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甘肅調查總隊
(2021年3月23日)
2020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各級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省經濟穩定恢復、持續向好,人民福祉不斷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總體完成,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歷史性成就。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9016.7億元,比上年增長3.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98.1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2852.0億元,增長5.9%;第三產業增加值4966.5億元,增長2.2%。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3.3∶31.6∶55.1。
全年全省十大生態產業增加值2179.4億元,比上年增長5.8%,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24.2%。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5.68萬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14.6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7%。全年輸轉城鄉富余勞動力526.9萬人,其中,省外輸轉213.2萬人,省內輸轉313.7萬人。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0%。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3%。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0.7%,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上漲6.6%。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6.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5.9%。
全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85元,比上年增長9.2%。全省7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726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二、農業
全年全省糧食種植面積263.8萬公頃,比上年增加5.7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27.61萬公頃,減少1.39萬公頃。蔬菜種植面積40.18萬公頃,增加2.05萬公頃。中藥材種植面積28.68萬公頃,增加1.57萬公頃。果園面積32.67萬公頃,增加0.77萬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1202.2萬噸,比上年增產3.4%。其中,夏糧產量321.3萬噸,減產1.9%;秋糧產量880.9萬噸,增產5.5%。
全年蔬菜產量1478.51萬噸,比上年增長6.5%。中藥材產量123.22萬噸,增長8.9%。園林水果產量481.07萬噸,增長9.7%。
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108.9萬噸,比上年增長8.3%。牛奶產量57.5萬噸,增長30.4%。年末牛存欄482.0萬頭,增長5.2%;牛出欄228.6萬頭,增長6.4%。羊存欄2191.8萬只,增長10.3%;羊出欄1737.1萬只,增長12.2%。生豬存欄622.0萬頭,增長29.5%;生豬出欄664.3萬頭,增長2.4%。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省全部工業增加值2288.96億元,比上年增長6.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5.9%;集體企業下降14.8%,股份制企業增長4.7%,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4.0%;私營企業增長14.8%。分隸屬關系看,中央企業增長5.2%,省屬企業增長6.2%,省以下地方企業增長9.5%。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3.1%,重工業增長7.1%。分門類看,采礦業增長3.3%,制造業增長6.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2.5%。
年末全省發電裝機容量5620.4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6.7%。其中,火電裝機容量2308.3萬千瓦,增長9.7%;水電裝機容量957.4萬千瓦,增長1.5%;風電裝機容量1373.2萬千瓦,增長5.9%;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981.6萬千瓦,增長6.5%。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284.3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203.7億元,增長1.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4.17元。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9.0%,營業收入利潤率為3.9%。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572.6億元,比上年增長4.3%。年末具有資質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1972個,比上年末增加158個。
四、服務業
全年全省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20.2億元,比上年下降4.7%;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659.3億元,增長3.9%;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44.7億元,下降9.6%;金融業增加值897.5億元,增長3.3%;房地產業增加值497.3億元,增長6.1%。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下降7.0%。
全年貨物運輸總量67239.7萬噸,比上年增長5.7%;貨物運輸周轉量2516.8億噸公里,增長0.8%。旅客運輸總量26830.9萬人次,下降36.6%;旅客運輸周轉量399.6億人公里,下降40.8%。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完成旅客吞吐量1336.4萬人次,下降25.6%;貨郵吞吐量7.5萬噸,下降0.9%。年末全省鐵路營業里程4454.2公里,比上年增長5.8%;公路里程15.6萬公里,增長3.0%,其中等級公路15.2萬公里,增長3.6%。
年末全省民用汽車保有量392.7萬輛,比上年末增長7.8%,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337.2萬輛,增長8.3%。民用轎車保有量174.7萬輛,增長7.8%,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155.8萬輛,增長8.5%。
全年完成郵政行業業務總量47.1億元,比上年增長22.0%。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695.9萬件;包裹業務54.1萬件;快遞業務量13823.5萬件,增長33.3%;快遞業務收入29.8億元,增長31.6%。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2557.0億元,增長30.5%。年末電話用戶2983.6萬戶,其中移動電話用戶2673.8萬戶,4G移動電話用戶2175.4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為101.0部/百人。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931.4萬戶,其中固定互聯網光纖寬帶接入用戶896.8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2298.6萬戶。全年移動互聯網用戶接入流量31.9億GB,比上年增長40.5%。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1460.6萬個,比上年末增長3.9%。移動寬帶接入用戶普及率為84.0部/百人,固定寬帶接入用戶普及率為35.2部/百人。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全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32.4億元,比上年下降1.8%。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991.2億元,下降2.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41.1億元,下降0.6%。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3214.2億元,下降1.1%;餐飲收入額418.2億元,下降7.1%。
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0.1%,煙酒類增長4.0%,日用品類增長15.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3.3%,中西藥品類增長3.3%,煤炭及制品類增長19.0%,石油及制品類下降12.1%,汽車類增長9.5%,化妝品類下降14.2%。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零售額增長113.9%。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72.8億元,比上年下降2.0%。其中,出口85.7億元,下降34.8%;進口287.1億元,增長15.3%。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165.2億元,比上年下降7.5%,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44.3%。其中,出口24.2億元,下降54.7%;進口141億元,增長12.6%。
全年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23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887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2%。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28598萬美元,下降26.9%。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金額48537萬美元,下降5.9%。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7.8%。按三次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增長37.0%;第二產業投資增長0.4%,其中工業投資下降0.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8.0%。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2.2%。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1%。
全年項目投資比上年增長7.9%。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5.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下降6.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增長18.2%,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下降4.5%。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7.8%,其中住宅投資增長16.7%。房屋施工面積11328.3萬平方米,增長3.2%,其中住宅施工面積7824.5萬平方米,增長4.7%。在房屋施工面積中,房屋新開工面積3534.1萬平方米,增長6.9%,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2620.7萬平方米,增長8.9%。房屋竣工面積881.4萬平方米,增長30.7%,其中住宅竣工面積655.0萬平方米,增長39.2%。商品房銷售面積1967.9萬平方米,增長15.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863.8萬平方米,增長18.8%。
全年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開工11.67萬套,棚戶區改造基本建成5.73萬套。完成動態新增危房改造149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5戶,全面完成危房改造任務。
七、財政金融
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74.5億元,比上年增長2.8%。其中,稅收收入567.9億元,下降1.7%;非稅收入306.6億元,增長12.5%。從主體稅種看,國內增值稅260.2億元,下降6.0%;企業所得稅64.4億元,下降0.6%;個人所得稅20.5億元,增長1.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154.9億元,增長5.1%。其中,民生支出3320.7億元,增長4.3%。扶貧支出342.2億元,增長2.8%。
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0992.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6.2%,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0938.3億元,增長6.2%。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2159.4億元,增長7.2%,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1935.6億元,增長7.4%。
年末全省共有上市公司35家,其中,僅發A股上市公司33家,僅發H股上市公司1家,同時發A、H股上市公司1家。34家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2501.1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全年A股上市公司累計融資64.2億元。
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485.2億元,比上年增長9.2%;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69.3億元,增長11.7%。
八、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35.1元,比上年增長6.2%。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21.8元,增長4.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4.3元,增長7.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3.27,比上年縮小0.09。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174.9元,比上年增長1.9%。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614.6元,增長0.7%;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922.9元,增長2.4%。全省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9.5%,其中城鎮為28.7%,農村為30.9%。
年末全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84.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1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388.18萬人,增加15.58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590.4萬人,增加17.5萬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61.9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228.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87.4萬人,增加14.43萬人。年末全省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1.68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64.6萬人,增加20.1萬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37.12萬人,增加8.48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34萬人,增加12.2萬人。年末全省共有35.58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41.80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06萬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
年末全省共有各類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14206個。其中,社區服務指導中心8個,社區服務中心556個,社區服務站4574個,未登記和掛靠的特困人員供養機構92個,社區養老照料機構和設施3091個,社區互助型養老設施5569個,其他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316個。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省共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8家。全年登記省級科技成果2140項,其中,基礎理論648項,應用技術類成果1463項,軟科學29項。獲得獎勵153項。專利申請量32280件,比上年增長16.80%;專利授權量20991件,增長40.94%,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446件,增長25.30%。有效發明專利8310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3.14件,比上年末增長11.31%。共簽訂技術合同7403項,增長25.0%;技術合同成交金額233.16億元,增長18.7%。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84萬人,在學研究生4.85萬人,畢業生1.19萬人。普通本專科招生19.43萬人,在校生58.11萬人,畢業生13.35萬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8.14萬人,在校生19.46萬人,畢業生5.73萬人。普通高中招生17.18萬人,在校生51.58萬人,畢業生18.12萬人。初中招生27.85萬人,在校生87.41萬人,畢業生28.53萬人。普通小學招生35.09萬人,在校生200.91萬人,畢業生27.99萬人。特殊教育招生0.37萬人,在校生2.15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95.83萬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6.6%,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5%。
十、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和體育
年末全省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31%,比上年末提高0.74個百分點;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41%,提高0.51個百分點。
全年接待國內游客2.13億人次,比上年下降43.1%;國內旅游收入1454.4億元,下降45.7%。接待入境游客2.54萬人次,下降87.2%。其中,接待外國游客1.45萬人次,下降87.2%;接待港澳臺同胞1.09萬人次,下降87.1%。國際旅游外匯收入696萬美元,下降88.2%。旅游人均花費683元,比上年減少33元。
年末全省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6250個。其中醫院705個,醫院中有綜合醫院373個,中醫醫院117個,專科醫院167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4636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671個,衛生院1368個,村衛生室16421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873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0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99個,衛生監督所(中心)95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534個。年末衛生技術人員18.89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64萬人,注冊護士8.53萬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7.79萬張,其中,醫院13.86萬張,衛生院2.87萬張。全年總診療人次11591.08萬人次,出院人數452.88萬人。
年末全省共有體育場地70807個,體育場地面積4527.44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72平方米。全年體育獲得各類獎牌69枚,其中金牌22枚。
十一、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全年全省水資源總量410.9億立方米。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45.6億立方米,比上年末下降1.1%。全年總用水量109.9億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1%。其中,生活用水量9.3億立方米,下降2.7%;工業用水量6.3億立方米,下降28.3%;農業用水量83.6億立方米,下降3.3%;生態用水量10.7億立方米,增長106.0%。
全省共有自然保護區56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1個。國家地質公園12個,省級地質公園24個。
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量4926.0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5.1%。其中,六大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量4471.5萬噸標準煤,增長4.6%。
省內38個地表水監測斷面中,達到或優于Ⅲ類斷面比例為100%。全年全省14個市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93.7%,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省內監測的14個城市中,城市區域聲環境評價(晝間)總體較好,14個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均為二級。
全年全省平均氣溫為8.8℃,比上年下降0.1℃。年日照小時數2169小時,比上年減少23小時。年降水量506.5毫米,比上年增加11.5毫米。全省氣象雷達觀測站點8個,衛星云圖接收站點10個。
全省共有地震臺站(點)390個,其中,有人值守的地震監測臺站16個,無人值守的地震監測臺站(點)374個。
全年農作物受災面積33.15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05.35%;農作物成災面積20.94萬公頃,增長111.08%。全年實際發生地質災害1714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59億元。
全年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717起,比上年下降15.15%;死亡608人,下降14.25%;受傷543人,下降12.28%;直接經濟損失1.48億元,下降16.27%。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67人,下降17.08%;工礦商貿企業就業人員10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2.402人,下降17.84%;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0.207人,下降15.16%;十二類營運車輛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人數10.73人,下降7.96%。
注:
1.本公報各項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甘肅發展年鑒2021》為準。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2020年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相關數據擬以甘肅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公報中涉及的與人口相關指標計算的數據暫缺。
3.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下降)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4.農產品生產者價格是指農產品生產者直接出售其產品時的價格。
5.工業增加值、利潤、原油、天然氣產量數據含長慶油田甘肅境內部分。
6.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原煤、火電發電量包括規模以上和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產量,發電量包括火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量,2020年產量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財務指標增速及變化按可比口徑計算。
8.規模以上服務業統計范圍包括:轄區內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三個門類和衛生行業法人單位;轄區內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三個門類,以及物業管理、房地產中介服務、房地產租賃經營和其他房地產業四個行業小類法人單位;轄區內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兩個門類,以及社會工作行業法人單位。
9.郵政行業業務總量按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
10.電信業務總量按2015年不變價格計算。
11.基礎設施投資包括交通運輸、郵政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其中不含土地管理業)。
12.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是指具有集體、私營、個人性質的內資企事業單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的企業單位建造或購置固定資產的投資。
13.原保險保費收入是指保險企業確認的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
14.社會保障數據為快報數,最終數據以決算數為準。
15.體育場地統計范圍不包括軍隊、鐵路系統所屬體育場地,數據為截至2020年年底。
16.工礦商貿企業就業人員(第二、三產業就業人數)使用《甘肅發展年鑒2020》中2019年數據,最終數據以《甘肅發展年鑒2021》為準。
17.資料來源:本公報中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新增就業人員、社會保障數據來自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電裝機容量數據來自甘肅省電力公司;財政數據來自甘肅省財政廳;進出口數據來自蘭州海關;利用外資數據來自甘肅省商務廳;交通運輸數據來自甘肅省交通運輸廳、甘肅省公安廳交警總隊、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東航甘肅分公司;郵政數據來自甘肅省郵政管理局;通信數據來自甘肅省通信管理局;棚戶區改造、農村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數據來自甘肅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旅游數據來自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金融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保險數據來自中國銀保監會甘肅監管局;證券數據來自中國證監會甘肅監管局;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數據來自甘肅省醫療保障局;城鄉低保、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社會服務數據來自甘肅省民政廳;教育數據來自甘肅省教育廳;除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數據外,其他科技數據來自甘肅省科技廳;專利數據來自甘肅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廣播、電視數據來自甘肅省廣播電視局;衛生數據來自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體育數據來自甘肅省體育局;用水量數據來自甘肅省水利廳;自然災害、安全生產數據來自甘肅省應急管理廳;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數據來自甘肅省林業和草原局;環境監測數據來自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地質災害數據來自甘肅省自然資源廳;氣象數據來自甘肅省氣象局;地震數據來自甘肅省地震局;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來自甘肅煤礦安全監察局;十二類營運車輛數量來自甘肅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