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面對經濟形勢復雜多變、通脹壓力較大等嚴峻挑戰,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全面貫徹落實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全市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實現了“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產總值362.88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0.61億元,增長6.5%,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9.5%;第二產業增加值162.96億元,增長21.2%,占44.9%;第三產業增加值129.31億元,增長13.1%,占35.6%。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80.02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49.6%。
二、農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124.76億元,增長6.7%。增加值70.61億元,增加值按可比價計算增長6.5%。全年糧食總產量為59.8萬噸,較上年減少15.8%。其中夏糧產量22.9萬噸,秋糧產量36.9萬噸。
全年荒山荒地造林面積達2.91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1.72萬公頃,飛播造林0.8萬公頃。
全市通過開展畜禽規模養殖標準化創建,創建部級示范場2個、省級示范場13個、市級示范場100個。大力推進規模養殖,發展各類畜禽規模養殖場1707個,適度規模養殖戶4745戶,規模養殖場畜禽存欄數占到全市總存欄數的46%。
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加強。農用機械總動力76.9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7.6%。實際機耕面積達到62.37萬畝。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11年底,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20戶,其中產值過億元企業30戶。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96.31億元,增長25.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75.10億元,比上年增長28.7%。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241.89億元,比上年增長47.2%,其中輕工業實現產值49.43億元,增長48.5%;重工業實現產值192.46億元,增長45.7%。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22.3%;集體企業增長17.3%;股份制企業增長49.0%;股份合作企業增長38.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48.5%;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76.2%。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9.71億元,比上年增長47.0%。產銷率88.7%。工業銷售產值為214.49億元,比上年增長41.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9.42億元,增長49.8%。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保持增長趨勢。
2011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66.65億元,比上年增長25.0%。全市資質等級以上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82.2億元,增長38.4%,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17.78億元,增長44.5%,實現利潤4.26億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12.3萬平方米,其中實行投標承包面積396.77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452.0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8.36億元,比上年增長30.9%。其中,固定資產投資256.84億元,增長30.6%;跨區投資完成37.21億元,比上年下降1.4%;農戶投資完成14.32億元,增長55.5%。
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所占比重為4.8%;第二產業投資所占比重達到48.8%,比上年提高了近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所占比重為46.4%,比上年下降了近4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3.42億元,增長54.1%。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資43.6億元,開工40047套,建成29344套。
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0.98億元,比上年增長33.5%,房屋銷售面積達到43.30萬平方米,增長29.4%。房地產開發中,住宅投資完成8.96億元。
五、交通運輸、郵電通訊及旅游
全年地方交通建設投資7.14億元,全市公路里程達到16626.9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351公里。
客運量3667萬人次,增長25.7%,客運周轉量220611萬人公里,增長27.0%;貨運量552萬噸,增長26.6%,貨運周轉量60482萬噸公里,增長25.0%。
郵電業務總量9.3億元。2011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38萬部,電話普及率達到56部/百人。
全年共接待游客170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8.12億元,分別增長34.1%和41.1%。
六、商業貿易、對外經濟和物價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18億元,增長16.4%。其中,城鎮市場零售額71.70億元,增長16.4%;鄉村市場零售額20.48億元,增長16.4%。
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3.37億美元,增長9.2%。其中,出口總額0.04億美元,下降92.4%,進口總額3.33億美元,增長29.7%,實現貿易逆差3.29億美元。全年吸收外商投資6600萬美元,增長12.5%。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上漲4.3%,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1.5%,居住價格上漲5.4%。各類價格指數如下(以上年價格為100):
七、財政和金融
財政總收入26.75億元,增長25.9%。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49億元,增長37.3%。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06.62億元,增長18.2%。
2011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46.66億元,增長16.6%。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92.53億元,增長18.1%。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87.49億元,增長19.8%。其中,短期貸款為55.82億元,下降1.6%;中長期貸款為129.49億元,增長30.9%。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3009元,比上年末升值3218個基點,升值幅度為5.1%。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共有普通本科院校1所,在校學生7939人;高等職業院校1所,在校學生5150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0所,在校學生29963人;普通中學180所(其中初中155所),在校學生15.65萬人(其中初中10.21萬人);小學1130所,在校學生17.15萬人;幼兒園296所,在園幼兒(包括學前班)5.46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殘疾兒童361人。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為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83.3%。
全年全市專利申請203件,比上年增長47.1%。其中發明專利67件,實用新型專利61件,外觀設計專利75件,分別占全市申請總量的33.0%、30.0%和37.0%。
九、文化、體育和衛生
全市建成市級文化資源共享工程中心1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7個。建立了市縣鎮村四級文化服務體系,全市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3.6%和98.7%。年末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51.5萬冊。
2011年全市成功承辦了國際青年女籃四國挑戰賽。在參加省第十五屆運動會年度比賽中獲得17枚金牌、16枚銀牌和18枚銅牌。全年累計銷售體育彩票3572萬元,比上年增長14.2%。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擁有衛生機構2616個,其中醫院(含衛生院)182家。共有床位7998張,其中醫院(含衛生院)病床7143張。共有衛生人員14519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9401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3217人,注冊護士2713人。
十、資源、環境、社會治安、安全生產
年末耕地總資源296.25萬畝,常用耕地面積205.49萬畝。年內減少耕地1.88萬畝,建設占用耕地1.10萬畝,因災廢棄耕地0.26萬畝,退耕還林還草占地0.09萬畝。年內新增耕地9.66萬畝,其中廢棄地利用2.93萬畝,圍墾0.20萬畝,園地改為耕地0.28萬畝,新開荒地面積1.02萬畝,其它5.22萬畝。
全市水資源擁有量74.21億立方米。2011年,用水總量37305萬立方米,其中農業灌溉19523萬立方米,城鎮生活用水3653萬立方米,工業用水5236萬立方米,林牧漁畜用水3642萬立方米。
全市已探明并列入陜西省儲量表的礦種有46種108處,大型礦藏35個、礦產資源潛在價值超過3400億元。境內遍生野生纖維、淀粉、油料等農林特產260多種。商洛素有“秦嶺藥庫”之美稱,現有中藥材品種1192種,其中大宗道地中藥材265種。
環境監測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商洛市區環境空氣質量達到或好于國家二級環境質量標準的天數達351天,占全年總天數96.2%。一級天數159天,占全年總天數43.6%,二級天數192天,占全年總天數52.6%,與2010年二級以上天數350天相比上升0.3%,空氣質量得到持續改善。
全年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有效解決了一批民生領域的熱點和突出問題,為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維護社會安定有序、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全市公眾對社會治安滿意率繼續排名全省前列,達到95.34%。
全年全市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435起,比上年增加114起,上升35.5%。死亡134人,比上年減少5人,下降3.6%;受傷272人,比上年增加132人,上升94.3%。直接經濟損失586.6萬元,比上年減少84萬元,下降12.5%。發生死亡3人以上的安全生產事故2起。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社會保障
2011年末,全市公安戶籍人口247.8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55.96萬人。據5‰人口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33.62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15‰。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44元,增長17.1%,農民人均純收入4586元,增長27.2%。全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0500元,增長16.4%。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增長。2011年末全市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92.53億元,增長18.1%。
民生工程進展順利。全年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資43.6億元,開工40047套,建成29344套。社保體系逐步完善,失業、工傷、生育、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實現了市級統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了全覆蓋;最低工資標準提高至800元,一些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58.6%,高齡老人生活補貼政策全面落實。2011年底,全市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3.62萬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35.72萬人。全市有4.75萬城鎮低收入群眾、29萬農村低收入群眾享受低保政策,生活得到保障。全年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4.4萬人,創經濟收入41.1億元,新增城鎮就業15369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956人,農民工回鄉創業15448人,創辦各類企業及經濟實體6712個,帶動就業52631人,以創業帶動就業成為擴大就業的新增長點。
注:1、本公報部分指標為初步統計數;
2、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