萬人,城鎮常住人口218.17萬人,占常住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0.46%,比上年提高1.51個百分點。市轄區常住人口147.4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0.03萬人,鄉村人口37.40萬人。
 
市場主體。年末全市工商注冊登記實有各類企業48044戶,其中內資(非私營)企業7955戶,其中企業法人4650戶;私營企業39902戶,其中分支機構5666戶;外商投資企業187戶,其中分支機構129戶。年末全市工商登記注冊實有個體工商戶207203戶,其中城鎮個體工商戶131353戶。農民專業合作社4538戶,其中分支機構63戶。
 
經濟總量。經四川省統計局審定,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94.9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0.58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882.97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621.42億元,增長7.2%。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4%、63.0%和31.6%,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4、4.8、2.4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GDP)39230元,增長7.4%。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1.5:53.3:35.2調整為11.2:52.1:36.7。
 
非公經濟【4】。全年非公經濟增加值1009.33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民營經濟增加值993.25億元,增長7.7%。民營經濟增加值對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9.3%,拉動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長4.5個百分點,占地區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58.6%,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物價水平【5】。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比上年上漲1.8%,其中食品煙酒類上漲1.3%,衣著類上漲4.7%,居住類上漲2.6%,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8%,交通和通信類上漲1.0%,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1.5%,醫療保健類上漲2.1%,其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6%。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比上年上漲4.9%,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IPI)比上年上漲3.2%。
 
表22018年瀘州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單位:%
 
指標名稱
 
全市
 
指標名稱
 
全市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1.8
 
教育文化和娛樂
 
1.5
 
服務價格指數
 
2.0
 
醫療保健
 
2.1
 
消費品價格指數
 
1.8
 
其他用品及服務
 
0.6
 
#食品煙酒
 
1.3
 
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
 
1.5
 
其中:糧食
 
0.9
 
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
 
-5.3
 
豬肉
 
-6.6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
 
4.9
 
煙酒
 
1.6
 
#輕工
 
4.5
 
衣著
 
4.7
 
重工
 
5.2
 
居住
 
2.6
 
生產資料
 
5.2
 
生活用品及服務
 
0.8
 
生活資料
 
4.6
 
交通和通信
 
1.0
 
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
 
3.2
 
就業形勢。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5429人,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2564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4707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560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05%。
 
節能降耗【6】。單位GDP能耗(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63%,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99%。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17.80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其中農業【7】產值174.33億元,增長4.4%;林業產值14.40億元,增長5.4%;畜牧業產值111.07億元,增長1.9%;漁業產值12.37億元,增長5.9%;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5.64億元,增長10.1%。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94.02億元,增長3.8%。其中農業增加值119.41億元,增長4.4%;林業增加值9.51億元,增長5.4%;畜牧業增加值54.04億元,增長1.8%;漁業增加值7.62億元,增長5.9%。
 
農作物種植。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92.44萬畝,比上年下降0.3%。經濟作物中,油料播種面積74.87萬畝,下降2.6%;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112.73萬畝,增長2.0%;中草藥材播種面積4.65萬畝,增長5.4%;煙葉播種面積9.65萬畝,下降2.3%。
 
農作物產量。全年糧食總產量229.70萬噸,比上年增長0.2%。其中稻谷產量109.30萬噸,增長0.1%;高粱產量7.74萬噸,下降0.4%;玉米產量65.88萬噸,增長0.1%。油料產量10.06萬噸,下降1.8%,其中油菜籽產量8.84萬噸,下降1.1%。煙葉產量0.77萬噸,下降1.9%。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72.82萬噸,增長3.4%。茶葉產量1.41萬噸,增長8.6%。水果產量22.37萬噸,增長3.6%。藥材產量2.48萬噸,增長3.5%。甘蔗產量7.26萬噸,增長28.7%。
 
現代農業。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31萬千瓦,全年打造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區15個,新培育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0家、農產品品牌6個。年末家庭農場數2495個,其中注冊商標家庭農場數59個。
 
林竹業生產。年末森林蓄積量2537萬立方米,實施營造林面積28386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8633公頃。年末竹林面積386萬畝,竹制漿年產能30萬噸。國家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22家,省級林業專合社18家。現代林業產業基地399萬畝,“萬畝林億元錢”【8】產業示范基地8個。有竹業專業合作社85個,專業大戶530個,切片廠等初加工點160個。合江福寶鎮獲批全省第二批省級森林小鎮。
 
漁業。全年水產養殖面積9401公頃,比上年增長0.8%;投放魚種量1.14萬噸,水產品產量8.79萬噸,增長2.9%。申報創建部級健康養殖示范場2個、無公害基地2個、省級稻魚綜合種養示范區3處,創建省級“美麗漁村”1處。
 
畜牧業。全年生豬出欄401.33萬頭,比上年增長1.6%;年末生豬存欄248.98萬頭,比年初減少4.8%;牛出欄6.80萬頭,增長2.2%;羊出欄50.40萬只,下降1.0%;家禽出欄3591.37萬只,增長1.5%;兔出欄965.83萬只,增長1.8%。肉類總產量37.21萬噸,增長2.2%;其中豬肉產量28.97萬噸,增長2.2%;牛肉產量8381噸,增長2.4%;羊肉產量7663噸,下降1.4%。禽蛋產量4.29萬噸,增長2.5%。
 
水利建設。年末全市建成水利工程達35.24萬處,其中水庫483座、水電站292座、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0.32萬處、塘壩2.39萬座、機電井30.44萬眼。全年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總量11.90億立方米,實際供水量11.19億立方米。
 
年末規模以上灌區121處,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6千公頃,累計有效灌溉面積154.82千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63千公頃,累計節水灌溉面積116.38千公頃。堤防總長度達到154.29公里,其中達標堤防119.08公里,新增堤防9.5公里,新增達標堤防16.04公里。
 
三、工業、建筑業和服務業
 
工業生產。全年工業增加值745.07億元,比上年增長9.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5%,拉動經濟增長4.5個百分點。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680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4%。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7%,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2.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17.8%,集體企業增加值增長16.8%,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10.9%,私營企業增加值增長6.8%,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下降31.1%,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19.5%。
 
分行業看,規模以上工業32個行業大類中有20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四大傳統支柱產業增加值增長8.5%。其中酒類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9%,化工行業增加值增長5.8%,機械行業增加值增長7.2%,能源行業增加值下降1.6%,醫藥制造業增加值下降10.9%,智能終端行業增加值增長685.0%。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型企業增加值增長11.6%,其中國有企業增長17.8%。
 
分新舊動能看,高技術產業【10】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4.5%,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74.1個百分點,比支柱產業酒的制造業高74.6個百分點,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經濟增長2.0個百分點。
 
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在規模以上主要產品產量中,移動通信手持機(手機)產量比上年增長1120.2%,化學農藥原藥增長192.5%,鋰離子電池增長87.6%,啤酒增長28.6%,太陽能熱水器增長21.5%,白酒增長9.9%,合成橡膠增長7.3%,飼料增長6.6%,紙制品增長5.2%,服裝增長1.7%,中成藥增長1.0%。日用玻璃制品下降72.3%,鮮、冷藏肉下降69.5%,水泥下降14.9%,濃硝酸下降12.1%,平板玻璃下降1.6%。
 
工業經濟效益【11】。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盈利632戶,產品銷售率96.2%;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64.7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其中酒的制造業增長13.5%;實現利潤總額139.4億元,增長40.8%;虧損面7.1%,下降0.8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6.2億元,下降53.0%;資產負債率46.2%,下降4.3個百分點;資產利潤率21.4%,上升4.1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7.9%,上升1.4個百分點;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成本79.7元,比上年減少1.0元。
 
表32018年瀘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增速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萬千升
 
201.3
 
9.9
 
啤酒
 
萬千升
 
3.9
 
28.6
 
服裝
 
萬件
 
533.2
 
1.7
 
人造板
 
萬立方米
 
26.7
 
1.5
 
家具
 
萬件
 
123.2
 
12.0
 
紙制品
 
萬噸
 
69.4
 
5.2
 
硫酸(折100%)
 
萬噸
 
9.1
 
-17.1
 
鹽酸(氯化氫,含量31%)
 
萬噸
 
6.1
 
28.9
 
濃硝酸(折100%)
 
萬噸
 
6.8
 
-12.1
 
燒堿(折100%)
 
萬噸
 
8.8
 
-0.7
 
精甲醇
 
萬噸
 
22.6
 
18.8
 
合成氨(無水氨)
 
萬噸
 
75.1
 
-17.3
 
化學農藥原藥(折有效成分100%)
 
 
1042.0
 
192.5
 
化學藥品原藥
 
 
5348.5
 
10.6
 
中成藥
 
 
432.4
 
1.0
 
獸用藥品
 
 
11456.1
 
25.8
 
塑料制品
 
萬噸
 
33.0
 
5.3
 
水泥
 
萬噸
 
382.9
 
-14.9
 
平板玻璃
 
萬重量箱
 
1114.8
 
-1.6
 
日用玻璃制品
 
萬噸
 
5.1
 
-72.3
 
玻璃包裝容器
 
萬噸
 
154.8
 
12.2
 
玻璃纖維紗
 
萬噸
 
9.8
 
12.2
 
衛生陶瓷制品
 
萬件
 
10.2
 
-0.1
 
鋼材
 
萬噸
 
79.9
 
188.7
 
起重機
 
 
3732.0
 
-26.0
 
液壓元件
 
萬件
 
190.0
 
1.2
 
礦山專用設備
 
 
2242.0
 
7.5
 
煉油、化工生產專用設備
 
 
70451.0
 
31.6
 
變壓器
 
萬千伏安
 
3.5
 
-63.1
 
鋰離子電池
 
萬只
 
8429.2
 
87.6
 
太陽能熱水器
 
萬平方米
 
14.3
 
21.5
 
移動通信手持機(手機)
 
萬臺
 
2935.6
 
1120.2
 
表42018年瀘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及利潤總額
 
指標名稱
 
主營業務收入
 
利潤總額
 
總量
 
(億元)
 
比上年增減(±%)
 
總量
 
(億元)
 
比上年增長
 
(±%)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合計
 
1764.7
 
15.9
 
139.4
 
40.8
 
其中重點行業:酒類
 
805.0
 
13.5
 
82.7
 
26.3
 
能源
 
51.5
 
5.7
 
1.9
 
-1268.9
 
機械
 
156.2
 
7.1
 
8.1
 
3.5
 
化工
 
156.4
 
12.3
 
16.1
 
386.2
 
醫藥
 
26.1
 
-8.7
 
2.6
 
-16.5
 
智能終端
 
51.6
 
756.1
 
0.7
 
669.7
 
建筑業。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308戶,有工作量企業304戶,從事建筑業活動人員40.56萬人。全年建筑業總產值1260.90億元,比上年增長23.4%。
 
服務業。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621.43億元,比上年增長7.2%,占地區生產總值(GDP)的比重36.7%,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拉動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長2.4個百分點。分行業看,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09.47億元,增長8.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75.18億元,增長5.4%;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49.10億元,增長7.8%;金融業增加值71.70億元,增長3.1%;房地產業增加值68.55億元,增長6.6%;其他服務業增加值243.62億元,增長8.5%。
 
年末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12】350戶,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3.4%,營業利潤增長6.5%。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規模【13】。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54.67億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5.9%,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629.67億元,增長6.9%;項目投資1311.28億元,增長3.5%。
 
表52018年瀘州市分行業投資增長速度
 
行業名稱
 
比上年增長(±%)
 
行業名稱
 
比上年增長
 
(±%)
 
農、林、牧、漁業
 
-22.6
 
房地產業(含房地產開發)
 
8.2
 
采礦業
 
207.8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9.9
 
制造業
 
9.1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27.8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
 
53.4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23.5
 
建筑業
 
84.1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54.0
 
批發和零售業
 
-39.8
 
教育
 
29.9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3.4
 
衛生和社會工作
 
120.0
 
住宿和餐飲業
 
17.7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684.9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83.7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32.9
 
投資結構。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40.51億元,比上年下降22.7%;第二產業投資436.71億元,增長18.0%,其中工業投資429.19億元,增長17.3%,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貢獻率68.3%;第三產業投資1177.45億元,增長3.3%。基礎設施投資【14】444.10億元,下降1.9%,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6.8%。民間投資【15】848.72億元,比上年增長2.2%,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1.3%。
 
從投資領域看,全年完成制造業高技術產業【16】投資173.46億元,比上年增長207.4%。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完成投資88.10億元,增長223.9%;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完成投資63.37億元,增長249%;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完成投資8.74億元,增長163.8%;航空、航天器設備制造業完成投資10.10億元,實現從無到有。健康服務業【17】投資40.11億元,比上年增長139.6%;文化產業投資291.78億元,增長123.8%。高耗能產業投資56.77億元,下降37.9%。
 
房地產開發。年末有經營活動的房地產開發企業181戶,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18.39億元,增長23.1%,其中住宅投資239.21億元,增長33.2%。商品房施工面積2027.0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9.0%,其中住宅施工面積1458.00萬平方米,增長16.1%。商品房新開工面積912.9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8.6%,其中住宅706.16萬平方米,增長59.3%。商品房竣工面積630.7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5%,其中住宅竣工面積450.45萬平方米,增長19.6%。
 
商品房銷售【18】。全年商品房屋銷售面積843.2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4.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680.66萬平方米,增長16.1%。商品房銷售額472.70億元,比上年增長35.0%。其中住宅銷售額352.33億元,增長29.1%。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27.64萬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30.2%,其中住宅待售面積52.64萬平方米,下降37.8%。
 
五、國內貿易及旅游
 
消費市場【19】。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3.96億元,比上年增長12.2%。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61.55億元,增長12.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02.41億元,增長12.4%。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656.31億元,增長12.6%;餐飲收入107.65億元,增長9.8%。
 
年末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企業721戶,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600戶,限額以上住宿餐飲企業121戶。全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和餐飲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56.29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438.59億元,增長18.3%。在限額以上企業(單位)中,通過互聯網實現的商品零售額2.84億元,增長22.8%。從限額以上企業(單位)主要商品零售額看,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2.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37.9%,化妝品類增長36.5%,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33.9%,金銀珠寶類增長56.7%,日用品類增長24.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2.0%,中西藥品類增長17.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35.4%,家具類增長13.5%,通訊器材類增長5.6%,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9.6%,汽車類增長14.8%,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5.3%。
 
表62018年瀘州市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分類
 
指標名稱
 
總量(億元)
 
比上年增長(±%)
 
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
 
149.97
 
22.6
 
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
 
30.52
 
37.9
 
化妝品類
 
6.28
 
36.5
 
金銀珠寶類
 
4.50
 
56.7
 
日用品類
 
9.25
 
24.5
 
體育、娛樂用品類
 
0.51
 
33.9
 
書報雜志類
 
0.18
 
25.0
 
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
 
28.22
 
12.0
 
中西藥品類
 
16.73
 
17.5
 
文化辦公用品類
 
4.22
 
35.4
 
家具類
 
4.69
 
13.5
 
通訊器材類
 
0.55
 
5.6
 
石油及制品類
 
77.04
 
15.3
 
建筑及裝潢材料類
 
3.70
 
9.6
 
汽車類
 
92.99
 
14.8
 
其他類
 
9.24
 
-26.5
 
旅游發展。成功創建成為全國首批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全省第三批旅游標準化示范市。年末有國家級旅游景區35家,其中4A級景區12家、3A級景區9家、2A級景區14家。年末有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3個,省級旅游度假區2個,旅游扶貧示范區1個、旅游扶貧示范村13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點)5個,四川省旅游經濟強縣2個。年末有星級旅游飯店19家,其中五星級1家、四星級7家、三星級4家、二星級7家,旅行社30家,其中有出境資質的旅行社4家,專業旅游車公司3家,民宿達標戶121個。全年國內旅游人數5198.2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3%;接待入境旅游人數0.24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12.80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實現國內旅游收入512.75億元,增長16.1%。
 
六、對外經濟
 
進出口貿易【20】。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7633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4.3%,其中進口額21520萬美元,增長131.9%;出口額254813萬美元,增長29.7%。按人民幣計算,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835753萬元,比上年增長31.8%,其中進口額144276萬元,增長129.9%;出口額1691476萬元,增長27.1%。
 
招商引資。累計引進智能終端企業128家,北斗導航位置服務數據中心四川分中心落戶瀘州,北航瀘州研究院、航空工業無人機等項目開工建設。全年新履約市外國內項目638個,投資總額1790.78億元。實際到位市外國內資金1505.5億元(含續建),比上年增長16.7%,其中省外國內到位資金460.98億元,增長5.71%。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3戶,比上年增長85.7%;實際到位外資10.38億元,增長23.3%。
 
七、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
 
機動車。年末實有出租汽車0.26萬輛,民用機動車保有量72.04萬輛,其中汽車40.30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摩托車31.47萬輛,私人汽車36.14萬輛,新能源汽車842輛。年末機動車登記數72.21萬輛,其中大型汽車(包括大型載客汽車和重型貨車)1.54萬輛,小型汽車(包括小型載客汽車和輕型貨車)38.19萬輛,專項作業車0.18萬輛,二輪摩托車31.40萬輛。累計核發機動車駕駛證人數89.87萬人,其中新注冊10.24萬人。
 
公路建設。全年高速公路項目完成投資30.34億元,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14614.4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55.40公里,一級公路里程135.31公里,二級公路里程814.3公里,三級及以下公路里程13209.45公里。境內國道里程1029.72公里,省道886.32公里,縣道1868.98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2687公里。
 
公路運輸。年末全市公路運輸營運車輛數25146輛(不含市內公交和出租車),其中客運車輛2624輛,貨運車輛22522輛。客運線路653條,其中跨省線路99條,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98.28%。全年完成旅客運輸6201.442萬人次,旅客運輸周轉量35.35億人公里。完成貨物運輸10229.109萬噸,貨物運輸周轉量152.82億噸公里。
 
港口業務。瀘州被確定為四川省唯一的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擁有經營性貨運碼頭16座,生產性泊位47個,其中千噸級以上泊位30個,近洋航線3條,鐵水聯運班列8條。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421.11萬噸,比上年下降59.3%,其中出港552.3萬噸,下降59.6%。集裝箱吞吐量57.07萬標箱,增長3.7%。
 
水路運輸。內河航道通航里程927公里,其中等級航道里程340公里。年末民用運輸輪駁船302艘,全年完成貨物運輸1808.11萬噸,比上年下降1.2%;運輸周轉量201.71億噸公里,增長6.1%;旅客運輸4.27萬人次,下降85.9%;旅客運輸周轉量28.3萬人公里,下降89.3%。
 
鐵路運輸。川南城際鐵路、城北高鐵樞紐站、隆黃鐵路敘永至畢節段建設加速推進,敘大鐵路全線貫通。全市鐵路運營總里程160公里。鐵路貨物運輸量262.8萬噸,比上年增長9.1%;貨物運輸周轉量20171.47萬噸公里,增長12.0%。
 
航空運輸。云龍機場正式通航,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21條國內航線。國內航線起降2294架次,比上年下降42.2%;全年旅客吞吐量(客運人次)23.54萬人次,比上年下降40.5%;貨郵吞吐量608.8噸,比上年下降42.7%。
 
公交運營。加快公交信息化、智能化進程,實現微信掃碼坐公交。年末全市公交(含區縣公交)企業13家,線路269條,其中市區線路142條。城市公交車輛數1908臺,其中市區1242臺。公交線路總長度5567公里,建成公交專用道路37.2公里,公交日客流量60萬人次,公共交通機動出行分擔率62%。年末新能源公交車732輛,清潔能源公交車913輛。建成15個充電站、400余根充電樁。
 
郵政業務。年末全市有郵政局(所)251個,快遞企業51戶(含分支機構)、營業網點788個。全年完成郵政業務收入8.91億元,比上年增長16.9%;完成業務總量9.06億元,增長25.4%。郵政服務業務總量5.66億元,增長15.7%;郵政寄遞服務業務量6332.11萬件,增長7.4%;郵政寄遞服務業務收入0.46億元,增長42.2%。其中快遞業務收入3.19億元,增長22.6%;快遞業務量2562.22萬件,增長31.0%。完成函件業務46.07萬件,下降12.6%;包裹業務0.24萬件,下降60.0%;訂銷報紙5758.89萬份,增長3.7%;匯兌業務2.96萬筆,下降22.9%。
 
通訊發展。全年電信業務總量158.30億元,比上年增長184.7%;電信業務收入30.50億元,增長8.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76.22萬戶,增長10.1%。年末移動電話用戶504.79萬戶,增長12.3%。其中4G移動電話用戶313.30萬戶,增長20.4%。年末移動互聯網用戶381.82萬戶,增長19.5%,其中手機上網用戶380.84萬戶,增長19.7%。年末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21.03萬戶(未包括廣電網絡),比上年增長15.2%,其中家庭寬帶用戶99.78萬戶,增長15.8%。
 
八、財政和金融
 
財政收支。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0.08億元,其中稅收收入100.54億元,國內增值稅36.34億元,企業所得稅14.80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11.86億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70.2%,其中教育支出72.57億元,科學技術支出3.02億元,文化體育和傳媒支出5.57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8.11億元,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46.00億元,節能環保支出12.84億元,農林水支出59.64億元,交通運輸支出19.84億元,住房保障支出20.91億元。公共安全支出21.60億元,商業服務業等支出1.77億元,國土海洋氣象等支出4.11億元,糧油物資儲備支出2.08億元。
 
金融體系。新引進金融和類金融機構30家,瀘州市商業銀行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掛牌上市,成為四川省第二家、西部地區地級市中首家上市銀行。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653.7億元,比年初增長7.0%。其中住戶存款1634.4億元,比年初增長10.5%;非金融企業存款524.61億元,比年初增長6.7%;各項貸款余額1714.4億元,比年初增長18.1%。其中住戶貸款余額714.9億元,比年初增長17.6%;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999.46億元,比年初增長18.5%。
 
表72018年年末瀘州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及增速
 
指標名稱
 
年末數
 
(億元)
 
比年初增減額(億元)
 
比年初增長(±%)
 
各項存款余額
 
2653.66
 
174.37
 
7.0
 
其中:境內住戶存款
 
1634.41
 
155.65
 
10.5
 
境內非金融企業存款
 
524.61
 
33.17
 
6.7
 
各項貸款余額
 
1714.39
 
262.87
 
18.1
 
其中:境內住戶貸款
 
714.91
 
107.02
 
17.6
 
其中:短期貸款
 
109.15
 
5.20
 
5.0
 
中長期貸款
 
605.76
 
101.82
 
20.2
 
證券交易。華西證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成為四川首家國有控股上市券商。年末在瀘證券公司10家,所屬營業部13個。股票有效賬戶數41.97萬戶,比上年增長6.3%;持有股票市值425.80億元,下降31.1%;全年證券成交總額為3264.24億元,下降8.3%。其中股票基金成交1477.74億元,下降28.9%。證券公司營業收入1.04億元,下降30.7%;利潤總額0.37億元,下降43.4%。
 
保險業務。年末在瀘保險業務機構150家(含代理公司),其中市級保險分支公司40家。全年保費總收入75.91億元,比上年增長11.21%。其中財險保費收入21.28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壽險保費收入54.63億元,比上年增長15.57%。全年保險已決賠付25.14億元,比上年下降0.03%。其中財險已決賠付12.88億元,比上年增長18.23%;壽險已決賠付12.26億元,比上年下降12.25%。保險從業人員2.5萬人(不含代理機構),增長25%。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全年新建和改擴建公辦幼兒園24所、公辦中小學校5所,新建教師周轉宿舍734套,招收免費定向培養村小教師247名,合江縣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評估認定,古藺縣、敘永縣通過省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督導評估驗收,瀘縣創建為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
 
學前教育。全市幼兒園【21】723所,在園幼兒13.68萬人,專任教師0.55萬人。其中市轄區幼兒園250所,在園幼兒4.43萬人,專任教師0.24萬人。公辦幼兒園144所,在園幼兒6.02萬人,專任教師0.14萬人。其中市轄區公辦幼兒園33所,在園幼兒1.23萬人,專任教師0.04萬人。
 
義務教育。全市小學224所,教學點677個,在校學生35.73萬人,招生5.18萬人,畢業生7.65萬人,專任教師1.6萬人,教職工1.65萬人。初級中學191所,在校學生21.99萬人,招生7.77萬人,畢業生5.83萬人,專任教師1.38萬人,教職工1.48萬人,九年義務教育在校學生總人數57.72萬人。特殊教育(盲聾啞學校)學校7所,專任教師159人,招生114人,在校生871人,畢業生133人。
 
高中和中職教育。全市普通高中30所,專任教師0.73萬人,招生3.05萬人,在校學生8.33萬人,畢業生2.61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2】17所,招生2.09萬人,在校學生6.06萬人,畢業生2.76萬人,專任教師0.22萬人。
 
高等教育。全市有普通高校【23】5所,招生1.86萬人,在校學生6.05萬人,畢業生2.11萬人,專任教師0.25萬人。其中研究生教育招生0.07萬人,在讀學生0.19萬人,畢業生0.06萬人。全日制普通本(專)科招生1.45萬人,在校學生4.75萬人,畢業生1.43萬人;非全日制本(專)科招生0.34萬人,在讀學生1.11萬人。全市成人高等學校1所(教學點),專任教師48人,招生0.11萬人,畢業生0.08萬人,本專科在校生0.42萬人。
 
高等教育招生考試。全市共有考生3.64萬人,報考普通高等院校考生2.86萬人,其中文科考生1.36萬人;應屆高中畢業生2.54萬人,其中城鎮應屆高中畢業考生0.74萬人;普通類往屆高中畢業生0.34萬人。報考對口高職和職教師考生0.78萬人。本科上線1.39萬人,比上年增長6.29%,其中一本上線0.53萬人,比上年增長6.6%。共被普通高校錄取3.16萬人,錄取率86.2%,比上年增加0.21萬人。
 
社會化考試。全市共有成人高考考生1.54萬人,比上年增長9.0%;錄取考生1.30萬人,其中高起專0.66萬人,高起本27人,專升本0.64萬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報名人數1.53萬人,報考1.56萬科次。非學歷考試中,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1.67萬人,參加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等級考試3.27萬人,參加全國中小學教師資格筆試0.77萬人。
 
科學技術。江陽區列入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新增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載體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家。全年高新技術產值達381億元,增長21.8%。新認定市級科技型企業194家,總數達869家。年末全市技術市場登記合同162份,合同成交金額9.39億元,其中技術交易額3.45億元。全年專利申請受理量3333項,專利授權量1787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53項。
 
商標注冊。年末全市有效注冊商標達20394件,其中中國馳名商標26件、省著名商標73件、市知名商標181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7件。
 
十、文化體育和衛生健康
 
文化產業【24】。年末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法人單位數101家,其中文化制造業43家,文化批發零售業22家,文化服務業36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0.94億元,比上年增長26.4%;營業利潤1.8億元,增長56.7%。全年電影票房收入9100萬元,比上年增加1847萬元。
 
文化建設。建成4個城市書房、77個村文化室。全省第一個縣級石刻博物館—四川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市文化藝術中心、瀘順起義陳列館、屈氏莊園博物館、城市影院建成投用。率先在全省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圖書“一卡通”和城市書房試點。新命名2個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8個示范基地,省級示范基地5個、市級園區2個、市級示范基地15個。全年出版期刊(雜志)3種,總印數3.1萬冊。出版報紙5種,總印數2501.2萬冊。
 
文化資源。年末全市藝術表演團體167個、藝術表演場館11個。文化館8個、公共圖書館9個、博物館12個。全市圖書館總藏量163.52萬冊(件),其中圖書藏量122.27萬冊。公共圖書館電子圖書197.78萬冊,少兒文獻17.72萬冊。圖書館總流通人次112.62萬人次,博物館免費接待觀眾65萬余人次。
 
文化服務。全年辦理“一卡通”讀者卡5.2萬張,實現1674個服務點“通借通還”。實現城市書房24小時無人值守,提供免費自助服務。原創大型現代川劇《烏蒙山脊梁》獲全省唯一年度百家“推優工程”獎。創編上演現代川劇《分水嶺》、音樂劇《升庵吟》等本土精品劇目。隆重舉行《天下文宗·共吟“慎”詩——“升庵吟”》詩詞吟誦大會,城市音樂會成為城市新名片。精彩開展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活動,引進《紅樓夢》《花木蘭》等10部經典劇目。
 
文脈傳承。“瀘州老窖窖池群及釀酒作坊”成功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敘永水潦彝族草把龍制作技藝、江門葷豆花傳統制作技藝、兩河吊洞砂鍋傳統手工制作技藝、龍舞(天興龍貫山草龍)、儺戲(瀘州儺戲)、傳統正骨療法(瀘州王氏祖傳正骨醫技)6項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年末全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6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1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73項。年末全市國家級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12處。開展民辦博物館引進試點,“瀘州長江博物館”成功入駐堯壩驛,完成首次戲曲普查工作。全國首部酒文化保護法規《瀘州市白酒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條例》開始實施。開展文化遺產展演宣傳活動130多場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分水油紙傘”參與“歡樂中國行”文化交流項目。
 
廣電傳播。建成投用5萬戶下一代有線電視網絡工程,年末全市有線電視實際用戶17.49萬戶,廣播電視互聯網實際用戶5.47萬戶。實現城鎮光纜覆蓋率達到100%,農村行政村光纜覆蓋率超過80%。建成100G市到縣光傳輸平臺,廣播電視數字化傳輸覆蓋率達85%。電視基本服務頻道增加至160余套,高清節目增加至50余套,4K超高清直播頻道開通并覆蓋全市,高清網絡普及率100%。建成瀘州電視臺和合江電視臺高清頻道,實現高標清同步播出。開通本地特色欄目,實現時移回看和手機終端移動看等服務。
 
體育發展。建成投用體育生態園、恒溫游泳館、黃艤賽車場,成功舉辦ITF國際網球公開賽和沱江騎游大賽,建成投用160個體育健身設施(路徑)。年末健身實施和場地數量1833個,體育館9個,體育場7個,向省以上運動隊輸送優秀運動員57人,其中輸送國家隊33人。獲省級以上比賽獎牌119枚,其中取得金牌41枚。體育彩票發行站點171個,體彩銷售收入1.99億元,比上年增加0.57億元。
 
醫療設施建設。西南醫療康健中心一期、市人民醫院新院建成投用,市中醫醫院城南醫院PPP項目、市婦幼保健院二期工程項目主體完工,啟動市中心血站遷建、市疾控中心整體搬遷項目,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智能立體車庫項目加快推進。實施鎮、村衛生機構提檔升級工程,18個中心鄉鎮衛生院建設項目和232個中心村衛生室投入使用。市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甲”醫院,全市三級醫院達8家(其中三甲醫院5家、三乙醫院3家)。
 
醫療衛生資源。年末全市衛生機構(包括村衛生室)4616個,其中醫院147個、基層衛生機構4439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29個、其它衛生機構1個。在醫院中,綜合醫院97個,中醫醫院15個,專科醫院35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個,健康教育所(站、中心)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8個,急救中心(站)1個,采供血機構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8個。基層衛生機構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52個,衛生院129個,村衛生室3422個,門診部45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791個。年末全市衛生技術人員27507人,比上年增加204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9806人,比上年增加569人;注冊護士12911人,比上年增加1159人,其中婦幼保健院注冊護士360人;藥師(士)1350人,技師(士)1207人。年末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31839張,其中醫院床位數22407張,基層衛生機構床位數8807張。
 
醫療衛生服務。全年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數2153.6萬人次,其中門、急診206.86萬人次,年入院人數107.21萬人,基層醫療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的59.97%,縣域內就診率達86.8%。組建家庭醫生團隊951個,常住人口簽約251.85萬人,全年健康體檢183.48萬人,老年人體檢人數39.06萬人,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95.46%,高血壓患者管理人數34.27萬例,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數9.42萬例。報告肺結核患者和疑似肺結核患者總體到位率達96.5%以上,建立艾滋病篩查實驗室30家、抗體檢測確證實驗室2家、快速檢測點204家。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7.26/10萬、2.9‰、4.77‰,宮頸癌篩查69043人、乳腺癌篩查36846人。城市飲用水水質監測合格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8.23%,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81.61%。
 
人口生育。在生育人口統計年度2018年(報告期為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共出生50800人,出生率9.95‰,比上年同期下降0.13個千分點;死亡32287人,死亡率為6.33‰,比上年同期上升0.51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3.63‰,出生人口性別比【25】105.68。育齡婦女110.57萬人,已婚育齡婦女88.71萬人。符合政策生育49801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8.03%,其中一孩出生26202人,二孩出生23328人。
 
十一、城市建設、生態環境
 
城市建設。強化規劃引領作用,不斷拉大城市框架,不斷完善城市功能,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聚集服務能力顯著增強。長江二橋、長江六橋和沱江五橋(一期)加快推進,二環路有序實施,大城市路網骨架基本形成。沱江五橋(二期)、長江五橋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城市軌道交通1、2號線完成建設規劃初稿編制。
 
城市功能不斷完善。玉帶河黑臭水體整治、黃艤截污干管建設完成。漁子溪河道防洪整治、長濕新城海綿城市項目加快推進。全年建成海綿城市11平方公里,建成沱江新城綜合管廊主體5.1公里。建成華升廣場停車場,新增停車位360個、充電樁36個。建成人行地下過街通道2個,開工建設人行過街天橋2個,江陽公園下穿通道建設完成,關口交叉口改造工程、機場路與吉甫大道等兩個交叉口改造工程加快推進。
 
城市品質不斷提升。萬達廣場、紅星美凱龍、摩爾商場等商業綜合體建成運營。連江公園、玉帶河公園二期開工建設,機場路、酒城大道等干道綠化升級完成,東巖公園、龍透關公園等城市公園品質全面提升,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7.5%。敘永縣獲批“四川省首批生態園林縣城”,瀘縣通過創建國家級園林縣城初審。
 
城鎮建設成效明顯。瀘縣宜居縣城建設卓有成效,完成瀘州市第一、二批共31個市級試點示范鎮評選,推薦15個鎮列入省“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新增擴面增量名單,全市省“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達到20個。合江縣九支鎮、瀘縣云龍鎮、古藺縣二郎鎮創建成為第二批省級特色小城鎮,建成幸福美麗新村300個。
 
生態環境。中央、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率83.6%。全年城區環境空氣質量達二級以上優良天數305天,增加32天,空氣質量達標率83.6%。城區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59.5微克/立方米。降水酸雨頻率45%,降水pH值范圍為3.64-7.15,總均值為5.10;地表水達標率93.8%,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等效聲級總平均值為52.8分貝,道路交通噪聲等效聲級為70.7分貝。
 
全市7個國控考核斷面水質均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長江瀘州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標準,縣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100%。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168平方公里,成功創建成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
 
氣候。全年平均氣溫18.4℃,其中市轄區18.1℃。最高氣溫42.3℃,其中市轄區39.5℃。最低氣溫-1.1℃,其中市轄區-0.2℃。年平均相對濕度80%。全年日照時數1297.8小時,其中市轄區1356.8小時。全年降水量1109.9毫米,其中市轄區1388.4毫米。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居民收支。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41元,比上年增長9.8%;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805元,比上年增長9.2%。
 
農村居民。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3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6621元,增長9.0%;人均經營凈收入5014元,增長8.5%;人均財產凈收入282元,增長2.3%;人均轉移凈收入3066元,增長13.6%。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399元,增長7.8%。其中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4690元,增長5.1%;人均衣著消費支出736元,增長9.8%;人均居住消費支出2235元,增長9.9%;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769元,增長8.0%;人均交通和通信消費支出1195元,增長9.8%;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693元,增長9.0%;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822元,增長11.9%;人均其他用品和服務消費支出259元,增長10.1%。農村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41.14%。
 
城鎮居民。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41元,比上年增長8.6%。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0961元,增長7.4%;人均經營凈收入5068元,增長11.5%;人均財產凈收入2050元,增長11.3%;人均轉移凈收入6063元,增長9.2%。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2961元,增長8.7%。其中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8509元,增長6.9%;人均衣著消費支出2206元,增長9.5%;人均居住支出3985元,增長8.9%;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1724元,增長8.5%;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2573元,增長9.3%;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支出1804元,增長13.3%;人均醫療保健支出1440元,增長12.1%;人均其他用品和服務消費支出721元,增長7.6%。城鎮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7.06%。
 
表82018年瀘州市城鄉居民收支及增長速度
 
指標名稱
 
城鎮居民
 
農村居民
 
全年(元)
 
比上年增長(±%)
 
全年(元)
 
比上年增長(±%)
 
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4141
 
8.6
 
14983
 
9.6
 
其中:工資性收入
 
20961
 
7.4
 
6621
 
9.0
 
經營凈收入
 
5068
 
11.5
 
5014
 
8.5
 
財產凈收入
 
2050
 
11.3
 
282
 
2.3
 
轉移凈收入
 
6063
 
9.2
 
3066
 
13.6
 
二、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22961
 
8.7
 
11399
 
7.8
 
其中:食品煙酒
 
8509
 
6.9
 
4690
 
5.1
 
衣著
 
2206
 
9.5
 
736
 
9.8
 
居住
 
3985
 
8.9
 
2235
 
9.9
 
生活用品及服務
 
1724
 
8.5
 
769
 
8.0
 
交通通信
 
2573
 
9.3
 
1195
 
9.8
 
教育文化娛樂
 
1804
 
13.3
 
693
 
9.0
 
醫療保健
 
1440
 
12.1
 
822
 
11.9
 
其他用品和服務
 
721
 
7.6
 
259
 
10.1
 
養老保障。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10.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21萬人,其中參保職工72.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2萬人;參保離退休人數38.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01萬人。從參保職工類別看,企業職工參加養老保險人數63.6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02萬人,其中個體經濟組織及靈活就業人員43.0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0萬人;參保企業離退休人員34.5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81萬人,全年人均領取水平達到23515元,比上年末增加924元,增長4.09%;年末企業退休人員社區管理覆蓋面99.3%。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參加養老保險人數12.2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39萬人,其中離退休人員3.84萬人。參保農民工9.2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19萬人。
 
全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985070萬元。其中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征繳收入457913萬元,計劃內征收426000萬元。全年基金總支出1258542萬元,比上年末增加126407萬元,其中發放養老金1005373萬元,比上年末增加93452萬元。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628848萬元。
 
年末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170.8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74萬人,其中享受待遇人數70.9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08萬人。全年城鄉居保基金總收入104644萬元,比上年末增加24788萬元,其中個人繳費收入14214萬元,比上年末增加2238萬元;中央財政補助收入78950萬元,比上年末增加20855萬元;地方各級財政補助收8331萬元,比上年末增加682萬元。基金總支出82563萬元,比上年末增加17280萬元,其中支付養老金80779萬元,比上年末增加17097萬元。年末基金累計結存135264萬元。
 
醫療保障。年末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76.67萬人,參保率持續穩定在98%以上。其中城鎮職工醫保參保49.57萬人,城鄉居民醫保參保427.1萬人。
 
全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收入219311萬元,比上年增加44441萬元。全年基金總支出156543萬元,比上年增加11600萬元。年末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累計結余113139萬元。
 
全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收入337869萬元,比上年增加50453萬元。全年基金總支出276319萬元,比上年增加36922萬元。年末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累計結余176910萬元。
 
失業保險。年末全市城鎮職工參加失業保險27.2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36萬人,其中女性12.4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8萬人。全市有12793名被征地農轉非人員納入失業保險參保范圍,為7974名城鎮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待遇,提供失業保障,其中2735名農民合同制工人與城鎮失業人員享受同等失業保險待遇。人均領取失業保險金水平達到1320元。
 
全市城鎮失業保險基金總收入15401.35萬元,其中征繳失業保險費13818.02萬元。全年基金總支出11022.58萬元,比上年末減少1127.46萬元,其中支付失業保險金5225.27萬元、支付1587戶企業享受穩崗補貼2981.05萬元。年末城鎮失業基金累計結余62462.9萬元。
 
工傷保險。年末全市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9.2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17萬人,其中農民工6.9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萬人。全年有2942人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比上年末減少173人。
 
全年工傷保險基金總收入16142萬元,比上年末增加380萬元,其中征繳收入15793萬元,比上年末增加445萬元,計劃內征收8567.14萬元。全年基金總支出11420萬元,比上年末增加1637萬元。年末基金累計結存21715萬元。
 
生育保險。年末全市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9.2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65萬人,其中女性13.6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萬人;農民工參加生育保險6.5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17萬人;私營企業職工參加生育保險7.8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0萬人。全年有13915人次享受生育保險待遇,比上年末增加80人次。
 
全年生育保險基金總收入11835萬元,比上年末增加5305萬元。其中征繳收入11801萬元,比上年末增加5322萬元,計劃內征收11011萬元。全年基金總支出9659萬元,比上年末減少101萬元。年末基金累計結存3518萬元。
 
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年完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資35.84億元,新開工住房套數1768套,基本建成套數2348套。農村危房改造竣工13304戶,農村土坯房改造竣工32240戶。棚戶區改造面積77.88萬平方米,改造開工9221戶。
 
住房公積金保障。全年全市住房公積金新開戶單位793家,新開戶職工4.13萬人,新增繳存35.50億元,年末繳存余額84.24億元,繳存總額209.85億元,首次突破200億元。全市住房公積金業務收入3.23億元,業務支出1.22億元,實現增值收益2.01億元,同比增長9.0%。全年提取住房公積金7.39萬人次24.44億元,同比增長43.34%,其中住房消費提取占比79.87%。發放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0.31萬筆9.38億元,支持職工購建房33.42萬平方米。職工貸款筆數中,首次申請貸款占96.45%,中低收入家庭占97.86%。
 
職業培訓。年末職業培訓機構65個,在校生2.56萬人。技工學校4所,招生399人,在校生1530人,畢業生319人,專任教師369人。專業技術人員10.95萬人,其中農業技術人員2135人,中級職稱以上人員5.31萬人。
 
社會救助。完成養老床位適老化改造2090張,年末全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數1.47萬戶,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94萬人,其中殘疾人0.44萬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數10.88萬戶,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6.77萬人,其中殘疾人3.19萬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標準540元/人/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3840元/人/年。全年救助農村特困人員2.39萬人,民政部門資助參加醫療保險12.20萬人,直接醫療救助34.27萬人。
 
十三、扶貧開發、能源資源、自貿區和應急管理
 
扶貧開發。全年實現58775人脫貧,86個貧困村退出,貧困發生率【26】降至0.9%,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18億元。合江縣成功脫貧摘帽,敘永縣健康扶貧走在全國前列。
 
能源資源。全年全社會用電量88.78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5.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0.3億千瓦時,增長59.8%;第二產業用電量50.88億千瓦時,增長14.1%;第三產業用電量14.57億千瓦時,增長20.6%。全年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23.01億千瓦時,增長13.9%。其中城鎮居民生活用電量10.30億千瓦時,增長14.1%。
 
自貿區。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全年新增企業2706家,其中內資企業2673家、注冊資本337.6億元,外資企業新注冊33家。招商引資落戶項目167個。新形成創新經驗成果104項、全國首創11項,其中“企業開辦小時清單制”獲國務院全國通報表彰,“最多跑一次”改革經驗被國家發改委全國推廣。年末累計復制推廣國家改革試點經驗和最佳實踐案例153條,自行復制推廣其他自貿試驗區改革經驗238條;10項創新成果在全省復制推廣,67項成果在全市復制推廣。
 
應急管理。全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70起,受傷人數54人,死亡人數169人。發生交通事故133起,其中較大以上交通事故1起,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1.26。全年受災人口32.15萬人,緊急安置人口0.19萬人,因災發放救濟10.07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23萬公頃,絕收面積0.45萬公頃,倒塌房屋284間,直接經濟損失1.13億元。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瀘州統計年鑒—2019》為準。公報中增加值總量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其余經濟指標增長速度按現價計算。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原因,分項相加與合計略有誤差。本公報中未特別注明基期增減幅度的計算均以2017年同口徑數據為基期,個別指標基期數據有修訂,增減幅度以此公報為準。
 
[2]行政區域面積來源于四川省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公報。(發布時間2017年9月,普查標準時點為2015年6月30日)
 
[3]市轄區包含江陽區、龍馬潭區、納溪區。
 
[4]非公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商投資經濟、港澳臺投資經濟以及混合經濟中的非國有成分和非集體成分。民營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
 
[5]農產品生產者價格是指農產品生產者直接出售其產品時的價格。居住類價格包括租賃房房租、住房保養維修及管理、水電燃料等價格。
 
[6]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按2015年價格計算。
 
[7]農業指種植業。
 
[8]“萬畝林億元錢”是指通過規模化、標準化和現代化經營,突出整體效益,畝產值可達萬元以上。
 
[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法人企業。
 
[10]高技術產業是指國民經濟行業中R&D投入強度相對高的制造業行業,包括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信息化學品制造業。
 
[11]由于統計制度規定的口徑調整、統計執法、剔除重復數據、企業改革剝離等因素,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效益指標增速及變化按可比口徑計算。
 
[12]規模以上服務業統計范圍包括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或年末從業人員50人及以上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房地產業(不含房地產開發經營),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或年末從業人員50人及以上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法人單位。
 
[13]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統計范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項目,不含農戶投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投資+農戶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2018年計劃總投資500-5000萬元投資項目由形象進度法更改為按財務支出法進行統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同口徑增長速度。
 
[14]基礎設施投資是指建造或購置為社會生產和生活提供基礎性、大眾性服務的工程和設施的支出。公報中的基礎設施投資包括交通運輸、郵政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
 
[15]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是指具有集體、私營、個人性質的內資企事業單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的企業單位建造或購置固定資產的投資。
 
[16]制造業高技術產業投資包括醫藥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等六大類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和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服務等九大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
 
[17]健康服務業主要包括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與促進、健康保險以及相關服務,涉及藥品、醫療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產品等支撐產業。
 
[18]商品房銷售指房地產開發企業新建商品房銷售,不包括二手房交易。
 
[19]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企業(單位)和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零售企業(單位)。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及有關制度規定,對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分項基數進行修訂,2018年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網上零售額是指通過公共網絡交易平臺(主要從事實物商品交易的網上平臺,包括自建網站和第三方平臺)實現的商品和服務零售額。2018年網上零售額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20]2018年進出口貿易采用市商務會展局口徑數據,2013-2017年數據采用海關部門口徑。
 
[21]幼兒園數量含公辦和民辦。
 
[22]中等職業教育包括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和技工學校。
 
[23]普通高校數量不含江陽城建職業學院。
 
[24]文化及相關產業是指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活動的集合。包括以文化為核心內容,為直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進行的創作、制造、傳播、展示等文化產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和為實現文化產品的生產活動所需的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文化裝備生產和文化消費終端生產(包括制造和銷售)等活動。具體包括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服務、文化傳播渠道、文化投資運營和文化娛樂休閑服務等活動。
 
[25]出生人口性別比,是指某一時期(通常為一年)內出生的男嬰總數與女嬰總數的比值,用每百名出生女嬰數相對應的出生男嬰數表示。
 
[26]貧困發生率是指貧困人口占農村戶籍人口的比重。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成a人v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观看视频1色小妹 天天躁久久躁中文字字幕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精品性色 | 日本强奷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网址你懂的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五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