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怒江調查隊
2021年1月29日
2020年,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復雜變化,特別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對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實現“十三五”收官的繁重任務,全州上下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州上下攻堅克難,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發展全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有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及時化解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全州經濟復蘇向好。
一、綜合
根據各專業經濟數據和部門信息資料進行初步測算,2020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10.73億元,可比增長7.1%。其中,第一產業完成30.63億元,同比增長5.2%;第二產業完成74.01億元,同比增長8.0%;第三產業完成106.08億元,同比增長7.0%。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4.6:35.1:50.3。
二、農業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47.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5.2%。其中,農業產值16.6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7%;林業產值8.5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9%;牧業產值20.6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漁業產值0.0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7%;農林牧漁服務業1.1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9%。
農業種植結構進一步調整。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8083公頃,比上年同期下降6.4%;油料面積1864公頃,比上年同期增長9.4%;甘蔗種植面積166公頃,比上年同期下降37.4%。全年糧食總產量16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0.69%,油料產量1128噸,比上年同期增長2.4%;甘蔗產量1.35萬噸,比上年同期下降24%。
表一:2020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一、糧食
噸
160040
0.69
(一)谷物
噸
118990
2.95
其中:小麥
噸
8434
-10.36
玉米
噸
80920
11.08
(二)豆類
噸
16310
-9.46
(三)薯類(鮮薯)
噸
123700
-2.38
二、油料
噸
1128
2.4
三、甘蔗
噸
13535
-24.0
四、茶葉
噸
143.5
31.9
五、水果
噸
9744
10.3
六、蔬菜
噸
90099
3.2
七、中藥材
噸
4154.6
-3.7
年末豬牛羊存欄83.89萬頭/只,比上年同期增長5.3%。其中,豬存欄36.85萬頭,比上年同期增長19.2%。全年豬牛羊肉總產量3.69萬噸,預計比上年同期增長0.2%。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78.94億元,比上年下降2.8%。規模以上工業增同比增長1.7%。
表二:
2020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規模以上)
產品名稱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十種有色金屬
噸
40287
-27.0
其中:鋅
噸
40287
-27.0
硅酸鹽水泥熟料
噸
886552
0.5
水泥
噸
975796
-0.8
鉛金屬含量
噸
12975
-14.9
鋅金屬含量
噸
116435
-8.4
硫酸(折100%)
噸
47830
-27.8
水力發電量
萬千瓦小時
536617.48
4.89
規上水力發電量
萬千瓦小時
252753.72
12.28
規下水力發電量
萬千瓦小時
270477.33
-1.89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個(含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怒江、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怒江),虧損企業2個。根據1—12月財務報表顯示:企業營業收入累計完成82.96億元,同比下降2.5%。營業成本累計達到55.44億元,同比下降0.5%。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累計完成12.6億元,同比下降14.3%。虧損企業虧損總額累計達到0.59億元,同比下降85.5%。
完成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35.7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7.8%。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保持較快增長。2020年,全州施工項目336個,比上年同期增長%。其中,新開工163個,比上年同期增長44.2%。全州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含房地產)比上年增長11.0%。其中,房地產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185.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同比增長120.6%,占總量的3.3%;第二產業同比增長2.3%,占總量的10.9%;第三產業同比增長10%,占總量的85.8%。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消費品市場持續恢復,對外貿易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2億元,比上年下降14.4%。按消費所在地分:城鎮完成27.0億元,比上年下降14.2%;鄉村完成9.61億元,比上年下降15.0%。(由州統計局商貿和服務業科提供)
全州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89068萬元,同比增長83%。其中,出口13949萬元,同比下降5.7%;進口75119萬元,同比增長121.7%(外貿進出口總額為海關統計口徑數據)。
六、郵電和旅游
郵電通信業平穩發展。全年郵政業務總量完成5045.6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3%。郵政業務總收入完成6051.9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1%
電信公司業務收入1181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52%;年末擁有固定電話21127戶,比上年同期下降39.15%;年末擁有手機用戶159761戶,比上年同期增長4.79%;互聯網用戶(包括撥號上網用戶)達到73983戶,比上年同期增長3.87%。(由電信公司提供)
移動公司業務收入3.08億元,移動電話用戶累計達到34萬戶,互聯網用戶達到6萬戶。(由移動公司提供)
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247.74萬人次,比上年下降44.9%。旅游業總收入25.09億元,比上年下降60.11%。
七、財政、金融
財政運行平穩,金融加速發展。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5.08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0.19億元,比上年增長7.5%。非稅收入完成4.89億元,比上年增長35.8%。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163.18億元,比上年下降7.1%。
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達到270.44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住戶存款余額達到119.08億元,同比增長9.62%。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達到214.85億元,比年初增長20.23%。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全州普通中學31所,招生(包括初中、高中生)12094上年11613人,比上年同期增長4.15%;在校生(包括初中、高中學生)33708(上年33002)人,比上年同期增長3.12%;畢業生10787(上年10259)人,比上年同期增長5.15%。小學163(上年167)所,比上年同期減少2.4%;招生10394(上年9543)人,比上年同期增長8.92%;在校生53239(上年50435)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56%;畢業生7491(上年7381)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49%。小特殊教育機構1個,招生183人,在校生993人,畢業生192人。
科技發展取得新成果。2020年爭取到省科技經費873萬元。
九、廣播電視、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日益繁榮。2020年末,全州有藝術表演團體5個,文化館5個,公共圖書館5個,文化站29個。廣播電視無線發射臺26座,廣播綜合覆蓋率99.33%。
2020年底,全州有339個衛生醫療機構,其中:綜合醫院10個,中醫院2個,1個專科醫院,疾控中心5個,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5個,衛生監督所5個;中心血站1個;鄉鎮衛生院28個,社區服務中心3個;診所15個,村衛生室264個(包括8個村醫療點)。2020年12月全州衛計技術人員有350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002人,注冊護士1385人,藥師(士)128人,檢驗技師157人,其他732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170人;管理人員96人;工勤技能人員201人。
十、生態環境和安全生產
2020年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9.73萬畝。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1萬畝。全州森林覆蓋率達到78.90%,自然保護區有2個,保護區面積達599.37萬畝。(其中,國家級1個485萬畝,省級1個114萬畝)。
2020年度全州安全生產直報系統內共統計各類事故42起,同比上升35.5%。死亡39人,同比上升18.2%。受傷21人,同比上升61.2%,年內未發送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十一、人民生活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年末,全州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06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0%。
十二、物價總水平(以上年同期為100)
2020年全州地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4.7,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104.0,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101.6。
表三:2020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指標
全州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104.7
一、食品煙酒
113.8
二、衣著
100.4
三、居住
100.3
四、生活用品及服務
101.0
五、交通和通信
98.2
六、教育文化娛樂
100.2
七、醫療保健
100.7
八、其他用品和服務
104.6
表四:2005~202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
人均純收入及其年均增長速度
指標
城鎮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元)
農民人均
純收入(元)
2005年
1034
2006年
1096
2007年
1232
2008年
8042
1448
2009年
9619.7
1709
2010年
10479
2005
2011年
12117
2362
2012年
14221
2773
2013年
15999
3251
指標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元)
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014年
17266
4297
2015年
19010
4791
2016年
20721
5299
2017年
22648
5871
2018年
24558
6449
2019年
26650
7165
2020年
27506
7810
注:1、本公報中各項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怒江統計年鑒2020》為準。
2、表三、表四內容由國家統計局怒江調查隊提供。根據國家統計局云南調查總隊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改革方案,自2014年起城鄉兩個收入實行新口徑,即: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地區生產總值和各項增加值絕對額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口徑計算,一、二、三產業按國民經濟新行業分類。
4、社會發展有關指標數據由相關部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