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開局年。一年來。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營造和諧社會為目標,搶抓機遇。開拓創新,繼續深入實施“1422253”發展戰略,著力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使全州國民經濟保持了協調、健康、穩定發展的良好局面,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綜合
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經濟運行質量提高。初步核算,全年全州實現生產總值(GDP)299537萬元。比上年增長1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8659萬元,增長3.7%,對經濟的貢獻率為10.74%,拉動經濟增長1.1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68177萬元,增長18.65%,對經濟的貢獻事為34.85%,拉動經濟增長3.8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142701萬元,增長12.6%,對經濟的貢獻率為54.41%,拉動經濟增長5.99個百分點。
全州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9.60:22.76:47.64。第一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2.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0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01個百分點。
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全年全州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28292萬元。比上年增長20.6%;全州一般預算收入15647萬元。增長31.83%。一般預算支出達到198368萬元,同比增長26.83%。
市場物價小幅上揚。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和消費品價格指數分別為102.6和102.1。
主要消費品價格 比上年上漲(±%):
1.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2.6
2.消費品價格指數 2.1
①食品 2.4
②煙酒及用品 2.1
③衣著 4.5
④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 3.2
⑤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3.9
⑥交通和通訊 11.4
⑦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3.9
⑧居住 6.1
二、農業
種植業結構調整取得實效,農作物產量有增有減。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61.42萬畝,比上年下降2.68%;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為29.52萬畝,比上年增長4.79%;青飼料播種面積為10.67萬畝,比上年增長10.11%;三者的結構比由2005年的62.50:27.90:9.60調整為2006年的60.45:29.05:10.50,糧食作物所占比重下降2.05個百分點,經濟作物和青飼料所占比重分別上升1.15和0.90個百分點。
主要農產品產量如下:
2006年 比上年增長(±%)
糧食 93420噸 -2.83
油料 16119噸 6.8
藥材 16959噸 2.58
水果 7155噸 2.14
蔬菜 12653噸 -1.95
林業生產穩步推進。2006年,全年全州共完成造林面積11.07萬畝,比上年下降7.1萬畝,下降39.08%;退耕還林(草)面積0.05萬畝。比上年減少0.83萬畝;零星(四旁)植樹181.40萬株,比上年增加4.5萬珠,增長2.54%;封山育林面積40.03萬畝,比上年增加12.6萬畝,增長45.94%。
畜牧業生產獲得豐收。
各類牲畜發展和主要畜產品產量如下:
2006年 比上年增長(±%)
各類牲畜年末存欄 309.66萬頭(只) 2.97
其中:大牲畜 107.18萬頭 3.17
縮山羊 179.23萬只 3.31
豬 23.25萬頭 -0.47
各類牲畜仔畜成活 94.87萬頭(只) 1.99
各類牲畜成畜保活 290.65萬頭(只) 3.29
總增各類牲畜 83.79萬頭(只) 2.66
出欄各類牲畜 102.2.5萬頭(只) 5.23
各類牲畜商品畜 85.17萬頭(只) 5.88
肉類總產量 40943噸 9.55
其中:牛肉 19424噸 11.37
羊肉 11104噸 3.80
牛奶產量 65436噸 2.04
綿羊毛產量 1508噸 3.79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年末全州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20.4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92%;農用拖拉機2388臺。比上年增加8臺,增長0.34%。農用化肥施用量(實物量)6739噸。比上年增長0.57%。全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年末達到20.5萬畝,比上年下降3.3%,保證灌溉面積年未達到11.5萬畝,比上年下降4.2%。
鄉鎮企業發展步伐較快。全年全州鄉鎮企業實現總產值115846萬元,比上年增長12.5%;實現增加值29922萬元。比上年增長18.3%;實現利潤8489萬元。比上年增長39.0%;實交稅金2178萬元。比上年增長18.2%;完成出****貨值12768萬元,比上年增長39.1%。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增長較快。全年全州全部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61677萬元。比上年增長18.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5796萬元。增長13.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分經濟類型看。田有經濟實現增加值5664萬元。增長25.2%;集體經濟實現增加值497萬元,下降13.2%;股份制經濟實現增加值37439萬元,增長11.4%;私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198萬元。增長29.4%。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產量如下:
2006年 比上年增長(±%)
鐵礦石 103300噸 97.1
發電量 37999萬千瓦時 25.3
水泥 307746噸 42.3
乳制品 5571噸 -7.4
鐵合金 6300噸 5.0
鮮凍畜肉 2052噸 -59.5
中成藥 10.4噸 7.8
黃金 3135千克 7.6
工業企業效益創新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2409萬元。同比增長19.7%。實現利潤總額21977萬元。比上年增長92.8%;盈利企業盈利額達到21431萬元。比上年增長76.2%;虧損企業虧損額達到546萬元。比上年虧損下降25.1%,29戶企業虧損8戶,企業虧損面達27.6%,企業實現利稅27013萬元,增長87.5%,資產總額達到193636萬元,同比增長24.8%。
建筑業生產正常。全年全州建筑行業實現增加值6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2.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擴張。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42.2%。其中:州、縣屬完成投資216351萬元,增長38.7%。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城鎮投資263289萬元,增長38.0%;農村投資24711萬元。增長111倍。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47503萬元,增長2.1倍;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26379萬元。增長38.6%;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1418萬元,增長18.7%。
全年全社會施工項目441個,比上年增加116個,新開工項目292個,比上年增加96個。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國道213線臨夏至合作二級公路改造建成通車,達九灘至賽爾龍公路基本建成,合作至和政、碌曲至青海河南縣公路進人路面鋪筑,迭部至九寨溝公路、鐵尺梁隧洞及6條通鄉公路均已開工建設,建成臨潭古戰至術布等6條通鄉油路。水電開發和電網建設方面:鹿兒臺子、俄吾多、達拉河口、多兒、石門坪等9座水電站基本建成或實現部分機組發電,全州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22.0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1.7%;迭部代古寺、水泊峽、舟曲大立節、卓尼錄巴寺、扭子、碌曲尕果等21座水電站開工建設,全州在建電站達到40座。洛大330千伏送變電工程土建主體已基本完工;臨潭新城、舟曲、碌曲、迭部4座110千伏變電工程基本完成增容改造;農網改造全面竣工。城鎮建設方面:合作市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基本建成;合作市集中供熱二期工程完成12個換熱站建設,鋪設各用戶主干線管道3.08萬米。實現正常供熱;合作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程完成土建工程的58%,并購置部分設備及垃圾車;合作市中路改造工程已完成4座橋梁主體和道路任務的50%;舟曲縣城生活垃圾處理工程完成工程量的90%;卓尼縣城風貌改造工程完成縣城主街道、民主街、擁軍街水泥路、人行道彩磚鋪砌及管道安裝;瑪曲縣城供水擴建工程累計完成投資701.5萬元,完成蓄水池及泵房地基開挖。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甘南州農畜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建成投入使用。合作市建材市場建設進展順利,瑪曲縣活畜交易市場一期建成使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2006年全州退牧還草項目完成930萬畝禁牧休牧建設任務(禁牧170萬畝,休牧760萬畝)。通過州級驗收;藏區青稞生產基地建設完成州青稞工程技術中心配套設施建設。開工建設夏河、迭部、碌曲三縣種子庫。完成青稞生產基地播種面積10.5萬畝;全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修建人飲工程102處,解決了3.2萬人飲水安全問題;臨潭縣農村沼氣建設完成。一池三改”1320戶并通過省級驗收;全州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完成森林管護面積509.7萬畝。封山育林4萬畝;退耕還林工程完成補植補造面積4.55萬畝。社會事業建設方面:合作二中、甘南師范教學樓、卓尼一中、卓尼柳林藏中、夏河縣中學、瑪曲縣尼瑪鎮藏族寄宿制中學等完成主體工程;碌曲縣城關藏族中學完成基礎工程;甘南州民族民俗群藝館建設正在進行室內外粉飾裝修;甘南州人民醫院住院部樓已開工建設;合作市、碌曲縣13所鄉鎮衛生院已全面開工建設,瑪曲縣文化圖書館、甘南州婦幼保健院住院樓、瑪曲縣醫院住院部樓完成主體;甘南州廣播電視業務樓完成基礎工程。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五、交通運輸、郵電及旅游業
交通運輸業平穩發展。全年完成貨運量528萬噸,增長12.34%,貨物周轉量80291萬噸公里,增長7.92%;客運量239.5萬人次,增長5.51%。旅客周轉量25986萬人公里,增長3.90%。年末全州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7465輛,比上年增加5758輛,增長26.5%,其中:營運車輛達到4471輛。比上年增加569輛,增長14.5%。
郵電通訊業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8819.47萬元,比上年增長15.5%。年末固定及無線市話用戶8.79萬戶,比上年增加1.9萬戶,增長27.696,其中:住宅固定電話用戶2.35萬戶,比上年減少0.06萬戶,下降2.5%。年末移動電話用戶5.85萬戶,比上年增加0.36萬戶,增長6.6%;聯通用戶3.18萬戶,比上年增加0.92萬戶,增長40.7%;計算機互聯網用戶3126戶,比上年增加415戶,增長15.3%。
旅游業發展迅速。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65.9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8%,其中:國內游客157.5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3%;海外游客8.3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8.1%。旅游綜合收入達到2.94億元,比上年增長17.1%。
六、國內外貿易
消費品市場購銷兩旺。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485萬元。比上年增長16.9%,是近年來增速最高的一個年份。分城鄉看。市的零售額42278萬元,增長20.2%;縣的零售額43691萬元,增長15.4%;縣以下的零售額20516萬元,增長13.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81613萬元,增長17.4%;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3021萬元,增長16.3%;其他行業實現零售額1851萬元,增長5.4%。
對外貿易形勢樂觀。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為245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1.9%。其中:出口總額為2458萬美元。
七、金融和保險業
金融機構存貸款規模繼續擴大。年末全州金融機構存款余額404090萬元,比年初增長7.9%。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25806萬元。比年初增長14.20%。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35749萬元。比年初增長12.70%。
保險業平穩發展。全年財險保費收入1799萬元,比上年增長9.8%;全年支付險賠款1359萬元,比上年增長56.6%。壽險保費收入2003萬元。比上年增長13.6%;全年支付險賠款9.1萬元,比上年下降25.1%。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州共有各類學校711所,比上年增加6所。其中:小學645所,普通中學57所,職中5所,中專4所。各類學校在校學生128461人,比上年增加8727人。其中:小學在校學生88550人,初中在校學生30972人,高中在校學生8723人,職業中學在校學生216人,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2011人。學齡兒童入學串98.07%。比上年提高0.29個百分點。其中:女童入學率97.38%。比上年提高0.72個百分點。學生鞏固率、升學率分別達到99.1%、110.96%。分別比上年提高5.4和22.65個百分點。全州普通大中專學校錄取3160人,比上年多錄取300人。其中:普通高校錄取1630人。幼兒園達到18所,在園幼兒人數3732人。
合作民族師范專科學校普通本、專科在校學生3983人。招生1258人,畢業1442人。科技工作取得成效。年內組織開展了。科技活動周”。活動期間共展示展板(掛圖)120塊,印發各種科技資料手冊7.00萬份(冊)。參觀咨詢群眾達到3.1萬余人(次);培訓農牧村書記主任1350人(次)、黨員1088人(次)、農牧民骨干4712人(次)、培訓農牧民6.12萬人(次);全年共推薦6項成果參評,4項獲獎,其中獲省科技進步獎3項。項目發明獎1項。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年末全州有藝術表演團體6個,演出584場(次),群藝(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9個,博物館1個,藝術表演場所1個,綜合檔案館9個。廣播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80.16%和85.23%,比上年分別提高0.01和0.01個百分點。全年出版發行藏漢兩文報紙184.83萬份,發行量比上年增長26.32%。
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年末全州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48個,其中:醫院19個,衛生院99個。婦幼保健機構9個。衛生機構實有床位1632張,其中:醫院1214張。衛生院318張。婦幼保健院(站)92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405人,其中;執業醫師925人,執業助理醫師415人。注冊護士530人。藥劑人員77人。檢驗人員88人。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5.5人。
體育事業發展有聲有色。2006年全州州、縣、鄉(鎮)村四級開展了“百萬農牧民”體育健身活動269次。參加活動的總人數為15.64萬人次。在“兩會”召開期間組織代表、委員參加了“電信杯”拔河比賽;舉辦了第十八屆“園丁杯”排球邀請賽,共1020人參加了比賽;組織青少年田徑達標通訊賽,共8000名學生參加了比賽;舉辦了。中國?瑪曲第三屆格薩爾賽馬大會”、“2006中國?碌曲東風商用卡車越野賽”等活動。組織運動員參加甘肅省十一屆運動會并取得金牌2枚,銀牌2枚,銅牌4枚的好成績。各類學校在校學生體育達標率為78%。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06年末全州總人口為67.79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4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39‰。比上年下降0.02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7.82‰,比上年上升0.06個千分點;人口出生率為15.21‰。比上年上升0.04個千分點。
城多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全年全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5938元,比上年增長12.6%;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604元,比上年增長6.0%。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39.4%,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59.2%。全州職工年平均工資達到1484元,比上年增長7.45%。
社會保障工作進展順利。年末全州參加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企事業單位參保職工11800人。其中:離退休人員3131人。支付離退休金2910萬元,養老金社會發放率達到了100%。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34300人。參加失業保險的職工30500人,征繳失業保險金682.72萬元,清理企業拖欠失業保險費257.3萬元。為28845名解除勞動關系的人員支付失業保險金623.71萬元,門診醫療補助29.93萬元。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企業75戶,參保職工3948人。征繳工傷保險基金34萬元。全年新增就業人員1969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94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全年安排城鎮零就業572戶,實現就業援助804人。年內全州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28120人。發放低保金2703萬元。
注: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
2.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量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3.公報中增長速度均以上年為基年對比。
4.人口數據為1%人口抽樣調查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