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加大結構調整和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緊緊把握各種發展機遇,積極應對和克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各種困難,圍繞2012年各項目標,把握重心,扎實工作,確保了全州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
一、經濟總量和結構
全州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05462萬元,同比增長12%。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52326萬元,同比增長3.7%;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50297萬元,同比增長11.6%;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02839萬元,同比增長17.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6458元,同比增長14.44%。
從三次產業結構看,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第三產業比重提升。地區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比重17.13%,同比下降1.4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49.20%,上升0.52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33.78%,上升0.4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33.67%,上升0.9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比由上年的18.60:48.68:32.72轉變為17.13:49.20:33.67。
從各產業貢獻率及對經濟的拉動來看:第一產業貢獻率5.77%,拉動經濟增長0.6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貢獻率46.91%,拉動經濟增長5.6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貢獻率47.32%,拉動經濟增長5.68個百分點。
二、畜牧業
努力探索和實踐生態畜牧業發展路子,著力提高畜牧業發展綜合效益和整體生產能力,促進農牧業經濟的穩定增長。全州實現農牧業總產值61956.28萬元,同比增長3.74%;實現農牧業增加值52325.71萬元,同比增長3.73%。
畜牧業生產遭受雪災嚴重影響,主要生產指標完成情況呈現下降。全州共育活各類仔畜46.20萬頭只,同比少育活11.79萬頭只,成活率87.04%,同比下降4.52個百分點,繁活率54.48%,同比下降7.47個百分點;損亡各類成畜12.47萬頭只,同比多損亡9.92萬頭只,損亡率7.58%,同比提高6.15個百分點;出欄各類牲畜55.96萬頭只,同比少出欄9.82萬頭只,出欄率34.02%,同比下降2.73個百分點,其中:出售商品畜49.11萬頭只,同比少出售8.09萬頭只,商品率29.86%,同比下降2.11個百分點;總增各類牲畜33.73萬頭只,總增率20.51%,同比下降10.14個百分點;年末存欄牲畜145.52萬頭只,同比減少9.96萬頭只,下降11.53%。其中,能繁殖母畜75.15萬頭只,同比減少9.65萬頭只,母畜比例51.64%,同比提高0.08個百分點。
畜牧業產品產量受雪災和減畜的影響出現下降。牛奶產量32695噸,同比下降10.41%。肉類產量26225噸,同比下降11.63%。牛毛絨506.14噸,同比下降1.28%。羊毛498噸,同比下降10.27%;農作物播種面積減少,種植業產品產量下降。全州農作物播種面積8348畝,同比下降2.65%,其中:糧食作物面積7095畝,同比下降3.89%,油料作物面積990畝,同比下降7.48%。糧食產量1319噸,同比下降6.98%。油料產量130噸,同比下降2.23%。
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全州通公路村數178個,與上年持平;通電的村數61個,同比增加1個;通有線電視的村9個,同比增加1個;自來水受益的村38個,同比增加1個;農用機械總動力3.74萬千瓦,同比增長8.09%。
三、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情況
2012年下達項目有:黑土灘治理、封山育林、重點濕地保護、小城鎮配套建設、農牧民科技培訓五項,總投資11362萬元,累計完成投資11362萬元,完成年度三江源投資任務100%,其中:黑土灘治理73.72萬畝,完成下達投資7372萬元;封山育林面積22.6萬畝,完成下達投資1255萬元;重點濕地保護12萬畝,完成下達投資840萬元;生態移民社區配套項目投資1682萬元,完成率100%;農牧民科技培訓投資213萬元,完成率100%。
四、工業
全州完成工業增加值103177.60萬元,同比增長10.80%,其中:青海威斯特銅業有限責任公司完成工業增加值98856.31萬元,同比增長9.70%,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95.81%。全州工業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00398.90萬元,同比增長9.90%;規模以下工業完成增加值2778.70萬元,同比增長62.55%。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生產情況:累計完成自來水209.10萬立方米,同比增長2.25%;銅精礦含銅量28280.80噸,同比增長0.49%;發電量1356萬千瓦時,同比增長56.40%。
全州完成銷售產值155311.59萬元,同比下降5.11%;工業產銷率為99.22%,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
五、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高幅增長。全州施工項目471個,同比增加152個,增長47.60%。其中:新建項目329個,同比增加86個,增長35.40%,續建項目142個,同比增加66個,增長86.84%。全州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2447萬元,同比增長55.38%,其中:完成州屬固定資產投資377207萬元,同比增長53.25%,完成年度目標的129.98%。
從投資類型看:完成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329501萬元,同比增長37.71%,完成民間投資7440萬元,同比增長11.66%。
從三次產業完成投資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9621萬元,同比下降62.70%;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27153萬元,同比增長13.70%;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92086萬元,同比增長1.35倍。
全州完成惠民生投資338860萬元,同比增長37.70%。其中,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180816萬元,同比增長28.40%;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完成投資6024萬元,同比增長51.10%;教育業完成投資21105萬元,同比增長1.41倍;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完成投資11729萬元,同比增長2.28倍。
六、貿易業和物價
消費政策全面落實、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社會保障覆蓋面擴大、消費環境不斷改善、居民消費價格總體水平上漲等各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全州市場總體趨旺,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353.7萬元,同比增長15.20%,完成年度目標的101.05%。從銷售地區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243.7萬元,同比增長14.63%。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10萬元,同比增長18.81%;從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29.7萬元,同比增長25.10%。個體經濟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410萬元,同比增長11.12%。私營經濟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14萬元,同比增長13.52%;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貿易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392.7萬元,同比增長15.79%。住宿和餐飲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961萬元,同比增長11.61%。
全州共有個體工商戶3414戶,同比增長22.23%。從業人員5435人,同比增長14.52%。注冊資金16917.03萬元,同比增長80.28%;私營企業111戶,同比增加59戶,增長1.13倍。從業人員1407人,增長45.95%。注冊資金48923.2萬元,同比增長1.21倍。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物價方面,2012年居民消費價格總體運行較平穩,年度CPI累計同比指數為102.5,低于全省103.1的平均水平。年度總指數構成中,生活費用價格指數為104.5,消費品價格指數為103.2,非食品價格指數為101.1,服務項目價格指數為100.6。
七、財政、金融
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037萬元,同比增長19.73%。公共財政支出473610萬元,同比增長21.36%;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02381萬元,同比增長35.26%。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65453萬元,同比增長31.09%。各項貸款余額81722萬元,同比增長81.09%。
八、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州公路通車里程8098公里,同比增加441公里。其中:國道256公里,省道1643公里,縣道1658公里,鄉道2087公里,村道2313公里,專用道141公里;全州郵政局(所)8個,郵政業務總量527.11萬元,同比增長4.47%;全州電信局(所)10個,電信業務總量14242.1萬元(含移動和聯通),同比增長35.50%;全州有固定電話用戶1.2萬戶,同比下降30.64%。移動電話用戶15.29萬戶,同比增長18.99%,其中:電信5.31萬戶,移動7.08萬戶,聯通用戶2.9萬戶。
旅游方面,加大旅游資源宣傳力度和提高旅游服務水平,加快旅游事業發展。全年來州旅游人數18.1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9676.34萬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州共有各類學校67所,其中:小學53所,中學9所,職校5所;在校學生31842人,其中:中學9579人,小學20694人,職業學校1569人;招生數6910人,畢業生數6124人;幼兒園5所,在園兒童753人;全州各類教職員工2115人,其中專任教師1492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3%,其中:牧民子女入學率96%。
科技工作方面,申報的“久治縣高原牦牛高效生產技術集成與良種繁育示范推廣”、“班瑪縣生態畜牧業示范技術推廣”、“甘德縣牦牛產業綜合配套技術示范推廣”項目被國家科技部立項,爭取到國家科技部給予的項目資金617萬元;優化整合項目資金,加大對農牧業生態科技示范園的投入力度,形成年產210余噸新鮮蔬菜的生產能力;開展科普宣傳活動,發放藏、漢文《青?萍紙蟆贰ⅰ豆蹇破铡、《果洛科技》《果洛科技五年》、《前進中的果洛科普》等科普資料34760余份冊。地震觀測臺站6個,其中遙測臺站2個。
十、文化和衛生
全州有文化事業單位15個,其中藝術事業單位1個,圖書館7個,群眾文化事業單位7個;電影發行機構7個,影劇院4個,電影放映單位14個;廣播站8個,電視轉播臺208個,廣播覆蓋率92.85%,電視覆蓋率95.98%。
全州共有衛生機構72個(不含診所等),其中:縣及縣以上醫院11個,鄉鎮衛生院4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7個,衛生監督所7個;衛生人員889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795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299人,注冊護士274人,藥師19人,技師50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153人;全州有病床596張,其中縣及縣以上醫院388張。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州人口出生率16.4‰,人口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長率10.9‰。年末總人口185599人。其中,藏族人口170491人,占總人口的91.86%,農牧業人口140264人,占總人口的75.57%。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5.10元,同比增長13.7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5279.53元,同比增長5.55%;全州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704.90元,同比增長25%。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方面積極落實就業政策,完善社保制度,提高服務水平,有序推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16%以內;城鎮新增就業1245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3.8%,各類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408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36%,“4045”人員就業44人,完成目標任務的220%;組織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4298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19%,實現勞務收入6538.55萬元;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8566人,參加農牧區社會養老保險79553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4531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15679人,參加失業保險5759人,參加工傷保險9074人,參加生育保險4600人;參加農村牧區合作醫療的農牧民13.50萬人,參合率99.22%。
扶貧工作取得新進展。當年穩定脫貧人數11487人,年末實有貧困戶10694戶,年末實有貧困人數41272人;當年整村推進村數41個,整村推進扶持戶6134戶,整村推進扶持人數23499人,投入整村推進資金4907.2萬元。
社會福利事業狀況。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已保戶數3695戶,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數10261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戶數6487戶,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數18300人;收養性單位數26個,集中和分散供養人數2915人。
安全生產情況。全年共發生各類安全事故48起,同比增加29起;死亡21人,同比增加3人;受傷63人,同比增加1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