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統計局
(2015年4月10日)
2014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頂住宏觀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積極適應新常態,堅持主基調主戰略,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大力實施創新型驅動、開放型后發趕超和“一圈兩翼”發展三大戰略,全州呈現經濟結構優化、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文化繁榮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的新局面,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14年全州生產總值為801.75億元,同比增長14.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51.25億元,增長6.6%;第二產業增加值294.89億元,增長16.9%;第三產業增加值355.61億元,增長14.7%,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14.5%,批發和零售業增長10.9%,住宿和餐飲業增長10.0%。人均生產總值24791元,同比增長14.4%。
圖12010-2014年全州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二、農業
全州現代高效農業園區建設工作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特別是在基礎設施、產業基地、配套體系、經營主體、品牌創建、招商引資等方面工作推進取得了較大的突破。40個州級以上園區全年共完成投資145億元、產值165億元,其中:省級園區24個,完成投資115億元、產值130億元。全州共有440家企業入駐園區,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61家,規模(注冊資金500萬元)以上企業211家。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462家,社員達到2萬人;完成“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101個。目前,我州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有6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117個,產品認證116個,綠色食品認證4個,有機食品認證20個,獲地理標志認證11個;獲得了中國名牌產品3個、中國馳名品牌3個、貴州省名牌產品21個、貴州省著名商標33個。
全州農業實現增加值151.25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1.6萬公頃(474萬畝),減少1.4%;油料作物面積7.53萬公頃(112.95萬畝),增長2.5%;蔬菜種植面積10.65萬公頃(159.75萬畝),增長10.4%。果園面積4.95萬公頃(74.25萬畝),比上年增長26.2%;茶園面積6.9萬公頃(103.5萬畝),增長26.8%。糧食總產量比上年增長6.4%。
林業穩步發展。全州通過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復造林等國家林業工程、項目,完成營造林58.27萬畝。完成四旁(零星)植樹194.5萬株,義務植樹697萬株。投資920萬元完成中央財政補貼森林撫育9萬畝。投資1421.1萬元完成造林補貼7萬畝。爭取470萬元資金全面完成了貴廣高鐵(黔南段)沿線荒山、荒地、渣土場3509.7畝的綠化。全州育苗總面積為23406.64畝,總產苗量31175.89萬株,為營造林生產確保了林木種苗供給。
據測算,2014年全州森林覆蓋率達52.94%。生漆、核桃、板栗等主要林產品產量分別增長514%、55.6%、7.3%。
全州全面推行動物防疫工作問責制,加強推行“動物防疫日”制度工作,將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從集中免疫轉變為常年免疫。主要牲畜出欄數繼續增長,肉類總產量達到21.02萬噸,比上年增長2.3%。
漁業繼續保持增長。全年水產品產量39344噸,比上年增長41%。
全州農機總動力達300.08萬千瓦。完成機耕面積254.21萬畝,機播面積20.4萬畝。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14年,全州有13個園區列入省100個產業園區成長工程(含7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甕安-福泉千億級工業園區納入貴州省5個千億級示范園區之一;惠水長田工業園區、龍里工業園區、麻尾工業園區納入貴州省10個中小企業培育示范園區。園區建設取得新成效。建成標準廠房95.48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入駐率達92%以上。民營經濟新增就業人數達4.6萬人,注冊資本金551.02億元。淘汰落后產能53.6萬噸。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222.95億元,比上年增長14.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39.49億元,比上年增長21.0%。其中,輕工業總產值182.51億元,增長25.0%;重工業總產值756.99億元,增長20.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00萬元以上)比上年增長14.7%。
主要工業行業中,非金屬礦物制品、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醫藥制造、非金屬礦采選業和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等行業產值增長較快,分別比上年增長39.18%、21.79%、20.15%、19.58%和17.41%。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長較快。磚、商品混凝土、水泥、鐵合金分別比上年增長48.8%、35.0%、16.6%、11.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7.28%,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
工業企業經濟效益大幅提高。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31.32億元,比上年增長22.01%。盈虧相抵后的利潤總額為45.40億元,增長40.44%。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71.94億元,比上年增長26.0%。資質內建筑企業總產值139.49億元,增長43.5%;施工房屋面積2128.61萬平方米,增長24.1%;房屋竣工面積210.14萬平方米,增長32.3%,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05.56萬平方米,增長99.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42.45億元,增長31.0%;固定資產投資1089.75億元,增長37.9%。城鎮與農村非農戶固定資產投資898.38億元,增長33.2%,房地產開發投資191.37億元,增長65.5%。全年在建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390個,完成投資660億元。
圖42010-201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及其增長速度
五、國內、外貿易和物價
消費品市場保持活躍。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5.3億元,比上年增長12.9%。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53.7億元,增長13.0%。分行業看,批發業77.4億元,增長10.3%;零售業86.0億元,增長16.4%。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3002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23.1%。其中,出口總額1973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32.0%;進口總額10291萬美元,比上年下降9.2%。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居民消費價格有所上升。受食品、娛樂教育文化用品等價格大幅上漲影響,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3%。在監測的八大類商品及服務項目中,有7類上升,1類下降。其中,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升幅度最大,達4.8%。
圖52010-2014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跌幅度
六、交通運輸和郵政通信
2014年,全州交通運輸項目建設快速推進,大力推進文明示范鄉鎮、文明示范路和小康路示范縣創建工作,路況質量穩步提升。
建成高速公路132公里,馬甕、駕荔、獨平(平塘段)、惠羅(惠水斷杉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全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628公里。環貴州高速南部三州段(三都至荔波、三都至獨山、平塘至羅甸、羅甸至望謨)開工建設。改造國省道項目548公里、新建國省道97公里,完成縣鄉道提等改造204公里,建成通村油(水泥)路2216公里,新增419個建制村通油(水泥)路,建制村通暢率達70%以上。基本建成大龍大道,都凱、都獨、紅牛三條城市快速路實現開工建設。平塘、長順、惠水5個縣級客運站順利實施,建成獨山兔場等13個鄉鎮客運站,全州已建成鄉鎮客運站達162個,農村客運招呼站934個。新增客運班線69條,新增城市公交78輛、出租車118輛,更新城市公交70輛、出租車138輛。公路旅客發送量達到16887.8萬人,同比增長42%;貨運量13524.3萬噸,同比增長100%;客運周轉量181.82億人公里,同比增長56%;貨運周轉量227.4億噸公里,同比增長89%。
水運建設良好,荔波樟江航運工程開工建設,羅甸羅妥港區和甕安云中港區順利推進,黔南“北上長江、南下珠江”的水運通道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場站、碼頭和鄉鎮渡口建設順利推進,龍里馮家渡、清水江,荔波聯山灣、夢幻島4座便民碼頭全面啟動建設,16道鄉鎮渡口全部完工。實施危橋改造13座、油路大修15個、安保工程23個、治理隱患433公里。海事(航務)監管能力穩步提升,全年開展巡航(查)檢查2133次,檢查船舶6202艘次(含渡口船舶),檢查渡口742道次,清理過河抬網21具,礙航過河繩14根、漁網11具。
郵政電信業平穩發展。全年實現郵政業務總量2.33億元,比上年增長11.34%。電信業務收入18.3億元,比上年增長4.24%。年末電話用戶264.4萬戶,同比減少0.81%,其中:固定電話用戶28.1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36.3萬戶。互聯網用戶26.7萬戶。
七、財政和金融
全年財政總收入151.11億元,比上年增長23.8%,其中公共財政收入84.47億元,增長15.4%。財政支出264.62億元,增長15.4%,其中,住房保障、教育、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支出增長幅度較大,分別增長62.7%、18.8%、18.7%。
圖62010-2014年財政總收入及其增長速度
金融業穩步發展。存貸款規模繼續擴大。年末,全州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867.43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個人儲蓄存款525.98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各項貸款余額604.52億元,比上年增長24.6%。
八、教育
2014年,全州扎實推進教育“9+3”計劃和實施“4+2”教育工程建設,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推動了全州教育事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教育支出53.1億元,同比增長18.8%。教育投入占2014年GDP的6.6%,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20.1%。
全州教職工數44380人,專任教師數39434人,其中:幼兒園教職工5875人,專任教師4211人;小學教職工17112人,專任教師15742人;初中教職工10886人,初中專任教師10138人;普通高中教職工6382人,專任教師5857人;中等職業學校教職工1778人,專任教師1606人;特殊教育教職工數161人,專任教師149人;普通高等院校教職工2186人,專任教師1731人。
九、文化、廣播電視、衛生和體育
2014年,文廣事業有新發展,農村電影公益放映民生工程任務達20197場。完成52346套農村直播衛星設備入戶安裝,全州廣播覆蓋率達到92.84%,電視覆蓋率達到95.61%;在第六屆中國民族語言、民族題材電視節目“金鵬展翅”獎評獎中,選送的《大山里的夫妻學校》獲得紀錄短片類二等獎、《水族卯節》獲紀錄短片類三等獎;《咕嚕跳月》獲“人文中國第三季--傳承中國”全國電視專題片、紀錄片評選活動三等獎。全州結合地方特色開展攝影展、送春聯、送演出、送文藝輔導等文化活動350余場次,參與人數4萬余人,觀眾達50萬人次。“文化惠民”工作取得新成效。
公共衛生工作持續加強。全年無甲類傳染病報告,乙丙類傳染病報告23種12379例,總發病率為381.35/10萬,較上年下降15.63%。全年完成106.78萬劑次疫苗接種,接種率99.73%。婦幼衛生工作水平進一步提升,各項婦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得到全面實施,孕產婦住院分娩率98.03%,孕產婦死亡率為35.3/10萬,嬰兒死亡率為8.61‰,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12.71‰,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為0.07‰,為3.75萬名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給予補助,補助金額1498.3萬元,免費為6萬名農村婦女篩查宮頸癌。農村居民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全州參合人數達324.83萬人,參合率97.83%,人均籌
資標準達到390元,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15萬元。鞏固推進實施終末期腎病等46個新農合重大疾病醫療保障,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達72.73%。成功實施了福泉市道坪鎮英坪村“8.27”山體滑坡重大自然災害衛生應急救援,第一時間啟動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預案,確保傷員得到了及時救治,災區未出現傳染病疫情。
2014年,群眾體育蓬勃發展。舉辦了2014年全國山地自行車冠軍賽(第三站)暨全國聯賽、貴州省第二十一屆體育舞蹈錦標賽暨全國體育舞蹈邀請賽、惠水全國民族民間傳統龍舟大賽、惠水全國定向越野錦標賽、2014年“多彩貴州”生態體育休閑運動節--龍里戶外嘉年華活動、中國·甕安2014年全國山地戶外錦標賽、荔波全國陀螺邀請賽、三都全國賽馬邀請賽等8個國家級賽事。參加全省第八屆民族運動會,共獲金牌28枚、銀牌17枚、銅牌9枚,取得金牌、獎牌總數,團體總分三個第三的優異成績。圓滿舉辦全州第五屆老年人運動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人民生活
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2014年,全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8元,比上年增長10.3%。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899元。城鎮居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3137元,增長3.2%。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44.6平方米。
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2014年,全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65元,比上年增長13.0%;人均生活消費支出6887元,比上年增長18.7%。農村每百戶居民家庭擁有電腦、摩托車、汽車、移動電話數量分別增長62.5%、23.9%、18.2%、17.4%。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43.8平方米。
圖72010-2014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長速度
十一、就業與社會保障
2014年全州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這一主線,以促進創業和充分就業、提升社保經辦水平為工作重點,統籌推進人事人才建設、著力發展和諧勞動關系等各項工作。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33萬人,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32萬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就業1.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1%;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11.43萬人,其中有組織轉移1.34萬人;累計消除“零就業家庭”3609戶,實現“動態清零”;開展就業技能培訓3.36萬人,創業培訓完成1.14萬人;全州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0.78萬人、53.10萬人、18.69萬人、14.58萬人、13.29萬人、173.05萬人,基金征繳收入分別達到13.49億元、6.65億元、0.56億元、1.26億元、0.37億元、1.26億元。
注: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據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據。2、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3、規模以上工業統計口徑為全部年產品銷售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全部工業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