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全區上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江總書記“七一”講話和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為目的,搶抓西部大開發機遇,切實轉變作風,狠抓工作落實,使全區經濟呈現穩中有進、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各項社會事業得到長足發展。
一、綜合
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初步統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43.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75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11.90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15.68億元,增長15.0%。
市場價格穩中有升。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1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1.2個百分點。
就業環境不斷改善,勞動就業成效顯著。年末全區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997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8409人,比上年末減少312人。年末城鎮失業率控制在3.6%以下。
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二是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三是社會投資還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四是扶貧開發任務仍然艱巨;五是干部思想作風不適應。
二、農業
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種植結構不斷優化。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545.56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473.52萬畝,比上年減少1.3%;經濟作物和其它農作物播種面積分別為48.57萬畝和23.47萬畝,比上年分別增長4.5%和11.7%。
糧食生產保持穩定。在播種面積減少和春季低溫、暴洪等嚴重自然災害影響的情況下,全年糧食產量達79.92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夏糧產量32.53萬噸,比上年略增1.8%;秋糧產量47.39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
林業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積45.32萬畝,比上年增長36.5%;其中,經濟林21.87萬畝,比上年增長2倍;退耕還林5.18萬畝。
畜牧業和水產品穩步增長。全區肉類產量達63716.46噸,比上年增長8.6%。年末,大牲畜存欄64.86萬頭,豬存欄78.47萬頭,羊存欄27.19萬只,禽類存欄399.09萬只。出欄肉豬75.94萬頭,禽蛋11972.7噸。水產品產量1085.1噸,較上年增長26.6%。
農業生產條件有了新的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5.69萬畝,累計達到73.25萬畝;興修水平梯田22.54萬畝,累計達到267.96萬畝。農業機械總動力達612875千瓦;擁有大、中、小型拖拉機11334臺,農用載重汽車975輛,化肥折純量58139.72噸,塑料薄膜使用量6668.99噸。
鄉鎮企業不斷壯大。年末,全區鄉鎮企業達43153戶,從業人員124651人,總產值261496萬元,比上年增長17.3%。實現增加值59006萬元,增長17.7%。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年完成全部工業現價總產值220906萬元,比上年增長4.4%;實現增加值79013萬元,增長3.7%。其中:限額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61274萬元,增長7.6%;輕工業實現增加值5231萬元,下降6.1%;重工業實現增加值56043萬元,增長11.2%。產銷率達89.5%,比上年下降5個百分點。
建筑業生產增長較快。全年33戶建筑企業,實現增加值7047萬元,實現利潤1426萬元,稅金2727萬元。施工工程個數219個,施工面積627796m2,房屋竣工面積329484m2。
四、固定資產投資
受國家加大中西部投資力度的影響,基礎建設步伐加快,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3789萬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基本建設投資87917萬元,更新改造投資27839萬元,房地產投資527萬元,城鎮集體投資2064萬元,城鎮和工礦區私人建房9824萬元,農村私人投資12036萬元,其他投資1503萬元。公路、電力、郵電等一批重點建設項目進展良好。
五、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
交通運輸業平穩發展。全年完成貨物周轉量60565.74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8.0%,客運周轉量33627.4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10.1%。
郵電通信事業發展較快。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7366萬元,比上年增18.6%。全區市內交換機容量82896門;農村交換機容量75500門;擁有電話108370部,其中:市內電話達70303部,農村電話37967門;移動電話80000部,移動電話用戶34254戶(含聯通),互聯網用戶達到2154戶。
旅游業不斷興起。全年旅游人數2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7%。
六、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消費品市場銷售穩定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914萬元,比上年增長13.8%。按消費地區分,縣以上零售額為68795萬元,比上年增長22.3%;縣以下零售額為37119萬元,比上年增長0.9%。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為68884萬元,比上年增長19.1%;餐飲業10138萬元,下降16.0%;其他為26892萬元,比上年增長16.2%。
市場物價穩中有升。全年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1.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1,分別比上年上升1.2和1.1個百分點。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全年實現大口徑財政收入30346萬元,比上年增長3.3%。其中,地縣財政收入18838萬元,剔除農業稅、災情減免稅,比上年增長7.0%。財政支出117886萬元,比上年增長25.9%。
金融機構存貸款穩定增加。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509355萬元,增長15.5%。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38476萬元,增長15.0%。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337983萬元,同比增長12.1%。
保險事業不斷發展。全年完成保險業務收7639萬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人壽保險業務收入4553萬元,增長13.2%;財產保險業務收入3086萬元,同比增長7.8%。
八、教育、文化、衛生
教育事業穩步推進。年末,全區學校總數3505所,教職工20058人,其中,專任教師18357人。在校學生數498480人。其中,小學在校生356150人,普通中學在校生111924人,職業中學在校生3082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1703人。成人高校錄取870人,普通高校錄取2981人,普通中專錄取409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7.12%,畢業率達98.9%。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年末,藝術表演團體8個,群藝館1個,文化站194個,公共圖書館9個。廣播電視衛星收轉系統1626座,電視覆蓋率達85.00%,覆蓋人口225.50萬人;廣播覆蓋率達83.45%,覆蓋人口達221.38萬人。
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年末,全區有醫療衛生機構318個,醫院病床4303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5958人。其中,中醫師632人,西醫師1651人,中醫士228人,西醫士653人,護師894人,護士396人。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自然增長率繼續下降,人口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區總人口266.9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3.62萬人,出生率為13.67‰;死亡人口1.71萬人,死亡率為6.44‰;全年凈增人口1.91人,自然增長率為7.23‰,比上年下降1個千分點。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年職工年平均工資8632元,增長24.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24.68元,增長9.1%;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3381.77元,增長5.0%;農民人均純收入981元,比上年凈增25元,增長2.6%。扶貧工作成效顯著,全年有5鄉、40村、115萬貧困人口實現基本解決溫飽。
社會保障進一步加強。年末全區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56048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2400人次;有29185名職工和5704名離退休人員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有萬職工和7376名離退休人員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
注: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隴南統計年鑒》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