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安順調查隊
(2020年4月26日)
2019年,全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深入實施三大戰略行動,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民生持續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
一、綜合
經貴州省統計局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923.94億元,比上年增長8.1%。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157.19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292.40億元,增長9.6%;第三產業增加值474.35億元,增長7.8%。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17.5:31.4:51.1調整為17.0:31.7:51.3。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9177元,增長7.6%。
二、農業
全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64.94億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農業增加值105.50億元,增長8.4%;林業增加值10.86億元,增長6.0%;牧業增加值34.56億元,下降1.5%;漁業增加值6.28億元,增長4.5%;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7.75億元,增長5.1%。全年全市糧食總產量82.51萬噸,比上年增長4.1%。其中,夏糧產量25.07萬噸;秋糧產量57.44萬噸。蔬菜產量222.38萬噸,增長10.9%。油菜籽產量8.68萬噸,下降7.8%。烤煙產量0.55萬噸,下降36.6%。
全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積27847公頃。全年全市肉類總產量14.81萬噸,比上年下降1.0%;生豬出欄109.99萬頭,下降9.8%,牛出欄14.76萬頭,增長7.1%;年末大牲畜存欄44.90萬頭,增長4.2%;年末生豬存欄76.57萬頭,下降25.8%。全年全市水產品產量2.74萬噸,比上年增長23.7%。
三、工業
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0%。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增加值增長9.1%,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2.2%。其中,食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9.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1%。
部分工業產品產量實現快速增長。飲料酒、中成藥、紙制品分別比上年增長17.8%、24.4%、24.8%。
四、固定資產投資與建筑業
全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下降4.6%。其中,工業投資下降3.6%,房地產開發企業投資增長51%。全年商品房屋銷售面積276.25萬平方米,增長15.4%。年末全市共有資質等級建筑業企業134個,比上年末增加54個。全年建筑業總產值104.57億元,比上年增長62.7%。
五、貿易與物價
全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5.5%。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5.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6.6%。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增長5.3%,餐飲收入額增長7.8%。全年全市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4%。其中,糧油、食品類增長0.5%;中西藥品類增長7.1%;石油及制品類增長8.5%;建筑及裝潢材料類下降39.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10.8%;汽車類下降6.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6%;日用品類下降10.8%;煙酒類增長3.5%。
全年全市進出口總額16923萬美元,比上年下降33.4%。其中,進口5324萬美元,增長19%;出口11600萬美元,下降44.6%。
全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1%。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構成的八大類商品變化來看,食品煙酒價格上漲6.4%;衣著價格上漲2.8%;居住價格上漲2.7%;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1.8%;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2.7%;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下降1.7%;醫療保健價格上漲0.1%;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1.2%。
六、交通、郵電與旅游
全年全市公路、水運完成貨物周轉量593141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4.5%;完成旅客周轉量469193萬人公里,增長3.5%。
全年全市郵政業務收入3.20億元,比上年增長4.1%;電信業務收入17.44億元,增長3.1%。電話用戶276.49萬戶,增長0.9%,其中:固定電話用戶13.75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62.74萬戶。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53.19萬戶,增長22.2%;移動互聯網用戶214.35萬戶,增長4.0%。全年全市旅游總人數比上年增長27.9%;旅游總收入增長29.8%。
七、財政、金融與保險
全年全市財政總收入105.83億元,比上年下降14.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4.65億元,下降16.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00.58億元,增長10.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088.77億元,比年初減少22.13億元,比上年末下降1.9%;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077.40億元,比年初增加137.2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6.0%。
全年全市原保險保費收入20.09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財產險收入10.63億元,增長11.7%;人身險收入9.46億元,增長6.4%。賠付支出8.21億元,增長1.2%,其中,財產險支出5.25億元,增長12.2%,人身險支出2.96億元,下降13.8%。
八、教育與科學技術
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學校2所,專任教師947人,在校學生21500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9所,專任教師769人,在校學生23467人;普通中學153所,專任教師11340人,在校學生170528人;小學440所,專任教師13889人,在校學生262910人;特殊教育學校6所,專任教師134人,在校學生數954人。全年全市共爭取省級工業科技計劃立項項目8個,立項資金580萬元。爭取省級高企補助資金690萬元。安順市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站完成技術合同登記30項,共計合同成交額為95396.56萬元,其中技術交易額為9168萬元。
九、文化、衛生與體育
年末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7個,公共圖書館6個,擁有圖書藏量60.3萬冊。有電視轉播臺6座、調頻轉播臺5座。全市電視覆蓋率達96.27%,廣播覆蓋率達94.49%。年末有線電視用戶達到41.58萬戶。
年末全市醫療衛生機構2003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6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7個,婦幼保健院(所、站)7個。全市衛生機構床位數13998張,衛生技術人員1428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648人,注冊護士6284人。
全年全市建成20個社區路徑工程、4個鄉級農體工程和40個村級農體工程建設;8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中已有82個安置點建有文體活動中心、79個安置點配建健身器材。組織參加各級各類賽事,其中全省青少年錦標賽取得9金16銀19銅的成績。
十、人口與就業
年末全市常住總人口236.36萬人。全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4242人。其中:安排困難對象就業9033人,安排下崗失業再就業12875人。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67769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954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9%。
十一、人民生活與社會保障
全年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45元,比上年增長9.0%。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96元,增長10.5%。年末全市擁有社會福利院4個,床位數390張。全年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4565人,最低生活保障資金支出14688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7604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支出30883萬元。
十二、環境保護與安全生產
全年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為99.5%,PM10、PM2.5平均濃度均達國家二級標準。水環境質量保持良好,國、省控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市控地表水斷面均滿足相應地表水功能區劃類別要求。全市8個縣級以上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納入國家“水十條”考核的11個斷面地表水水質優良率為100%。土壤環境質量保持良好,年內無土壤污染事件發生。已基本實現市、縣、鄉級醫療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全覆蓋。
全年全市共發生安全生產事故132起、死亡72人,比上年減少7起、14人。其中:道路運輸發生事故121起、死亡60人;建筑業發生事故4起、死亡5人;商貿制造業發生事故3起、死亡3人;鐵路運輸發生事故1起、死亡1人;非煤礦山發生事故1起,死亡1人;其他行業發生2起,死亡2人。煤礦、煙花爆竹、水上交通、漁業船舶等行業未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全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注釋: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對地區生產總值相關指標的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
3.薯類產量統計口徑為鮮薯。
4.規模以上工業的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
5.固定資產投資的統計范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固定資產項目投資及所有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
6.社會消費品零售統計中限額以上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
7.社會消費品零售包括實物商品網上零售,不包括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
8.旅游、進出口、交通、財政、金融、教育、科技、衛生、文化、體育、環保、安全生產、人民生活、社會保障等部門統計資料由市有關部門和單位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