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市人民政府統計局
二00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2004年,全市各族人民在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指引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以“八大工程”建設為載體,深入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改進工作作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省政府關于經濟工作和農業、農村工作的各項部署, 緊緊圍繞全市“十.五”社會經濟發展思路和奮斗目標,萬眾一心,奮力拼搏,積極開拓,銳意進取,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創新發展方式,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加強農田水利、交通、城鎮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非公經濟,抓好扶貧開發,努力克服油.電供應緊張,生產資料價格普遍上揚,建設和發展資金緊缺等困難,積極推進小康社會建設,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民族團結,邊疆穩定。初步測算全市完成生產總值(GDP)83.9億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完成財政總收入6.5億元,比上年增長16.2%。但在經濟社會發展運行中,仍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為:結構性、體制性、基礎性矛盾和問題尚未根本解決;龍頭企業缺乏、農業產業化、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水平低;解放思想、創新能力和開放程度不夠,執行效率不高;發展后勁不強,農民增收緩慢,社會保障和就業壓力較大。
一、農業和農村經濟
在“三村”工程建設的有力推動下農業生產經營條件進一步改善,優質糧食生產、產業結構調整、畜牧業產業發展、冬季農業開發、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基礎建設等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農村經濟穩步發展。甘蔗、茶葉、畜牧、橡膠、林果、鄉鎮企業等產業得到鞏固和提升。全市完成農業總產值47.2億元,比上年增長4.7%。
主要農業產品產量如下
指標名稱 單 位 2004年 比上年+-%
糧食總產量 噸 698006 1.1
油菜籽 噸 10440 -10.1
甘蔗 噸 3817385 6.3
茶葉 噸 25409 18.6
烤煙 噸 5188 8.1
綠化造林面積 公傾 23726 -49.3
水果 噸 518995 18.1
紫膠 噸 372 15.5
橡膠 噸 13830 4.9
核桃 噸 12032 12.5
牛出欄 萬頭 8.27 5.9
豬出欄 萬頭 95.78 8.5
羊出欄 萬只 14.6 9.9
肉類總產量 噸 85866 8.6
牛奶 噸 1629 1.7倍
禽蛋 噸 2681 14.9
可持續發展戰略穩步推進,農業生產經營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58647萬瓦特,比上年增長5.9%;大中型農用拖拉機達7811臺,比上年增加1529臺;小型農用拖拉機15957臺, 比上年減少551臺;農用排灌機械動力384萬瓦特,比上年末增長6.7%;累計有效灌溉面積達77970公傾, 比上年增加1370公傾; 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194390公傾,農業生產條件的進一步改善,有效地推動了農業經濟的穩步發展。
鄉鎮企業穩步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鄉鎮企業總收入 37.8億元,比上年增長21.6%,增加值達9.3億元,比上年增長27.3%。
二、工業
工業興市發展規劃初步擬定,十大重點產業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穩步推進, 工業生產穩步增長,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 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32.3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全部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24.9億元,比上年增長32.9%,實現利稅6億元,比上年增長1.2倍。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
指標名稱 單 位 2004年 比上年 +-%
原煤 萬噸 16.44 -7.1
發電量(含漫灣) 萬千瓦/小時 688254 6.7
食糖 噸 389503 6.4
精制茶葉 噸 13073 10.2
機制紙及紙板 噸 3634 43.5
飲料酒 噸 36704 8.0
酒精 噸 28971 13.0
食用植物油 噸 881 46.8
水泥 噸 502300 27.3
磚 萬塊 19987 5.6
變壓器 千伏安 13605 -16.8
全部國有及年銷售收入 500萬元以上非國有獨立核算工業
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指標名稱 單位 2004年 比上年+-%
工業總產值(現價) 萬元 247463 23.7
流動資產年平均余額 萬元 133019 -9.1
固定資產平均余額 萬元 455392 5.9
年末資產總計 萬元 640775 4.4
所有者權益 萬元 98930 -27.1
產品銷售收入 萬元 248922 32.9
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 萬元 31896 6.2倍
實現利稅總額 萬元 59641 1.2倍
三、固定資產投資
“項目推動”工程.“園林化城市”工程和“招商引資”工程的有效實施,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快速增長。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努力實施好一批交通、城建、水利、通訊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大技術改造投資力度,不斷改善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環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6.1億元,比上年增長30%。
四、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年末全市擁有民用汽車23270輛,比上年
-7-
末增加5803輛。共完成貨運量1544萬噸,完成貨物周轉量99398萬噸公里, 比上年增長2.8%,完成客運量537萬人,比上年增長6.1%,完成旅客周轉量50554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15.8%。全市通公路里程11277公里,比上年增加76公里。
郵電通訊業繼續保持了快速發展的好勢頭。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32634萬元,比上年增長6.8%, 全市電話發展到17.93萬部,比上年末增長19.5%,移動電話用戶達22.98萬戶, 比上年末增長38.9%。
五、國內商業和物價
國內貿易持續增長,物價上漲。 全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43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其中:城市市場增長22.2%;農村市場增長20.1%。物價上漲。居民消費品價格、商品零售價格、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均上漲3%以上。
2004年各類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如下:
指標名稱 比上年漲(+)跌(-)幅度(%)
1.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5.2
其中:食品類 12.9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衣著類 -6.1
2、商品零售價格指數 3.7
其中:食品類 12.4
(1)糧食 29.0
(2)油脂類 19.1
(3)肉禽及其制品 14.9
(4)鮮菜 17.0
(5)干鮮瓜果 4.4
日用品類 6.4
建筑材料及五金電料類 0.7
中西藥品及醫療保健用品類 -4.2
交通、通信用品類 -10.5
文化辦公用品類 -4.5
報刊雜志及電子出版物類 1.2
燃料類 6.3
3、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 4.7
其中:小農具 -1.2
大牲畜 35.9
化學肥 1.8
六、財政、金融、保險業
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6.5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為4.2億元, 比上年增長21.2%,上劃中央財政收入2.3億元,比上年增長8.2%,財政支出達20.5億元,比上年增長15.1%。
金融系統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金融政策, 金融風險意識增強,運行穩健。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66.6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9%,其中:企事業單位存款增長5.8%,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增長14.1%。年末銀行各項貸款余額為80.8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8%,其中:短期貸款增長0.42%,中長期貸款增長24.8%,貨幣凈投放量7.98億元, 比上年增長0.5%,年末貨幣流通量為32.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6.4%。
保險事業健康發展。全年完成各種保險收入13532萬元,比上年增長11.1%,賠償支出4135萬元,比上年增長16.5%。
七、對外貿易、對內對外開放和旅游業
對外貿易下滑。全市完成進出口總額2.2億元,(含邊民互市)比上年下降5.2%,其中:進口總額達1.2億元,比上年增長8.4%,出口總額達1億元,比上年下降19.2%。
在“招商引資”工程的強有力推動下,對內對外開放又有大的發展。全年共引進國外資金30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2倍。共簽訂和實施國內合作項目124 個,項目投資協議資金達84.11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0.42億元,比上年增長96.96%。
旅游業發展較快。全年到我市旅游人數達86.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1.8%,其中: 海外旅游者人數達2.5萬人次, 比上年增長11.1% 。 旅游業總收入達3.75億元, 比上年增長74.4%。創外匯收入1662萬美元, 比上年增長23.9%。
八、個體、私營經濟
我市個體、私營經濟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穩步發展,
逐步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市個體經濟總戶數達到52618戶(含無證戶),從業人員達81405人; 私營經濟總戶數(有證戶)達到799戶,從業人員達22536人;個體私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3.9億元,比去年增長26.4%,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6%。
九、科技、教育、文化、
全市安排科技三項費用188萬元(發展橡膠產業三項費用60萬元), 共實施科技計劃項目65個,有效地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
截止年底, 全市成立地縣級學會、協會、研究會94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357個,舉辦科普講座 66次,聽講人數達1.24萬人次;舉辦科普展覽64 次,參觀人數達17.3萬人;實用技術培訓7.63萬人次,招收“農函大”人數3554人;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有力地推動了全市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
教育事業堅持“兩基”、“兩全”并重并舉的方針,全面實施素
質教育。全市擁有各類學校3184所,其中:大專1所,中等專業學校3
所,普通中學121所,職業中學10所, 進修學校8 所,小學2985所, 特殊學校1所, 幼兒園55所。在校學生人數35.57萬人,8個縣(區)已全部實現普六;有5個縣(區)實現普九,人口覆蓋地區為65.85%,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教育資源整合工程”取得階段成效,為教育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年末全市擁有綜合檔案館9個,文化館9個,鄉鎮文化站89個,
圖書館9個。藝術表演團隊7個,表演場所1個,電影隊60個, 印發《臨滄日報》312萬份。
廣播電視事業穩步發展。全市擁有電視發射臺及轉播臺1419座,比上年增加37座;地面衛星接收站3419座,比上年增加933座;有縣級廣播站8個,鄉級廣播站73個, 覆蓋率達87.85%,比上年提高0.56個百分點; 電視覆蓋率92.69%,比上年上升0.59個百分點。
十、 人民生活及社會福利事業
積極落實就業和再就業政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年開發就業
崗位11793個,比上年增加1107個,新增就業9947人;單位職工年均工資為12165元;據抽樣調查: 農民人均純收入1222元,比上年增加121元,增長11%, 是“九五”以來農民得到實惠最多的一年;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27元,比上年增長7.1%。
全市共有各類社會福利單位23個,全年救濟困難人口31.05萬人次,發放救災救濟款4241.7萬元。
十一、人口與計劃生育
2004年,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6.29‰,比上年低1.02個千分點,
死亡率為7.8‰,比上年高0.19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為8.49‰,比上年低1.21個千分點。 全市年末總人口為231.8萬人,比上年增加2萬人。計劃生育率為92.84%,綜合節育率為87.92%。
注: 年末人口數為市計劃生育委員會抽樣調查推斷數,生產總值、工業產值、工業效益、個私增加值等數據為快報數據,工業產值、發電量不含大朝山電站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