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面對全市經濟持續低位運行,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嚴峻形勢,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各項工作,全力抓促“三重”“三一”等系列止滑穩增措施落地,強化對經濟運行的密集調度和精準監測,全市經濟社會總體呈現總量擴大、結構改善、效益提升、收入增加、運行平穩的態勢。
一、綜合
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5.6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47萬人(常住人口中當年凈流出19.5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3.49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37.0%。全年出生人口3.04萬人,出生率為13.46‰;死亡人口1.58萬人,死亡率6.99‰;自然增長率為6.47‰。
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618.9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0.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7.95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283.33億元,下降4.2%;第三產業增加值247.69億元,增長6.0%。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4.2%,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5.8%,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0.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27519元,增長2.9%。
年末文化產業法人單位1083個。
年末全市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169761人,比上年末減少7102人,下降4.0%。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48%。輸轉富余勞動力58.15萬人,其中有組織輸出26.12萬人;勞務總收入達到132.44億元,增長7.9%。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1.1%。其中食品煙酒類指數101.1%;衣著類99.8%;居住類101.7%;生活用品及服務類100.4%;交通和通訊類100.4%;教育文化和娛樂類100.8%;醫療保健102.5%;其他用品和服務100.8%。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100.6%,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104.0%,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123.6%。
全市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49.10億元,比上年增長8.6%;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6.78億元,增長9.4%。各項稅收完成139.21億元,增長12.6%,占財政收入93.6%。其中,國稅收入完成106.93億元,增長14.1%;地稅收入完成32.28億元,增長15.3%。全年財政支出234.35億元,比上年增長8.9%。
2017年全市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204起,死亡84人,受傷228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73.95萬元。
二、農業
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74.77萬畝,比上年下降3.4%;糧食總產量達到132.68萬噸,下降15.4%。其中夏糧播種面積194.01萬畝,增長0.7%,產量39.49萬噸,下降5.9%;秋糧播種面積480.76萬畝,下降4.9%,產量93.18萬噸,下降18.8%。油料播種面積111.04萬畝,增長5.4%,產量14.36萬噸,增長3.9%;蔬菜面積134.68萬畝,增長4.1%,產量108.13萬噸,增長9.0%;果園面積171.26萬畝,其中當年新栽17.68萬畝;水果總產量86.26萬噸,增長10.1,其中蘋果面積120.58萬畝,產量73.89萬噸,增長10.5%。全年完成農業增加值91.44億元,增長5.2%。
年末大牲畜存欄65.15萬頭,比上年增長0.2%。其中,牛存欄38.22萬頭,增長0.8%;牛出欄18.30萬頭,增長4.5%。豬存欄39.33萬口,下降1.4%;豬出欄38.97萬頭,增長1.2%。羊存欄170.77萬只,下降2.3%;羊出欄91.95萬只,增長5.7%。肉類總產量7.56萬噸,增長3.3%。
全市水產品產量1782.15噸,比上年增長19.5%。
年末有效灌溉面積達到83.98萬畝,比上年增長4.4%,占年末耕地面積12.3%;保證灌溉面積達到60.23萬畝,增長5.9%。農業機械總動力152.45萬千瓦,增長9.4%。
當年完成造林面積101.71萬畝,比上年下降6.5%。
全市共落實中、省、市專項扶貧資金77592萬元,比上年增加12684.80萬元,增長19.5%。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248.20億元,比上年下降4.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41.27億元,下降5.0%。
規模以上工業中,地方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8.40億元,下降20.9%。規模以上工業完成銷售產值477.60億元,產品銷售率為99.4%。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60.95億元,增長24.2%,其中利潤總額55.46億元,比上年增長52.5%。地方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1.41億元,增長16.4倍。
全市資質以上建筑企業79戶,與上年持平;全年建筑企業實現增加值43.5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0.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528.96億元,比上年下降59.7%。其中:第一產業投資額17.51億元,下降67.1%;第二產業投資額217.03億元(含長慶油田公司125.51億元),下降60.1%;第三產業投資額294.42億元,下降58.8%。在投資總額中,地方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03.46億元,比上年下降66.4%。
全市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施工項目1003個,比上年下降68.9%。其中當年新開工項目530個,本年投產項目656個,新增固定資產209.18億元。
全年房地產投資完成42.90億元,比上年下降10.6%。房屋施工面積511.39萬平方米,增長19.6%;房屋竣工面積67.51萬平方米,增長1.9倍;商品房銷售面積71.78萬平方米,增長1.2倍。
五、國內外貿易
全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8.95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78.47億元,增長7.1%;農村消費品零售額60.47億元,增長7.0%。分行業看,批發業49.58億元,增長10.4%;零售業159.58億元,增長5.7%;住宿業1.19億元,增長2.6%;餐飲業28.59億元,增長9.4%。
全市外貿出口創匯16967萬元,比上年下降43.0%。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市貨物運輸量3895萬噸,比上年增長4.9%,貨物周轉量692185萬噸公里,增長4.2%;旅客運輸量3096萬人,增長10.0%,旅客周轉量201240萬人公里,增長5.4%。
全市年末汽車保有量達到295114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56302輛),其中營運車輛21156輛,非營運車輛273958輛。
全年完成郵電通信業務總量22.87億元,比上年增長30.0%。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56億元,增長17.0%;電信業務總量9.34億元,增長90.1%;移動通信業務總量10.7億元,增長3.5%;聯通業務總量1.26億元,增長26.9%。固定電話用戶年末累計達到23.96萬戶,增長16.2%;移動電話年末累計達到222.20萬戶,增長12.8%;互聯網用戶年末達到42.59萬戶,增長46.1%。年末全市各類電話普及率達到109.44部/百人,每百人比上年減少48.62部。
全年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數840萬人次,比上年下降4.4%;實現旅游收入42.3億元,增長1.2%。
七、金融和保險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55.01億元,比年初凈增77.04億元,同比增長8.8%,其中住戶存款余額719.46億元,比年初凈增79.11億元,增長12.4%;各項貸款余額676.64億元,比年初凈增34.60億元,增長5.4%。
全年保費總收入250767.95萬元,比上年增長4.8%。其中,壽險保費收入172657.36萬元,增長4.5%;財險保費收入78110.59萬元,增長5.4%。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99329.17萬元,增長61.1%。其中,壽險支付57131.13萬元,增長91.5%;財險支付42198.04萬元,增長32.6%。
八、教育、科學技術和文化體育
全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5180人,在校學生17875人,畢業4272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4970人,在校學生13982人,畢業3528人;普通高中招生16550人,在校學生51637人,畢業18253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6.05%。全市大專以上高考錄取人數17297人,比上年減少1124人,下降6.1%;錄取率81.3%,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
全市事業單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4459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2751人。
全年共組織實施農業、工業、醫療衛生和社會公益事業等各類國家、省、市科技計劃項目27項,共投入科技經費716萬元。評出市級科技進步獎128項,其中一等獎11項,二等獎102項,三等獎15項。
全市共有專業國有文化藝術表演團體9個,全年演出1813場(次),觀眾220萬人(次);年末共有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79萬冊;博物館、紀念館15個,文物藏量29680件;綜合性檔案館9個,館藏各類檔案55.28萬卷、38.79萬件,資料9.14萬冊,照片2.53萬張;文化站119個。
全市有線電視用戶增加到81025戶,有線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12%。廣播人口覆蓋率達到100%。
全年《隴東報》出版365期,發行1438.43萬份。
全市舉辦縣以上運動會42次,參加運動員51788人次。在市級以上運動會上我市體育健兒共奪得8枚金牌,13枚銀牌,12枚銅牌。
九、衛生
全市醫療衛生機構總數2008個,比上年增加69個。其中,醫院28個,鄉鎮衛生院12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6個,婦幼保健院(站)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9個,衛生監督所(中心)8個。年末實有醫療床位10777張,比上年凈增1357張,增長14.4%。其中,醫院7530張,凈增1209張,增長19.1%;鄉鎮衛生院2781張,凈增125張,增長4.7%;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05張,凈增65張,增長46.4%;婦幼保健院(站)254張,凈增20張,增長8.5%。全市共有衛生技術人員9716人,凈增285人,增長3.0%。其中執業醫師3266人,凈增170人,增長5.5%;執業助理醫師883人,凈增43人,增長5.1%;注冊護士3636人,凈增184人,增長5.3%;藥師(士)408人,凈減少31人,下降7.1%;技師(士)447人,凈增加7人,增長1.6%;其他衛生技術人員1076人,凈減少88人,下降7.6%。
十、社會保障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參加城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7.7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998人。其中,參保職工4.80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2.94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6.38萬人,減少2.07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4.29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2.0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8.29萬人,增加249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7.61萬人,增加0.1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9.0萬人,增加0.24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9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支出總額12.56億元,累計受益387.72萬人次。
全市城市低保16726戶、39913人,比上年末減少823戶、減少1613人;農村低保94968戶、317140人,減少12545戶、減少27124人。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76元,比上年增加2176元,增長8.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116元,增加636元,增長8.5%。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城鎮為31.4%,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農村為35.1%,下降0.3個百分點。
注: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為初步統計結果。2、《公報》中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3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的工業企業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4、固定資產投資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項目。5、人口按常住地統計,即公布常住人口;由于流入流出人口影響,出生人口減死亡人口不等于本年新增人口。6、環境保護情況另行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