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陜西

漢中市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19 10:55:52 來源:漢中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1108次

2003年,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戰勝了“非典”疫情和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等不利因素影響,緊緊圍繞“農業穩市、工業強市、開放興市”和“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綠色漢中”的戰略,把加快發展做為第一要務,以興漢富民為根本宗旨,始終掌握建設和發展的主動權,使全市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的統一,呈現出增速加快。結構優化,效益提高,活力增強,價格回升,亮點增多的良好發展態勢。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較好完成了全年各項工作任務。據初步統計,2003年,全市生產總值達163.44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第一產業36.8億元,增長5.9%,第二產業56.6億元,增長11.8%,第三產業70.1億元,增長8.4%;經濟結構得到調整,第一產業保持穩定,第三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非公有制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財政收入持續增長;人民群眾的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社會大局穩定。但是經濟與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著結構不優,支柱不強,就業困難,財力不足等問題,對這些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并努力加以解決。

一、農業

2003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生產在結構調整中穩步推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63.9億元,比上年增長5.9%;糧食受播種面積減少和病蟲害、自然災害的影響,總產量94.97萬噸,減產9.2%;油料總產13.12萬噸,增長17.00%,茶園面積達43.76萬畝,總產量達4373噸,水果總產達13.33萬噸,桑園面積達11.89萬畝,蠶繭產量達3331噸;草本菌類、中藥材發展更快,經濟作物基地面積快速擴大,成為農村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農業產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2003年全市生豬出欄208.42萬頭,生豬、羊、家禽出欄分別增長6.06%、13.08%和8.09%。全市肉類總產量達19.22萬噸,禽蛋4.05萬噸,奶類總產7711噸,同比分別增長7.32%、65.39%和25.00%。蔬菜種植面積達56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132.5萬畝,中藥材產量6.83萬噸,特色農業區域化布局初顯雛型,綠色產業建設進一步發展。全年建成綠色和有機食品基地16萬畝,無公害基地5.4萬畝,有10個品牌獲得農業部認證。17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獲得省上認定。

林業生產繼續增長,全年共完成造林79.69萬畝,退耕還林35萬畝,天保工程順利實施,林業產業化健康發展,2003年,全年實現林業產值4.62億元。

漁業生產積極向優質、高產、多品種和高效益方向邁進。全年水產品產量達1.72萬噸,比上年增長17.07%,其中,漁業產值達1.03億元,比上年增長14.41%。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得到改善,卡房、云河、娘娘灘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設取得成果,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5平方公里,完成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7.6萬畝;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80.05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83%;有效灌溉面積123.87千公頃,增長5.71%;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54.64萬噸,增長5.30%。

二、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增長加快。全市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135.37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其中:市縣區屬地方工業實現總產值78.86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在全市工業中,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02.18億元,增長16.4%。其中,規模以上地方工業實現產值53.26億元,比上年增長27.4%;工業結構繼續調整,產銷銜接良好,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國有工業總產值35.6億元,比去年減少18.5%,股份制企業工業總產值59.09億元,三資企業工業總產值0.76億元,分別比去年增長59.2%、和40.8%。輕工業產值26.04億元,重工業產值76.14億元,分別增長0.3%和20.4%。市直工業穩定增長,全年產值達5.25億元,比去年增長9.1%。市直工業走出了低谷,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達97.22%,工業運行質量改善,經濟效益繼續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98.29億元,比上年增長23.6%,企業虧損面達54.04%,企業流動資產周轉率比去年提高0.18次,成本費用利潤率比去年提高2.1個百分點,應收帳款凈額比去年上升6.6%。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67.18%。

建筑業市場不斷規范,生產穩步增長。全市三級及三級以上建筑企業實現整體盈利,以上建筑企業90家,實現總產值14.90億元,增長6.7%,建筑業全員勞動生產率36482元/人,比上年增長6.9%,建筑施工企業全年施工面積390.61萬平方米,與上年持平;竣工面積168.53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2.2%,2003年,全市三級及三級實現利潤685萬元,比上年凈增692萬元,稅金總額0.5億元,比去年增長25%。

三、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增長,全市充分利用國家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和擴大內需政策,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工作力度,使固定資產投資呈較快增長態勢。全年全市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0億元,比去年增長22.0%。其中,市縣區屬地方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2億元,比上年增長18.3%。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及其他類型投資56.1億元,比去年增長24.1%,集體單位投資1.3億元,比去年下降32.3%,城鄉個人投資3.6億元,比去年增長25%。按管理渠道劃分,基本建設投資35.2億元,其中:地市13.5億元,分別增長33.3%和21.8%;更新改造投資完成5.9億元,與上年持平,地市屬完成4.4億元,比上年增長47.8%;房地產開發投資12.7億元,其中:地市12.3億元,分別增長34.4%和37.7%,其他投資3.6億元,比去年下降7.2%。

投資結構有所調整,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得到加強。農、林、牧、漁、水利業投資完成2.8億元,比去年增長53.0%,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信業投資20.3億元,增長25%,工業技改投資增加迅速,全年完成技改投資4.8億元,增長6.9%。

投資建設成效顯著,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加快,全年實施重點項目30個,完成投資31.6億元,西漢高速公路勉寧段建成通車,陜飛公司局部脫險搬遷工程,“運八”及“軍機”生產線改造工程,漢江、漢王藥業公司制劑車間GMP達標工程、漢航科技大廈、3201醫院高知樓、漢中監獄遷建等8個項目相繼建成投運,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新增能力。

四、運輸、郵電和旅游業

2003年,全市加強了交通行業管理,全年完成客運量達4256.7萬人,其中:鐵路和公路分別達138.7萬人和4118萬人,完成貨運量達1700.9萬噸,其中,鐵路和公路貨運量分別達252.9萬噸和1448萬噸,全年客貨物運輸周轉量分別達67.3億噸公里和20.1億人公里。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全年郵電業務總收入為6.3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客量達122.12萬門;固定電話用戶51.56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30.14萬戶,鄉村電話用戶21.42萬戶。移動電話用戶44.35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25.9部/百人,比去年增長170%。

旅游業受“非典”沖擊,發展減緩。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2250人次,外匯收入29.3萬美元,分別比上年下降64.5%和63.1%;接待國內旅游者279萬人次,帶動消費3.9億元,分別比去年下降43.1%和49%。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消費品市場依然活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定增長。全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5億元,比去年增長9.0%,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20.6億元,增長10.0%;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28.9億元,增長8.0%,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40.8億元,增長10%;餐飲業零售額8.6億元,增長58.0%;其他行業零售額0.1億元,增長6.0%。年末擁有各類貿易市場329個,年成交額達22.01億元。

市場商品豐富,商品價格穩中有升。2003年我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3.3,比上年增長3.3個百分點,大部分消費品價格穩中有降,百姓得到更多實惠。與去年相比,煙酒及用品、衣著類、交通及通訊價格、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分別比去年下降2.2%、0.6%、4.0%、4.2%,而食品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和居住均比去年分別增長6.8%、18%和1.6%。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上升1.2%。

對外經濟認真執行開放興市戰略,擴大對外開放治理投資環境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全市自營出口創匯1495萬美元,比去年增長11%。

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0個,總投資7104萬美元,其中合同外資額4308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額1075萬美元。

通過第七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洽談會和赴長江三角洲學習考察和經貿洽談活動中,我市共簽約項目60個,項目總投資39.37億元,合同引進資金32.79億元。

六、金融、保險業

2003年,全市金融機構認真執行國家的金融政策,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個人消費

貸款大幅增長。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32.4億元,比年初增加35.7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66.3億元,比年初增加11.73億元。在存款中企業存款余額達50.3億元,比年初增加8.56億元;在貸款中,短期貸款達97.0億元,比年初增加4.12億元,中長期貸款64.7億元,比年初增加4.7億元,其中,個人中長期消費貸款4.56億,比年初增加1.4億元。

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498.1億元,比去年增長17.7%;現金支出503億元,比去年增長18.0%;擴大現金投放4.93億元。

保險事業快速發展。全年保險機構保費收入4.27億元,比去年增長11.8%。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0.78億元,壽險保費收入3.49億元,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8030萬元,其中,財產險和短期人身險賠款6825萬元,壽險給付1205萬元。

七、教育和科學技術

2003年,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義務教育得到了進一步鞏固,高中階段教育迅速擴大,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持續健康發展,教育現代化進一步推廣,教育質量有了新的提高。

至2003年底,全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3170所,教學點448個,在校學生62.9萬人,教職工3.17萬人。其中:高等教育學校4所(陜西理工學院、漢中教育學院、電大漢中分校和陜南航空職工大學);中等專業學校7所;高中52所,在校學生5.2萬人,專任教師2849人;初級中學206所,在校學生17.8萬人,專任教師9249人;小學2806所,教學點448個,在校學生33.2萬人,專任教師1.7萬人;職業中學24所,在校學生2.1萬人,專任教師823人;聾啞學校4所,在校學生344人,專任教師87人;幼兒園67所,在園幼兒4.6萬人,專任教師703人。

2003年,全市小學和初中階段凈入學率分別達98.46%和95.12%,畢業生升學率分別達到91.81%和74.87%。普通高中在校學生達5.2萬人,比去年增長16.8%,畢業生升學率達46.57%。

全市中小學校已建立網絡多媒體計算機教室352個,共有計算機1.78萬臺,實現現代遠程教育三種模式的學校有1759所,采用專線或撥號上網的學校達162所,全市共創建中省市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達539所。

2003年,全市共有16342名學生參加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8902人被普通高(高職)院校錄取,其中,本科院校錄取4297人。

2003年,全市繼續加大科教興漢戰略的實施力度,大力推進技術創新,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基地,發展和應用科學技術,加大了科技產業化步伐。全年全市受理國內外專利申請32件。

八、文化、衛生和體育

2003年,群眾文化繁榮活躍,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加大了廣播影視方面的工作力度。廣播、電視、報刊等宣傳媒體圍繞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重大活動、重點工程開展了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新聞宣傳。文化出版,市場管理和文物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年全市有文物機構30個,各類地區文物點2891處,館藏文物近2.2萬件,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7處。

2003年底,全市有文藝表演團體9個,群眾藝術館1個,文化館11個,博物館5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1.5%,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0.8%。

2003年,全市全面實施區域性規劃,推進城鄉聯動的社區衛生服務,大力加強農村衛生工作,建立健全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加強了無償獻血工作。年末全市擁有醫療衛生機構350個(不含衛生所、醫務室、診所),其中,醫院、衛生院313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1475人,其中職業醫師3802人;衛生機構床位數10697張。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民健身活動進一步深入,多次組織全省、全國性的項目比賽,宣傳漢中、擴大漢中對外影響,全年共獲得省級以上比賽金牌66枚,銀牌46枚,銅牌73枚,提高了全市的體育專業水平。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與環境保護

2003年全市計劃生育工作進一步發展,計生工作再獲免檢殊榮,人口自然增長率穩定在較低的水平上。全年人口出生率9.06‰,人口自然增長率3.09‰;全年年末戶籍總人口372.12萬人,比去年增加1.68萬人,比去年增長4.53‰。在總人口中,非農業人口72萬人,農業人口300.12萬人。

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643元,分別比上年6.9%和5.7%。城鄉居民年末儲蓄存款余額達160.76億元,比年初凈增加25.0億元,增長47.6%,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4004元,比上年增長10.8%。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66元,比上年增長3.4%。居民的消費恩格爾系數達45%。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社會保障事業鞏固提高。全年新增就業崗位1.6萬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97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05萬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率達46.9%。

今年共建立街道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105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67個;全年勞務輸出51.3萬人,收入18.7億元。

全市參加養老保險人數達18.6萬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職工達19.2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職工累計達22.2萬人;全年共為參統企業的6.2萬名離退休人員按月足額發放基本養老金3.6億元,社會化發放率達100%,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達到了按時足額社會化發放,發放3028萬元代繳社會保險費2051萬元,全市市縣區兩級財政共安排再就業資金782萬元。

社會福利事業持續發展。年末全市各類社會福利院床位達3301張,收養343人。城鎮已建立起各種社區點(站)110個,社區服務中心46個。

2003年末全年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0.5%;工業鍋爐煙塵排放達標率91.3%;工業粉塵排放達標率63.2%;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置儲存率79%(其中綜合利用率18.9%),全市廢水處理設施323臺(套),廢氣處理設施485臺(套)。三廢綜合利用產值4614萬元。

全市共完成污染治理項目72個,投資4089萬元。全市有自然保護區9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總面積222萬公頃。

漢中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符合國家二級標準。

注: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據;

2、全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及產值其絕對數均按現行價計算,增長速度均按可比價計算;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日韩国产精品vA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 亚洲九九影院在线 | 色色色导航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国产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无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