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和穩增長任務,文山州委、州政府團結帶領全州各族人民,深入學習和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昂揚的斗志,發揚釘釘子精神,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始終把加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努力克服經濟持續下行壓力,全州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17年全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91055萬元,同比增長10.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30340萬元,同比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2916680萬元,同比增長11.9%;其中工業增加值1822080萬元,同比增長13.4%;建筑業增加值1101935萬元,同比增長8.9%。第三產業增加值3544035萬元,同比增長10.3%。
全州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21.1:35.8:43.1調整為20.2:36.0:43.8。人均GDP由上年的20402元提高到22299元,同比增長9.5%。非公經濟蓬勃發展,創造增加值4157883萬元,同比增長10.2%,占全州GDP的比重為51.4%。
二、農業
農業和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780463萬元,同比增長6.0%。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636185噸,同比增長1.7%。
主要農產品產量(圖3)
單位:萬噸
農產品名稱2017年同比增長(%)
一、糧食總產量163.621.7
其中:夏收產量17.741.4
秋收產量145.881.7
稻谷45.340.7
包谷80.722.8
二、主要經濟作物產量
油料7.520.5
三七1.062.5
辣椒22.482.0
烤煙5.02-16.0
甘蔗154.25-16.0
蔬菜97.764.2
全年畜牧業總產值1088697萬元,同比增長4.8%;肉類總產量541309噸,同比增長2.1%。全年漁業總產值74588萬元,同比增長18.6%。
畜牧業生產情況(圖4)
指標名稱單位2017年同比增長(%)
出欄肥豬萬頭555.522.0
出欄肉用牛萬頭75.382.6
出欄肉用羊萬頭50.142.2
出欄家禽萬只1991.440.2
肉類總產量萬噸54.132.1
其中:豬肉產量萬噸42.593.0
牛肉產量萬噸7.390.0
羊肉產量萬噸0.971.1
禽肉產量萬噸3.14-4.4
禽蛋總產量萬噸2.89-4.4
大牲畜存欄萬頭179.812.5
生豬存欄萬頭398.131.3
農業生產能力和水利條件進一步提升。全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3戶,同比增長6.2%。農業機械總動力25.18億瓦特,同比增長3.1%。全州農機農田作業面積817萬畝,同比增長5.8%。全州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6.8%,同比增長0.8%。全年完成水利投資32.0億元,同比增長40.3%。全州有效灌溉面積達249.69萬畝,有效灌溉率達32.26%。農村供水實現全覆蓋,全州庫容達到6.41億立方米,共解決飲水安全人口176.53萬人,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人口86.95萬人。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健康發展。工業轉型升級邁出堅實步伐,全州工業經濟逐漸發展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822080萬元,同比增長13.4%,拉動全州GDP增長3.2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2.3%。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79861萬元,同比增長14.5%。其中,輕工業增加值599424萬元,同比增長12.4%;重工業增加值980437萬元,同比增長15.8%。分行業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40.4%,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增長25.3%,煙草制品業增長15.2%,醫藥制造業增長16.2%,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9.8%,黑色金屬冶煉和加工業增長29.2%,有色金屬冶煉和加工業下降1.7%,電力生產及供應業增長16.7%。五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下降2.1%,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17.7%。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圖6)
產品名稱單位2017年同比增長(%)
鐵礦石原礦萬噸26.51-66.5
錳礦石成品礦萬噸9.071.7
銅金屬含量萬噸1.8930.1
鉛金屬含量萬噸0.23-0.1
鋅金屬含量萬噸15.47-5.2
錫金屬含量萬噸1.384.7
鎢精礦折含量萬噸0.4331.1
成品糖萬噸21.02-4.1
白酒萬升6.1216.1
精制茶萬噸0.381.8
復烤煙葉萬噸5.317.5
化肥(折純)萬噸0.14-22.0
中成藥萬噸0.36-3.9
水泥萬噸723.75-4.3
磚億塊29.58-11.1
鐵合金萬噸19.3674.0
銻品萬噸0.58-9.7
氧化鋁萬噸92.39-10.7
黃金千克2015429.4
原煤萬噸94-4.9
發電量億千瓦時89.353.8
178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029737萬元,同比增長15.1%;實現利稅總額709156萬元,同比增長37.6%;其中實現利潤總額431013萬元,同比增長44.9%。
截止年底,全州共擁有發電廠172座,電力總裝機達215.5萬千瓦。其中:建成水電站164座,裝機容量179.7萬千瓦;建成光伏發電項目3座,裝機容量6萬千瓦;建成風電項目5座,裝機容量24.3萬千瓦;其它裝機容量4.85萬千瓦。
建筑業持續發展。全州建筑業增加值1101935萬元,同比增長8.9%。其中:全州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總產值738302萬元,同比增長23.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穩步提升。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7580674萬元,同比增長20.8%。其中:項目投資6595057萬元,同比增長27.5%;房地產開發投資985617萬元,同比下降10.5%。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352051萬元,同比下降14.5%;第二產業投資889536萬元,同比增長6.2%;第三產業投資6339087萬元,同比增長26.2%。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發展平穩。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33957萬元,同比增長12.3%。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521501萬元,同比增長11.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112455萬元,同比增長14.4%。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2835845萬元,同比增長12.1%;餐飲收入額798112萬元,同比增長12.7%。
在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19.6%,飲料類增長22.7%,煙酒類增長21.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1.4%,日用品類增長18.7%,化妝品類增長59.5%,金銀珠寶類增長9.9%,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9.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8.9%,中西藥品類增長52.8%,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3.1%,家具類增長18.2%,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0.9%,汽車類增長4.9%。
六、對外貿易和招商引資
全年進出口總額53549萬美元,同比下降9.6%,其中進口49648萬美元,下降7.8%;出口3901萬美元,下降27.1%。邊境貿易進出口總額908820萬元,同比增長12.6%,其中進口563340萬元,增長8.2%;出口345480萬元,增長20.5%;邊境小額貿易94659萬元,同比增長14.4%;邊民互市貿易814161萬元,同比增長12.4%。
全年從州外引進內資項目376個,同比下降0.5%;州外引進內資實際到位資金4170430萬元,同比增長18.0%。其中,省外引進項目212個,省外實際到位資金2260697萬元,同比增長17.7%;省內州外引進項目164個,省內州外實際到位資金1909733萬元,同比增長18.4%。
七、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和旅游業
交通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云桂高鐵文山段安全運營,累計發送和到達旅客542萬人次。蒙文硯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全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445公里,文山至馬關、廣南至那灑、文山至麻栗坡高速公路建設有序推進,瀘西至丘北至廣南至富寧、丘北至硯山、那灑至興街高速公路、蒙自經文山至廣西鐵路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國省干線改造升級步伐加快,建制村公路全部硬化,高速公路服務區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全面啟動。全年交通投資1632624萬元,同比增長70.3%。年底全州公路通車里程達16237公里。全年貨運周轉量335054萬噸公里,同比增長15.8%。客運周轉量725190萬人公里,同比增長2.2%。
年末全州機動車保有量84.57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0.2萬輛),同比增長6.7%,其中營運機動車保有量1.64萬輛,同比增長1.1%;非營運機動車保有量82.92萬輛,同比增長6.8%。
郵電通信進一步發展。全年郵政業務總量25692萬元,同比增長35.9%。移動、聯通及電信手機用戶共272.5萬戶,同比增長4.6%。信息網絡和“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建設穩步推進,新增傳輸光纜線路1.4萬公里,新增無線移動通信基站2265個,全州962個行政村(社區)全部通光纖寬帶網絡。
旅游產業快速發展,旅游收入持續增加。全州旅游文化項目投資29.8億元,接待國內外旅游者達2225.3萬人次,同比增長43.2%;實現旅游總收入2430113萬元,同比增長60.3%。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實力逐年增強。全年財政總收入1027648萬元,同比增長2.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68825萬元,同比增長4.0%;其中:稅收收入391485萬元,同比增長4.0%,占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68.8%;增值稅收入176254萬元,同比增長40.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215694萬元,同比增長18.1%;其中,八項支出持續增長,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50.4%,公共安全支出增長0.9%,教育支出增長17.5%,科學技術支出增長61.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1.2%,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增長14.8%,節能環保支出增長34.7%,城鄉社區支出增長415.2%。
金融平穩運行,信貸規模不斷擴大。年末全州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1172339萬元,比年初增加797516萬元,同比增長7.7%。其中:住戶存款余額5953407萬元,同比增長15.1%。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7472986萬元,比年初增加1070623萬元,同比增長16.7%;其中:住戶貸款余額4167132萬元,同比增長23.1%。
社會保險事業工作扎實推進。社會保險業全年保費收入22.5億元,同比增長19.4%。其中:財險保費14.0億元,同比增長16.1%;人壽險保費8.5億元,同比增長25.4%。全州保險賠付7.5億元,同比增長8.9%,賠付率33.3%。其中:財險賠付6.68億元,同比增長9.7%,賠付率47.7%;人壽險賠付8200萬元,同比增長2.1%,賠付率9.6%。
九、科技、教育、文化廣播、衛生和體育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全州專利申請量689件,同比增長31.5%;其中發明專利有效量142件,同比增長20.3%。全年得到國家和省科技計劃項目支持71項,獲得科技經費支持3727.5萬元;全州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7家,投入科技研發經費2.35億元,共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及制定標準69個(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191項;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4809萬元。
教育事業發展取得新成績。全年爭取中央和省補助資金21.97億元,“全面改薄”項目投入專項資金37.53億元,基礎教育裝備建設資金總額達3.37億元。教育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各級中小學校寬帶網絡接入率為99.0%,教學點接入率達73.0%,多媒體教學班級覆蓋率達到79.0%。全州有高等教育學校2所,在校生16934人,專任教師661人;中等職業學校27所,在校生32201人,專任教師1816人;普通中學154所,在校生212429人,專任教師14456人;小學1157所,在校生354409人,專任教師20020人;特殊教育學校7所,在校生1102人,專任教師214人。小學入學率99.74%,輟學率從2016年的0.08%下降到0.06%;初中入學率達82.93%,輟學率從2016年的5.01%下降到1.25%。
文化惠民工作有聲有色。全州文化系統共有文化站104個,博物館3個,公共圖書館9個。全州“五館一站”(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體育館及文化站)免費開放服務有序推進,受益群眾36萬余人。舉辦全州文藝匯演,深入開展文山州建州60周年群眾文化活動。共組織開展各類惠民演出800余場次,觀眾30余萬人次,免費寫春聯送春聯5000余幅。有14個項目進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3名傳承人進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候選名單。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6.64%和97.82%。廣播在省臺播出稿件51條,電視在央視、省臺播出481條。
體育事業深入推進。全州共實施全民健身基礎設施建設項目306個,其中實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37個,配發全民健身路徑141條。全年共舉辦各類群體賽事、活動及培訓200余次,近121余萬人次參與。2017年度參加備戰省運會的年度比賽獲得金牌50枚、銀牌30枚、銅牌47枚的較好成績。體彩銷售再創新高,全年銷售額18372萬元,增加銷售額1407萬元。
醫療衛生、計生服務能力和質量不斷提升。建立健全衛生計生服務體系、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強化服務管理,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不斷擴大參保覆蓋面,認真落實補償政策。全年實施衛生補短板、中央投資等建設項目25個,投資55879萬元,共審批民營醫院3家。全州共366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醫保。年末醫療衛生機構1345個(含村衛生室),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7868張、每千口人擁有病床4.9張,衛生技術人員23376人、每千人口擁有衛計人員6.43人。計劃生育工作扎實開展,全面落實兩孩政策,全州累計登記辦理二孩生育服務證12401份,全州一孩出生13344人,二孩出生13947人。2017年人均預期壽命74.18歲。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民生保障
人口適度增長。年末常住人口363.6萬人,增長0.4%。其中:鄉村人口215.21萬人,占總人口比重59.19%。城鎮人口148.39萬人,人口城鎮化率40.81%。少數民族人口210.9萬人,占總人口比重58.0%。人口出生率13.70‰,死亡率6.55‰,人口自然增長率7.15‰。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95元,同比增長8.6%,四項收入全面增長,工資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同比增長率分別為8.4%、7.3%、8.5%、12.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84元,同比增長9.3%,工資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四項收入同比增長率分別為8.9%、8.3%、6.1%、12.7%。
市場物價總體溫和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1%,較上年的1.6%回落了0.5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0.1%,非食品價格上漲1.4%;消費品價格上漲0.2%;服務類價格上漲3.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110.7,累計上漲10.7%;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103.9,累計上漲3.9%。
民生保障明顯提升。全年新增城鎮就業2.19萬人,其中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0.38萬人,扶持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0.3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44%。全州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6.81萬人,新增高技能人才881人。全州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擴大,各項社會保障參保人數達632.2萬人次,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257.2萬,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比上年分別提高63元、481元,5.36萬人享受高齡津貼。
脫貧攻堅取得重大突破。成立脫貧攻堅指揮部,組建了431支駐村工作隊,選派2085名工作人員駐村開展工作,實現脫貧攻堅責任和掛鉤幫扶工作全覆蓋。基本實現全州貧困對象精準識別“三率”清零,鎖定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6萬戶41.91萬人,全年共整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76.5億元,易地扶貧搬遷完成整改,實現搬遷入住2404戶10823人,進城入鎮安置比例達65.72%,改造“4類重點對象”危房4.2萬戶。全年95個貧困行政村出列,13.53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9.36%。
十一、環境保護
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加快。穩步推進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完成營造林面積48.88萬畝、低效林改造4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20.15萬畝,森林覆蓋率50.8%,石漠化地區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成效顯著。完成升級生態鄉(鎮)創建42個,州級生態村創建227個,制定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實施辦法,出臺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和考核目標體系,“河長制”體系全面設立,實現全州境內所有河流湖泊全覆蓋。
大力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全州城區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優良,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7.2%,水功能區地表水達標率為91.4%,新建(改造)城市公廁122座,12458個自然村實現垃圾有效治理,城市污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8%和95.0%。
節能降耗工作力度加大。努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經濟發展方式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型逐步向集約型方向轉變。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277.8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4.8%,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1.8噸標準煤/萬元,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5.9%。初步核算,2017年全州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95%。
注釋:
1.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人均GDP、農業總產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2.居民收入、價格指數、財政、金融、保險、外貿、招商、水利、勞動就業、移動通信、文化、廣播電視、教育科技、衛生、體育、林業、民生保障、扶貧、環保等數據均來自各有關部門;
3.本公報部分數據屬快報數,正式數據以《2017年文山州統計年鑒》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