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怒江調查隊
2017年3月
2017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全州上下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聚焦脫貧攻堅中心任務,堅持新發展理念,全力以赴打基礎、攻脫貧、育產業、惠民生、護生態、促和諧,全州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質量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17年全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41.5億元,可比增長10.9%,比全省(9.5%)高1.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20.86億元,同比增長5.4%,貢獻率為7.87%,拉動GDP增長0.8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43.25億元,同比增長12.7%,獻率為36.23%,拉動GDP增長3.9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77.39億元,同比增長11.4%,貢獻率為55.90%,拉動GDP增長6.09個百分點。全州三次產業比重:14.74:30.57:54.69。
其中,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23.82億元,增長9.9%,貢獻率為17.02%,拉動GDP增長1.86個百分點;建筑業增加值完成19.44億元,增長16.7%,比全省(11.5%)高5.2個百分點,貢獻率為19.22%,拉動GDP增長2.09個百分點。
非公經濟蓬勃發展,創造增加值56.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8%,占全州GDP的比重40.2%。
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由上年的23289元提高到25940元,比上年增長10.4%。
二、農業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33.7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5.4%。其中,農業產值13.9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7%;林業產值5.2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3%;牧業產值12.7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3%;漁業產值0.06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9.4%;農林牧漁服務業1.7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1%。
農業種植結構進一步調整。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達到99446公頃,比上年同期下降6.0%;糧食播種面積74274公頃,比上年同期下降7.1%;油料面積2821公頃,比上年同期下降7.3%;甘蔗種植面積503公頃,比上年同期下降29.0%。全年糧食總產量18.55萬噸,比上年同期下降8.3%,油料產量1757噸,比上年同期下降7.5%;甘蔗產量3萬噸,比上年同期下降36.3%。
表一:2017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一、糧食
噸
185458
-8.3
(一)谷物
噸
141554
-9.9
其中:小麥
噸
11208
0.0
玉米
噸
85871
-9.5
(二)豆類
噸
18994
-8.2
(三)薯類
噸
124550(不折)
1.9
二、油料
噸
1757
-7.5
三、甘蔗
噸
31597
-36.3
四、茶葉
噸
93
2.4
五、水果
噸
7321
3.4
六、蔬菜
噸
82334
1.9
七、中藥材
噸
4129
4.4
年末大牲畜存欄19.4萬頭,比上年同期下降3%。豬存欄56.88萬頭,比上年同期下降0.1%。預計全年豬牛羊肉類總產量3.8萬噸,預計比上年同期增長11.7%。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60.09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完成工業增加值23.8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9%。
表二:2017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規模以上)
產品名稱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十種有色金屬
噸
68000
3.04
其中:鋅
噸
68000
3.04
工業硅
噸
105221
3.28
鉛金屬含量
噸
13125
-9.45
鋅金屬含量
噸
151582
-19.56
硫酸(折100%)
噸
76250
5.18
水力發電量
萬千瓦小時
444420
13.29
規上水力發電量
萬千瓦小時
194686
28.75
規下水力發電量
萬千瓦小時
249734
3.59
18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虧損企業6個,占總規模以上工業33.3%。根據1-12月財務報表顯示: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2.95億元,同比增長16.69%。主營業務成本累計達到30.14億元,同比增長0.94%。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累計完成6.51億元,同比增長456.38%。虧損企業虧損總額累計達到0.26億元,同比增長23.42%。
完成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19.4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6.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保持較快增長。2017年,全州施工項目362個,比上年同期下降16.59%。其中,新開工186個,比上年同期下降43.29%。全州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含房地產)完成151.65億元,比上年增長25.41%。其中,房地產投資6.4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0.0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本年累計完成投資7.5億元,同比增長29.6%,占總量的4.9%;第二產業本年累計完成投資61.28億元,同比增長13.63%,占總量的40.4%;第三產業本年累計完成投資82.82億元,同比增長47.0%,占總量的54.7%。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消費品市場保持繁榮穩定,對外貿易下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53億元,比上年增長12.0%。按消費所在地分:城鎮完成27.81億元,比上年增長12.12%,鄉村完成8.71億元,比上年增長11.46%。
全州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978萬美元,同比下降39.33%。其中,出口531萬美元,同比下降62.34%;進口447萬美元,同比增長121.29%(外貿進出口總額為海關統計口徑數據)
六、郵電和旅游
郵電通信業平穩發展。全年郵政業務總量為2815.1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電信公司業務收入0.8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9%;年末擁有固定電話2.53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0.4%;年末擁有手機用戶6.57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35.7%;互聯網用戶(包括撥號上網用戶)達到5.22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18.9%。移動公司業務收入2.5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5%;移動電話用戶累計達到34.7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8.4%。聯通公司業務收入0.2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0%。(備注:由于2107年中國聯通怒江公司合并到保山公司,怒江公司不在提供電話用戶數)。
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383.9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2.98%。旅游業總收入47.48億元,比上年增長30.81%。
七、財政、金融
財政運行平穩,金融快速發展。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9.93億元,比上年增長4.93%。其中,稅收收入完成6.95億元,比上年增長4.92%。非稅收入完成2.98億元,比上年增長4.93%。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89.67億元,比上年增長7.58%。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2.53億元,比上年增長5.46%;教育支出13.90億元,比上年增長13.71%;農林水事務支出11.89億元,比上年下降26.73%;一般公共服務支出9.31億元,比上年增長21.68%。
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達到226.79億元,比年初增長15.85%。其中,儲蓄存款余額達到92.29億元,比年初增長16.07%。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達到126.60億元,比年初增長10.67%。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全州普通中學29所,招生(包括初中高中學生)11172(上年10711)人,比上年同期增加4.3%;在校生(包括初中高中學生)31622(上年29190)人,比上年同期增長8.33%;畢業生8766(上年7959)人,比上年同期增長10.1%。小學220(上年102)所,比上年同期增長156.8%;招生8870(上年8265)人,比上年同期增長7.32%;在校生47595(上年46330)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73%;畢業生7735(上年7577)人,比上年同期增長2.08%。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為99.74%(上年99.55%),初中學齡兒童凈入學率為77.53%。特殊教育機構1個,招生23人,在校生129人,畢業生10人。科技發展取得新成果。2017年爭取到省科技經費1192萬元。
九、廣播電視、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日益繁榮。2017年末,全州有藝術表演團體5個,藝術研究所1個,文化館5個,公共圖書館5個,文化站29個。廣播電視無線發射臺9座,廣播綜合覆蓋率98.11%,電視綜合覆蓋率98.11%。
衛生事業不斷進步。2017年全州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9個,與上年同期持平。病床2586張,比上年同期增長9.9%。衛生技術人員2634人,比上年同期增長11.6%。其中,執業醫師及助理醫師753人,比上年同期增長9.1%。全年住院人數6.08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1.3%。出院人數6.0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55%。全年診療210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6%。
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2017年全年,參加全國、全省各類單項比賽共獲61個名次。其中,金牌9枚、銀牌11枚、銅牌7枚。
十、生態環境和安全生產
2017年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21073公頃。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333公頃(去年同期2667公頃)。全州森林覆蓋率達到75.31%,自然保護區有2個,保護區面積達399579公頃。(其中:國家級1個323685公頃,省級1個75894公頃)。
2017年度全州安全生產直報系統內共統計各類事故26起、死亡27人,與前三年平均數相比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18%,其中較大事故1起,與前三年平均數相比較大事故起數同比下降75%。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適度增長。2017年末全州常住總人口達到54.7萬人。其中:瀘水縣18.92萬人,福貢縣10.09萬人,貢山縣3.88萬人,蘭坪縣21.80萬人。城鎮化率達到31.73%。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年末,全州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48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71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8%。
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5.27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5.04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2.21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數47.78萬人,其中,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人數4.78萬人。
十二、物價總水平(以上年同期為100)
2017年全州地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1.5%,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101.4%,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101.8%。
表三:2017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指標
全州(%)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101.5
一、食品煙酒內
100.8
二、衣著
100.8
三、居住
103.7
四、生活用品及服務
100.2
五、交通和通信
100.8
六、教育文化娛樂
100.5
七、醫療保健
103.1
八、其他用品和服務
102.6
表四:2005-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
人均純收入及其年均增長速度
指標
城鎮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元)
農民人均
純收入(元)
2005年
1034
2006年
1096
2007年
1232
2008年
8042
1448
2009年
9619.7
1709
2010年
10479
2005
2011年
12117
2362
2012年
14221
2773
2013年
15999
3251
指標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元)
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014年
17266
4297
2015年
19010
4791
2016年
20721
5299
2017年
22648
5871
注:
1、根據國家統計局云南調查總隊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改革方案,自2014年起城鄉兩個收入實行新口徑,即: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表三、表四內容由國家統計局怒江調查隊提供。
3、本公報常住人口、農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固定資產投資、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調查等為年報數,GDP相關指標指標均為初步測算數。
4、社會發展有關指標數據由相關部門提供。
5、地區生產總值和各項增加值絕對額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口徑計算,一、二、三產業按國民經濟新行業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