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金昌調查隊
2015年5月6
2014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工業產品價格低迷等不利因素和各種困難,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各項政策,在逆境中奮進、在挑戰中前行,全市經濟走勢趨穩向好、結構調整穩中有進、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一、綜合
經核算,全年全市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5.6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41億元,增長5.19%;第二產業增加值170.28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57.96億元,增長7.5%。一、二、三產業結構比為7.1:69.3:23.6。人均GDP達到52336元(折合8520美元),比上年增長7.5%。
全年全市實現大口徑財政收入48.47億元,同比增長39.51%;地方財政收入17.99億元,增長13.4%。其中:市本級10.69億元,增長10.47%;永昌縣3.24億元,增長21.26%;金川區4.06億元,增長15.37%。全市財政支出50.32億元,增長30.23%。
全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6%,同比上漲1.6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指數上漲1.4%;衣著價格指數上漲3.9%;煙酒類價格指數下降0.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指數上漲4.6%;醫療保健價格指數上漲2.9%;交通和通信價格指數增長0.2%;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價格指數上漲0.5%;居住價格指數上漲0.1%。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上漲0.7%。建筑安裝工程價格指數上漲0.8%;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下降3.3%;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上漲0.8%;新建住宅銷售價格指數上漲6%;服務項目價格指數上漲1.7%。
二、農業
全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達到111.53萬畝,較上年增加0.81萬畝,同比增長0.73%。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9.95萬畝,較上年減少1.78萬畝,下降2.48%。小麥播種面積33.79萬畝,較上年減少0.19萬畝;大麥播種面積14.03萬畝,減少3.19萬畝;玉米播種面積18.23萬畝,增加0.17萬畝;薯類播種面積3.67萬畝,增加1.23萬畝;油料播種面積11.59萬畝,增加0.35萬畝;藥材播種面積2.14萬畝,增加0.09萬畝;蔬菜播種面積20.35萬畝,增加1.45萬畝;其他作物播種面積5.52萬畝,增加0.73萬畝。
全市全年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場)21個,總數累計達到183個。全市畜禽總飼養量為252.33萬頭(只),同比增長7.53%,其中:羊飼養量為125.42萬只,增長10.49%。豬出欄7.69萬頭,增長3.51%;牛出欄0.89萬頭,下降5.95%;羊出欄37.16萬只,增長10.27%;家禽出欄45.3萬只,增長4.38%。
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248.02億元,比上年增長16.3%;產銷率97.5%,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28億元,增長25.8%;利潤總額4.28億元,下降67.29%。全市7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虧損企業有25戶,同比增加3戶,虧損面達到35.2%;虧損企業虧損額0.6億元,較上年增加0.43億元。
全年全市完成營造林面積3.55萬畝,其中:人工造林面積達到2.25萬畝,完成封(山)育林(草)面積1.3萬畝。完成義務植樹152萬株,新育苗木495畝。
全年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00.1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95%;農用拖拉機4.77萬臺,與上年持平。全市年機耕面積97.05萬畝,增長0.05%;機播面積75.77萬畝,增長0.49%;機收面積68.1萬畝,增長1.58%。農機化綜合作業水平達到79.24%。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142.5億元,比上年增長7.6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39.91億元,增長7.6%。規模以上工業中地方企業實現增加值19.8億元,增長1%。
全年建筑業完成總產值106.38億元,同比增長0.6%。全部建筑企業簽訂合同金額137.43億元,下降7.4%。本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565.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1.44萬平方米,增長4.9%;房屋竣工面積240.46萬平方米,較上年增加54.57萬平方米,增長29.4%。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7.16億元,比上年增長22.54%。共實施投資項目416項,其中:新開工項目212項,本年投產項目203項。
全年個體工商戶戶數累計19230戶,同比增長0.17%;從業人員35915人,增長7.3%;注冊資金12.68億元。私營企業戶數3308戶,同比增長36.41%;從業人員44112人,增長22.93%;注冊資金133.68億元。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實現納稅額2.64億元,增長8.62%;全年實現非公經濟增加值58.4億元,增長17.8%。
全年全市累計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195850萬美元,同比下降48%,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23%。其中:出口額30822萬美元,增長6.22倍;進口額165028萬美元,下降55%。
全年共實施招商項目316項,其中:新建項目160項,續建項目74項,已建成項目82項,引進到位資金201.28億元,同比增長10.8%。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5.62億元。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2675.71公里。全年新建改建通村油路10條,共73.04公里。完成公路客運量100.1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09%,客運周轉量5903.25萬人公里,增長9.52%;貨運量523.01萬噸,增長38.06%,貨運周轉量50762萬噸公里,增長38.02%。注冊機動車總量61352輛,其中:汽車50297輛,本年新增注冊7263輛。
全年全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31億元,比上年下降12.4%。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4.17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3.75萬戶,鄉村電話用戶0.43萬戶。移動電話用戶47.57萬戶。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51.74萬戶。全年訂閱報紙81.3萬份,同比減少34.23%;雜志7.64萬份,減少0.91%。
全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數227.4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5.09%。其中:一日游游客154.8萬人(次),過夜旅客64.19萬人(次)。實現旅游接待收入11.91億元,增長29.46%。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七、金融
2014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00.31億元,比年初增加29.4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0.86%;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36.44億元,比年初增加27.54億元,同比增長13.18%。
全年全市證券市場各類證券成交額139.59億元,較上年增長22.05%;托管市值總額為10.1億元,同比增長44.45%;2014年新增開戶5013戶,在冊總戶數86233戶。
全年全市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6.7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0.85億元,增長2.4%;機動車險保費收入1.43億元,下降15.88%。
八、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全市組織實施科技計劃項目67項,安排市撥科技三項費240萬元。共申報國家(省)級科技項目117項,批準立項13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項,省級項目10項;受理專利申請541件,已授權373件。
截止2014年末,全市各級各類學校114所,其中幼兒園61所,小學29所,初級中學8所,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完全中學1所,普通高中6所,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學生72836人,其中在園幼兒11931人,小學28979人,初中17361人,特殊教育學校96人,普通高中11666人,中等職業學校2803人。教職工5884人(公辦5082人,民辦、企業幼兒園教職工802人),其中專任教師5169人(公辦4643人,民辦、企業幼兒園教師526人),其中:幼兒園715人,小學1860人,初中1368人,特教學校28人,普通高中963人,中等職業學校235人。基礎教育校舍建筑總面積595428平方米。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9.7%,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0.6%,“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93%,全市高中階段畢業生性別差異系數102.68%,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10.1年。2014年全市參加高考5877人,二本以上上線2401人,上線率46.78%。
九、文化、衛生
全市共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1個,藝術表演場館1個,文化館3個,公共圖書館4個。公共圖書館藏書總量49萬多冊;全年藝術團體表演場次300次。已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12個,“農家書屋”174個,村文化室138個。全年圖書館共借閱圖書近59萬余冊,接待讀者60萬余人次。全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2.24億元,增長23.96%。
全市共有中短波發射臺1座,調頻發射臺4座,電視轉播發射臺8座;全市有線電視用戶7.5萬戶,已轉換數字電視用戶7.5萬戶,數字電視轉換率達到100%。廣播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8.59%和98.78%。全年城鄉共組織放映公益電影1764場。
全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57個,其中:醫院13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0個,鄉鎮衛生院12個。衛生機構擁有床位數2420張,每千人擁有床位5.15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39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311人,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2.79人;注冊護士1278人,每千人擁有執業護士2.72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率達到100%。孕產婦、嬰兒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59.97/10萬、7.5‰和8.4‰;孕產婦住院分娩率100%;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平均達到98%;婚前醫學檢查率38.58%。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全年全市常住人口47.0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1.46萬人,鄉村人口15.55萬人,城鎮化率達到66.92%;永昌縣人口23.82萬人,金川區人口23.19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260元,增長10.4%,其中:永昌縣20055元,增長10.1%;金川區28983元,增長10.5%;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9912.2元,恩格爾系數為30.9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9900元,增長11.7%。其中:永昌縣9457元,增長11.4%;金川區11299元,增長12.3%。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7155.8元,恩格爾系數為34.9%。
十一、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
全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6235人,全年共接收應屆高校畢業生1799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482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92%。全年創勞務收入13.52億元,勞務輸轉人數8.07萬人。全市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59954人;參加城鎮失業保險人數72794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18935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74027人;參加城鎮職工生育保險人數37659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投保人數159881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7.57%和96.34%,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并軌運行。2014年末,全市城市低保對象15438人,發放低保資金6340.4萬元;農村低保對象12637人,發放低保金3764.4萬元。城市低保標準由每月306元提高到458元(比省上標準高113元),月人均補差由271元提高到312元(比省上標準高14元);農村低保標準達到每年2193元(與省上標準相同),農村低保月人均補助水平由101元提高到116元(與省上標準相同)。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2014年水利年度,東、西兩大河流來水量47600萬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4032.28萬立方米。其中:東大河來水量28429萬立方米,較上年增加2245.74萬立方米;西大河來水量19171萬立方米,較上年增加1786.54萬立方米。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三大水庫蓄水總量14498.15萬立方米,較上年同期增加14.4%。全年引硫濟金工程引水2420萬立方米。
全年全市工業廢氣排放量962.27億標立方米,較上年增加161.42億立方米,增加20.16%;二氧化硫排放量10.5109萬噸,較上年減少0.2447萬噸,減少2.28%;氮氧化物排放量2.49萬噸,較上年減少0.1958萬噸,下降7.29%。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1259.32萬噸,較上年增加14.49萬噸,增長1.16%;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1.31萬噸,同比下降0.55%;氨氮排放總量0.46萬噸,同比下降4.81%;市區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達到283天。城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95.85%;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建成區綠地率32.39%;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6.6%;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9.38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積24.41平方米。
全年全市共發生各類事故410起,同比事故起數增加168起,死亡38人,同比減少3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14.834萬元。其中:工礦商貿企業傷亡事故5起,死亡6人;火災事故208起,同比事故起數增加152起;道路交通事故194起,死亡32人,其中,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62起,死亡12人;農機事故0起。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15人,煤炭百萬噸死亡人數0人,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10萬人死亡人數2.6人。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注:1、全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2、2014年環境統計數據為環保局初步上報環保部統計數據,最終統計數據以《2014年環境統計公報》為準;
3、2013年開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統計口徑由原來的市區城鎮變更為全市城鎮口徑;
4、2014年城市建設相關統計數據為初步上報數據,未經國家審核評估;
5、本公報所列其他數據為初步統計數,如有變動以2014年《金昌統計年鑒》為準;
6、資料來源:本公報涉及農牧、工商、招商、交通、郵電、旅游、水利、財政、金融、證券、保險、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社保、民政、安全生產等數據均屬于以上相關部門統計數據。
7、2013年開始火災事故統計口徑發生變化,出警一起,算一起事故。
8、2014年,交通客運量、貨運量及周轉量因統計口徑變化,數據相應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