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市委四屆六次全會精神,以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緊扣“五個扎實”和追趕超越要求,全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市經濟運行持續向好,經濟總量首次突破千億大關。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GDP)1133.77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3.25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626.80億元,增長13.5%;第三產業增加值383.72億元,增長7.2%。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10.9:55.3:33.8。人均生產總值42544元,比上年增長10.0%。
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672.80億元,占GDP的比重達59.3%,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6.89萬人,較上年增加0.7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29.76萬人,占48.6%;鄉村人口137.23萬人,占51.4%。全年人口出生率9.62‰,死亡率7.19‰,自然增長率2.43‰。
年末全市戶籍人口303.70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32萬人。其中:男性162.4萬人,女性141.3萬人。
二、農業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2.41萬公頃,比上年下降0.6%。其中:夏糧8.06萬公頃,增長0.7%;秋糧14.35萬公頃,下降0.5%。油料面積6.75萬公頃,增長2.1%。蔬菜面積7.46萬公頃,增長5.3%。
全年糧食產量75.05萬噸,增長3.0%。其中:夏糧23.31萬噸,增長2.7%;秋糧51.74萬噸,增長3.3%。全年谷物產量58.15萬噸,下降0.7%。其中:稻谷產量14.12萬噸,增長1.4%;小麥產量8.33萬噸,增長4.1%;玉米產量28.31萬噸,增長2.9%。
全年生豬出欄184.78萬頭,增長1.4%;牛出欄6.24萬頭,下降0.2%;羊出欄55.54萬頭,下降2.2%;家禽出欄776.95萬只,增長5.5%。肉類總產量17.41萬噸,增長1.6%。禽蛋產量5.35萬噸,下降6.4%。
全年水產品產量41421噸,下降8.2%。其中:養殖水產品產量37872噸,下降7.3%;捕撈水產品產量3549噸,下降16.7%。
全市森林覆蓋率65%。全年造林綠化面積88.73萬畝,比上年增長26.7%。森林蓄積量累計7100萬立方米,林地保有量2878萬畝,濕地總面積43.33萬畝。林業自然保護區3個,面積72.79萬畝,占國土面積2.1%。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493.80億元,比上年增長15.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2%。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48.77億元,比上年增長22.0%。六大支柱產業完成總產值1415.47億元,增長21.2%,其中:新型材料558.13億元,增長15.1%;富硒食品478.74億元,增長23.4%;裝備制造198.50億元,增長40.7%;生物醫藥68.33億元,增長15.4%;清潔能源51.47億元,增長9.5%;紡織絲綢60.30億元,增長26.0%。
全年規模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476.27億元,比上年增長20.7%;實現利潤136.53億元,增長12.6%;虧損企業虧損額0.22億元。
在統計的8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59種產品產量比上年增長,其中8種產品產量增速超過50%,34種產品產量增速超過20%。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133億元,比上年增長7.6%。159家資質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80.91億元,增長21.2%,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38.78億元,增長40.9%。全年簽訂合同額341.07億元,增長3.9%。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445.71萬平方米,增長18.4%。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6.1%。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16.5%。
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9.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9.2%,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9.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2.4%。
全年民間投資比上年增長32.9%;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4%;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92.8%;文化產業投資增長19.2%。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29.92億元,比上年增長38.4%;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898.46萬平方米,下降2.5%;商品房銷售面積152.35萬平方米,增長5.4%;商品房待售面積29.79萬平方米,下降16.8%。
五、交通和郵電
全年貨運量4458.30萬噸(不含鐵路,下同),比上年增長6.0%。貨物周轉量18.78億噸公里,增長8.5%。客運量3713.28萬人,下降0.4%。旅客周轉量22.34億人公里,下降0.6%。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71.99億元,比上年增長1.4倍。其中,郵政業務總量3.18億元,增長6.2%;電信業務總量68.81億元,增長1.5倍。
六、國內貿易和市場價格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2.68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零售額218.99億元,增長14.9%。
按經營地分,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284.87億元,增長13.0%;鄉村市場47.81億元,增長6.0%。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277.37億元,增長12.3%;實現餐飲收入55.31億元,增長10.2%。全年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實現網上零售2.37億元,比上年增長6.6%。
2018年,安康城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4%。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0.6%。
七、國內國際旅游
全年接待境內外游客457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9%;旅游總收入293.81億元,增長28.6%。
八、對外經濟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46884萬元,比上年增長53.9%,其中,出口44487萬元,增長60.0%。全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7個,合同外資17902萬美元,增長4.8倍,實際利用外資(含外商投資企業再投資部分)3559萬美元。
九、金融、證券和保險業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419.13億元,比年初增加107.4億元,比上年增長8.2%;各項貸款余額771.28億元,比年初增加56.99億元,比上年增長8.0%。
年末全市境內證券營業部6家,期末證券開戶數8.11萬戶,比上年末增加2.46萬戶。證券市場交易量256.30億元,比上年下降19.7%。
全年全市29家保險機構實現保費收入36.07億元,比上年增長20.0%。其中壽險保費收入27.26億元,增長17.7%;產險保費收入8.81億元,增長27.9%。產險賠付3.73億元。壽險公司給付3.93億元(含滿期給付),賠款支出2.26億元,退保金支出4.41億元。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所,全年招收普通本專科學生7037人,其中本科3547人。年末在校學生22992人,其中本科11252人。
全市共有小學406所,在校生188232人。普通中學181所(其中初中149所、高中32所),在校生152393人(其中初中90867人、高中61526人)。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99.9%,初中學齡人口凈入學率99.99%。
全市共有中等職業學校11所,全年招生4988人,年末在校學生12024人。
全市共有幼兒園491所,在園幼兒(包括附設學前班)89396人。特殊教育學校4所,在校殘疾兒童338人。
全年地方登記的科技成果共40項,其中:農、林、牧、漁業13項,建筑業1項,科學研究、綜合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探業17項,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9項。
全年簽訂各類技術合同67項,合同成交總額1.35億元。其中:技術開發合同3項,成交金額1260萬元;技術轉讓合同2項,成交金額520萬元;技術服務合同62項,成交金額11743萬元。
全年專利申請量857件,其中,發明專利269件,實用新型專利385件,外觀設計專利203件;專利授權量527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25件,實用新型專利266件,外觀設計專利236件。
全市共有法定計量檢定機構10個,特種設備檢驗機構1個,纖維檢驗機構1個,各類檢測檢驗機構69個。
全年免費檢定各類強檢計量器具26293臺件,完成定量包裝檢測56批次,完成食品、化工、建材等各類產品質量檢驗1173批次,檢測纖維制品225批次;完成各類特種設備檢驗26000臺件。全年指導全市10家企業辦理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為3家工業企業變更、注銷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新培育陜西省名牌產品7個,安康市特色品牌產品16個。新申報4家企業使用富硒產品專用標志。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市共有圖書館11個,群眾藝術館1個,文化館10個,博物館10個。
年末全市共有廣播電視臺10座,市級廣播電視臺1座,縣級廣播電視臺9座。
全市擁有國家綜合檔案館11個,館藏1236個全宗,館藏資料13.19萬冊、館藏檔案50.34萬卷、77.79萬件。其中,市檔案館館藏資料1.47萬冊,館藏檔案9.01萬卷、12.60萬件。
全市擁有衛生機構2897個,其中醫院50家,社區服務中心(站)14家,衛生院166家,村衛生室2300家。共有床位16539張,其中醫院病床11433張,衛生院病床4562張。共有衛生人員23379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8877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5523人,注冊護士7415人。
全市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242.99萬人,參合率達99.5%。
全年共組織開展各級各類群體競賽活動90次,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971名,落實11個社區體育器材配送工程、114個村級農民健身工程、1個體育公園項目,到位資金10010萬元。
年末全市體育彩票銷售網點270個,全年銷售4.11億元,比上年增長17.6%。
十二、水利
全年完成水利建設投資20.82億元,較上年增長10.4%。
全年全市有效(農田)灌溉面積達到47.11千公頃,節水灌溉面積達到38.99千公頃,旱澇保收面積達到35.92千公頃,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到747.36千公頃,堤防長度達到1034.28公里。全市已建成水庫153座,總庫容40.71億立方米。已建成萬畝以上灌區7處,有效灌溉面積14.9千公頃。當年解決農村飲水安全人口53.03萬人。水利供水工程總供水量達到7.54億立方米,其中向農業供水5.27億立方米,工業供水0.79億立方米,城鄉居民生活供水1.17億立方米,城鎮公共供水0.21萬立方米,生態環境0.098萬立方米。
十三、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2018年,全市中心城區空氣質量達到和好于二級以上天數325天,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39微克/立方米,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67微克/立方米。全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狀況安全良好,水質達標率100%,漢江出陜斷面水質保持在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準。
全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與2015年同期相比下降4.2%;氨氮排放量與2015年同期相比下降4.2%;二氧化硫排放量與2015年同期相比下降4.8%;氮氧化物排放量與2015年同期相比下降4.8%。
全市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9起,比上年下降26.9%;死亡24人,下降61.3%;受傷7人,下降74.1%;直接經濟損失358.1萬元,下降90.7%。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據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34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77元,增長8.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04元,增長9.4%。
全年新增城鎮就業20538人,登記失業人數8642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7379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33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1%。
全年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10.68萬人,比上年增加2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59萬人;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9.95萬人,其中在職職工13.80萬人,離退休人員人數6.15萬人,擴面新增參保8754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2.97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人數20.35萬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人數22.61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5.56萬人,增加4352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1.74萬人,增加4014人。
全市常年需民政救助保障的弱勢群體近18.64萬人,享受高齡津貼老人21.8萬人。截至年底,城市低保對象1.09萬戶2.12萬人,農村低保對象4.8萬戶10.51萬人,農村五保對象3.91萬人。
全市現有敬老院161所,床位1.59萬張,集中供養五保對象1.18萬人;全市有孤兒816名,城市“三無”人員767名;全年臨時救助5.31萬戶次,醫療救助28.7萬人次,流浪乞討救助0.3萬人次;福利彩票全年銷售3.49億元。
注釋:
1、本公報部分指標為初步統計數。
2、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3、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4、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從2011年開始,納入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的工業企業起點標準從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提高到2000萬元。
5、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從2011年開始,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的起點標準從計劃總投資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農戶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包括城鎮項目投資、非農戶項目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
6、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
7、郵電業務總量按2015年不變價格計算。
8、農、林、牧、漁業等歷史數據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進行了修訂,相關增速均按可比口徑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