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緊緊抓住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云南省“兩強一堡”建設戰略機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各項重大決策和部署,努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各種自然災害等不利因素影響,圍繞“三基地一窗口一屏障”建設,按照“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總體工作要求,擴投資保增長、轉方式調結構、重實體壯產業、抓改革促創新、惠民生建和諧,努力推進麗江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全市呈現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突破,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社會事業統籌協調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安定和諧的良好局面。
一、綜合
全年完成生產總值(GDP)212.2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較上年增長15.8%,分別比全國、全省高出8.0、2.8個百分點。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6.61億元,增長7.0%,較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89.74億元,增長21.4%,較上年下降4.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85.89億元,增長13.6%,較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35%、56.27%和36.38%,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2、8.9和5.7個百分點。
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7.1∶41.7∶41.2調整為17.25∶42.28∶40.47,“二、三、一”結構繼續得到鞏固。第一、二產業比重分別較上年提高0.15和0.5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下降0.73個百分點。在農業基礎地位得到鞏固和加強的同時,工業比重不斷提高,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26.71%,較上年提高0.58個百分點。非公有經濟不斷發展壯大,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為114.75億元,增長26.5%,占GDP的比重為54.1%,較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
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555379萬元,較上年增長38.1%。其中:上劃收入完成175285萬元,較上年增收153150萬元,增長25.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80094萬元,較上年增收117500萬元,增長44.7%,增幅排名全省第一。基金預算收入155767萬元,增長17.7%。在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增值稅34549萬元,增長26.6%;營業稅79923萬元,增長9.9%;企業所得稅6741萬元,增長18.8%;個人所得稅3120萬元,增長4.0%。非稅收入增長較快,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拉動作用明顯,全年非稅收入完成152916萬元,增長81.7%,其中:專項收入13633萬元,增長62.8%;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93190萬元,增長96.7%;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25441萬元,增長98.7%。全市財政預算支出執行實效性、均衡性明顯提高,教育、科技、社會保障、環保、農業等各項重點支出保障有力。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067383萬元,較上年增支252500萬元,增長31%。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96777萬元,增長21.3%;教育支出189117萬元,增長58.5%;科技支出6856萬元,增長0.9%;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8564萬元,增長5.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34814萬元,增長45%;醫療衛生支出75996萬元,增長5.2%;農林水事務支出174077萬元,增長35.1%。
據國家統計局麗江市調查隊調查數據:全年物價指數低位運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較上年上漲2.8%。從調查的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來看,呈現出“七升一降”格局。上漲的七大類中:食品類上漲4.1%,煙酒及用品上漲0.4%,衣著類上漲3.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5.4%,交通和通訊上漲0.8%,居住類上漲2.8%,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1.0%。下降的為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下降0.8%。
二、農業
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656192萬元,較上年增加126066萬元,增長7.4%,其中:種植業產值316321萬元,增加76563萬元;林業產值27369萬元,減少2095萬元;畜牧業產值269503萬元,增加43802萬元;漁業產值24000萬元,增加1420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8999萬元,增加3587萬元。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8.59萬公頃,增加4044公頃,增長2.22%。糧食播種面積13.53萬公頃,減少1653公頃,下降1.21%。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總產量達到49.16萬噸,較上年增加1.12萬噸,增長2.36%,連續實現九年增產。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713141萬元,較上年增長2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57424萬元,增長31.8%。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566810萬元,增長24.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4.3%。工業對經濟增長的支撐和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9.29%,拉動GDP增長6.2個百分點。企業效益明顯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0億元,較上年增長28.15%,實現利稅29.7億元,增長1.13倍,其中:利潤17.8億元,增長1.64倍。
全年建筑業完成總產值348522萬元,較上年增長29.4%。完成增加值330582萬元,較上年增長17.1%,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6.98%,拉動經濟增長2.7個百分點。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含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955683萬元,較上年增長31.8%,其中: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314032萬元,增長25.1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83206萬元,增長1.05倍;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108066萬元,增長35.37%,其中:工業完成投資1092701萬元,增長33.5%;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122760萬元,增長13.41%。全年施工項目579個,增長29.53%,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423個,增長28.18%。建設項目到位資金2237851萬元,增長30.93%,其中:國家預算內資金340849萬元,增長1.89倍;國內貸款資金682129萬元,增長41.31%;自籌資金989246萬元,增長14.97%。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641561萬元,較上年增長63.43%。其中:住宅投資435538萬元,增長59.58%。全年房屋施工面積372.07萬平方米,增長26.69%,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236.9萬平方米,增長65.33%;房屋竣工面積85.1萬平方米,增長62.63%;商品房銷售面積188.77萬平方米,增長19.01%;商品房銷售額605746萬元,增長36.87%。年末待售面積20.58萬平方米,增長1.08倍。其中:住宅16.62萬平方米;商業營業性用房0.82萬平方米。
五、國內貿易、對外經濟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6908.5萬元,較上年增長18.0%。分城鄉看:城鎮完成消費品零售額487207.6萬元,增長18.9%;鄉村完成消費品零售額169700.9萬元,增長15.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496893.8萬元,增長20.5%;住宿和餐飲業160014.7萬元,增長10.8%。分經濟類型看:公有經濟87803.0萬元,增長44.1%,其中:國有經濟80925.2萬元,增長48.9%;非公有經濟569105.5萬元,增長14.8%。其中:私有經濟546584.2萬元,增長15.4%。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進出口貿易完成8477萬美元,較上年增長37.0%,其中:出口8465萬美元,較上年增長36.9%,進口12萬美元,較上年增長200%。
全年共有招商引資項目170個,其中:在建項目101個,籌建項目19個,完工項目45個。招商引資國內合作項目到位資金181.4億元,較上年增長25.9%,其中:省外到位資金153.08億元,增長19.5%。合同利用外資277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870.8萬美元。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公路貨運量1131萬噸,較上年增長17.2%,公路貨物周轉量173258萬噸公里,增長19.09%;公路客運量2140萬人次,增長16.94%,公路旅客周轉量154110萬人公里,增長17.4%。全年麗江機場保障航班26097架次,增長29.6%;旅客吞吐量288.43萬人次,增長32.0%;貨郵吞吐量6951.3噸,增長59.0%。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76170.2萬元,較上年增長16.77%。其中:郵政業務總量4225.2萬元,增長9.82%,電信業務總量71945萬元,增長17.2%。訂銷報刊累計數1497.22萬份,增長24.08%;函件120.86萬件,增長2.25%;特快專遞33.07萬件,增長12.69%。全年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31.6萬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5.85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13.16部/百人;移動電話用戶81.89萬戶,增長7.23%。
年末全市共有星級賓館187家,其中:五星級賓館3家,四星級賓館18家,三星級賓館40家;旅行社29家;A級旅游景點16家,其中:5A級景點2家,4A級景點4家;紅色旅游基地1個,旅游配套設施服務水平和接待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全年旅游業再創佳績,旅游接待人數突破150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二百億元,旅游業接待國內外游客人數達到1599.1萬人次,較上年增長35.05%,實現旅游總收入211.21億元,較上年增長38.75%。其中:接待國內游客1514.4萬人次,增長36.69%;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92.96億元,增長39.44%。接待海外游客84.7萬人次,增長11.27%;實現旅游外匯收入2.89億美元,增長13.13%。
七、金融和保險業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4178063萬元,較年初增加690030萬元,增長19.78%;各項貸款余額為3029671萬元,較年初增加526826萬元,增長21.05%。
全年保險業保費收入68887.21萬元,較上年增長7.09%,賠付金額18891.25萬元,增長27.88%,賠付率27.42%,較上年上升4.4個百分點。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全市受益學生17.2萬人,免補金額達到16306萬元;教育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開工15.17萬m2,竣工8.44萬m2;“普九”成果得到鞏固,全年小學在校人數9.6萬人,初中在校人數4.69萬人,高中在校人數2.26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61萬人,幼兒園專任教師924人。在校殘疾兒童322人,殘疾兒童入學率62.65%。小學毛入學率110.41%,下降0.28個百分點。初中毛入學率達到107.56%。初中升學率65.87%,較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初中鞏固率92.05%;師資力量加強,教師素質進一步提高。全市小學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9.24%,高中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7.99%;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全市普通高考錄取率達到90.0%,較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8.5年。
全年財政預算安排科技經費288萬元,較上年增長51.7%。實施國家和省各類科技計劃項目40多項,申報專利119件。
九、文化、體育和衛生
年末共有文化館6個、博物館7個、公共圖書館6個、文管所5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0%,較上年提高7個百分點;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5%,較上年提高7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得到加強,全年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1個,新建村文化室50個。
全年全市共舉辦市級綜合性運動會2次、縣(區)級綜合性運動會17次、鄉鎮(辦事處)級綜合性運動會137次、行業系統綜合性運動會81次。全市運動員在各項目比賽中獲金牌8枚,銀牌6枚,銅牌2枚。
年末全市共有全民所有制衛生機構93個,其中:市和區縣級綜合醫院6個、衛生監督所6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6個、婦幼保健院6個、中醫醫院3個、中心血站1個、醫鑒辦1個、血防站1個、皮防站1個、鄉鎮衛生院60個;公立醫院病床數2410張,較上年增長22%。擁有衛生技術員1699人。省屬單位駐麗醫院1個,床位30張,衛生技術人員33人。私立醫院10個,床位390張,衛生技術人員298人;個體診所165個,衛生技術人員372人。全市共建立了424個村衛生室,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190人;婦幼保健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年嬰兒死亡率11.95‰,孕產婦死亡率40.93/10萬,住院分娩率90.41%,新法接生率達到97.9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深入推進,新農合覆蓋農業人口97.16萬人,參合人數94.08萬人,參合率96.83%。全年共有253.37萬人次享受新農合減免補償,減免補償金26838.23萬元。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低速增長,人口自然增長率穩定在目標范圍內,人口素質和質量進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6.2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37‰。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20元,較上年增加2808元,增長17.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094元,較上年增加824元,增長19.3%。
十一、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
全年新增城鎮就業975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5158人,較上年增加55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38%,較上年下降0.02個百分點。就業渠道進一步拓寬,就業人數持續增加。
年末全市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73133人,較上年增加4456人,其中:參保職工54807人,較上年增加2112人;參保離退休人員18326人,較上年增加2344人。征繳養老保險費30436萬元,較上年增長21%。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76774人,較上年減少16320人,其中:參保職工102906人,較上年增加3601人,參保離退休人員24166人,較上年增加140人。征繳醫療保險費25004萬元,增長4.0%。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30215人,較上年增加12人。征繳失業保險費2357萬元,較上年增長13%。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84775人,較上年增加33790人。征繳工傷保險費2134萬元,較上年增長69%。參加生育保險人數72547人,較上年增加42193人。征繳生育保險費1057萬元,較上年增長23%。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40866人,較上年增長1.05%。
年末全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0321人,全年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支出9086.23萬元,增長39.82%;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22207人,較上年增加11022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支出13089.88萬元,增長12.32%。全年發放農村80歲以上老年人補助881.11萬元。年末各類社會福利單位13個,社會福利單位床位數856張,收養各類人員676人。城鎮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26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2個。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1.62億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1100萬元,慈善部門接受社會捐贈50.1萬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二、城市建設、環境資源和安全生產
全市城鎮化率達到31.42%,較上年提高3.22個百分點。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35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長度156.8公里,較上年增長12%;城市公共綠地面積1090公頃,較上年增長1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0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4%,較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2%,較上年提高1.74個百分點;自來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2.2萬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達到98%;燃氣普及率達到85%。
深入實施七彩云南麗江保護行動、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森林麗江建設。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取得新進展,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初步測算萬元GDP能耗下降2.61%。全年完成低產林改造17萬畝、人工造林66.32萬畝、封山育林18.97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66.15%。項目環保“三同時”實現100%,全年全市工業廢水排放量2687.57萬噸;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128.8萬噸;二氧化硫排放總量7706.65噸,較上年增長3.2%;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6722.61噸,較上年削減9.2%。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85.5%,較上年提高5.5個百分點;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7.2%,較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
全年全市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52起,較上年減少4起,下降7.14%。生產安全事故死亡56人,較上年增加5人。受傷70人,下降14%。其中:工礦商貿發生3起,死亡4人;道路交通事故46起,死亡43人,受傷70人。與上年相比,起數下降11.5%,死亡人數下降4.4%,受傷人數下降14%。全年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26人,下降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