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寶雞調查隊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圍繞建設“關天經濟區副中心城市”目標,全力抓好“十件大事”,強力推動“五大突破”,全市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產總值1175.75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8.56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749.25億元,增長17.6%;第三產業增加值297.94億元,增長11.0%。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1579元,折合5012美元(匯率為1美元兌6.3009元人民幣)。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578.51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達49.2%。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5.2%,其中城市上漲5.1%,農村上漲5.2%。全市商品零售價格上漲5.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5.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10.9%;農村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0.4%。
全年市區新建住宅銷售價格比上年上漲5.9%,漲幅比上年回落2.2個百分點。
全年財稅總收入151.67億元,比上年增長28.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1.44億元,增長32.7%。全年稅收合計120.08億元,比上年增長22.4%,其中:國稅收入81.78億元,增長20.2%;地稅收入38.30億元,增長27.1%。
全年財政支出163.74億元,比上年增長23.1%。其中,用于教育的支出37.53億元,增長42.7%;用于農林水事務的支出24.43億元,增長27.5%;用于社會保障和就業的支出22.67億元,增長25.6%;用于醫療衛生的支出13.93億元,增長25.2%;用于住房保障的支出11.69億元,增長1.47倍。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及服務業完成總產值215.72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農業產值114.77億元,增長10.2%;牧業產值85.88億元,增長2.3%。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3.54萬公頃,比上年略降0.5%;油料播種面積1.30萬公頃,比上年下降2.0%。糧食總產量142.52萬噸,增長3.0%。其中,夏糧總產77.38萬噸,增長2.5%,秋糧總產65.14萬噸,增長3.6%。油料總產2.21萬噸,下降0.6%。
全年畜牧業生產形勢良好,主要畜牧業產品產量穩步增長,畜禽存欄量保持穩定。
全年園林水果總產量118.56萬噸,比上年增長22.2%。其中,蘋果產量63.98萬噸,增長19.6%;獼猴桃產量41.25萬噸,增長40.0%。蔬菜總產量112.61萬噸,增長4.7%。
農用機械總動力209.37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5.5%。大中型拖拉機1.37萬臺,增長11.4%;小型拖拉機3.16萬臺,增長4.3%。
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5.74萬公頃,占年末常用耕地面積的51.5%。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604.32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34.32億元,增長19.3%。
年末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86戶,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112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92.40億元,增長32.8%。其中國有企業產值640.40億元,增長39.3%;集體企業8.5億元,下降34.0%;股份企業885.2億元,增長28.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145.90億元,增長48.4%;其他經濟企業12.40億元,下降3.4%。輕工業產值343.80億元,增長35.9%;重工業產值1348.60億元,增長32.0%。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八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71.91億元,增長33.0%。其中,冶金工業產值555.93億元,增長42.5%;裝備制造業529.87億元,增長18.8%;食品制造業245.47億元,增長35.5%;能源化工業166.71億元,增長44.0%;非金屬礦物制品業81.27億元,增長59.6%;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54.88億元,增長27.6%;紡織服裝業25.0億元,增長21.9%;醫藥制造業12.78億元,增長31.0%。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144.93億元,比上年增長23.9%(按現價計算)。全市四級以上總承包、專業承包及勞務分包建筑企業97家,其中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一級資質企業12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54.98億元,增長38.4%。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8.03億元,比上年增長31.9%。其中固定資產投資918.03億元,增長31.9%;農戶投資45.34億元,增長39.6%;跨市區項目投資44.66億元。
在固定資產中,第一產業投資36.6億元,增長32.1%;第二產業投資427.35億元,增長31.1%;第三產業投資454.08億元,增長31.5%。
全年房地產企業開發投資73.77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商品房施工面積459.9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1.8%,其中新開工面積169.94萬平方米,下降16.7%。商品房銷售面積210.08萬平方米,增長5.9%,其中住宅203.46萬平方米,增長5.2%。
全年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50705套。其中:廉租房5740套,公共租賃房20173套,經濟適用房2584套,限價商品房11641套,城市棚戶改造7149套,國有工礦棚戶改造394套,國有林區棚戶改造及國有林場危房改造3024套。
五、國內貿易、對外經濟和旅游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4.78億元,比上年增長16.5%。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19.89億元,增長17.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4.90億元,增長6.4%。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314.49億元,增長17.1%;餐飲收入額40.29億元,增長11.7%。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企業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133.35億元,比上年增長27.4%。其中,餐飲收入8.01億元,增長17.7%;商品零售額125.34億元,增長28.0%。從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主要類別看:吃類商品8.64億元,增長31.0%;穿類商品13.14億元,增長37.2%;日用類商品3.5億元,增長38.3%;石油及制品33.77億元,增長26.8%;汽車類8.78億元,增長14.8%;娛樂體育類0.22億元,增長3.7%。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8.2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5%。其中,出口4.99億美元,增長88.7%;進口3.24億美元,下降5.6%。
全年簽訂利用外資項目4個,實際使用外資5497萬美元。
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10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4%,其中境外游客20.3萬人次,增長27%。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32億,增長32%。
全市現有各類旅游景區(點)47個,其中人文景區27個,自然景區20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5個,3A級旅游景區12個,2A級旅游景區6個,A級旅游景區1個。千陽千湖公園被命名為國家濕地公園,渭水之央被命名為國家水利風景區。太白山、通天河森林公園,周公廟、關山草原景區榮獲“陜西省平安優秀景區”稱號。年末國內旅行社41家,星級賓館飯店38家。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成功舉辦了“第十一屆中國寶雞法門寺國際文化旅游節暨太白山旅游登山節”。2011年寶雞市榮膺“中國最佳文化休閑旅游目的地城市”。
六、交通、郵電
全市境內公路總里程14855公里,公路密度達到81.9公里/百平方公里(含村公路)。全年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0億元。寶平高速新建、西寶高速改擴建工程均建成通車。新修、改建縣鄉公路261公里,全市100%的鄉鎮、98.7%的行政村通上了油路。
全年公路旅客運輸量9606萬人,比上年增長18.3%,旅客運輸周轉量25.5億人公里,增長19.7%;貨物運輸量7725萬噸,增長17.4%,貨物運輸周轉量81.2億噸公里,增長22.1%。全市共有營運載貨車輛20002輛,營運客車5921輛,其中出租汽車3074輛。
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15.97萬輛,比上年增長19.3%。其中:載客汽車11.22萬輛,增長25.5%;載貨汽車2.94萬輛,增長8.1%;其他汽車1.81萬輛,增長4.6%。在載客汽車中,私人轎車5.18萬輛,增長30.5%。
全年郵電業務總收入19.78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其中:郵政業務收入2.30億元,增長21.1%;電信收入17.48億元,增長11.4%。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354.83萬戶,其中:固定電話66.63萬戶,移動電話288.20萬戶。電話普及率95.2部/百人。互聯網用戶29.55萬戶。
七、金融、證券和保險業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220.82億元,比年初增長13.4%,增加144.05億元。其中,個人存款余額764.62億元,增長16.1%;單位存款余額445.34億元,增長9.1%。
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519.84億元,比年初增長19.0%,增加82.8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203.06億元,增長14.7%;中長期貸款302.85億元,增長19.0%。
年內引進中國民生銀行寶雞分行和中信銀行寶雞分行兩家金融機構。年末全市有小額貸款公司7戶,貸款余額2.73億元。阜外銀行投放寶雞貸款余額81.89億元,全市實際利用信貸資金604.46億元。
全年證券市場各類證券成交額567.47億元,比上年下降29.3%。其中,基金、股票成交額551.43億元,下降30.9%。
年末共有保險公司29家,實現保費總收入29.22億元,比上年下降2.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6.39億元,增長13.7%;壽險保費收入21.90億元,下降6.8%;健康和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0.93億元,增長22.4%。全年各類賠款與給付支出7.43億元,增長11.2%。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3.05億元,增長10.5%;人身險賠款與給付支出4.38億元,增長11.7%。保險深度(保費收入/GDP)2.49%,保險密度(保費收入/總人口)783.97元/人。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共有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6所,招生0.86萬人,在校學生2.80萬人;普通高中56所,招生2.80萬人,在校學生9.04萬人;職業高中及中等職業學校44所,招生2.90萬人,在校學生7.68萬人;普通初中163所,招生4.37萬人,在校學生14.55萬人;普通小學796所,全年招生3.50萬人,在校學生22.67萬人。共有幼兒園281所,在園幼兒7.72萬人,其中學前班幼兒3.46萬人。
全年組織爭取國家、省科技項目100項。其中,國家“863”計劃和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33項;省科技統籌創新工程、重大科技創新專項等科技項目67項。實施市級科學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和重大科技專項計劃項目115項。其中重大科技專項項目52項;科學技術研究發展項目63項。全年專利申請量1082件,專利授權量674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254件,發明授權量90件。
成功創建2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現了“零”的突破。2011年,寶雞市榮獲“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市”。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2個,群眾文化館13個,公共圖書館13個。農村鄉鎮文化站106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13個,藝術科研機構1個。
年末有市級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縣區級廣播電視臺10座。
年末共有博物館機構18個,文物藏品5萬多件,其中館藏一級文物481件。
年末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788個(含1833個村衛生室)。其中:醫院80所,鄉鎮衛生院171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76家,疾病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24所,婦幼保健機構13所。衛生人員達到2.52萬人,衛生技術人員1.8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0.66萬人,注冊護士0.62萬人。床位1.72萬張,其中:醫院1.15萬張,衛生院0.34萬張。
全市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分別為22.31/10萬和8.34‰,兒童免疫規劃接種率達到99.52%。甲類傳染病無發病,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為109.40/10萬,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為201.76/10萬。
2011年寶雞市先后承辦了全國女子足球聯賽、全國乒乓球錦標賽、CBA全國青年籃球聯賽、第二屆環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全國競走錦標賽暨達標賽、海峽兩岸絲綢之路極限探索活動、全國航海模型比賽等七項全國比賽。承辦了田徑等9項省年度比賽。在參加的18個省年度比賽中,取得216.5枚金牌、8040.4分,勇奪金牌和總分全省第一。
全民健身活動取得新突破,舉辦了冬泳友誼賽、摩托車越野賽、迎新春體育大拜年活動、太白山登山活動和第三屆體育大會。2011年寶雞市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全國“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試點單位。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72.72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為9.26‰,死亡率為5.91‰,自然增長率為3.35‰。
全市城鎮新增就業5.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5%以內。全年農民工總數為89.17萬人,其中本地農民工34.68萬人,外出農民工54.49萬人。全年勞務輸出技能培訓14.6萬人。實現免費創業培訓6932人,免費就業培訓3.1萬人。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37元,比上年增長17.7%,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1.9%。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5263元,增長15.1%。農民人均純收入6340元,增長25.8%,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9.6%。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270元,增長18.0%。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8.3平方米,增長2.2%;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2.7平方米,增長4.5%。
年末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48.99萬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50.69萬人。失業保險參保32.14萬人,工傷保險參保33.16萬人,生育保險參保18.34萬人。年末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43.8萬人,參保率95%。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8.50萬人,參保率95%。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63.99萬人,參合率98.22%。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社會福利院3個,縣級福利中心6個,民辦福利機構6個,共有福利床位2157張。全市85855名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92233名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戶敬老院47所,6066名農村居民得到政府五保救濟。全市大病醫療救助64022人,其中資助農村參加合作醫療37045人,日常救助17511人,醫后救助8980人,建立并順利實施了臨時救助制度,全市開展臨時救助9633人。
積極實施整村推進、扶貧移民搬遷、產業扶貧、貧困戶能力建設、社會扶貧、外資扶貧“六大扶貧工程”,帶動了南部秦嶺山區、西部關山山區、北部喬山地區三大區域十三個重點板塊的扶貧開發。全年實現6.19萬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
十一、城市建設
年末城市道路長度485公里,人均道路面積15.5平方米,路燈總盞數達到5.59萬盞。城市公交營運車輛665臺,運營線路36條,線路總長度463公里,年客運量1.84億人次,萬人擁有公交車輛11.8標臺。市區垃圾無害化率100%;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79%;城市居民用氣總戶數27.28萬戶,燃氣普及率98.7%;城市供水管網總長565公里,用水普及率99.87%;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8%,綠地率39.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4.89平方米。
全年用水量6.43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1%。其中:生活用水量1.24億立方米,增加11.7%;工業用水0.77億立方米,增加1.3%;農業用水4.42億立方米,下降0.2%。
十二、環境、資源和安全生產
全年COD排放量5.21萬噸,比上年污染普查數削減4.0%,SO2排放總量4.85萬噸,削減4.9%。市區空氣質量二級和二級以上天數為317天,占全年監測天數的87%。市區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市區污水處理率93.0%。
全年平均氣溫川塬區為11.7~13.4℃,各地較常年偏高0.1~0.3℃。年極端最低氣溫:川塬區:-13.4~-8.6℃,山區:-21.8℃~-12.9℃。年極端最高氣溫:川塬區:37.4~40.2℃,山區:31.0~36.9℃。全年總降水量725.5~1113.6mm。總日照時數1547~1909小時。市氣象臺共發布各類氣象預警信號35次。
全年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工程等林業重點工程造林34.4萬畝,其中人工造林9.4萬畝,封山育林18萬畝,飛播造林7萬畝。1292萬畝森林資源得到全面有效保護。全民義務植樹982萬株,育苗面積21450畝。森林公園接待游客60.2萬人次,森林旅游綜合收入3426萬元。
寶雞市耕地保有量542.34萬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493.46萬畝。
年末全市境內共有礦產地202處,發現各類礦種資源45種,其中列入陜西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礦種19種,礦區96處,已探明礦產資源儲量潛在價值列全市前三位的礦種有:水泥用灰巖、磷、煤,新增黃金儲量60噸。全市共有各類采礦企業356戶,共設置探礦權78個,累計勘察投入1.01億元,勘察登記總面積2818.44平方公里。
全年全市共發生安全生產事故1513起,比上年上升17.8%,死亡179人,下降7.3%。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66人,下降2.4%,工礦商貿企業職工死亡12人,下降45.5%。
注:1、本資料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糧食播種面積、糧食總產量、夏糧產量和秋糧產量系調整后數據。
4、從2011年開始,納入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的工業企業起點標準從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提高到2000萬元。
5、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指標不含供電局、煙廠、陜汽、法士特四家數據。
6、從2011年開始,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的起點標準從計劃總投資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因此201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絕對數與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徑計算的。與此同時,月度投資統計制度將統計范圍從城鎮擴大到城鎮和農村企事業組織,并定義為“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
7、從2010年開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采用新的分組,將經營單位所在地分組由“城市”、“縣及縣以下”改為“城鎮”、“鄉村”,新設按“商品零售額”和“餐飲收入額”兩種消費形態的分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