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市人民政府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臨滄調查隊
二○一○年四月六日
2009年,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實現”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目標,緊扣”三個核心指標“,帶領全市各族人民團結協作,攻堅克難,奮力拼搏,積極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采取有力措施,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民生問題明顯改善,社會更加和諧。實現了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社會進步、文化繁榮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良好局面。
一、綜合
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完成生產總值(GDP)177.1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2.2億元,增長6.6%;第二產業增加58.6億元,增長12%;第三產業增加值56.3億元,增長15.8%;人均生產總值7413元,比上年增長11.2%;非公經濟創造增加值65.3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占全市生產總值的36.9%,比上年提高了2.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36.3:32.8:30.9調整為35.1:33.1:31.8。完成財政收入16.8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0.1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支出69.3億元,比上年增長41%。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1%,其中:食品下降0.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0.1%,居住下降1.1%。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下降2.6%,其中:食品類下降2.4%。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總水平下降0.3%,其中:飼料下跌6%,化學肥料上漲9.5%。
二、農業和農村經濟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成效明顯。全市上下圍繞”三個核心指標“,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措施,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確保農戶的經濟利益。在擴大內需政策措施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力推動下,優質農產品生產、產業結構調整、畜牧業產業發展、冬季農業開發、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基礎建設等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農業和農村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實現農業總產值104.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8%。
可持續發展戰略穩步推進,農業生產經營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05730.36萬瓦特,比上年增長13.2%,大中型農用拖拉機達21253臺,比上年增加403臺,小型農用拖拉機16592臺,比上年增加3001臺,農用排灌機械動力786.88萬瓦特,比上年增長30.4%。累計有效灌溉面積達85460公頃,比上年增加1730公頃,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267130公頃。有效推動了農業經濟的穩步發展。
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全市新農村建設完成投資15.1億元,新建和改造民居房8776戶,建設硬板路1489公里,100個掛鉤幫扶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300個新農村建設重點村完成投資3.7億元。80個省級新農村重點建設村全面啟動建設。
特色產業不斷壯大。圍繞”到2010年建成1000萬畝以上優質農產品基地“目標,高度重視核桃、烤煙、茶葉、甘蔗、橡膠、澳洲堅果等特色產業建設。以核桃”三率“建設為抓手,重點扶育管護核桃面積401.7萬畝,新植核桃100萬畝;茶園、蔗園面積得到鞏固,膏桐、橡膠、澳洲堅果、木瓜、木薯、桑蠶等產業基地建設取得新成效;新煙區規劃建設有力推進,烤煙產業快速發展,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集群逐步形成。
鄉鎮企業穩步快速發展。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90.9億元,比上年增長21.9%,實現增加值26.1億元,比上年增長17.9%。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全市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對工業經濟的影響,以實施第二輪工業發展倍增計劃為載體,加大投入,積極推進項目建設,加大企業技術創新工作力度,認真落實電價優惠、中小企業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抓實節能降耗工作,以農產品為主的輕工業集群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工業園區快速發展,新型工業化發展平臺初步顯現,有力促進了工業經濟的發展。完成工業增加值41億元,比上年增長7.6%。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主要產品產量有增有減。
市內有158個施工建筑企業,實現總產值42.39億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產值6.93億元,比上年增長36.4%;房屋建筑施工面積達249.3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3.4%,房屋竣工面積100.0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0.9%。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市認真貫徹落實擴大內需政策措施,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的支持,創新機制,優化項目,整合資源,調整投資結構,全力推進交通、水電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投資質量,投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4.5億元,比上年增長34.7%。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86.8億元,增長34.1%,農村固定資產投資27.7億元,增長36.7%。
五、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業穩步發展。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業實現增加值4.53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公路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客貨運輸穩步增加。年末公路里程1.38萬公里,擁有機動車26.5萬輛,完成貨運量1460萬噸,增長9.4%,貨物周轉量119691萬噸公里,增長18.2%,客運量650萬人,增長4%,旅客周轉量82876萬人公里,增長11%。完成航空客運量11.45萬人次,下降0.4%,客座率達到67.5%,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郵電通信業發展加快。完成郵電業務收入6.76億元,比上年增長54.3%,固定電話發展到22.9萬部(含小靈通),比上年末下降5.6%,移動電話用戶85.51萬戶,比上年末增長26.3%,固定電話普及率9.6部/百人,移動電話普及率35.7部/百人,互聯網入戶數達5.17萬戶,比上年增長49%。
六、國內貿易
城鄉市場穩中趨旺。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4億元,比上年增長26.4%。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35.8億元,增長27.4%,農村消費品零售額23.6億元,增長24.9%。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37億元,增長35.4%,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1.8億元,增長24.4%,其他行業零售額10.5億元,增長4.1%。
七、對外貿易、對內對外開放和旅游業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完成進出口總額8.3億元,比上年增長28.4%,其中:進口總額2.63億元,比上年下降3.8%,出口總額5.67億元,比上年增長51.8%。
在招商引資工程強有力推動下,對內對外開放取得新突破。合同利用外資710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2倍,實際利用外資2507萬美元。共簽訂和實施國內合作項目196個,實際到位資金42.6億元,比上年增長25.5%。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旅游產業穩步發展。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數257.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7%,其中:接待海外旅游人數4.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實現旅游業總收入10.99億元,比上年增長7.4%。創外匯收入2511萬美元,比上年下降7%。
八、金融、保險業
金融系統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金融政策,金融風險意識增強,運行穩健。年末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195.3億元,比年初增加60.3億元。其中,企業存款43.9億元,比年初增加21.4億元,居民儲蓄93.9億元,比年初增加19.6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141.2億元,比年初增加41.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56.2億元,比年初增加5.9億元,中長期貸款85.1億元,比年初增加35.6億元。貨幣凈投放量5.3億元,同比多投放3.38億元,年末貨幣流通量為49.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5.3%。
保險事業健康發展。完成各種保險收入2.81億元,比上年增長16.1%,賠償支出0.73億元,比上年下降11%。
九、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
科技工作進一步強化。全市安排科技三項費用227萬元,共實施科技項目51個,創建農村科普示范基地19個,全國科普示范縣(區)3個,有效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
截止年底,成立市縣級學會(協會、研究會)137個,農村產業協會829個,舉辦科普講座160次,聽講人數達3.3萬人次,舉辦科普展覽169場次,參觀人數達16.4萬人;實用技術培訓8萬人次,招收”農函大“學員2.12萬人;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有力地推動了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擁有各類學校2425所,其中高等學校1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2所,普通中學121所,小學2220所(含教學點),特殊學校1所,幼兒園60所。在校學生人數40.1萬人,專任教師2.2萬人。教育保障機制逐步完善,”兩免一補“全面實施,教育綜合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高考取得新成績,職業教育得到加強,教育體系不斷健全。
擁有綜合檔案館9個,文化館9個,圖書館9個,館藏圖書68萬冊(含電子圖書、光盤);藝術表演團隊9個,表演場所1個,電影隊44個,印發《臨滄日報》380萬份,比上年增加了15萬份。
廣播電視事業取得新成績。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直播衛星第一期建設任務圓滿完成,9座廣播電視高山無線電發射臺站全部建成,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工程及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有序推進,廣播電視覆蓋率不斷提高。擁有調頻轉播發射臺40座,電視轉播發射臺10座;衛星收轉站157905座;廣播覆蓋率95.03%,比上年提高2.15個百分點;電視覆蓋率95.28%,比上年提高0.71個百分點。
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以”全民健身全民共享“為主題,共組織了85萬人參加的健步走、健身氣功比賽、健身操表演通訊賽等21項體育活動。參加了云南省第十三屆運動會預賽和第三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共獲金牌16枚、銀牌8枚、銅牌13枚。
衛生公共體系建設得到加強。擁有衛生機構370個,衛生技術人員4369人,病床位4562張,有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114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181.1萬人,參合率達到91.66%,減免補償參合農民醫藥費1.5億元。206個村衛生室、5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雙百“工程建設全面完成,有效緩解了廣大農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防艾“工作取得新進展。
十、社會保障和勞動就業
社會保障進一步提高,各項改革措施不斷完善。城鄉低保工作進一步健全和規范,”五保“供養等政策得到有效落實,有效解決了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共發放城鄉低保金2.9億元,37萬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發放養老、醫療、工傷、生育等各類保險資金2.87億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7.39萬人,參保率達62%。
就業工作不斷加強。新增就業1.2萬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0.35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0.32萬人,0.24萬名大中專畢業生實現了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3%。
扶貧工作不斷推進。爭取扶貧資金4.03萬元,組織實施整體推進項目626個,實施易地扶貧搬遷0.59萬人,發放扶貧小額貸款2.05億元,發放企業專項貼息貸款4000萬元,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5.1萬人,全年脫貧5.78萬人。
十一、城市建設、生態建設、安全生產和產(商)品質量
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年末城鎮人口69.48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29%,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園林城市“建設穩步推進,城鎮規劃體系、城鎮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逐步健全和完善,城鎮對經濟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明顯增強。
生態文明建設切實加強。全年完成造林面積37780公頃,森林面積達到60.56%。建成農村沼氣池2.78萬口,完成”一池三改“1.63萬戶。實施”治污“工程項目16個,單位生產總值能耗1.29噸標煤/萬元,比上年下降3.5%,化學需氧量23790噸,比上年增加1536噸,二氧化硫排放量3608噸,比上年減少212噸。
安全生產形勢好轉。全年發生安全事故152起,比上年減少13起,死亡78人,比上年下降10.3%,直接經濟損失651.7萬元,比上年提高60.8%。其中,全年發生道路交通事故101起,造成63人死亡,126人受傷,分別比上年下降18.2%和12.5%。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44人,下降20%。
產(商)品質量提高。全市共抽(送)樣檢驗17個品種2522個批次的產(商)品,合格2062個批次,綜合合格率為81.76%,比上年提高0.87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和食品相關產品檢驗1442個批次,合格1222個批次,合格率為84.74%,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
十二、人民生活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單位在崗職工年均工資為23256元,比上年增長12.4%;農民人均純收入2730元,比上年增長15.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0元,比上年增長10.6%。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57.2%,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50.8%。
十三、人口與計劃生育
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2.65‰,比上年低0.09個千分點,死亡率為6.63‰,比上年低0.03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為6.02‰,比上年低0.1個千分點。年末常住人口為239.6萬人,比上年增加1.4萬人。計劃生育率為97%,綜合節育率為88.42%。
注:年末常住人口數為全國1%抽樣調查推斷人口數,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非公經濟增加值、脫貧人口、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等數據為快報數據,發電量不含大朝山電站和小灣電站數據。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