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市統計局
2008年3月1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四抓三支撐”和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提速發展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堅持謀長遠、抓大事、夯基礎,全力以赴促發展、爭一流、求突破,全市經濟提速發展,社會繁榮進步,民生持續改善。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實現了“兩個高于”的目標。
一、經濟總量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生產總值突破200億元大關,達到200.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3.3%,增幅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43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18.92億元,增長18.5%;第三產業增加值49.47億元,增長8.1%。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上年的16.54∶57.76∶25.70調整為16.15∶59.22∶24.63,“二、三、一”的產業格局繼續穩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998元,比上年凈增加1168元,增長13.2%,按2007年平均匯率7.5567折算,達到1058美元。
財政收入增長迅速。2007年,全市財政收入完成26.06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20.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0.42億元,增長22.9%。各項稅收24.82億元,增長18.7%,占財政收入的95.2%。其中國稅收入19.50億元,增長17.0%;地稅收入5.32億元,增長25.4%。財政重點支出得到保證,全年財政支出48.67億元,比上年增長26.6%。二、農業和農村經濟主要農作物產量有增有減。2007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達到633.15萬畝,同比增長7.9%,糧食生產受嚴重干旱影響,總產量為88.1萬噸,減產7.3%,其中夏糧播種面積249.67萬畝,下降2.3%,總產量23.07萬噸,減產33.0%;秋糧播種面積383.48萬畝,增長15.7%,總產量65.03萬噸,增產7.3%。油料播種面積103.80萬畝,下降7.2%,總產量7.79萬噸,減產9.3%;烤煙面積3.63萬畝,減少16.12萬畝,總產0.53萬噸,下降83.7%;蔬菜面積121.49萬畝,增加7.19萬畝,產量64.98萬噸,增長12.1%;果園面積171.77萬畝,增加30.27萬畝,水果總產量28.73萬噸,增長31.6%,其中蘋果面積116.35萬畝,增加27.19萬畝,產量21.53萬噸,增長30.9%。全年完成農業增加值32.4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5%。
畜牧業生產較快增長。2007年,全市大牲畜存欄68.24萬頭,同比增長8.0%,其中,牛存欄49.44萬頭,同比增長13.3%;牛出欄15.82萬頭,同比增長16.3%。豬存欄41.90萬頭,同比下降2.6%;出欄42.34萬頭,同比下降2.8%。羊存欄148.26萬只,同比增長9.8%;出欄96.51萬只,同比增長7.6%。肉類總產量7.42萬噸,同比增長4.1%。
漁業生產平穩增長。2007年,全市水產品產量654噸,同比增長3.6%。
農業生產條件日益改善。年末有效灌溉面積達到64.48萬畝,增長2.6%,占總耕地面積的9.7%;保證灌溉面積達到43.59萬畝,增長2.7%。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102.9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0.5%。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30.43萬畝,比上年增長39.3%,森林覆蓋率為19.7%。
扶貧工作力度加大。2007年,全市共落實扶貧資金6621.75萬元,比上年增加341萬元,增長5.4%,2.17萬絕對貧困人口,5.8萬低收入人口解決溫飽,新增小康村54個。
三、工業和建筑業工業生產和效益同步增長。全年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107.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8.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02.65億元,增長18.5%,規模以上工業中地方工業完成5.53億元,增長26.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銷售產值192.16億元,產品銷售率為96.4%。
全市66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利水平進一步提高,實現利潤總額完成62.28億元,比上年增長1.2%,實現稅金14.70億元,比上年增長25.4%。其中地方工業實現利潤0.60億元,同比增長4.3%。
建筑業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11.0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5%。全市四級以上建筑企業實現利潤1.46億元,同比增長6.5%;利稅總額達到2.41億元,增長6.9%。房屋施工面積223.5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9.2%;房屋竣工面積105.3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9.6%。
四、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突破百億元大關。2007年,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5億元,比上年增長49.5%。投資結構繼續改善,全年第一產業投資19.30億元,增長67.0%,第二產業投資54.14億元,增長46.9%,第三產業投資71.57億元,增長53.8%。
全市投資50萬元以上的施工項目1590個,比上年增長7.5%。其中當年新開工項目1283個,年內竣工項目1203個,新增固定資產94.70億元。
城鎮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全市城鎮化率達到24.66%,比上年提高了3.06個百分點。完成市鎮基礎設施建設投資6.6億元,西峰南區新開工的五條道路全面完成年度建設任務;火巷溝排洪、污水管網、集中供熱、汽車南站、商業步行街改造等工程全面開工;敷設供水管網20.7公里、排水管道26.6公里、供氣管網29公里、供熱管網13.5公里、弱電管道23.8公里;開展了以“五化”工程為主要內容的城市綜合管理與整治,更換人行道彩磚12萬平方米,新增綠地13萬平方米,修補硬化道路2.1萬平方米,市容市貌有了明顯變化。
五、交通和郵電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通信業日益壯大。全年實現增加值9.87億元,比上年增長4.2%。
運輸能力不斷增強。2007年,全社會貨物運輸量1980萬噸,比上年增長5.8%,貨物周轉量99860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6.6%;旅客運輸量1260萬人,比上年增長6.8%,旅客周轉量125304萬人公里,增長6.4%。
郵政通信業全年完成業務總量6.25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其中,郵政業務總量0.46億元,增長10.5%;電信業務總量2.27億元,增長15.7%;移動通信業務總量3.02億元,增長11.9%。全年新增固定電話用戶5.84萬戶,年末累計達到44.79萬戶;新增移動電話21.84萬部,年末累計達到55.80萬部。年末全市電話普及率達到38.40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0.41部/百人。
六、國內貿易和物價市場銷售穩中趨旺。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72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其中,市縣消費品零售額30.26億元,增長18.4%;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8.46億元,增長17.5%。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41.22億元,增長16.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6.85億元,增長28.3%;其他行業零售額0.65億元,增長17.6%。
市場物價結構性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4.8%。分類別看,食品類上升11.1%,煙酒及用品下降0.6%,衣著類下降1.3%,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下降0.3%,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下降0.1%,交通和通訊類上升1.2%,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升7.4%,居住類上升5.8%。商品零售價格上漲3.4%,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6.8%。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七、對外經濟貿易和旅游出口創匯大幅度增長。2007年,全市外貿出口創匯959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9%,實現出口供貨總值59071萬元,增長24.0%。濃縮蘋果汁、白瓜籽、勞保手套等商品銷往美國、英國、德國、荷蘭、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旅游業穩步發展。2007年,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數6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058萬元。
八、金融和保險金融運行狀況良好。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72.00億元,比上年凈增24.16億元,增長16.3%。其中儲蓄存款余額127.13億元,凈增12.87億元,增長11.3%。各項貸款余額77.00億元,比上年增加4.32億元,增長5.9%。
保險事業持續擴大。全年保費總收入30229萬元,比上年增長22.4%。其中,壽險保費收入18117萬元,比上年增長18.7%,財險保費收入12112萬元,比上年增長28.7%。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6386萬元。其中,壽險支付10253萬元,比上年增長112.9%;財險支付6133萬元,比上年增長32.1%。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科技事業有新進展。2007年末,全市事業、企業單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5764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989人。
全年共組織實施農業、工業、醫療衛生和社會公益事業等各類國家、省、市科技計劃項目195項,其中國列3項,省列24項,共投入科技經費2683萬元。評出市級科技進步獎50項,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31項,三等獎13項。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3156人,在校學生9707人,畢業2138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招生2276人,在校學生6657人,畢業2524人;普通高中招生17163人,在校學生56799人,畢業1933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6%,13—15歲兒童初等教育普及率達到99.96%,小學學生鞏固率達到99.77%。全市大專以上高考錄取人數11903人,比上年增加743人,上升6.7%,錄取率45.83%,比上年提高0.52個百分點。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文化事業持續活躍。2007年末,全市共有專業文化藝術表演團體9個,全年演出2141場(次),觀眾達309.6萬人次;年末共有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52.64萬冊;博物館9個,文物藏量27407件;綜合性檔案館9個,館藏各類檔案資料45.97萬卷(冊)、照片1.48萬張;文化站114個。
廣播電視事業日益拓展。全市有線電視用戶增加到64695戶。全市廣播覆蓋率達到85.50%,電視覆蓋率達到88.02%。
新聞出版事業不斷發展。全年隴東報出版365期,發行857.75萬份。
衛生事業普遍得到加強。2007年末,全市醫療衛生機構總數1704個,其中,醫院26個,衛生院121個,婦幼保健院(站)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9個,衛生監督檢驗機構8個;年末實有醫療床位4711張,其中,醫院2934張,衛生院1616張,婦幼保健院(站)126張。全市共有衛生技術人員5997人,其中執業醫師1875人,助理執業醫師485人,注冊護士1285人,藥劑師(士)438人,技師(士)306人,其他1608人。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2007年,全市舉辦縣以上運動會23次,參加運動員6500人次。在市級以上運動會上我市體育健兒共奪得18枚金牌,8枚銀牌,3枚銅牌。
十一、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工作繼續加強。2007年末,全市環境保護機構22個,環保系統各類工作人員317人;環境監測站1個,環境監測人員61人。
全市投入環境治理資金2.10億元,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39.9%。2007年化學需氧量在“十五”末的基礎上削減330.31噸,削減率2.14%;二氧化流在“十五”末基礎上削減184.09噸,削減率2.40%。
安全生產工作得到加強。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128人,比上年下降1.5%;受傷446人,比上年下降17.3%。造成經濟損失203.11萬元,比上年下降4.6%。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67人;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14.07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穩定。年末常住人口251.2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1.96萬人,鄉村人口189.3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3.50萬人,出生率為13.41‰;死亡人口1.56萬人,死亡率為5.98‰,自然增長率為7.43‰。
就業形勢有所好轉。年末單位從業人員93441人,比上年末減少6400人,下降6.2%。年內有10421名下崗失業人員通過各種渠道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組織輸轉富余勞動力68.7萬人次,勞務總收入達到20.6億元,增長33.0%。
城鄉居民生活繼續得到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96元,比上年增加806元,增長10.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30元,比上年增加156元,增長8.3%。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城鎮為35.2%,比上年上升1.9個百分點;農村為46.4%,比上年上升2.2個百分點。
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單位861戶,參保人員27588人。共征繳基本養老保險費8038萬元,征繳失業保險費2396萬元,基本醫療保險費8247萬元,共為7432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1537萬元。
全市共有19839戶、48621人城鎮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濟,分別比上年增加1374戶和308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