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精神,積極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和科教興市戰略,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全市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據測算,2000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81.5億元,比上年增長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5億元,比上年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43.92億元,比上年增長11%;第三產業增加值24.09億元,比上年增長7.7%。
綜觀全市社會經濟發展和改革形勢,整體經濟運行情況良好,圓滿完成了“九五”計劃的各項指標。但經濟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困擾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些因素依然較大,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低,扶貧攻堅任務重,煤炭產品銷售受鐵路運力影響較大,鄉鎮企業發展單一,工業經濟效益欠佳,部分企業虧損嚴重;社會保障體系仍不健全;財政政策性減收增支因素增多,經濟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任務還很艱巨。
一、農林牧漁業
全市農村工作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穩定的目標,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業,保持農業穩定發展的方針,狠抓農業綜合治理,努力實施科技興農,積極改善生產條件,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糧食豐收,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但烤煙、油料生產繼續下滑。
林業生產穩步發展,造林綠化進一步加強。
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
漁業生產平穩增長。全年養殖面積296公頃,內陸水域捕撈23噸,下降23.3%,內陸水域養殖458噸,增長13.65%。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技術水平有所提高。年末,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69.1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2.67%,各類拖拉機7470臺,比上年增長2.65%,有效灌溉累計38.7萬畝,旱澇保收面積累計26.98萬畝,農村用電量12561千瓦時,1999_2000年度完成坡改梯8080公頃,新增、改善和恢復灌溉面積3.97萬畝。
據鄉鎮企業部門提供,2000年鄉鎮企業持續增長,速度與效益基本同步。全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76.46億元,比上年增長23.86%,實現營業收入89.29億元,比上年增長24.97%,純利潤5.43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實交稅金1.81億元,比上年增長16.77%,從業人員24.51萬人,比上年增長7.4%。
農村扶貧工作繼續深入,全市共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84億元,建成一批扶貧項目,實施扶貧溫飽工程106.45萬畝。實施“渴望工程”解決了9.82萬人、5.67萬頭牲畜的飲水問題。全市又有11.22萬貧困人口越過溫飽線。
二、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克服了種種困難,實現穩步增長。全年工業實現增加值36.51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8.23億元,比上年增長10.04%,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8.28億元,比上年增長13.8%,水泥、鋼材市場進一步看好。但發電量、焦炭、磚產量下降。
地方工業總的形勢仍不理想。從全市84戶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看,總產值、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虧損企業達38個。
建筑業生產經營持續發展。據測算,全年建筑業增加值為7.91億元,比上年增長11%。
三、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2000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57億元,比上年增長20.41%,全年完成基本建設投資17億元,增長0.77%,更新改造投資12億元,增長103.05%,房地產投資4954萬元,比上年增長18.66%,農村集體投資7000萬元,增長29.77%,城鎮工礦區私人建房1.24萬元,增長45.13%,農村私人建房1.5億元,其他投資5400萬元。
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水柏鐵路累計完成投資22.58億元,完成路基土石方819萬方,涵渠5922橫延米,大中橋19321米,隧道51540米;內昆鐵路及南編組站累計完成投資8億元,株六復線累計完成投資15.8億元;市中心區防洪工程累計完成投資3115萬元,完成窯上支流河堤砌筑5578米,響水河干流河堤砌筑6722米,龍貴地水庫大壩砌筑完結;市中心區排污工程累計完成投資3957萬元,截流干管完成6公里,污水處理廠曝氣池、沉淀池基礎土方開挖結束,辦公樓等附屬工程基本完工;玉舍供水工程完成投資6642萬元,大壩砌筑高程為1896米,完成隧道進尺11435米,石龍壩倒虹管安裝860米,水廠工程正進行土石方開挖;市公安局第一看守所完成投資622萬元,內外圍墻已基本完工,營房、監房、審訊樓外裝飾和進所大門安裝結束;水城縣國家生態建設試驗示范項目完成投資608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5平方公里,其中:植樹造林2400公頃,封山育林1472公頃,坡改梯387公頃,治理荒漠化面積14.47平方公里,水黃公路招投標和征地拆遷等工程已經完成,開始進場施工。市政府確定辦理的“八件實事”進展順利。
四、交通運輸、郵電
交通運輸業持續發展,運輸能力不斷得到提高。2000年,“暢通工程”的實施和主要公路干線的改造投入使用,全市交通運輸能力得到較大提高。
郵電通信業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02億元,比上年增長24.1%,郵政儲蓄期末余額1.87億元,比上年下降2.1%。年末城市住宅電話64077戶,農村住宅電話14721戶;公用電話2092部,凈增345部;無線尋呼41000戶,凈增6840戶;移動電話26000戶,凈增10800戶。郵電、通信質量和郵政服務能力和水平都有明顯提高。
五、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全市消費品市場繁榮,貨源充足,消費品零售額平穩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8.51億元,比上年增長8.5%。
從銷售地區看,市的零售額為14.9億元,比上年增長23.81%,縣的零售額3.61億元,比上年增長25.3%。
從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9.78億元,比上年增長12.23%,餐飲業1.07億元,增長31.17%,其它7.66億元,增長7.0%。
市場物價平穩。2000年,商品零售物價指數為98.4%,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99.3%。
六、財政、金融、保險
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在財政減收增支因素增多的情況下,加大了財源建設力度,加強了稅收征管,地方財政收入完成4.74億元,增長10.4%。地方財政支出完成10.10億元,增長10.92%。
金融業運行平穩。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為76.57億元,較年初增加18.04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62.41億元,較年初增加11.06億元,其中,工業貸款12.89億元,商業貸款7.01億元,農業貸款3.46億元,鄉鎮企業貸款1.66億元。全部金融機構現金收入累計158.04億元,比上年增長28%,現金支出累計181.32億元,比上年增長23.9%,收支相低,貨幣凈投放23.27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保險事業有較大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全年保險機構承擔保險金額74.7億元,保險費總收入達1.23億元,增長16%。
七、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
科技事業有新進展。年末從事科技活動的機構數28個,其中民辦科技機構18個;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554人,其中民辦科技活動人員426人。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7992(全民)人。在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中獲得初級技術職稱人員306人,未評聘人員3403人。
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2000年取得省級科技成果獎1項,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步伐加快。
積極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科教經費投入增加。全年財政教育事業費、科技三項費、科學事業費的支出費用均有一定增長。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各級黨委、政府加大對教育投入的力度,安排實施的39個“義教工程”項目校已全部竣工。鐘山區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市中心城片區小學的畢業生全部免試進入初級中學學習。年末全市各類學校和在校生人數分別為:大專學校2所,在校生1587人,普通中學165所,在校生119550人,職業中學12所,在校生2126人,小學1294所,在校生41544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比上年提高0.82個百分點。至年末共有幼兒園97所,在園幼兒33205人。
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年末擁有文化事業機構17人,藝術表演場所1個,公共圖書館3座,公共圖書總藏量25萬冊;年末無線廣播電臺1座,鄉鎮廣播電視站66個,通廣播的村1569個,村通廣播率為80.58%,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衛星地球站2072座,比上年多568座,電視覆蓋率達91.07%,比上年提高3.82個百分點;有線電視臺2座,有線電視站共用天線系統819個,用戶達8.74萬戶。
醫療衛生條件繼續改善。年末擁有衛生機構253個,共有病床5286張,有衛生技術人員5881人,其他技術人員187人,管理人員583人,工勤人員677個。農村基層衛生網絡得到加強和改善,邊遠山區農民群眾缺醫少藥的困難有所緩解。
體育事業有所發展。年末體育系統職工人數150人,全年舉辦縣以上運動會26次,參加運動會人員9270人次。
八、城市建設、環境衛生
城市基礎設施加強,建設步伐加快。全年城市維護建設資金支出4016萬元,城市環境進一步改善,城市功能進一步加強。
城市公用事業穩步發展。城市供水綜合生產能力3.5萬立方米/日,實際供水量全年924萬立方米,用水總人口16萬人。
城市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有所改善。年末有環衛機械22輛,總功率1870馬力,環境衛生系統職工352人,實際清掃面積55萬平方米,生產垃圾清運量9萬噸,糞便清運量0.29萬噸。
年末,全市專職環保人員225人。全年工業廢水排放量4777萬噸,工業廢水排放達標量2313萬噸,擁有廢水治理設施180套,工業廢水處理量11976萬噸,年末擁有廢氣治理設施229套,其中正常運行的225套。
九、人口與人民生活
據公安年報統計,含戶口整頓后出現的不可比因素,年末全市總人口(不含流動人口)283.48萬人。
全年共完成計劃生育“四術”任務7.6萬例,其中結扎2.47萬例,上環3.62萬例。發放計劃生育證3.24萬人次,占應發放的77.1%。婦檢42.52萬人次,占應檢人數的92.76%。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08元,比上年增長5.5%,農民人均純收入1313元,增長4.8%。
社會保障事業得到加強,城鎮居民最低生活得到基本保障。2000年,全市地方國有企業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并領取基本生活費的下崗職工為501人。勞務輸出14950人,其中有組織的輸出3960人。
對外開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資取得新的成績,加強了與友好城市和對口幫扶城市的聯系和經濟往來,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大型活動進行對外宣傳和招商引資,全年新簽訂項目(合同)126個,合同外資金額25.2億元,當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31億元。
注:1、本公報中國內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等部分數據系測算數。
2、公報中國內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指標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公報中第一產業即農業,第二產業包括工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是除第一、二產業之外所有各行各業的總稱。
4、農村居民即農民。
5、公報中部分數據系部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