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災害頻發疊加的嚴峻考驗,全州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一州兩區三家園”建設,不斷提高發展質量,著力“六穩”工作,全州經濟在新常態下平穩運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
一、綜合
經四川省統計局初步核算,2019年阿壩州地區生產總值(GDP)[2]390.0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7.09億元,增長3.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5%,拉動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96.24億元,增長4.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4.6%,拉動經濟增長1.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226.75億元,增長7.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7.9%,拉動經濟增長4.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為17.2:24.7:58.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1278元,增長5.7%。單位GDP能耗下降2.5%。
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180.87億元,增長6.2%,占GDP的比重46.4%,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1.8%。民營經濟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72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57.77億元,增長6.3%,第三產業增加值90.38億元,增長7.5%。民營經濟三次產業對民營經濟增加值的貢獻率分別為7.4%、37.2%、55.4%。民營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為18.1:31.9:50。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2.3%,漲幅比上年增加1.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煙酒類最高為上漲5.6%,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3.7%,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3.6%,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指數上漲2.6%。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1.5%,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下降1.1%,購進價格(IPI)下降1.7%。
表1: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單位:%
指標
合計
居民消費價格
2.3
#食品煙酒
5.6
#糧食
-0.7
鮮菜
0.1
畜肉
19.4
水產品
-0.8
蛋
6.1
鮮果
4.1
衣著
-1.5
居住
0.3
生活用品及服務
-1.5
交通和通信
-1.9
教育文化和娛樂
2.6
醫療保健
3.7
其他用品和服務
3.6
商品零售價格
1.5
二、農業
初步核算,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5.0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7%,農林牧漁業增加值70.13億元,增長3.4%。年末,灌溉面積35.29千公頃,其中耕地有效灌溉面積27.15千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達74.92萬千瓦。繼續做精做細特色種植業,以大白菜、萵筍、青(紅)脆李、櫻桃等為主的優質錯季果蔬集聚發展。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86萬公頃,增長1.9%;糧食總產量15.79萬噸,增長1.6%;蔬菜產量73.12萬噸,增長2.5%;園林水果產量21.14萬噸,增長6.3%。
表2:2019年主要農產品生產情況
單位:公頃、噸
指標
播種面積
總產量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糧食作物
48647
1.9
157924
1.6
#谷物
28253
2.7
93610
-0.4
豆類
5163
0.2
10029
1.3
薯類(折糧)
15189
1.0
54285
5.4
油料作物
3645
16.9
5257
0.9
中草藥材
2783
-6.4
5556
蔬菜及食用菌
19188
-0.6
731244
2.5
園林水果
18032
1.4
211435
6.3
始終堅持生態立州。有序推進森林草原濕地生態屏障縣建設,多美林卡、若爾蓋濕地保護與恢復等項目,恢復濕地2.92萬畝。完成土地沙化治理151.75公頃。實施草原禁牧2000萬畝,草畜平衡3765萬畝。續建及新建70個營造林工程,投入資金6.9億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76.68萬畝,完成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造林面積3097.64公頃。義務植樹39.08萬人、171.92萬株。全州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分別凈增6.9萬畝和298.5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6.58%,林草綜合覆蓋率達到79.98%。共有25個自然保護區,面積229萬公頃。新建花椒基地1.32萬畝,低產低效經濟林改造2400畝。全州林業產業基地達到73.3萬畝。
以建設現代高原特色農牧業基地為目標,實施牲畜飼養標準化示范推廣工程。全年,出欄生豬28.58萬頭,比上年下降25.4%;出欄牛58.84萬頭,增長10.7%;出欄羊47.9萬只,增長3%;出欄兔56.11萬只,下降2.9%。年末豬存欄26.54萬頭,下降3.4%;牛存欄228.78萬頭,增長5.7%。全年肉類總產量10.81萬噸,增長0.1%。其中:豬肉產量2.05萬噸,下降24.1%;牛肉產量7.76萬噸,增長7.9%。奶類產量14.34萬噸,增長10.8%。
表3:2019年主要畜產品生產情況
單位:頭、只、匹、噸
指標
當年出欄數
期末存欄數
肉產量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豬
285823
-25.4
265398
-3.4
20546
-24.1
牛
588388
10.7
2287771
5.7
77632
7.9
羊
479006
3.0
954743
6.9
7699
12.1
家禽
755347
15.9
502725
-0.3
1245
15.0
兔
561133
-2.9
177897
-6.9
825
2.5
馬
2921
-13.5
98863
4.4
174
-7.0
奶類產量
143392
10.8
肉類總產量
108121
0.1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80.31億元,比上年增長2.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9.7%,拉動經濟增長0.6個百分點。工業化率為20.6%。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17%。
立足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定位,堅定發展生態工業。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107戶,實現工業總產值185.27億元。其中,戰略新興產業企業21戶,實現產值15.3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下降5.9%,重工業增加值增長0.4%。分行業看,規模以上工業14個行業大類中有5個行業增加值增長,9個下降,其中,占比最大的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3%。主要產品中,硅酸鹽水泥熟料生產27.32萬噸,同比增長12.8倍;熟肉制品生產412噸,增長35.3%;碳化鈣生產44.48萬噸,增長17.9%;發電量212.95億千瓦時,增長1.6%。鐵礦石原礦生產41.71萬噸,下降10.5%;水泥56.58萬噸,下降14.7%。
表4: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工業產品
計量單位
絕對額
比上年增長(%)
鐵礦石原礦
噸
417062
-10.5
鮮、冷藏肉
噸
6519
-27.3
熟肉制品
噸
412
35.3
乳制品
噸
1391
-62.8
飲料酒
千升
601
3.2
碳化鈣(電石,折300升/千克)
噸
444801
17.9
硅
噸
88118
-24.9
中成藥
噸
3498
2.1
農用薄膜
噸
2563
-33.5
硅酸鹽水泥熟料
噸
273177
1275.2
水泥
噸
565774
-14.7
鐵合金
噸
93862
-6.3
原鋁(電解鋁)
噸
89344
-15.9
黃金
千克
416
19.3
鋁合金
噸
100708
16.9
金屬切削機床
臺
255
1.6
發電量
億千瓦時
212.95
1.6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6.29億元,比上年下降1.1%。盈虧相抵后實現利稅總額19.16億元,下降5.1%。產品銷售率96.4%,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16.13億元,比上年增長22.7%。年末,全州具有資質等級的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146戶,實現建筑業總產值65.09億元,增長72.2%。竣工產值28.44億元,增長64.4%。房屋建筑施工面積73.38萬平方米,下降11.3%。房屋建筑竣工面積41.16萬平方米,下降17.6%。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2.2%。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12.8%。全社會投資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7.9%,占投資完成額的比重較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產業投資增長5.1%,民生及社會事業投資增長13.6%。民間投資下降4.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8.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0%,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7.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8.9%。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為3.9:28.2:67.9。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12億元,比上年下降31.6%。商品房施工面積18.33萬平方米,增長33.3%,其中新開工面積12.31萬平方米,增長17.9倍,商品房銷售面積1.81萬平方米,下降58%。
五、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業
年末,行政區劃面積內公路總里程達14050公里,其中等級公路13779公里。全年公路客運量1166萬人,比上年增長0.9%,旅客周轉量160640萬人公里,下降3.4%;公路貨運量2710萬噸,增長6.1%,貨物周轉量642238萬噸公里,增長4%。
年末,全州有固定電話用戶20.83萬戶,移動電話用戶88.04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93.1部/百人。互聯網用戶30.92萬戶,增長11.9%。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9.59億元,增長64.2%,完成郵電業務收入8.43億元,增長1.7%。全州快遞服務企業業務總量359.53萬件,增長33.5%,實現業務收入7262.41萬元,增長27.7%。郵政局所網點總數為234個,郵路236條、總長度13279公里;農村投遞路線1332條,總長度13468公里。
六、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03億元,比上年增長6%。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實現零售額63.11億元,增長5.7%,鄉村實現零售額20.93億元,增長6.8%。按國民經濟行業分,批發業實現零售額11.86億元,增長6%,零售業38.46億元,增長6.6%,住宿業14.37億元,增長6.3%,餐飲業19.35億元,增長4.6%。
七、對外經濟
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996萬美元,比上年下降38.8%,其中:出口1633萬美元,下降27.3%,進口363萬美元,下降64.2%。
全年到位國內州外資金70.56億元,其中,到位國內省外資金35.04億元;加大開放合作和東西扶貧開發力度,在溫州投資拄介會上簽訂了20個投資合作項目,協議引資額達108.24億元。在第三屆西博會進出口商品展暨國際投資大會期間,共簽訂投資總額達573.97億元的招商項目27個。
八、旅游業
全域旅游發展再添新動力,汶川縣成功創建為全省首批天府旅游名縣,阿壩蓮寶葉則、茂縣疊溪松坪溝成功創建為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年末,有A級景區45個,其中:5A級景區3個,4A級景區22個。有旅行社32家。星級飯店16個,其中:五星級3個,四星級7個。旅游從業人員6.2萬人。全年接待游客3157.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3.2%,實現旅游總收入227.58億元,增長36.5%。全州A級景區共接待海內外游客1340.94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4.74億元,分別增長30.8%和99.9%。九黃機場進出港航班274架次、運送旅客1.74萬人次;紅原機場進出港航班682架次、運送旅客3.95萬人次。
九、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40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稅收收入18.50億元,下降1.1%;非稅收入7.90億元,增長32.8%。全州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05.88億元,增長3.7%。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下降0.2%,城鄉社區支出增長35%,衛生健康支出增長12.8%,交通運輸支出增長36.9%,節能環保支出增長3.6%。
年末,全州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664.6億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住戶存款余額277.38億元,增長7.9%,本外幣貸款余額336.97億元,增長12.5%,其中:短期貸款33.2億元,下降8.2%,中長期貸款291.8億元,增長13.1%。住戶貸款74.2億元,下降1.6%。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余額262.8億元,增長17.2%。
全年全州保險機構保費總收入7.91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人身險2.09億元,增長16.2%;財產險5.82億元,增長13%。已決賠案件數9.9萬件,增長31.8%;已決賠案件金額3.35億元,增長18.2%。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州有普通高等院校2所,專任教師549人,普通本科招生2018人,在校生7573人,普通專科招生1203人,在校生3606人,本專科畢業生1978人。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4所,專任教師323人,在校生3406人。小學243所,專任教師6600人,在校生63745人。普通中學55所,專任教師4238人,在校生43945人;普通中學中高中18所,專任教師1383人,在校生15685人。幼兒園277所(含民辦),在園幼兒30706人,幼兒園適齡幼兒入園率85.97%。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87%。9+3在校生2273人,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7%。
全年申請專利489件,專利授權205件。年末有高新技術企業7戶,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眾創空間4個,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全年共登記技術合同9項,成交金額242萬元。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創作出品了非遺傳承題材影視作品《傳習之路》、愛國主義題材民族史詩《辮子魂》。持續開展藏羌戲曲進校園、進鄉村展演活動,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年末,全州有文化館14個,文化站219個,博物館(紀念館)9個,公共圖書館14個,圖書館書籍總藏量86.73萬冊。有農家書屋1354個。廣播電視臺14座,有線電視用戶4.9萬戶,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2.65%和98.57%。
年末,全州有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1756個,其中:醫院40個(綜合醫院22個,中醫民族醫15個,中西醫結合醫院2個,專科醫院1個),衛生院220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3個,采供血機構1個,村衛生室1333個。衛生機構擁有床位5121張。有衛生技術人員692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320人,注冊護士2214人。嬰兒死亡率7.83‰,低于全省民族地區平均水平。孕產婦住院分娩率98.2%。
格西木初勇奪全國第二屆青年柔道錦標賽57公斤級以下冠軍,打破金牌“零”記錄,7名黑水健兒成功登頂珠峰,各項體育賽事參賽人數大幅增加,體育事業發展彰顯新魅力。全年開展各類大型群眾體育活動40次,參與人數達20萬人次,其他各類小型群體活動150余次,免費開放體育場館94.43萬人次。截止2019年,共完成1354個農村農民、8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銷售體育彩票5917萬元。全年圓滿舉辦了汶川汽摩拉力賽、環四姑娘山超級越野跑等13個品牌重大賽事活動。
十二、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全州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為22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16微克/立方米,州府所在地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100%,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全省第一、全國前10(第6位),城市噪聲平均等效聲級≤55分貝。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達到II類水域標準,州、縣(市)政府所在地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到III類水域標準。全州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優良。
全年發生各類安全事故391起,死亡97人,造成經濟損失1147萬元。億元國內生產總值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25人。
十三、人口與城鎮化率
年末,全州戶籍人口89.93萬人,其中:男性45.74萬人,女性44.19萬人;藏族53.50萬人、羌族16.71萬人、漢族16.73萬人、回族2.81萬人,其他民族0.17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分別為59.5%、18.6%、18.6%、3.1%、0.2%。戶籍人口中:城鎮25.35萬人,鄉村64.58萬人。
年末,全州常住人口94.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1.15%,比上年提高1.15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9.52‰,人口死亡率4.09‰,人口自然增長率5.43‰。
十四、人民生活與社會保障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25元,比上年增長10%。
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70元,比上年增收2784元,增長8.5%。其中,工資性收入25875元、增長7.3%,經營凈收入6947元、增長13.2%,財產凈收入1351元、增長10.4%,轉移凈收入1298元、增長7%。人均消費支出23858元,增長8.2%。其中,食品煙酒支出增長8.8%,居住支出增長3.7%,衣著類支出增長9%,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增長29.9%。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36.3%。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52元,比上年增收1359元,增長10.5%。其中,工資性收入3887元、增長9%,經營凈收入8278元、增長12.1%,財產凈收入382元、增長10.8%,轉移凈收入1705元、增長6.7%。人均消費支出12862元,增長9.7%。其中,食品煙酒支出增長5.5%,衣著支出增長12.4%,居住支出增長10.6%,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增長19.8%,交通通信支出增長35.9%,醫療保健支出增長7.4%。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41.0%。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8559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52%。全州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0.1萬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22.5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37.6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86.7萬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5.73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70.97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7.66萬人(含失地農民)。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2.09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3.94萬人。
全年共有2.46萬人納入城市低保,7.99萬人納入農村低保,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分別為540元/月和350元/月。全州納入農村特困供養6233人,其中:集中供養942人,集中供養率15%。實施醫療救助11.74萬人,發放醫療救助資金7648萬元,重點救助對象政策范圍內住院自付費用救助比例達到80%。銷售福利彩票7651.65萬元。
注釋:
[1]公報中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阿壩統計年鑒—2020》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及增加值指標絕對數已經按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修訂結果為基數,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含成阿工業園區和德阿園區數據,其余細項均不含。工業增加值、財務指標增速及變化按可比口徑計算。
資料來源:公報中物價、林業、農業機械化、灌溉面積、交通運輸、郵政、電信、金融、旅游、對外貿易、財政、保險、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安全生產、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數據來源于州教育局、州科學技術局、州公安局、州民政局、州財政局、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州自然資源局、州生態環境局、州交通運輸局、州農業農村局、州商務和經濟合作局、州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州衛生健康委員會、州應急管理局、州市場監督管理局、州林業和草原局、州廣播電視局、州醫療保障局、人行阿壩州中心支行、國家統計局阿壩調查隊、州郵政管理局等單位和電信、保險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