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陜西

咸陽市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19 09:59:49 來源:咸陽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1684次

咸陽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咸陽調查隊

2008年4月2日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全市經濟在上年較快增長的基礎上呈現出快速、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呈現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的新局面。一、綜 合

宏觀經濟加速運行,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全市實現生產總值586億元,比上年凈增10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13.2%,比上年和計劃分別提高了0.6個百分點和0.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1億元,同比增長6.7%,第二產業增加值267億元,同比增長14.5%,第三產業增加值198億元,同比增長15.3%。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0%、50%和4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已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1733元,約合1607美元,比上年提高了2010元。

縣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在我市縣域經濟發展中,突出特色、提升層次、錯位發展、均衡推進日漸成為發展亮點。秦都、渭城、涇陽、興平等縣市區以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重點,初步實現了率先發展;三原、武功、乾縣、禮泉以食品加工和現代農業為重點,逐步走上了實現跨越發展的路子;彬縣、長武、旬邑、永壽、淳化以煤炭資源開發和果業、畜牧業為重點,縣域經濟快速崛起。全市縣域經濟呈現出快速健康發展的喜人態勢。縣域經濟總量達到355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量的61%,彬縣、旬邑、長武GDP增速達18%以上。永壽、彬縣、淳化榮獲2006年度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爭先進位獎。

消費價格結構性上漲,食品類漲幅居首。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呈逐月上升之勢,3月、6月、9月和12月累計消費價格總指數分別為102.4%、103.1%、104.1%和105%,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5%。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為105.1%,上漲5.1%。從區域看,因市、縣消費結構的差異,市區上漲3.5%,縣城上漲5.7%。從類別看,食品類上漲13.9%,家庭設備用品、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和文化用品等工業品和服務項目價格略升或下降,工業品價格上漲動力較弱。其中,糧食上漲10%、鮮菜上漲25%、肉禽及其制品上漲37.5%、鮮蛋上漲21.1%,燃料上漲5.2%、建材及五金上漲3.6%、家電上漲2.7%、衣著類上漲1.9%,體育娛樂用品上漲0.3%、紡織品下降0.7%、文化辦公用品下降3.5%、交通通信用品下降7.1%,服務項目類下降0.7%。農資價格上漲8.2%。

勞動就業穩中有增。2007年末全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員36.8萬人,其中在崗職工36.1萬人,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7156元。全市城鎮新增就業9.8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2萬人,其中“4050”人員再就業1.7萬人,社區組織就業4.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6%,低于4.1%的控制目標。全市勞動力轉移就業98.8萬人,有組織輸出60.7萬人。全市著力打造了“紡織女工、電子青工、果業農工、足療技工、手織布工”等勞務品牌,使我市外出務工人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明顯提高,“咸陽足療”被國家工商局注冊了集體商標,被中國就業促進會推薦為 “全國勞務品牌展示交流大會優秀勞務品牌”。我市注重發揮境外就業服務機構作用,不斷擴大國際勞務輸出規模,全年向境外輸出2048人。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產業結構矛盾依然突出,工業經濟整體實力不強;經濟增長方式比較粗放,財政收入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整體較低,“雙收入”與全國平均水平還有很大差距;經濟增長對地方財政和就業拉動作用有限。二、農 業

農業經濟形勢良好,糧食總產再創新高。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扎實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環境繼續好轉。“糧果畜菜”四大主導產業優勢凸顯,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的進程日益加快。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3.5億元,列全省第一,比上年增長7.3%。全年糧食總產達到217.3萬噸,比上年增長4%,高于1993年的201.6萬噸和2004年的200.5萬噸,再創歷史新高。全市水果產量313.1萬噸,其中蘋果259.2萬噸,旬邑、淳化、禮泉、彬縣、乾縣五縣躋身全國蘋果20強縣之列。蔬菜273.8萬噸,增長5.5%,肉18.5萬噸、奶49.7萬噸、蛋9.5萬噸,分別增長11%、15.7%和8.4%。年末大牲畜存欄55.6萬頭,比上年末增長6.5%;其中奶牛存欄19.1萬頭,增長21.2%;生豬存欄166萬頭,增長6.5%;羊存欄95.4萬只,增長12.3%。農村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新興產業漸顯風光,果用瓜類產值達2億元,中藥材產值3425萬元,花卉業產值810萬元,盆栽植物產值2604萬元,香椿芽菜等菜類產值2144萬元,農產品價格全面提高,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林業重點工程實施進展順利。全市共完成綠化造林34.4萬畝,建設綠色家園行政村346個,全民義務植樹1124萬株,育苗完成2.1萬畝。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工作扎實有效,全年沒有發生一起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成災率為4.9‰,低于防治目標0.28個千分點。關中環線綠化是我市植樹造林工作的重點,現已實現了全線綠化,栽植樹木15萬余株。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較快增長,食品、裝備工業表現突出。在食品、裝備、建材、煤炭等支柱工業高增長的強力拉動下,工業經濟呈現穩步攀升的趨勢。全年新增30戶規模工業企業,全市規模工業完成總產值580億元,同比增長25.2%。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170.8億元,同比增長18.8%。一是七大支柱“三高兩快一穩一減”。食品、裝備、建材三大支柱發展迅猛,實現產值89.2億元、74.5億元、23.3億元,分別增長53.1%、43.3%和46.8%;醫藥和能化工業增長較快,完成產值25億元和243.6億元,增長28.2%和25.4%,其中煤炭工業增速高達80.3%;紡織服裝工業增長13.4%,電子工業下降2.4%;二是工業經濟效益明顯改善。全市規模工業企業虧損73戶,比上年減少16戶,實現利稅總額22.7億元,增長43.4%,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46%,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三是社會用電量增加,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和動力。全社會用電量56.7億度,增長10.7%,其中,工業用電量37億度,增長15.8%。四是能化、裝備和新型建材等支柱產業快速增長,全市產值過10億元的企業達到7戶,過5億元企業達到20戶。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建筑業高速發展。全市資質等級以上建筑企業實現總產值203.4億元,比上年增長46.5%;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043萬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327萬平方米。實現商品房屋銷售面積98.4萬平方米,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房17.7萬平方米。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高位運行,重大項目進展順利。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在工業化、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的推動下,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94.2億元,同比增長43.7%。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6.8億元,增長50.7%,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42.1億元,增長50%。其中,一產投資8.7億元,增長了147.7%;第二產業投資178.4億元,增長50.6%,重大工業項目的相繼開工,加快了我市固定資產投資速度和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三產投資149.7億元,同比增長47.5%。民間投資更趨活躍,市場份額目前已接近八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進一步形成。全市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大唐彬長電廠、60萬噸甲醇、多晶硅、咸陽化工、港中旅溫泉世界、興化合成氨、彬縣煤矸石等重點項目已經動工建設,彬長礦區DMTO、二甲醚、單晶硅、子午輪胎、金龍魚、亭口水庫等重大項目前期準備工作進展良好。我市投資的高增長有力地推動了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投資拉動成為近年我市經濟增長的主要方式。五、交通和郵電

公路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全市公路建設投資32.6億元,運輸場站建設完成3100萬元,均創交通發展歷史新高。福銀高速咸永段、統一大道竣工通車,關中公路環線率先在全省建成,機場高速新線、彬縣至旬邑公路進展順利。以通村公路為重點的農村公路建設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地位,全年投資7.9億元,新修通村公路3100公里,使1615個行政村130多萬農民群眾告別了泥濘;新建、改建縣鄉公路560公里,新建農村五級客運站點180個。公路養護管理再上新臺階,投資1.5億元,實施干線大中修工程450公里,建成養管示范路284公里,樹立了以省道208、209等路線為代表的咸陽公路品牌,干線年均好路率達到87.5%,縣鄉公路年末好路率達到78.9%。

交通運輸穩步發展。全市公路客運量511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8%,旅客周轉量32.1億人公里,增長5.3%;貨運量2955萬噸,增長6.6%,貨物周轉量33.7噸公里,增長8%。全市擁有各類載貨汽車11986臺,載客汽車5717輛。

郵電通信業健康發展。全市郵電業務總量15.4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4億元,增長9.1%,電信業務總收入13億元,增長8.3%。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81.7萬戶,其中鄉村電話33.1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79.8萬戶,互聯網上網用戶12.5萬戶。六、國內貿易

消費市場繁榮活躍,連鎖經營迅速擴張。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1.3億元,同比增長18.1%,為我市10年來最高水平。一是城市快于農村。市、縣、縣以下零售額分別為80.6億元、53.9億元、4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4%、20.4%和14.9%。二是住宿和餐飲業表現搶眼。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加之餐飲環境的改善,居民在外就餐的機會明顯增多,全市住宿餐飲業零售額增長23.4%。三是限額以上快速增長。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星級住宿餐飲企業銷售分別增長21.6%、30.3%和62%,居民消費趨于商品豐、環境優、服務好的消費場所。四是連鎖經營迅猛發展。近年現代連鎖經營迅速擴張,國內、國際知名連鎖經營企業紛紛登陸咸陽,民生、國美、人人樂網點增多,銷售快速增長,市場份額日益提高,連鎖經營規模擴張已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七、對外經濟和外事旅游

外貿進出口再創歷史新高。我市積極爭取國家外貿進出口扶持政策和資金,調動進出口企業積極性,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壯大外貿進出口隊伍,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3.8億美元,同比增長28.4%,其中出口實現歷史性突破,首次超過3億美元大關,達到3.1億美元,增長28.4%,實現貿易順差2.3億美元。全年新增進出口企業33戶,其中17戶企業取得進出口實績,全市有進出口經營資格的企業已發展到153戶(不含外商投資企業)。進一步加快外貿出口增長方式的轉變,共爭取1098萬元外貿進出口扶持資金,扶持和引導企業加大新品開發力度,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努力提高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果汁和鮮果占全市出口的比重已超過30%,土織布也逐步走向國際市場,以電子產品、紡織品、農副產品及深加工為龍頭的三大支柱出口產業已經形成。

招商引資取得顯著成就。我市積極實施“科學招商、理性招商、綠色招商、效益招商”,以工業項目和大項目招商為重點,狠抓項目落實和優化投資環境等各項工作,招商引資質量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全市共引進合同項目412個,合同引進資金444.5億元,完成投資額103.5億元。引進資金在10億元以上的項目7個,5個開工建設,引進資金在1億元至10億元的項目51個,2個建成,27個開工建設。

利用外資持續健康發展。全年先后組織115戶企業和100個項目參加“西洽會”、“廈洽會”等20多項貿易洽談活動,簽訂外資項目7個,合同利用外資2.4億美元。批準外商投資企業14戶,合同利用外資 0.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完成0.4億美元,同比增長16%。截至年底,累計批準外商投資企業359戶,總投資近20.5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 8.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7億美元。外商投資企業對全市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和貢獻日益增強,上繳的稅收占全市稅收的22.1%,吸收就業人數已達1.7萬人,渭河電廠、步長制藥和彩虹熒光材料三家企業成為十大納稅戶。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穩步推進。全市利用咸陽技術和勞動力優勢,積極開展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分別在非洲和東南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承包工程、外派勞務,積極尋找商機,拓展渠道,探索“走出去”的新路子。全市外派勞務人員684人;對外勞務合作營業額773萬美元,成為擴大再就業的一條有效途徑。開展多渠道、多領域的民間交流活動和經貿促進工作,組織企業參加了中國陜西——韓國合作周,巴西、阿根廷陜西經貿合作推廣周、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等16項經貿活動,推動了全市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旅游業發展速度加快,特色產業不斷壯大。我市通過精心打造特色鮮明的城市形象和旅游品牌,著力營造魅力農村、活力城市、和諧咸陽的旅游氛圍。全市有星級飯店26家,4588張床位,社會飯店約有3萬張床位。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03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5.8億元,分別增長6%和28%,為全面建設小康咸陽、和諧咸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旅游節活動精彩紛呈,以“踏青賞花節、槐花采摘搖蜜節、渭電之旅的工業游、金秋采果游”等為主題的旅游活動,大大提高了咸陽旅游的知名度,使越來越多的人認知咸陽,走進咸陽。全市足療保健經營場所420家,床位2萬張,從業人員1.2萬人,咸陽足療已成為特色產業,成為許多游客來咸必不可少的休閑娛樂方式。八、財政、金融和保險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民生支出大幅上升。在經濟較快增長的推動下,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46.2億元,增長32.2%。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9.46億元,同比增長54%,為近年來最高增幅,列全省第一。繼秦都、渭城兩區地方財政收入過億元后,又有彬縣、長武、興平三縣市地方財政收入過億元。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60.6億元,增長46.6%,其中交通運輸、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和關乎民生的支出分別增長107.3%、73.1%和54.7%。

金融運行穩定,現金呈投放態勢。全市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590.5億元,比年初增加66.1億元,同比少增加6.9億元。其中:儲蓄存款392.3億元,比年初增加13億元,同比少增加23.7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65.6億元,比年初增加37.7億元。現金繼續呈現投放態勢,累計投放54億元,比去年同期多投放10億元。

保險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全市保費總收入16.9億元,比上年增長32.6%。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3.9億元,增長56.9%,占總保費收入22.9%;人身險保費收入13億元,增長26.7%,占總保費收入77.1%。全年支付各類賠(給)付款4.5億元,其中財產保險賠款支出1.5億元,人身險賠(給)付3億元。截至年底,全市主體公司已發展到19家,其中財產險公司13家,壽險公司6家。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穩步推進。全市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完成投資10718萬元,改造17萬平方米,撤并學校190所,完成高中標準化建設投資3380萬元。年末有高等學校14所,普通中學334所,職業中學40所,小學2123所;有專任教師5.63萬人,其中高等學校0.44萬人,普通中學2.31萬人,職業中學0.18萬人,小學2.7萬人;在校學生104.7萬人,其中高等學校、普通中學、職業中學、小學在校學生依次為8.4萬人、45.8萬人、5.2萬人、45.3萬人。全市小學入學率達到了99.94%,初中入學率達到了99.89%,殘疾兒童入學率提高到了98.18%,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教育升學率達到89.2%。創建省級教育強鄉鎮5個,市級教育強鄉鎮10個,創建省級標準化高中2所,市級重點高中2所,素質教育學校26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力度加大,春秋兩季全市免除農村(含縣鎮)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雜費、貧困學生教科書書費、補助公用經費和義務教育寄宿生生活費2.2億元,受益學生145萬人次。

科技創新力度加大。全市專利申請受理370項,授權329項;申報省級以上重大科技創新項目67項,其中國家、省級各類科技計劃42項。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不斷繁榮,陣地建設步伐加快。全市共創作大型劇本11個,小說、詩歌、散文、書畫、攝影等作品1829件,出版各類文化專著32部,下基層演出762場,觀眾達82萬人次。新建圖書館1個,文化站12個,文化室120個、農村書屋60個。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44999場,公益放映39042場,觀眾達2000萬人次。

廣播電視覆蓋面不斷擴大。全市有線電視“村村通”完成投資1580萬元,新建網絡桿路690公里,鋪設光纜810公里,通達的行政村達到400個,覆蓋用戶7.5萬戶。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共計轉換用戶5.8萬戶,市縣兩級累計轉換用戶9.1萬戶。全市廣播覆蓋率達99%,電視覆蓋率達99.01%。廣電中心按進度開工建設。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36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05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4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14個。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15790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7311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7116人,注冊護士5287人。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3.52%,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分別降至15.14‰和12.92‰。初步建立了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個,服務站62個,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到69%。全年無償獻血4萬多人次、1200萬毫升,無償獻血率達到100%。市區餐飲單位及學校食品衛生監督分級管理量化率均達到99%,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建立健全。全市新增新農合縣8個,參加新農合人口342萬,參合率88.4%,共籌集合作醫療資金17099萬元,補助參合農民24.4萬人次,補助資金9486萬元,人均補助714元,參合農民廣泛受益,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體育事業持續穩步發展。北京奧運火炬境內傳遞咸陽段的各項籌備工作進展順利。我市培養和輸送的體育健兒在各類大賽中不斷創造佳績,8月份在山東濟南舉行的全國重點體校射箭錦標賽上,我市代表隊包攬了12枚金牌中的7枚;9月份在南京舉行的全國少年射箭錦標賽上,我市運動員李聯龍囊括了男子項目6枚金牌;10月份在南京舉行的全國射擊錦標賽上,我市名將史紅艷在女子飛碟雙向比賽中以總成績98中平世界紀錄并奪得金牌。群眾體育精彩紛呈,舉行了盛大的咸陽市迎奧運倒計時晚會,舉辦了“綠色奧運、健康生活”——咸陽千名婦女“三八”長跑和全國農民健身秧歌大賽(西部賽區)。我市乒乓球運動員與日本成田市聯合組隊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中日友好城市小學生乒乓球大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保持低增長。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9.67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0‰,死亡率為5.94‰,自然增長率為4.46‰。

城鄉居民收入快速提高,消費水平進一步上升。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達到10970元,比上年增長18.3%,為10年來最高增速。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2.7%。農民人均純收入2914元,比上年增加442元,增長17.9%,增速為10年來最高。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2.3%。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加之消費環境的逐步改善,居民消費信心和消費欲望明顯增強,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917元,增長20.1%,發展和享受型及服務類消費如教育、通信、旅游、醫療保健、居住等比重繼續上升,數碼相機、MP4、電腦、新型家電、裝飾建材、服裝、化妝品等商品俏銷。

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養老保險參保28.1萬人,失業保險參保39.9萬人,醫療保險參保41.9萬人,工傷保險參保25.1萬人,其中農民工參保5萬人,生育保險參保12.2萬人。為12.5萬名企業離退休人員按時足額發放養老金13.6億元,為2.2萬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1.1億元,為醫療保險參保人員支付醫療費2.4億元,為工傷職工支付待遇335萬元,為生育女工支付待遇351萬元,各項社會保險的保障作用充分顯現。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社會福利事業穩步發展。全市共發放救災款2139萬元,救災糧653萬斤,棉被8380床,棉衣褲4520套,救助災民9.6萬人。重建倒塌房屋7484間,使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共接收捐款120萬元,衣物1.2萬件,捐贈款物已全部發放到了困難群眾手中。城市低保制度不斷完善,全市共保障36302戶,89526人,做到了應保盡保。農村低保全面展開,已納入農村低保對象24.7萬人,支出保障金2616萬元,支出農村醫療救助金380萬元,救助3.8萬人。我市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五連冠”,武功縣榮獲全國雙擁模范縣“三連冠”。“明天計劃”圓滿完成,共為178名孤殘兒童成功進行了康復手術,全國首批、我省首家受資助的“藍天計劃”項目——市兒童福利中心主體工程順利封頂。福彩全年銷售總量達1.4億元,福彩公益金出資32.9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114名。十二、土地、環境與城市建設

耕地面積繼續減少。全市年末耕地總資源36.9萬公頃,全年生態退耕和基建占地減少耕地2177公頃,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2165公頃,全年凈減少耕地12公頃。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全市關閉火電機組12.4萬千瓦、淘汰水泥產能20萬噸,累計關閉造紙企業178家、重點印染企業12家,減排化學需氧量8838噸、二氧化硫6437噸,分別消減3%和3.5%。城市污水處理建設邁上新臺階,市東郊污水處理廠、禮泉污水處理廠運轉正常,清渭中水回用廠建成運行,市西郊污水處理廠即將建成,10縣市污水處理廠全面開工建設,彬縣建成全省首家規范性垃圾填埋場,渭河生物治理試點工程進展順利,實現了污染治理與生態景觀建設的有機結合。市區拆除燃煤鍋爐23臺,完成機動車尾氣檢車1.8萬輛,治理尾氣不合格車輛2435輛,市區空氣質量二級天數達到303天,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全市建設沼氣池2.8萬口,累計5.3萬口,規模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示范點48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環保治理試點項目2個。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斷加大,一批城區道路、市場、公廁、垃圾中轉站等重點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全年建成7條城市道路,改造背街小巷和城市次干道50多條。實施大樹進城、奇石進園、小品入林、鮮花增韻、雕塑布景項目,城市美化、亮化成效明顯,咸陽湖景觀建設成效顯著,市區新增綠化面積22萬平方米,市區綠化覆蓋率39.86%,人均公共綠地8.26平方米,城市綠色項鏈工程初見成效,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日趨完善。“雙創”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我市榮獲“省級衛生城市”稱號,爭創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活動繼續推進。

注:1、本公報部分指標為初步統計數。

2、生產總值(GDP)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年末人口數為人口抽樣調查推算數。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青青草原男人的天堂 | 天堂在线天堂在线视频 | 私人尤物在线精品不卡 | 亚洲综合精品久久玖玖玖 | 亚洲26uuu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