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榆林調查隊
2021年3月18日
2020年,是榆林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人類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前所未有之風險挑戰,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六穩”“六保”等中省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市委確定的“收縮戰線、突出重點、守住底線”原則,緊扣九項重點工作聚力攻堅,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以直面風險挑戰的勇氣和魄力,逆風破浪、勇毅前行,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經濟運行在十分困難的局面下總體保持平穩,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社會大局保持穩定,人民福祉不斷增進,社會各項事業繁榮發展,“十三五”實現圓滿收官,為全省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和“十四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綜合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全年實現生產總值4089.66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2.48億元,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2555.64億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1261.55億元,增長2.6%。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6.7%、62.5%和30.8%。
2016-2020年生產總值總量及增速
全年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1673.59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0.9%,比上年回落1.8個百分點。
二、農業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84.53億元,比上年增長2.1%。其中,種植業產值297.75億元,增長2.3%;畜牧業產值154.13億元,增長1.7%;林業產值10.81億元,增長3.5%;漁業產值2.17億元,下降1.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9.67億元,增長2.1%。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719.33千公頃,比上年下降1.1%,總產量253.80萬噸,下降4.4%(減產11.68萬噸)。
2020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全年造林面積83.9萬畝,比上年增長15.0%。
2020年畜牧業生產情況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992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4712.98億元,比上年下降3.4%。其中,重工業總產值4608.50億元,下降3.3%,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7.8%;輕工業總產值104.47億元,下降6.6%,占2.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0%,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下降0.6%。
2016-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及增加值增速
全市規上能源工業企業產值3787.29億元,比上年下降3.6%,非能源工業產值925.69億元,下降2.6%,能源工業與非能源工業產值占全市規上工業產值的比重分別為80.4%、19.6%。能源工業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完成產值2258.84億元,下降0.4%;石油天然氣開采業459.14億元,下降13.7%;石油和煤炭加工業完成產值579.69億元,下降13.9%;電力熱力生產供應業489.62億元,增長7.9%。非能源工業中,化學原料制品制造442.75億元,下降4.9%;有色金屬冶煉業138.69億元,下降1.4%。
全市992規模以上直報工業企業(不含6戶省上反饋企業)營業收入3588.8億元,比上年增長0.6%;利潤總額761.0億元,增長4.8%。
2020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市建筑業總產值396.35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增加值159.79億元,增長8.7%(現價增速),增長6.0%(可比增速)。
2020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8.6%。其中,項目投資增長8.3%,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3.5%。民間投資下降4.3%。工業投資增長7.5%,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6.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74.6%,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6.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8.2%,占53.8%,其中,能源化工工業投資增長1.0%;非能源化工工業投資增長20.9%;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9%,占39.8%。
從本年實際到位資金情況看,國家預算資金比上年增長8.3%,國內貸款增長20.8%,自籌資金下降18.5%,其他資金增長41.6%。
五、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2020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34475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940公里。在總里程中,高速公路1157公里,國道1084公里,省道174公里,農村公路32062公里。在農村公路中,縣道2930公里,鄉道3639公里。
鐵路運輸中,貨運量24832.80萬噸,比上年增長21.8%,貨運周轉量491.27億噸公里;客運量362.76萬人次,下降34.0%,客運周轉量22.97億人公里。公路運輸中,貨運量26928.0萬噸,增長5.7%,貨物周轉量551.81億噸公里;客運量1232.0萬人次,下降53.2%,客運周轉量15.70億人公里。民航運輸中,貨郵吞吐量12860.70噸,增長60.4%;旅客吞吐量162.16萬人次,下降35.9%;運輸起降18320架次,增長22.7%。
年末機動車保有量達到920671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730387輛。轎車保有量458216輛,比上年增長6.8%,其中,私人轎車441409輛,增長6.9%;進口車輛41740輛,增長8.4%,其中進口轎車7116輛,增長6.3%。
全年郵電業務收入38.92億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郵政業務收入7.44億元,增長21.7%;電信業務收入31.48億元,增長2.1%。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16.22萬件,訂銷報刊累計4338.48萬份,訂銷雜志累計153.27萬份,郵路長度達到21513公里,農村投遞線路15061公里。全市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482.03萬部,其中固定電話57.27萬部,移動電話424.76萬部。
六、國內外貿易和旅游業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4.30億元,比上年下降5.9%。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227.08億元,下降5.9%(可比口徑)。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65.58億元,下降6.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88.72億元,下降5.3%。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580.40億元,下降5.1%;餐飲收入73.90億元,下降12.3%。在商品零售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215.05億元,下降5.3%。按用途分,吃類商品零售25.97億元,下降18.5%;穿類6.36億元,下降8.0%;用類182.72億元,增長1.8%。
2016-2020年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及增速
全市進出口總值12.00億元,比上年增長26.6%。其中,出口8.50億元,增長2.5%;進口3.50億元,增長196.5%。
全市旅行社總社45家、旅行社分社47家、網點107家。星級飯店共有27家,其中五星級1家、四星級3家、三星級19家、二星級4家。全市共有A級旅游景區52個,其中AAAA級景區6個,AAA級景區45個。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645.45萬人次,比上年下降46.4%,旅游收入103.37億元,下降62.6%。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全年財政總收入886.42億元,比上年下降4.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06.22億元,增長0.1%;財政支出707.32億元,下降4.9%。
2016-2020年地方財政收入總量及增速
202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641.72億元,比上年增長11.1%;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320.33億元,增長9.3%。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4637.88億元,增長11.1%,較年初增加462.14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320.18億元,增長9.3%,較年初增加197.69億元。
全市有證券公司10家,期末證券開戶總數18.15萬戶,2020年新開2.41萬戶,市場各類證券交易額1160.70億元。
全年有各類保險公司39家,全年保費收入67.42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財產險收入23.49億元,增長10.0%;人身險收入43.94億元,增長10.1%。各類保險公司累計賠付支出21.34億元,增長8.7%,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14.39億元,增長5.8%;人身險賠付支出6.95億元,增長15.1%。保險深度1.6%。
八、教育、科學技術和文化
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516所,其中,高等學校4所,中等專業學校6所,職業中學20所,普通中學203所,小學322所,幼兒園952所,特殊教育學校9所。
全市基礎教育、中等職業學校及高等學校累計招生203269人,畢業181809人,在校學生數759799人。在校學生中,高等學校27096人、普通高中61899人、職中27481人、初中123140人、小學345228人、幼兒園173991人、特殊教育964人。各級各類學校共有教職工66090人,其中專任教師52880人。學前、小學、初中入學率分別達98.5%、100%和99.99%。
全市組織評議登記科技成果49項,其中科技成果綜合水平達到國內領先27項,獲“陜西省年度科學技術獎”5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授權專利1895件,技術交易合同成交額4.99億元。
2020年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12個,影劇院41個(劇院10個、電影院31個)。文化藝術館13個,公共圖書館12個,文化站201個,博物館、紀念館29處。全市廣播、電視轉播臺20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26%;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35%。
九、衛生、體育和檔案
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767個,其中,醫院108家,社區服務中心14家,衛生院222家,村衛生室2720個。共有床位21912張,其中醫院病床17612張,衛生院病床3582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9916人。已建成三級綜合醫院4個,二級綜合醫院15個。共有婦幼保健機構13個,中醫醫院12個,專科醫院21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47.23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數320.75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為45.60萬人。
年末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88平方米,擁有20000人以上體育場1座,3000人以上體育館1個。全年共舉辦各類大型體育活動132次,其中市級舉辦29次。全年共派出1182名運動員參加省運會的比賽項目,共獲得金牌157.5枚,銀牌169枚,銅牌147枚。完成了年度國家、省級各項體育惠民工程,實施了94個鄉鎮的共計102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8個社區路徑配送工程,全年全市665個體彩網點共計發行體育彩票5.75億元。
2020年全市年末擁有綜合檔案館13個,專業檔案館1個,館藏案卷608360卷,以件為保管單位檔案1048067件,館藏資料103522冊。
十、水利水保
全年水利水保投資34.52億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15.94平方公里;新建、加固、維修淤地壩269座,其中新建淤地壩14座,除險加固淤地壩255座;新修高標準農田27.03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13.54萬畝。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994處,鞏固提升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33.38萬人。
十一、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全年榆林城區監測二級以上天數為311天,其中達到一級標準天數為44天。全年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5.2%。市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全市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61起,比上年下降28.2%,死亡58人,下降45.3%。其中,發生較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2起,死亡6人;未發生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14,與上年下降46.2%;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0.002,下降96.8%。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59元,比上年增長6.4%。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82元,增長5.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19元,增長8.3%。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26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02萬人,困難人員再就業400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4%。
全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46.70萬人(不含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傷保險參保人數70.21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31.22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72.26萬人。
全市共有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77個,擁有床位11232張。全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6.53萬人(農民11.93萬人,城市居民4.60萬人),城市居民低保標準每人每月740元,農村居民保障標準每人每年5000元。
注釋:
1、本公報中生產總值、公路里程等指標為初步統計數;
2、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3、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4、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從2011年開始,納入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的工業企業起點標準從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提高到2000萬元;
5、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從2011年開始,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的起點標準從計劃總投資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包括固定資產投資、農戶投資和跨區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包括城鎮項目投資、非農戶項目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
6、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
指標解釋:
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對于一個地區來說,稱為地區生產總值。英文縮寫統稱為GDP。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在一定時期內全社會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工作量以及與此有關的費用的總稱。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企業(單位、個體戶)通過交易直接售給個人、社會集團非生產、非經營用的實物商品金額,以及提供餐飲服務所取得的收入金額。個人包括城鄉居民和入境人員,社會集團包括機關、社會團體、部隊、學校、企事業單位、居委會或村委會等。
指標數據來源:
本公報中公路里程、公路運輸數據來自市交通局;車輛數據來自市車管所和市農機局;鐵路運輸數據來自市鐵路辦;郵電數據來市郵政管理局和市工信局;旅游數據、圖書館、文化館、廣播、電視數據來自市文化和旅游局;金融數據來自人民銀行榆林分行;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證券、保險業數據來自市金融工作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科技成果、技術合同等數據來自市科技局;專利數據來自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報紙、期刊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檔案數據來自市檔案局;衛生數據來自市衛健委;體育數據來自市體育局;水利數據來自市水利局;部分農業數據來自市農業農村局;環保數據來自市生態環境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市應急管理局;城鎮就業、失業、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市人社局;社會福利數據來自市民政局;造林面積數據來自市林業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