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
2013年,面對復雜嚴峻的發展形勢和經濟下行的壓力,省委、省政府領導全省人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堅持實施“穩中有為、提質增效”的發展戰略,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全力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全省經濟呈現總體平穩、穩中趨好的發展態勢。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16045.21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26.05億元,增長4.7%,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5%;第二產業增加值8911.64億元,增長12.6%,占55.5%;第三產業增加值5607.52億元,增長9.9%,占35%。人均生產總值42692元,比上年增長10.6%。
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8376.22億元,占生產總值的52.2%,比上年提升1個百分點。
二、農業
據抽樣調查,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105.13千公頃,比上年下降0.7%。其中,夏糧1237.4千公頃,下降3.8%;秋糧1867.73千公頃,增長1.5%。糧食總產量1215.8萬噸,下降2.4%。其中,夏糧423.6萬噸,下降10.3%;秋糧792.2萬噸,增長2.5%。
2013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指標
產量
比上年增長(%)
糧食
1215.80萬噸
-2.4
棉花
5.79萬噸
-13.8
油料
59.52萬噸
-1.4
其中:油菜籽
39.67萬噸
-0.7
烤煙
8.54萬噸
-6.7
蔬菜
1629.36萬噸
6.8
水果
1764.41萬噸
4.2
其中:園林水果
1487.38萬噸
3.5
其中:蘋果
942.82萬噸
-2.3
茶葉
4.07萬噸
15.5
全年造林面積341.19千公頃,比上年增長4%。水產品產量12.52萬噸,增長18.7%。
2013年畜牧業生產情況
指標
產量
比上年增長(%)
肉類總產量
112.56萬噸
5.1
其中:豬肉
88.34萬噸
5.8
牛肉
7.52萬噸
0.3
羊肉
7.04萬噸
2.7
奶類總產量
188.55萬噸
-0.3
其中:牛奶
141.09萬噸
-0.5
禽蛋產量
55.40萬噸
6.8
牛年末存欄
143.13萬頭
-2.5
其中:奶牛
46.53萬頭
-0.8
羊年末存欄
638.84萬只
-0.9
豬年末存欄
897.90萬頭
-0.3
家禽存欄
6708.40萬只
-0.6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7507.34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258.56億元,增長13.1%。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增加值6205.77億元,增長12.6%;輕工業1052.79億元,增長15.9%。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八大支柱產業增加值7032.72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能源化工工業4220.48億元,增長10.1%;裝備制造業932.09億元,增長15.9%;有色冶金工業666.1億元,增長16.8%;食品工業627.75億元,增長15%;非金屬礦物制品業285.97億元,增長27.3%;醫藥制造業144.75億元,增長13.4%;紡織服裝工業80.89億元,增長14.2%;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74.69億元,增長10.8%。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7763億元,比上年增長9.6%;利潤1973.32億元,下降0.5%;稅金總額1378.75億元,增長2.3%。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1404.3億元,比上年增長11.9%。資質以上建筑業累計總產值3993.8億元,增長13%,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2418.9億元,增長8.4%。資質以上建筑企業共簽訂合同額8044.6億元,增長22.9%;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9250.04萬平方米,增長14%。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934.2億元,比上年增長24.1%。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5583.58億元,增長24.7%;農戶投資350.62億元,增長3.5%。
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第一產業投資524.09億元,比上年增長47.2%;第二產業投資5639.82億元,增長17.3%;第三產業投資9419.66億元,增長28.4%。
全年民間投資6965.12億元,比上年增長26.3%,高于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速1.6個百分點,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44.7%。
全省重點推進項目本年完成投資569.27億元,是本年計劃投資的1.3倍,超進度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其中,計劃總投資100億元以上的項目9個,占全省100億元以上項目總數的19.1%。
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完成投資708.2億元,新開工保障性住房30.97萬套,竣工21.68萬套。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240.17億元,比上年增長22.0%;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17240.86萬平方米,增長11.9%;商品房銷售面積3045.7萬平方米,增長10.5%;商品房待售面積355.53萬平方米,增長37.4%。
五、交通和郵電
全年貨運量15.27億噸,比上年增長11.7%;貨物周轉量3481.19億噸公里,增長8.5%。客運量11.84億人,增長5.1%;旅客周轉量1057.99億人公里,增長5.3%。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17.5億元,比上年增長8%。其中,郵政業務總量37.02億元,增長18.1%;電信業務總量380.48億元,增長7.1%。年末固定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059.3萬門,比上年減少126.5萬門;移動電話交換機容量達到5043.1萬戶,增加118.7萬戶。年末固定電話用戶769.29萬戶,其中,城市555.02萬戶,農村214.27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3512.46萬戶,其中3G移動電話用戶1325.89萬戶;年末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4281.75萬戶,比上年末增加244.91萬戶。電話普及率134.2部/百人。互聯網寬帶用戶數506.24萬戶。
六、國內貿易和市場價格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38.54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3161.08億元,增長16.4%。
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376.49億元,比上年增長14.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62.05億元,增長7.9%。
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4443.34億元,增長15.2%;餐飲收入495.2億元,增長4.4%。
在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中,實現商品零售2980.68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其中,吃類商,品2,96.66億元,增長16.8%;穿類商品470.22億元,增長19.9%;用類商品2213.8億元,增長17.8%。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3%,其中,城市2.8%,農村3.6%;消費品3.2%,服務項目2.6%,;食品5.6%,非食品1.8%。新漲價因素占58%,翹尾因素占42%。
七、國內國際旅游
全年接待境內外游客2.85億人次,比上年增長22.5%;旅游總收入2135億元,增長24.6%。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52.06萬人次,增長5%;旅游外匯收入16.76億美元,增長5%;接待國內游客2.82億人次,增長22.8%;國內旅游收入2031.1億元,增長26.2%。
八、對外經濟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201.2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6%。其中,出口102.24億美元,增長18.2%;進口99.03億美元,增長61.1%。在進出口總值中,一般貿易84.63億美元,增長2.1%;進料加工貿易76.1億美元,增長79.7%。
全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204個,比上年增長41.7%;合,,同外資37.21億美元,下降27.8%;實際利用外資36.78億美元(含外商投資企業再投資部分),增長25.3%。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15.5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40.2%;營業額17.87億美元,增長6.4%。對外勞務人員新簽合同工資總額7075萬美元,下降4.5%;實際收入總額8792萬美元,增長18.9%。
九、金融、證券和保險業
2013年末,全省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5736.72億元,同比增長12.7%,比年初增加2884.27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6537.69億元,同比增長17.0%,比年初增加2395.40億元。
年末,全省境內證券公司3家。各類證券營業部139家(含外地公司在陜西的營業部),比上年增加20家。期末證券開戶數234萬戶,比上年末增加7萬戶;證券市場各類證券交易額15508.82億元,比上年增長48.3%。
全年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417.45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其中,財產險公司141.47億元,增長19.5%;人身險公司275.98億元,增長11.8%。保險業累計賠付支出147.71億元,比上年增長41.5%。其中,財產保險公司賠付支出80.44億元,增長25.6%;壽險公司賠付支出67.27億元,增長66.6%。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省共有高等學校96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80所。全年招收普通本專科學生31.35萬人,在校學生108.3萬人;研究生招生3.23萬人,在學研究生9.7萬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5.7萬人,在校學生18.1萬人。
全年中等職業院校招生16.39萬人(不含技工學校),在校學生45.49萬人。
全省共有小學7356所,招生38.8萬人,在校學生227.3萬人;普通中學2252所,招生68.3萬人,在校學生210.14萬人。小學、初中學齡人口凈入學率分別為99.88%和99.59%。
全省共有幼兒園6356所,在園幼兒(包括學前班)127萬人。有特殊教育學校50所,在校殘疾兒童6494人。
全年地方登記的科技成果共2826項,其中,農、林、牧、漁業304項,采礦業118項,制造業670項,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153項,建筑業61項,批發和零售業35項,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97項,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67項,金融業1項,房地產業1項,租賃和商務服務業3項,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488項,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47項,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48項,教育12項,衛生和社會工作497項,文化、體育和娛樂業6項,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16項,國際組織2項。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簽定各類技術合同19288項,合同成交總額533.31億元。其中,技術開發合同8112項,成交金額251.82億元;技術轉讓合同378項,成交金額22.34億元;技術咨詢合同827項,成交金額8.77億元;技術服務合同9971項,成交金額250.38億元。
全年受理專利申請量總計57287件,其中發明專利26487件,實用新型專利26157件,外觀設計專利4643件;專利授權量總計20836件,其中授權發明4133件,實用新型13936件,外觀設計2767件。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643.4億元,比上年增長27.4%,占生產總值的4%。
全省共有圖書館112個,文化館120個。
全年出版報紙87種、7.5億份、47.33億印張;出版各類雜志267種、6387萬冊、4.35億印張;出版圖書9663種、1.79億冊、14.19億印張。
全省擁有國家綜合檔案館119個,館藏709.98萬卷、251.33萬件。其中省檔案館館藏65.81萬卷(冊)、8.47萬件。
全省共有省級廣播電視臺1座,市級廣播電臺10座,電視臺10座(西安、咸陽、延安、榆林、安康、商洛6個市兩臺合并),縣級廣播電視臺88座。
全省擁有衛生機構37136個,其中醫院937家,社區服務中心(站)583家,衛生院1613家,村衛生室26018個,計生機構1582家。共有床位18.51萬張,其中醫院病床14.21萬張,衛生院病床2.99萬張。共有衛生人員32.19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3.91萬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7.44萬人,注冊護士8.96萬人,計生技術人員5346人。
全年組織實施10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250個社區全民健身器材配送工程,2271個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完成100個陜南移民搬遷安置點體育器材配送工程。
全省運動健兒在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上獲得金牌9枚、銀牌11枚、銅牌11枚。
全年新成立51個縣級體彩分站,完成彩票銷售22.38億元,比上年增長23.4%。
十二、水利
水利系統全年完成建設投資224.08億元,比上年增長18%。全年有效(農田)灌溉面積1209.95千公頃,節水灌溉面積824.6千公頃,旱澇保收面積755.1千公頃,累計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到6784.91千公頃,堤防長度累計達到8703.53公里。已建成水庫1110座,總庫容90.23億立方米,其中大型11座,庫容為49.61億立方米。已建成萬畝以上灌區180處,有效灌溉面積848.47千公頃,當年解決農村飲水安全人口305.59萬人。水利供水工程總供水量89.21億立方米,其中向農業供水58.06億立方米,工業供水13.76億立方米,城鄉居民生活供水12.46億立方米,城鎮公共供水2.66億立方米,生態環境用水2.26億立方米。
十三、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80.62萬噸,比上年削減4.5%。氮氧化物排放量75.89萬噸,削減6.1%。其中,機動車排放量18.02萬噸,上升1.6%。化學需氧量排放量51.92萬噸,削減3.2%。其中,工業和生活化學需氧量排放量32.16萬噸,削減3.4%;農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9.25萬噸,削減2.1%。氨氮排放量5.95萬噸,削減3.9%。其中,工業和生活氨氮排放量4.39萬噸,削減3.7%;農業氨氮排放量1.5萬噸,削減2.6%。
全年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9921起,比上年減少60起,下降0.6%;死亡2022人,減少56人,下降2.7%。發生一次死亡3-9人的較大事故19起,減少8起,下降29.6%;死亡74人,減少81人,下降52.3%。發生一次死亡10-29人的重大事故1起,與上年持平;死亡10人,減少3人,下降23.1%。
十四、人口
201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763.7萬人,比上年增加10.61萬人。其中,男性1943.57萬人,占51.64%;女性1820.13萬人,占48.36%,性別比為106.78(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出生人口37.62萬人,出生率10.01‰;死亡人口23.11萬人,死亡率6.15‰;自然增長率3.86‰。城鎮人口1931.15萬人,占51.31%;鄉村人口1832.55萬人,占48.69%。人口年齡構成為0-14歲人口占14.3%,15-64歲人口占76.27%,65歲及以上人口占9.43%。
十五、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8元,比上年增加2124元,名義增長10.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2%。在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24109元中,工資性收入16441元,增長5.7%,占收入的比重為68.2%;經營凈收入1004元,增長13.8%,占4.2%;財產性收入323元,增長19.7%,占1.3%;轉移性收入6341元,增長7.3%,占26.3%。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1932元,比上年增長11.3%。按城鎮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9307元,中等偏下收入組16091元,中等收入組21732元,中等偏上收入組28924元,高收入組47114元。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680元,比上年增加1347元,增長8.8%。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0.4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5%。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503元,比上年增加740元,名義增長12.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4%。其中,工資性收入3151元,增長15.5%,占純收入的比重為48.5%;家庭經營收入2500元,增長8.9%,占38.4%;財產性收入213元,增長6.6%,占3.3%;轉移性收入639元,增長18.3%,占9.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中位數5865元,比上年增長9.3%。按農村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純收入2001元,中等偏下收入組4276元,中等收入組5878元,中等偏上收入組8151元,高收入組13893元。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724元,比上年增加609元,增長11.9%。農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4.9平方米。
全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為3.5:1,較上年縮小0.1。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3.55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15.17萬人,年末實有登記失業人數21.0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32%。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339.6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53萬人;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人數684.51萬人,其中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448.79萬人,離退休人員人數174.72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244.26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人數571.74萬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人數672.53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78.06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40.25萬人。
全年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有918個,共有床位9.22萬張,收養人數6.62萬人。年末納入城市低保31.9萬戶、66.6萬人,人均月保障標準355元;納入農村低保85.4萬戶、198.5萬人,保障標準每人每年最低2020元。農村五保對象15.2萬人,其中集中供養5萬人,供養標準每人每年最低5200元,分散供養每人每年最低4700元。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746所,其中農村敬老院519所,村級五保集中供養點227個。
全年累計實施城鄉醫療救助151.85萬人次。其中,住院救助24.8萬人次,人均救助3675元;門診救助20.05萬人次,人均救助308元;資助參合參保107萬人次,人均救助70元。
指標解釋:
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對于一個地區來說,稱為地區生產總值。英文縮寫統稱為GDP。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在一定時期內全社會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工作量以及與此有關的費用的總稱。
重點推進項目指從全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中選取的,納入各市(區)年度考核的部分重點項目。
保障性安居工程指為增加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供應,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列入當地政府住房保障規劃和年度計劃,由政府組織實施建設或籌集的住房。保障性安居工程中,通常將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住房合稱為保障性住房。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企業(單位、個體戶)通過交易直接售給個人、社會集團非生產、非經營用的實物商品金額,以及提供餐飲服務所取得的收入金額。個人包括城鄉居民和入境人員,社會集團包括機關、社會團體、部隊、學校、企事業單位、居委會或村委會等。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城鄉居民所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價格和服務項目價格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是對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進行綜合匯總計算的結果。通過該指數可以觀察和分析消費品的零售價格和服務項目價格變動對城鄉居民實際生活費支出的影響程度。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城鎮居民家庭成員人均得到可用于最終消費支出和其他非義務性支出以及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總收入扣除交納的個人所得稅、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支出以及記賬補貼后的收入。
農村居民家庭純收入指農村居民家庭當年從各個來源得到的總收入相應地扣除所發生的費用后的人均收入,主要用于再生產投入和當年生活消費支出,也可用于儲蓄和各種非義務性支出。
居民人均收入中位數指將所有調查戶按人均收入水平從低到高順序排列,處于最中間位置的調查戶的人均收入。
居民收入五等份分組是將所有調查戶按戶人均收入水平從低到高順序排列,平均分為五個等份,處于最高20%的收入群體為高收入組,依此類推依次為中等偏上收入組、中等收入組、中等偏下收入組、低收入組。
城鄉居民收入比指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純收入之比,用于觀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注:1、本公報部分指標為初步統計數;
2、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3、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4、水果產量包括果用瓜,園林水果產量為果業統計監測結果;
5、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從2011年開始,納入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的工業企業起點標準從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提高到2000萬元;
6、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從2011年開始,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的起點標準從計劃總投資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因此201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絕對數與2010年不可比,本公報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徑計算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農戶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包括城鎮項目投資、非農戶項目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
7、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
8、郵電業務總量按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
9、鐵路數據為國家統計局反饋數據,從2011年1月起,鐵路為全行業數據,即包括國家鐵路(含控股)、非控股合資鐵路及地方鐵路;
10、水利建設投資主要包括防洪、重點水源及樞紐工程、灌排、水土保持及水保生態建設、城鄉供排水、漁業及漁業資源保護、水電及農村電氣化工程、庫區移民后期扶持、專項工程、水生態及水環境。
11、研究生人數含科研單位中招生在讀人數;在校殘疾兒童數含普通學校中就讀人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