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實行擴大內需、積極財政政策的機遇,牢牢把握加快發展,富民強州這一主題,貫徹落實州委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國民經濟呈現出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居民收入顯著增加的良好態勢,實現了“十五”計劃的良好開局。
一、經濟總量和產業結構
2001年全州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26億元,比上年增長12.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660元,比上年增長14.1%。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在國內生產總值構成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38874萬元,比上年增長7.6%,比重由上年的32.86%下降為31.72%;第二產業增加值37939萬元,比上年增長15.7%,比重與上年基本持平;第三產業增加值45745萬元,比上年增長14.8%,比重由上年的36.2%上升到37.32%;一、二、三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的拉動力,分別為2.5%、4.8%、5.4%。
二、農牧業
2001年,農牧業生產雖然遭受局部自然災害,但是在加強農牧業基礎建設,進行農牧業結構調整,提高農牧業科技含量和主要農畜產品價格明顯回升的有力帶動下,全州農牧業生產出現了恢復性的增長,并達到歷史較高水平。全地區完成農林牧業總產值(現價下同)54421.81萬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5.44%,其中:農業產值19039.45萬元,增長7.8%;林業產值716.52萬元,增長78%;牧業產值34665.84萬元,增長2.7%;在農林牧業總產值中,州縣屬總產值49474.22萬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農業產值14786.08萬元,增長10.1%;林業產值714.43萬元增長78.5%;牧業產值33973.71萬元增長2.8%。
種植業獲得較好收成。
林業生產規模迅速擴大。通過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程,全年造林面積達3034公頃,比上年增長117.5%,零星(四旁)植樹950百株,當年新增育苗面積29公頃,幼林撫育面積3333公頃。林業資源的管理、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
畜牧業生產再獲豐收。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01年,全州工業生產,通過深化國企改革,加大結構調整,有效地扭轉了持續下滑的局面。全地區完成工業產值(現價下同)65083.7萬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2.8%,其中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產值54741.2萬元,增長0.9%;村及村以下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0342.5萬元,增長11.6%;州縣屬完成工業產值58528.5萬元,增長5.8%;其中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48186萬元,增長4.7%。
鄉及鄉以上工業產值,按輕重工業分,全地區完成重工業產值45692.3萬元,下降1.8%;其中州縣屬40237.3萬元,增長1.9%;完成輕工業產值9048.9萬元,增長20.3%,其中州縣屬7948.7萬元,增長25.8%,輕工業增長明顯高于重工業。
鄉及鄉以上工業產值,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完成產值16953.2萬元,下降22.2%,其中州縣屬11047.6萬元,下降12.3%;集體企業完成產值17049.3萬元,增長19.9%,其中州縣屬16399.7萬元,增長14.2%;股份合作制企業757.5萬元,增長2%(均為州縣屬);股份制企業18345.3萬元,增長4.1%(均為州縣屬);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完成產值1635.9萬元,增長54.6%(均為州縣屬)。
全地區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銷售產值51643.9萬元,下降3.9%,產銷率94.3%,比上年下降2.5個百分點,其中州縣屬工業企業完成銷售產值45631.7萬元,比上年下降2.2%;產銷率94.7%,比上年下降4.9個百分點。
主要產品產量中,全地區生產原煤121.76噸,比上年增長28.8%(均為州縣屬);鋁錠10058噸,增長0.3%(均為州縣屬);石棉15591噸,下降0.5(均為州縣屬);發電量17942.5萬度,比上年度下降29.5%,其中州縣屬6816.9萬度,下降41.4%;鮮凍畜肉2529噸,增長170.2%(均為州縣屬);食用植物油6839噸,比上年下降7.9%,其中州縣屬3956噸,下降25.8%;中成藥85件,增長57.4%(均為州縣屬);碳化硅3910噸,增長16.5%(均為州縣屬);碳素礦石成品礦530噸,下降23.5%(均為州縣屬);鉛型材623噸,下降67.8%(均為州縣屬)。
2001年,全州資質等級四級以上的建筑企業6家,全年創造增加值774.3萬元,比上年下降69.9%;房屋建筑施工面積0.87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4.9%;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積0.67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7.2%。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01年,全州上下堅持改善投資環境,爭取建設項目,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有效帶動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勢強勁,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全地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0858萬元,比上年增長42.4%,其中州縣屬48129萬元,增長38.4%;基本建設完成41336萬元,增長37.6%,其中州縣屬34167萬元,增長31.1%;更新改造完成9149萬元,增長49%,其中州縣屬3634萬元,增長62.4%;城鄉集體完成1457萬元,增長37.6%,其中州縣屬1412萬元,增長44.5%;城鄉私人投資8916萬元,增長62.9%(均為州縣屬)。
重點工程進展順利。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完成投資4652萬元;生態環境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227萬元;高效畜牧業示范項目完成投資1536萬元;水電開發項目完成投資10479萬元;城鎮道路與排水工程項目完成投資2364萬元;郵電通訊項目完成投資3864萬元;公路建設項目包括國道、省道完成投資2.06億元,其中州縣屬2282萬元;城鄉電網改造項目完成投資5025萬元。
全地區新增固定資產49301萬元,比上年增長65.6%,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81%,其中州縣屬新增固定資產27985萬元,比上年增長12.6%,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58.1%。全地區施工項目240個,其中本年新開工202個,竣工177個,項目竣工率73.8%,其中州縣屬施工項目195個,其中本年新開工167個,竣工143個,項目竣工率73.3%。
五、消費品市場
2001年,全州積極拓展城鄉市場,貫徹落實擴大內需方針,消費品市場日趨活躍。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64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1%,增幅比上年提高7.8個百分點。其中,國有經濟7428萬元,下降2.3%;集體經濟2271萬元,下降0.5%;其他經濟4531萬元,下降27%;個體經濟21671萬元,增長44.8%,成為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的主導力量。
從城鄉看,縣的零售額24978萬元,比上年增長15.7%;縣以下零售額11422萬元,比上年增長13.7%。
從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22912萬元,比上年增長24.9%;餐飲業零售額4366萬元,增長42.3%;制造業零售額1791萬元,下降9.6%;其他行業零售額2800萬元,增長40.7%。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六、交通和郵電
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和擴大內需的有效拉動,全州交通運輸、郵電業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良好態勢。全社會實現客運量171萬人,客運周轉量9802萬人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7.2%和8.9%;貨運量232萬噸,貨運周轉量21684萬噸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8.8%和25.1%。全州郵電通訊企業實現郵電業務總量2893萬元,比上年增長36.1%。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入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實現兩位數增長。2001年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410萬元(剔除農牧業稅收減免因素),比上年增長13.1%,完成年度預算的102.8%;地方一般預算支出29328萬元,比上年增長33.6%,增幅比上年提高25.7個百分點,其中,主要受行政事業單位和離退休人員增加工資的影響,公共支出22387萬元,增長41.9%;經濟建設支出3749萬元,下降6.42%,社會保障支出2632萬元,增長83.93%。
金融運行態勢良好。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7.8億元,比上年增長15.96%。其中,企業存款2.14億元,增長18.5%;儲蓄存款4.51億元,增長15.2%。各項貸款余額4.18億元,比上年增長4.75%。其中,短期貸款2.82億元,下降1.9%;中長期貸款1.25億元,增長15.9%。金融機構累計現金收入18.33億元,現金支出20.93億元,收支相抵凈投放現金2.6億元。
全州保險費收入1204萬元,比上年下降9.7%;已決賠款637萬元,比上年增長13.7%。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全面進步。全州各類學校236所,招生人數13227人,在校學生44008人,畢業生9607人,其中2所中等學校招生60人,在校學生342人,畢業生191人;26所普通中學招生4169人,在校學生10859人,畢業生2554人;197所小學招生5450人,在校學生28628人,畢業生4205人,全州學齡兒童入學率96.8%;4所職業技術學校招生381人,在校學生914人,畢業生51人;6所幼兒園招生3163人,在校學生3216人。
科技隊伍不斷壯大,科學技術進一步提高。2001年,全州企事業單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814人,其中高級職稱81人,中級職稱645人,初級職稱3306人;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員2565人,占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53%。全州共建種子村和農業科技示范村10個,建立種子田1.09萬畝,油料0.59萬畝,調運良種41.86萬公斤,使全州農作物良種化程度達90%以上;全年共申報《海北州農業新技術推廣》、《牛羊育肥技術培訓》等十三個實用技術項目,其中:《早熟豐產青稞新品種選育》等四個項目及50萬元資金已落實到位;《良種肉羊純種繁殖與雜交》等2個項目確定為州級項目,安排州級科技三項費用17萬元。全州共舉辦培訓班11期,培訓農牧民技術骨干1069人,開展科技講座40場(次),受訓人數達5151人。在全州范圍內,深入開展“科普之冬”、“科技宣傳月”和“送科技下鄉”等活動,開展科普宣傳活動34場(次),散發科普資料4.1萬余份,受益人數達11.2萬余人。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廣播事業蓬勃發展。2001年末,全州藝術事業機構1個,電影事業機構5個,圖書館5個,群眾文化館(室)20個,文物管理機構5個,廣播站和電視臺(站)各5個,全州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2.01%,全年采播電視新聞833條,藏語新聞584條,各類專題片82部。全年創作文藝節目12個,組織專題晚會2臺,完成各類演出62場,積極配合完成了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海北分會場演出的組織工作。
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城鄉醫療保障網絡建設水平逐步提高。2001年全州共有衛生機構85個,床位760張,從業人員117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000人。衛生防疫、防治和婦幼衛生機構技術力量有所加強。鄉鎮衛生危房改造和農村牧區醫療條件改善步伐加快。
體育事業不斷發展。全州共舉辦各類運動員41次,參賽運動員5720人(次);在全省第二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我州獲金牌10枚、銀牌6枚、銅牌2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01年,經公安部門統計,全州人口26.3萬人,年內出生人口3112人,出生率11.85‰,年內死亡978人,死亡率3.72‰,自然增加人口2134人,自然增長率8.12‰。
城鄉居民收入明顯增加。受國家政策的調資和農牧民生產獲得豐收以及社會保障支出增加等因素影響,城鄉居民收入得到顯著增加。根據城鄉住戶抽樣抽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31元,比上年增加803元,增長15.9%,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478元,比上年增加121元,增長8.9%。
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全州職業介紹機構18個,安置城鎮失業人員2152人,安置率61.53%,登記失業人數1345人,登記失業率3.8%。全州共有11498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收繳基本養老保險1360萬元,比上年下降18.5%,基本養老保險金支出3546.67萬元,比上年增長17.9%。全州2572名下崗職工發放基本生活保障金808.9萬元;納入社會化發放的離退人員5134名,離退人員支出養老金3546.67萬元,發放率為100%;10354(人次)失業人員發放失業金196.72萬元;6937名城鎮和農村抵保人員發放補助653.7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