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安康調查隊
2008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全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沉著冷靜、積極應對,緊緊抓住突破發展的關鍵環節,不斷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著力推進工業化進程,千方百計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在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市經濟發展傳導作用日益顯現的情況下,保持了農業較快發展,工業穩步增長,投資高位運行,消費市場活躍,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良好發展態勢,全市經濟持續在較快的區間運行。
一、綜合
初步核算,據省統計局評估認定,2008年全年生產總值(GDP)達233.7億元,增長15.1%,增速較上年快2.5個百分點,是我市繼去年增長12.6%的又一新高,是安康歷史上發展最快的一年。超總量任務(220億元)的12.7億元,超增速任務(增長12%)3.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63.8億元,增長7.7%,第二產業76.0億元,增長19.7%,第三產業93.9億元,增長16.0%,一、二、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7.4:31.1:41.5調整為27.3:32.5:40.2,二產比重明顯提升,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人均生產總值8802元,增長14.99%。各縣區生產總值(GDP)見下表:
單位:萬元
縣區 生產總值 ±%
漢濱區 844300 13.2
漢陰縣 192680 14.2
石泉縣 168100 17.8
寧陜縣 82490 16.4
紫陽縣 200110 15.2
嵐皋縣 108120 15.6
平利縣 157890 15.7
鎮坪縣 46280 13.1
旬陽縣 404810 14.6
白河縣 134920 14.2
二、農業
2008年,全市糧食生產喜獲豐收,糧食播種面積27.3萬公頃,較上年增長2.49%,總產量穩定增加;果業生產再上新臺階,園林水果總產量13.85萬噸。
2007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產量 ±%
糧食 萬噸 82.12 9.16
夏糧 萬噸 28.41 6.23
# 小麥 萬噸 13.15 -1.1
秋糧 萬噸 53.71 10.78
# 水稻 萬噸 19.29 9.87
玉米 萬噸 23.70 9.99
油料 噸 94859 19.16
油菜籽 噸 73366 16.13
藥材 噸 173284 22.62
烤煙 噸 20414 33.32
茶葉 噸 6046 13.60
園林水果 噸 138460 18.13
蔬菜 噸 847424 17.13
林業生產以營建經濟林、改善生態環境為方向,經濟林木效益顯現,主要林產品產量快速增長。
品名 計量單位 產量 ±%
核桃 噸 4177 32.56
板栗 噸 9532 13.3
生漆 噸 1035 31.18
油桐籽 噸 8185 34.69
畜牧業生產平穩發展。2008年,我市繼續積極貫徹《國務院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精神,加大了對生豬等畜禽養殖生產的政策補貼和資金扶持力度,確保了畜牧業生產的平穩。
指標 計量單位 產量 ±%
肉產量 噸 165600 11.97
# 豬肉 噸 132030 16.63
牛肉 噸 8873 9.11
羊肉 噸 10425 14.16
出欄:豬 萬頭 183.23 14.97
羊 萬只 62.11 10.45
家禽 萬只 797.21 14.2
存欄:豬 萬頭 182.38 13.95
羊 萬只 73.11 9.06
家禽 萬只 685.32 8.6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0.25億元,比上年增長23.8%。全年工業產品銷售率為89.26%,比上年下降1.0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有所提高。2008年全市獨立核算規模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3.59億元,增長27.52%;實現利潤3.36億元,增長1.79%。
今年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中過億元企業達到14戶,比去年凈增加5戶,共完成產值394578萬元,增長62.6%,拉動我市現價增長21個百分點;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有33戶企業,比去年凈增加6戶;產值超過1000萬元的有128戶,凈增32戶。
我市21個行業大類中,有16個行業保持增長,5個行業呈現下降勢態。五大支柱產業完成總產值89.77億元,增長23.8%,其中:綠色能源工業增長15.9%、富曬食品工業增長45.4%,安康絲綢工業增長4.9%,金州礦產工業增長20.6%,秦巴醫藥工業增長20.7%。
主要工業產品多數保持較快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如下: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產量 增長±%
絲 噸 2336 38.2
精制茶 噸 1380 33.2
機制紙板 噸 18379 103.8
卷煙 萬支 800000 18.5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千升 2389 13.1
食用植物油 噸 11861 -1.3
中成藥 噸 51 0.0
化學原料藥 噸 747 -7.2
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總計(折純) 噸 27165 -22.5
原煤 萬噸 52.77 4.2
水電量 億千瓦小時 43.21 4.0
十種有色金屬 噸 1308 -22.3
水泥 萬噸 126.23 15.0
鐵合金 噸 41098 5.9
2008年,全市建筑業生產保持穩步增長,企業經濟效益繼續好轉。全市建筑業完成增加值24.48億元,增長20.2%。53戶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5.7億元,比上年增長54%;實現利稅總額0.69億元,增長71.3%。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20.0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4.1萬平方米,增長37.3%;房屋竣工面積52.85萬平方米,減少6.3萬平方米,下降10.7%。虧損企業個數7個,比上年減少2個,虧損面為13.2%,比上年下降了5.7個百分點。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08年,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0.69億元,比上年增長35.84%。地方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0.98億元,增長52.28%,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25.53億元,增長50.90%;農村固定資產投資25.44億元,增長59.49%。
從三次產業投資看,一、三產業投資高速增長。2008來,全市第一產業在蠶桑產業建設、茶產業建設、畜牧業、農村沼氣工程等項目的拉動下,完成投資11.00億元,同比增長64.75%,高于全市投資13.0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完成投資66.52億元,同比增長47.39%,高于全市投資8.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5.95億元,同比增長19.88%。
在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2008年全市完成產業項目投資62.84億元,增長82.6%,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為29.9%,占地方投資比重為40.5%。其中,工業項目完成投資49.32億元,同比增長90.6%,占地方投資的比重為31.8%。商貿旅游業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3.52億元,同比增長58.3%,占地方投資的比重為8.7%。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投資新增主要生產能力
指標名稱 計量單位 本年新增
鉛鋅采礦(原礦) 萬噸/年 10.96
鋅冶煉 噸/年 41
黃金 千克/年 650
水力發電 萬千瓦 1.68
輸電線路長度(11萬伏及以上) 公里 161.6
水泥 萬噸/年 180
程控交換機 (指安裝能力) 萬線/年 255
新建公路 公里 231
改建公路 公里 468.1
新建獨立公路橋梁 延長米 220
新(擴)建公路客、貨運站 個 7
新(擴)建公路客、貨運站 平方米 7400
城市自來水供水能力 萬噸/日 0.5
城市污水處理能力 萬噸/日 2
房地產開發投資恢復性增長,商品房銷售情況良好。2008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9.78億元,比上年增長54.60%。商品房屋建筑面積82.24萬平方米,增長18.62%;商品房屋銷售額12.18億元,增長18.84%。
五、交通、郵電
全年完成客貨運輸周轉量(不含鐵路,下同)36.66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8.49%。
全年完成貨物發送量8249萬噸,比上年增長11.09%。其中,公路8043萬噸,增長14.68%;水運385.77萬噸,下降6.4%。
全年完成旅客發送量14599萬人,比上年增長20.21%。其中,公路14044萬人,增長20.87%;水運554萬人,增長5.11%。
全年郵電主營業務收入8.43億元,比上年增長23.3 %。其中,電信7.39億元,增長23.3%;郵政1.04億元,增長6.48%。郵電業務總量8.85億元,比上年增長15.98% 。其中,電信7.40億元,增長15.6% ;郵政1.45億元,增長13.92%。
全市電話用戶達139.37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51.66萬戶,下降0.1%;移動電話用戶達87.71萬戶,增長9.72%。城市固定電話用戶14.88萬戶,下降42.9%,農村固定電話用戶36.78萬戶,增長41.02%。
六、內外貿易和旅游業
2008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16億元,比上年增長24.85%。
城鄉市場穩步發展。城市市場消費品零售額25.17億元,增長27.19%;縣及縣以下市場消費品零售額53.0億元,增長23.8%。
住宿和餐飲業增勢強勁,批發和零售業穩步增長。全年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67.5億元,增長24.4%;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0.1億元,增長27.3%。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2008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104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97.8%。其中,進口10.8萬美元;出口1032.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95.7%。
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2008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資項目4個,實際利用外資3025萬美元,增長43.27%。
2008年,我市積極培育壯大旅游產業,著力打造旅游精品,努力擴大旅游產品知名度,進一步提高旅游服務質量,旅游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入境人數1.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7.5%。其中,外國人0.52萬人次;香港、澳門和臺灣同胞0.58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199.6萬美元,增長38.6%。全年國內游客在安旅游人數達312萬人次,增長51.4%;國內旅游總收入11.22億元,增長55.3%,其中,商品銷售收入2.42億元,占總收入的21.6%。全市旅游總收入11.33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為4.85%。
七、市場物價
市場物價上漲較快,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上漲5.1%,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5.2 %,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上漲10.3%。2008年各類價格指數如下(以上年價格為100):
2008年 同比增長±%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105.1 5.1
一、 食品 110.7 10.7
# 糧食類 106.0 6.0
油脂類 123.9 23.9
肉禽及其制品類 120.1 20.1
蛋類 104.3 4.3
菜類 104.5 4.5
二、煙酒及用品 102.4 2.4
三、衣著 99.9 -0.1
四、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 101.4 1.4
五、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103.2 3.2
六、交通和通信 99.7 -0.3
七、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99.1 -0.9
八、居 住 107.0 7.0
200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00.1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74.7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3.14%。其中,企業存款余額44.53億元,增長23.44%;儲蓄存款余額192.53億元,增長30.12%。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38.8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7.2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60%。其中,短期貸款37.89億元,下降40.91%;中長期貸款69.81億元,增長22.86%。
2008年末,全市保險公司12家,保險業保費收入5.83億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財產險收入1.59億元,增長23%;壽險收入4.24億元,增長77%。全市各類財產險2008年支付賠款1.07億元,簡單賠付率為67.05%。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實力不斷增強。2008年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學校3所,共招收普通本專科學生0.43萬人;在校學生1.01萬人。
中等職業教育規模持續擴大,招生1.16萬人;在校學生2.48萬人(不含技工學校)。
義務教育階段有了新進展。2008年,全市共有初級中學182所,招生4.46萬人,在校學生14.34萬人。全市小學1175所,招生3.2萬人,在校學生23.36萬人。小學學齡人口入學率99.99%,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99.75%。普通高中在校生5.44萬人。
2008年,全市科技成果共25項,其中:農、林、牧、漁業15項,工業社會事業10項。
受理專利申請量總計68件,其中,發明專利39件,實用新型專利16件;專利授權量總計29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7件,實用新型專利18件,外觀設計專利4件。建立省級蠶桑重點實驗室1個,市級現代養豬、名優茶葉、絞股藍、木瓜、食用菌技術研發中心5個。建成省級科技園區2個,市級科技園區2個。在工業方面,著力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配套技術,形成了一批競爭力強的創新型企業、品牌和產品。
2008年,全市全年各類技術合同認定21項,合同成交總額1050萬元。其中,技術開發合同3項,成交金額150萬元;技術轉讓合同6項,成交金額300萬元;技術服務合同11項,成交金額600萬元。
質量、標準化和計量建設進一步加強。2008年,全市共有各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35個。完成對13個企業的產品認證。全市共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0個,全年強制檢 定計量器具4.6萬臺(件)。全年共制訂、修訂各類地方標準58個,按性質分:推薦性58個。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2008 年,我市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亮點增多,成績斐然。
2008年,文化事業保持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3個,藝術表演場所3個,少兒圖書館1個,圖書館10個,藝術館1個,文化館10個。
2008年,全市共創作小戲小品185個,文學作品200余件,舞蹈作品27件,歌曲40余首,書法、美術、攝影作品200余件,有100余件獲得省級以上獎勵。其中:電影劇本《支書和他媳婦》、《戴俊》拍攝制作完成完畢;陜南民間歌舞劇《漢水姐兒歌》參加全省第五屆藝術節榮獲72項獎。
群眾文化生活繁榮,基層文化建設得到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五大工程”取得顯著進展。今年,我市啟動了5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的試點建設,落實財政資金1000余萬元,為187個行政村配備文化活動器材,改造了2個影劇院,全市農村電影放映3.07萬場次,觀眾達 500余萬人次,實現了全市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目標,同時為1個劇團配備了流動舞臺車。
廣播電影電視業保持穩定發展。至2008年末,全市共有廣播電臺2座,電視臺10座,其中,市級1座,縣廣播電視臺9座。全市共播出3套廣播節目。廣播節目中,市臺2套,縣級1套。全市共播出13套電視節目。其中,市臺無線節目1套,有線節目4套,縣級廣播電視臺節目9套。
2008年,全市(包括市級、縣級及縣以下)廣播電視傳輸網干線總長2987.1公里,市以上干線網總長較上年新增,達到668公里。全市廣播電視用戶15.18萬戶,較上年末增2.39萬戶。數字電視用戶達到3.20萬戶,比上年增加2.31萬戶。
全市共有中短波廣播發射臺1座,發射功率20千瓦。一千瓦以上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5座,發射功率36千瓦,一千瓦以上調頻廣播發射臺2座,發射功率9千瓦。2008年,完成安康電視轉播臺和8個縣中央農村廣播電視覆蓋年度建設任務,全市廣播發射功率比上年新增1千瓦,電視發射功率比上年新增16.6千瓦。
全市廣播綜合覆蓋率86.48%,電視人口覆蓋率90.91%,分別比上年末增加0.05和0.07個百分點。
2008年,全市有綜合檔案館11個,全部面向社會開放,其中:檔案館館藏資料99588冊,館藏檔案431302卷,現開放檔案103145卷。2008年接待查檔18496卷次,資料707冊。
2008年全市擁有衛生機構284個(不包括診所),全市共有床位6791張,其中,醫院床位4362張,衛生院病床2164張。衛生人員8904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7522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3514人,注冊護士1994人。截止2008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了全市10個縣(區),參合農民達到228.57萬人。
2008年,以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為主題,加快構建全民健身體系。全年舉辦各種群眾性體育活動20余次,參與人數近2萬人。全市共投資519余萬元,在120個行政村和社區實施了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進一步改善了城鄉群眾健身設施和條件。全年通過培訓新增社會體育指導員195余名。成功舉辦了安康市第八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
全面加強競技備戰,努力提升競技體育水平。2008年我市運動員參加省以上體育競技,共獲得冠軍4個,亞軍5個,第三名8個。
十一、環境保護、安全生產
2008年,市委、市政府把環境保護工作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礎性工程,擺在了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在全市經濟社會保持較高增幅的情況下,我市的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好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呈現下降趨勢。
2008年全市自然保護區總數3個,總面積60275公頃,占我市國土面積的2.56%。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總面積達28103公頃,占我市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46.62%。2008年,城市空氣質量進一步提高,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天數為360天,綜合污染指數平均為1.81,比2006年下降14.6%,為全省十一個城市(區)的前列。漢江安康段及其主要支流8個監控斷面水質全部達標,漢江出陜斷面水質穩定在國家Ⅱ類標準,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農村飲水安全狀況開始改善。城市功能區環境噪聲和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控制在國家環境噪聲標準以內,城市聲環境質量有了改善。
2008年,列入省委、省政府目標責任考核的兩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實現雙下降,完成了污染減排目標,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比2007年削減2.3%,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1.69%。
2008年全市生產安全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完成了省上下達我市的安全生產控制考核指標,全市安全生產形勢出現了總體穩定、趨向好轉的發展態勢。據統計,2008年全市共發生各類事故416起,同比下降15.5%;死亡127人,同比持平。其中,發生3-9人較大事故5起,同比減少3起,下降33.3%;死亡30人,同比下降18.9%。經濟損失279.82萬元,同比下降41.9%。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自然增長率有所下降。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5.71萬人。全年出生率10.03‰;死亡率7.88‰,自然增長率2.15‰。
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生活質量進一步改善。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50元,比上年增加2099元,增長26.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0.0%;人均消費支出7672元,增長23.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7.2%。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2.25平方米。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770元,比上年增長22.8%;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785元,比上年增長25.85%。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2.80平方米
2008年末,我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員為12.35萬人,增長4.24%。據勞動部門統計,2008年度,我市新增就業人數13890人,登記失業人數9357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人數為3998人,年末登記失業率為3.79%,控制在4.3%以內。
在崗職工工資高速增長。2008年度,我市在崗職工工資總額為27.30億元,增長28.88 %。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2864元,增長25.17%。
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據勞動部門統計,2008年度,企業養老保險新增參保0.76萬人,參加養老保險職工人數9.9萬人,其中,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7.4萬人,離退休參保人數2.5萬人;全市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數16.52萬人,比上年增加13842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2.8萬人;全市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人數1.6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8.7萬人,比上年凈增1101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7.61萬人,凈增參保人數1.31萬人;全市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人數3.91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6.07萬人,凈增參保人數0.92萬人。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2008年全市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316個,共有床位16059張,收養人數達15411人。其中,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有308個,床位數15500張,收養人數15000人。
2008年是我市社會救助體系建設重大突破的一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保障水平不斷提高,截至十二月底全市共保障2.3萬戶、4.8萬人。其中,享受“分類施保”11321人,保障標準每人每月165元 ,支出低保金8564萬元,基本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和按月社會化發放。 2008年,我市加大農村低保工作力度,提高保障標準,擴大保障范圍,全年農村低保人數達到26.8萬人;全市3.1萬名農村“五保”對象中,已集中供養1.5萬人;城市醫療救助試點達到10個,覆蓋城市低保對象4.8萬人,截止2008年底,對全市0.5萬城市低保對象實施了醫療救助;農村醫療救助已達26.8萬人次,其中,資助參加合作醫療人數達23.7萬人次。2008年安置城鎮義務兵和士官169人。
注:1、本公報部分指標為初步統計數。
2、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