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適應宏觀調控,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按照發展抓項目、改革抓企業、產業抓特色、保障抓黨建的工作方針,深入實施"六大戰略",推進"一路四化"建設,使全市經濟與社會保持協調發展,國民經濟速度、效益、質量同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綜合
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增速明顯加快。初步統計,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達63.38億元,按可比價格,比上年增長12.1%,是近十年來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增速比2003年提高1.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46億元,增長5.73%;第二產業增加值19.96億元,增長18.92%;第三產業增加值21.96億元,增長12.59%。初步預計,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占GDP比重為35%以上,發展勢頭明顯加快。
就業環境不斷改善,勞動就業成效明顯。年末全市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811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8%以下。
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產業層次低,工業比重小,產品鏈條短,科技含量低,能源消費高。二是投資增長慢,基礎設施欠賬多,民間資本參與少,經濟增長后勁弱。三是農民收入水平低,增收渠道窄,增收難度大,城鄉居民消費層次低,小康進程推進慢。
二、農業
農業生產穩步發展,特色產業規模擴大。全年農作物播種積546.46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452.03萬畝。糧食、經濟及其它作物種植結構由上年的83.96:14.59:1.45調整為今年的82.72:15.59:1.69。糧食增產,全年糧食產量達80.60萬噸,比上年增長5.2%。其中:夏糧產量34.68萬噸,秋糧產量45.92萬噸。
林業生產取得新進展。當年完成造林面積74.83萬畝,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經濟林10.2萬畝。
畜牧業和水產品穩步增長。全年肉類產量達70237.83噸,比上年增長0.5%。年末,大牲畜存欄65.26萬頭,豬存欄84.55萬頭,羊存欄36.28萬只,禽類存欄452.05萬只。出欄肉豬78.87萬頭,禽蛋13561.5噸。水產品產量1259.6噸。
農業生產條件有了新的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77萬畝,累計達到81.58萬畝。興修水平梯田18.85萬畝,累計達到302.03萬畝。農業機械總動力達752958千瓦;擁有大、中、小型拖拉機11648臺,農用載重汽車963輛,農用運輸車22443輛;化肥折純量55918.56噸,塑料薄膜使用量6352.44噸。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32382萬元,增長19.3%。其中:限額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04547.8萬元,增長21.3%。輕工業實現增加值8767.6萬元,增長2.4%;重工業實現增加值90087.9萬元,增長22.9%。產銷率達91.3%,比上年下降4.1個百分點。
建筑業生產增長較快。全年建筑企業(資質等級以上),完成總產值39273萬元。施工工程個數247個,房屋建筑施工面積799930㎡。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3243萬元,比上年增長14.4%。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56692萬元,更新改造投資38724萬元,房地產投資4753萬元,城鎮集體投資450萬元,城鎮和工礦區私人建房11654萬元,農村私人投資22081萬元,其他投資2709萬元。公路、電力、郵電、教育和疾病預防等一批重點建設項目進展良好。
五、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
交通運輸業平穩發展。全年完成貨運周轉量63052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4.5%,客運周轉量40814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12.93%。
郵電通信事業發展較快。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7479萬元,比上年增長17.9%。全市電話交換機容量250178門,擁有電話189192部,其中:市內電話59688部,農村電話69394部,小靈通50312部,公用電話9798部;移動電話容量46萬部(含聯通),移動電話用戶15.5萬戶(含聯通)。
六、國內外貿易和市場物價
消費品市場銷售穩定增長。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8310萬元,比上年增長17.9%。按消費地區分,縣(區)零售額為98369萬元,比上年增長19.5%;縣(區)以下零售額為49941萬元,比上年增長12.4%。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為128173萬元,餐飲業18558萬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8.7%、15.6%。
對外貿易有新突破。全年完成進出口額131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6%。其中,出口115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8%,進口為157萬美元。
市場物價溫和上漲。全年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2.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3.9,分別比上年上升2.6和3.9個百分點。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全年實現大口徑財政收入54516萬元,比上年增長22.01%。其中,市縣級財政收入25377萬元,比上年增長18.13%。財政支出192930萬元,比上年增長16.88%。
金融機構存貸款穩定增加。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856235萬元,增長25.4%。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47734萬元,增長21.3%。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452385萬元,增長6.3%。
保險事業平穩發展。全年完成保險業務收入11686.2萬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人壽保險業務收入7880萬元,下降23.0%;財產保險業務收入3806.2萬元,同比增長6.26%。
八、教育、文化、衛生
教育事業穩步推進。年末,全市學校總數3282所,教職工21901人,其中,專任教師20375人。在校學生數558151人,其中:小學在校生360215人,普通中學在校生164216人,職業中學在校生4860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8344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7.80%,畢業率達99.23%,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67.35%,非文盲率89.2%。高、初、小學專任教師合格率分別為50.15%、86.06%、94.68%。全市參加普通高校招生人數9705人,總錄取人數5797人,錄取率59.8%。其中,本科(含民辦院校)上線人數2811人,本科錄取人數1386人,錄取率14.3%;專科錄取人數4411人(含高職),錄取率達到45.5%。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年末,有藝術表演團體8個,群藝館1個,文化館9個,文化站118個,公共圖書館9個。廣播電視衛星收轉系統2003座,電視人口覆蓋率達88.54%;廣播人口覆蓋率達87.65%,有線廣播電視用戶達60608戶,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8.23%。
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年末,全市有醫療衛生機構(不含診所)287個,醫院病床3792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5061人。其中:執業醫師1828人,執業助理醫師569人,注冊護士1115人,藥劑人員437人,檢驗人員209人,其他人員903人。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自然增長率繼續下降,人口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市總人口270.93萬人,自然增長率為5.66‰,比上年下降0.42個千分點。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年職工年平均工資11106元,增長7.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30.05元,增長12.3%;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4883.30元,增長9.2%;農民人均純收入1252.08元,比上年凈增128元,增長11.46%。
社會保障進一步增強。年末全市參加失業保險職工51307人,31462名職工和離退休人員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72100名職工和離退休人員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有1800人參加了工傷保險。征繳各類保險費8700多萬元,為14458人發放了保險金共計8746萬元。
注:《公報》中各項統計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隴南統計年鑒》(2004)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