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江澤民同志“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推進“兩個根本性轉變”,積極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和科教興市戰略,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努力克服經濟生活中的困難,扎扎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全市國民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一、綜合
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2001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為9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79億元,比上年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49.13億元,比上年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27.57億元,比上年增長11.3%。整體經濟運行情況良好,經濟結構趨向合理。
全市國民經濟在新世紀的第一年起步穩健,運行質量明顯改善,“十五”計劃開局良好。但同時在經濟發展中,也存在著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是:農業基礎脆弱,農業生態環境差,城鄉差別依然較大,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偏低,增加農民收入困難還很多,工業經濟效益欠佳,下崗、待崗人員增多,再就業壓力大,社會保障體系仍不太健全,經濟結構性矛盾在市場競爭中更加突出,產業結構調整、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二、農業
2001年,全市農村認真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穩定等目標,狠抓農業綜合治理,努力實施科技興農,積極改善生產條件,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糧食豐收,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平穩發展。
林業生產穩步發展,造林綠化進一步加強。
漁業生產下滑。全年養殖面積132公頃,內陸水域捕撈24噸,內陸水域養殖457噸。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技術水平有所提高。年末,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73.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4.82萬噸,比上年增長4.0%,有效灌溉面積累計40.25萬畝,2000-2001年度完成坡改梯122221.65畝,新增、改善和恢復灌溉面積4.65萬畝。
據鄉鎮企業部門提供,2001年鄉鎮企業持續增長,速度與效益基本同步。全年鄉鎮企業總戶數達6.5萬戶,從業人員達25.55萬人,實現增加值26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10.75億元,比上年增長24%,純利潤7.08億元,比上年增長30.4%,實交稅金2.11億元,比上年增長16.6%。
農村扶貧工作繼續深入,全市共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0380.11萬元,建成一批扶貧項目,實施優質高產示范工程70.06萬畝。實施“渴望工程”又解決了12萬人飲水問題。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克服了種種困難,實現穩步增長。全年工業實現增加值40.2億元,比上年增長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6億元,比上年增長7.0%,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13.6億元,比上年增長13.1%。
地方工業總的形勢仍不理想。從全市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看,雖總產值、銷售收入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利潤總額下降65.3%,虧損面達48.4%。
建筑業生產經營持續發展。據測算,全年建筑業增加值為8.9億元,比上年增長10.5%。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2001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89億元,比上年增長13.78%,全年完成基本建設投資13.94億元,下降1.92%,更新改造投資14.85億元,增長16.32%,房地產投資1.59億元,農村集體投資0.67億元,增長27.33%,城鎮工礦區私人建房0.89萬元,下降27.75%,農村私人建房1.0億元,基本持平,其他投資完成12231萬元。
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內昆鐵路、水柏鐵路站前工程全面完工,六盤水南編組站鋪軌工程全面完成,正在進行通訊信號的連接;株六復線已于去年底投入試運行;盤西鐵路電氣化改造已完工;水黃公路累計完成2.1億元;兩水線改造完成投資3633萬元,工程全面完工;市中心區防洪工程累計完成投資3485萬元,完成窯上支流河堤砌筑2789米,響水河干流河堤砌筑3361米;市中心區排污工程累計完成投資5000萬元,完成排污干管7公里,污水處理廠土建工程已經掃尾,正準備進行設備安裝;水城縣國家重點生態環境建設工程一期工程全部完工,累計完成投資1000萬元,綜合治理沙土流失面積51.25平方公里,其中人工造林2517.47公頃,退耕還林154.2公頃,封山育林1471.6公頃,坡改梯412.97公頃。二期工程累計完成投資295萬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67平方公里,其中人工造林508公頃,坡改梯20公頃,封山育林705公頃;玉舍供水工程累計完成投資8709.7萬元,大壩砌筑高程1933米,隧洞已全部貫通,累計13.59公里,水廠工程清水池、沉淀池等開挖、清理完畢。盤南電廠、發耳電廠、盤面公路、紅威公路、六納公路、晴新線改造和市中心區垃圾衛生填埋場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八件實事”基本完成。
五、交通運輸、郵電
交通運輸業持續發展,運輸能力不斷得到提高。2001年,縣鄉公路改造工程共11條214.2公里,總投資1592萬元,另外,利用以工代賑項目改造鄉村公路,鄉鎮過境公路改造的實施,全市交通運輸能力得到較大提高。
郵電通信業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71億元,郵政儲蓄期末余額2.03億元,比上年增長3.5%。年末擁有住宅電話101720部,公用電話1905部,郵電、通信質量和郵政服務能力和水平都有明顯提高。
六、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2001年,全市消費品市場繁榮,貨源充足,消費品零售額平穩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9.92億元,比上年增長7.6%。
從銷售地區看,市的零售額為16.01億元,比上年增長7.5%,縣以下的零售額3.91億元,比上年增長8.1%。
從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11.53億元,比上年增長17.9%,餐飲業1.21億元,增長13.1%,其它7.18億元,下降6.3%。
市場物價平穩。2001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0.9個百分點。
七、財政、金融、保險
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全年地方財政收入完成5.41億元,增長14.28%。地方財政支出完成12.07億元,增長19.5%。
金融業運行平穩。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為86.38億元,較年初增加9.81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74.66億元,較年初增加13.81億元,全部金融機構現金收入累計183.36億元,比上年增長16%,現金支出累計201.09億元,比上年增長11%,收支相抵,貨幣凈投放17.72億元,比上年減少24%。
保險事業有較大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全年保險機構承擔保險金額79.56億元,保險費總收入達1.31億元,增長6.5%。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八、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
科技事業有新進展。年末從事科技活動的機構數26個,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603人,全年科研開發機構經費收入500萬元,全年科研機構經費支出779萬元,全年專利申請4件。
積極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科技經費投放增加。全年財政教育事業費24455萬元,比上年增長30.6%,科技三項費302萬元,增長10.22%,科學事業費288萬元,增長41.87%。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各級黨委、政府加大對教育投入的力度,專科、中專、高中招生規模擴大,安排實施的17個“義教工程”、6個“國家扶貧教育工程”已全部投入使用,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實施順利。據教育部門提供,年末全市各類學校和在校生人數分別為:大專學校1所,在校生1965人,普通中學195所,在校生12.25萬人,職業中學9所,在校生739人,小學1095所,在校生40.42萬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27%。至年末共有幼兒園63所,在園幼兒36557人。
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年末擁有文化事業機構17人,藝術表演場所1個,公共圖書館3座,公共圖書總藏量21.6萬冊;年末無線廣播電臺1座,鄉鎮廣播電視站66個,通廣播的村1687個,村通廣播率為87.32%,比上年提高2.24個百分點,廣播覆蓋率達87.32%,比上年提高2.24個百分點。衛星地球站4341座,比上年多2269座,電視覆蓋率達93.26%,比上年提高2.19個百分點;有線電視臺2座,有線電視站共用天線系統819個,用戶達8.74萬戶。
醫療衛生條件繼續改善。年末擁有衛生機構169個,共有病床5387張,有衛生技術人員6128人,其他技術人員168人,管理人員560人,工勤人員647個。農村基層衛生網絡得到加強和改善,邊遠山區農民群眾就醫用藥的環境明顯改善。
九、城市建設、環境衛生
城市基礎設施加強,建設步伐加快。全年城市維護建設資金支出5665萬元,比上年增長41.06%,城市環境有所改善,城市功能進一步加強。
城市公用事業穩步發展。城市供水綜合生產能力3.5萬立方米/日,實際供水量全年901萬立方米,用水總人口17萬人。
城市環境衛生明顯改善,擁有園林綠地面積221公頃,其中:公共綠地面積35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237.5公頃。環境衛生系統職工163人,生活垃圾糞便清運量12.5萬噸。
年末,全市專職環保人員279人。全年工業廢水排放量4417萬噸,工業廢水排放達標量3120萬噸,擁有廢水治理設施187套,工業廢水處理量13590萬噸,年末擁有廢氣治理設施300套,廢氣治理設施能力達1963.11萬標立方米/時。
十、人口與人民生活
據統計,2001年全市總人口291.11萬人。其中男性151.92人口萬人,女性人口139.19萬人;農業人口234.97萬人,非農業人口56.14萬人。
全年共完成計劃生育“四術”任務6.72萬例,其中結扎2.23萬例,上環3.42萬例。發放計劃生育證2.85萬人次,占應發放的80.38%。婦檢50.78萬人次,占應檢人數的95.36%。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46元,比上年增長7%,農民人均純收入1360元,增長5.4%。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8537元;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9028元。
社會保障事業得到加強,城鎮居民最低生活得到基本保障。2001年,全市登記失業人數10605人,全市地方國有企業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并領取基本生活費的下崗職工為432人。勞務輸出1.05萬人,其中有組織的輸出4012人。
對外開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資取得新的成績。全年共引進項目205項,協議資金額28.04億元,當年實際到位資金9.19億元,比上年拉長6.9%,其中外資項目7項,到位資金6095.05萬元。
注:1、本公報中國內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等部分數據系測算數。
2、公報中國內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指標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公報中第一產業即農業,第二產業包括工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是除第一、二產業之外所有各行各業的總稱。
4、農村居民即農民。
5、公報中部分數據系部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