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
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的嚴重沖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和對陜西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把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作為全部工作的總綱,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項要求”,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省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全年呈現結構優化、活力增強、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的良好態勢。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26181.86億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67.54億元,增長3.3%,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8.7%;第二產業增加值11362.58億元,增長1.4%,占43.4%;第三產業增加值12551.74億元,增長2.8%,占47.9%。
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3389.78億元,占生產總值的51.1%,較上年下降3.5個百分點。
二、農業
全年農業增加值1708.71億元,比上年增長3.7%;林業增加值70.19億元,增長12.5%;牧業增加值470.31億元,增長0.6%;漁業增加值18.32億元,增長1.9%。
據抽樣調查,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001.05千公頃,比上年增長0.1%。其中,夏糧1103.65千公頃,下降0.1%;秋糧1897.39千公頃,增長0.2%。
全省森林覆蓋率46.39%。全年營造林面積581.59千公頃,森林蓄積量6.68億立方米,林地面積14037千公頃,林業自然保護區61個,林業自然保護區面積1153.3千公頃,占國土面積5.61%。
全年肉類總產量106.40萬噸,比上年下降2.2%。其中,豬肉產量77.70萬噸,下降4.0%。禽蛋產量64.21萬噸,增長0.2%。生牛奶產量108.65萬噸,增長0.8%。年末生豬存欄849.78萬頭,比上年末增長6.8%;牛存欄151.18萬頭,增長0.7%;羊存欄871.67萬只,增長6.9%;家禽存欄7738.26萬只,下降0.3%。
全年水產品產量16.89萬噸,比上年增長1.6%。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8860.11億元,比上年增長0.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采礦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制造業增長0.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5%;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2.3%,非能源工業下降0.2%;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0.1%;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6.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23435.3億元,比上年下降4.1%;利潤1942.3億元,下降7.7%。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2599.8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實現總產值8501.13億元,增長7.8%,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總產值5456.96億元,增長13.1%;簽訂合同額19894.64億元,增長10.7%;房屋建筑施工面積37555.14萬平方米,增長6.5%。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3.6%,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4.1%,農戶投資下降25.0%。
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4.6%;第二產業投資下降0.2%,其中工業投資下降0.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5.7%。
全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6.9%,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5%,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6.8%,文化產業投資下降10.9%。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4404.39億元,比上年增長12.8%。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28358.31萬平方米,增長2.3%。商品房銷售面積4452.07萬平方米,增長1.2%。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92.81萬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8.8%。
五、交通和郵電
全年貨物運輸總量16.53億噸,比上年增長6.8%;貨物運輸周轉量3698.45億噸公里,增長6.2%。旅客運輸總量3.78億人,下降47.7%;旅客運輸周轉量589.44億人公里,下降42.3%。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236.78億元,比上年增長22.6%,其中快遞業務量9.17億件,增長25.9%。電信業務總量4148.84億元,增長23.2%。年末固定電話用戶637.02萬戶;移動電話用戶4589.72萬戶,其中5G移動電話用戶1027.38萬戶。固定互聯網寬帶用戶1368.96萬戶,比上年末增加46.66萬戶。
六、國內貿易和市場價格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05.92億元,比上年下降5.9%。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543.60億元,下降6.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62.32億元,下降5.4%。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8627.06億元,下降5.2%;餐飲收入978.86億元,下降11.9%。
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4.9%,通訊器材類增長15.0%,化妝品類增長7.8%,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2.8%,中西藥品類增長2.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0.1%,金銀珠寶類下降0.4%,煙酒類下降1.8%,糧油、食品類下降2.0%,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3.9%,汽車類下降6.1%,日用品類下降7.0%,石油及制品類下降9.1%,家具類下降14.7%。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5%。其中,城市上漲2.5%,農村上漲2.5%;食品價格上漲9.3%,非食品價格上漲0.9%;消費品價格上漲3.4%,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8%。新漲價因素占20.7%,翹尾因素占79.3%。
七、國內國際旅游
全年接待境內外游客3.57億人次,比上年下降49.5%;旅游總收入2765.55億元,下降61.7%。其中,入境游客8.59萬人次,下降98.2%,國際旅游收入0.45億美元,下降98.6%;國內游客3.57億人次,下降49.2%,國內旅游收入2762.33億元,下降60.4%。
八、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值3772.12億元,比上年增長7.3%。其中,出口1929.64億元,增長3.0%;進口1842.47億元,增長12.2%。
全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278個。簽訂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80.2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倍;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84.43億美元,增長9.2%。
九、金融、證券和保險業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9448.62億元,同比增長11.0%,比年初增加4911.97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9185.75億元,同比增長14.1%,比年初增加4848.65億元。
年末境內證券公司3家。各類證券營業部252家(含外地公司在陜的營業部),比上年減少6家。年末證券開戶數620.2萬戶,比上年末增加66.37萬戶。
全年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1102.74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財產險238.04億元,增長9.6%;人身險864.7億元,增長5.9%。保險業累計賠付支出332.18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149.45億元,增長14.8%;人身險賠付支出182.73億元,增長7.6%。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省共有高等學校110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96所(含獨立學院10所)、成人高校14所。招收普通本專科學生38.80萬人,在校學生121.00萬人;研究生招生5.90萬人,其中科研單位237人,在學研究生16.59萬人,其中科研單位677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0.13萬人,在校學生21.82萬人。
全省共有中等職業學校230所,招生10.70萬人,在校學生27.98萬人。
年末全省認定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6198家。
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49928項,合同成交金額1533.68億元。其中,技術開發合同16234項,成交金額452.89元;技術轉讓合同556項,成交金額12.83億元;技術咨詢合同3951項,成交金額53.23億元;技術服務合同29187項,成交金額1014.73億元。
全年共獲授權專利60524件,其中發明專利12122件;實用新型專利42227件;外觀設計專利6175件。年末有效發明專利量54646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4.098件。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省文化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50個,文化館122個。全省公共圖書館116個,全年總流通627萬人次。
全省擁有衛生健康機構34978個(含村衛生室22977個),其中醫院122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688家,衛生院1535家。全省共有床位27.25萬張,其中醫院病床21.94萬張,衛生院病床3.59萬張。全省共有衛生人員44.54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6.36萬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11.39萬人,注冊護士15.55萬人。
全年運動員參加國際國內重要比賽共獲得金牌28枚、銀牌26枚、銅牌33枚。全年審批一、二級運動員639名,新增注冊運動員9000余人。
全年新建市級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17個。新建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站)23個,實現市、縣全覆蓋。新建社會足球場地377塊。51個十四運競賽場館全面建成,11個省本級場館竣工驗收。
十二、安全生產
全年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568起,比上年減少183起,下降24.4%;死亡495人,減少88人,下降15.1%。其中,發生一次死亡3-9人的較大事故17起,比上年減少4起,下降19%;死亡68人,減少9人,下降11.7%;未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據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26元,比上年增加1560元,增長6.3%。其中,工資性收入14044元,增長5.5%,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3.5%;經營凈收入3459元,增長6.2%,占13.2%;財產凈收入1608元,增長8.9%,占6.1%;轉移凈收入7115元,增長7.4%,占27.1%。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7418元,比上年減少47元,下降0.3%。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68元,比上年增加1770元,增長4.9%。其中,工資性收入21850元,增長4.1%;經營凈收入2836元,增長2.8%;財產凈收入2851元,增長7.8%;轉移凈收入10330元,增長6.4%。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2866元,比上年減少648元,下降2.8%。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16元,比上年增加991元,增長8.0%。其中,工資性收入5388元,增長7.2%;經營凈收入4150元,增長9.5%;財產凈收入229元,增長6.6%;轉移凈收入3550元,增長7.7%。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376元,比上年增加441元,增長4.0%。
全省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84:1,較上年縮小0.09。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3.25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5.63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6.23萬人,登記失業人員實有人數24.5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63%。
年末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人數1156.95萬人,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754.3萬人、離退休人員人數212.55萬人。失業保險439.85萬人,工傷保險602.3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3899.74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742.21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3157.53萬人,生育保險參保513.25萬人。
全年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834個,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12902個,共有床位20.6萬張,收養10.51萬人。年末納入城市低保11.06萬戶、20.08萬人,人均月保障標準最高740元,最低590元;納入農村低保49.4萬戶、115.62萬人,保障標準每人每年最低4827元。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五保)12.49萬人,其中,集中供養對象約3.82萬人,基本生活標準6279-15840元/人年,照料護理標準根據特困人員生活自理能力,分別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0%、15%和25%。全年累計實施臨時救助81.01萬人次。
指標解釋:
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對于一個地區來說,稱為地區生產總值。英文縮寫統稱為GDP。
六大高耗能行業指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高技術制造業指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信息化學品制造業。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在一定時期內全社會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工作量以及與此有關的費用的總稱。
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指具有集體、私營、個人性質的內資企事業單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的企業單位建造或購置固定資產的投資。
基礎設施投資包括交通運輸、郵政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
高技術產業投資包括醫藥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等六大類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和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服務等九大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企業(單位、個體戶)通過交易直接售給個人、社會集團非生產、非經營用的實物商品金額,以及提供餐飲服務所取得的收入金額。個人包括城鄉居民和入境人員,社會集團包括機關、社會團體、部隊、學校、企事業單位、居委會或村委會等。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隨著時間變動的相對數,反映一定時期內城鄉居民所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變動趨勢和程度。
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指截止每年12月31日,由科技部認定的,且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證書在有效期(自發證日起三年)內的高新技術企業。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調查期內居民家庭成員人均獲得的、可用于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按照收入的來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項,分別為: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
城鄉居民收入比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用于衡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指住戶用于滿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費需要的全部支出,包括用于消費品的支出和用于服務性消費的支出。根據用途不同,消費支出可劃分為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務八大類。
注: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對歷史數據進行了統一修訂,2016-2018年生產總值為修訂后數據;
3、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從2011年開始,納入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的工業企業起點標準從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提高到2000萬元;
4、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從2011年開始,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的起點標準從計劃總投資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農戶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包括城鎮項目投資、非農戶項目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
5、鐵路數據為國家統計局反饋數據,從2011年1月起,鐵路為全行業數據,即包括國家鐵路(含控股)、非控股合資鐵路及地方鐵路;
6、郵政、電信業務總量按不變價計算;
7、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
8、接待入境旅游人數和旅游外匯收入為入境過夜游客數據,按照文旅部發布的調查結果測算;
9、研究生人數含科研單位中招生在讀人數;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數不含技工學校學生;
10、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增加了民辦非企業養老公寓類單位;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包括社區互助型養老設施;救助人數中增加了未脫貧戶、脫貧戶中的檢測戶、邊緣戶等符合條件的人員;數據來源于2020年第四季度《民政事業統計報表》。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森林覆蓋率、營造林面積數據來自省林業局;水產品產量數據來自省農業農村廳;公路數據來自省交通運輸廳;郵政數據來自省郵政管理局;電信數據來自省通信管理局;旅游、文化系統數據來自省文化和旅游廳;進出口數據來自西安海關;外商投資、合同外資、實際利用外資等數據來自省商務廳;金融數據來自人民銀行西安分行;資本市場數據來自陜西證監局;保險業數據來自陜西銀保監局;教育數據來自省教育廳;科技成果、技術合同等數據來自省科技廳;專利數據來自省知識產權局;檔案數據來自省檔案局;衛生數據來自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體育數據來自省體育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省應急管理廳;城鎮就業、失業、社會保障數據來自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醫療保障局;社會福利數據來自省民政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