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州統計局
2005年,果洛州各地區、各部門在州委、州政府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全面貫徹落實州委九屆六次全委會議精神,圍繞州委提出的 “突出—個重點、強化兩個基礎、加大三項力度、提供三項保障”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與時俱進,奮力開拓,深化改革,扎實工作,使國民經濟總體上保持了快速、穩定、健康發展的態勢。各項社會事業也取得了全面發展,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
一、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全州完成生產總值78911萬元,比上年增長7.3%,“十五”時期GDP 年均增長8.82%,高于“九五”時期6.86%的年均增速;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281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76%;“十五”時期人均GDP年均增長6.35%,高于“九五”時期5.35%的年均增速。
經濟結構繼續調整優化。全州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8124萬元,增長4.1%;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1882萬元,增長9.8%;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38905萬元,增長9.1%。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4712萬元、金融保險業109萬元、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1719萬元、房地產業1504萬元,其他服務業30861萬元,分別增長9.7%、24.4% 、8.3%、2.0%和9.4%;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州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九五”末的43.06:9.15:47.79調整為35.64 :15.06 :49.30 ,“十五”時期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分別為5.73%、19.93%、8.85%;與“九五”時期年均增速相比,分別提高了3.22、18.48、-2.86個百分點。
二、畜牧業
全州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牧業增產、牧民增收的總體目標,立足優勢,突出特色,積極調整工作思路,落實各項措施,努力推進農村牧區改革,大力調整農村經濟結構,提高畜牧業生產投入和科技含量,增強了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使全州農牧業生產獲得豐收。
(一)、農牧業總產值平穩增長,農村經濟總體運行態勢好于上年。2005年,全州實現農牧業總產值37875.83萬元,比上年增長2.12%。
(二)、畜牧業生產喜獲豐收,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全州堅持“畜牧穩州”方針,切實加強領導,不斷加大畜牧業生產投入和科技含量,推進傳統畜牧業向效益畜牧業的轉變,增強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發展效益。
1、繁活率和總增率提高。2005年,全州繁活各類仔畜68.84萬頭只,繁活率為56.90%,比上年提高1.26個百分點;損亡各類成畜5.64萬頭只,損亡率2.52%,比上年高0.42個百分點;總增各類牲畜63.20萬頭只,總增率28.28%,比上年提高0.61個百分點。
2、牲畜周轉加快,畜牧結構優化。全州出欄各類牲畜72.48萬頭只,其中:能繁殖母畜116.82萬頭只,母畜比例為55.02%,比上年提高0.87個百分點。出欄率為32.44%,比上年提高2.29個百分點。其中商品畜59.72萬頭只,商品率為26.73%,比上年提高2.40個百分點;
(三)、小塊農業區種植業生產增幅較大。2005年,農作物播種面積740公頃,比上年增長15.63%,油料作物面積68公頃,比上年增長7.94%;糧食總產量1741噸,比上年增長1.46%,油料產量81噸,與上年持平。
三、工業
全州完成工業增加值1627.2萬元,比上年增長0.7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757.6萬元,下降6.56%;規模以下工業完成增加值869.6萬元,增長7.45%。
年內開工生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家,其中虧損企業6家,虧損面達42.86%。虧損企業虧損額達147.7萬元,比上年減虧343.5萬元;全州工業產銷率達87.67%,比上年下降1.33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81.8%,下降8.09個百分點,規模以下工業產銷率92.25%,提高4.02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生產情況為:原煤7682噸,比上年下降23.18%;原鹽280噸,增長1倍;發電量448萬千瓦小時,增長29.86%;鮮凍肉770噸,增長63.83%;奶粉40噸,下降34.43%;紅磚493萬塊,下降38.38%。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州高度重視項目工作,把項目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按照國家的產業政策、投資導向和宏觀調控方向,努力加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改善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使州屬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呈上升趨勢。2005年,全州施工項目122個,比上年減少37個,其中本年新開工102個,與上年同期持平,全州續建項目20個,比上年減少37個。全州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2106萬元,比上年下降15.97%,完成州屬固定資產37106萬元,比上年增長23.64%,完成年度計劃的123.69%。 其中:瑪沁縣完成投資8708萬元,增長43.82%;班瑪縣完成投資4700萬元,增長45.38%;甘德縣完成投資5074萬元,增長49.68%;久治縣完成投資4854萬元,增長53.56%;瑪多縣完成投資4796萬元,增長6.27%;達日縣完成投資4313萬元,下降3.86%;州級完成投資4661萬元,下降9.90%。
州屬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2703萬元,比上年增長75.72%,占投資總額的34.23%。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7863萬元,增長32.09%,占投資總額的48.14%;民間完成投資8664萬元,增長7.49倍,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3.35%。國有及國有控股完成投資28442萬元,下降1.89%,占76.65%。
五、貿易業
流通體制改革和招商引資力度加大,貿易環境進一步改善,個體私營經濟經營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品市場日趨繁榮活躍。全州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239萬元,比上年增長13.63%。按城鄉看,城鎮市場平淡,農村市場活躍。全州完成縣的零售額11133萬元,增長12.68%,完成縣以下零售額3106萬元,增長17.16%;按經濟成份看,國有經濟完成零售額2985萬元,增長18.17%,私營經濟完成零售額1641萬元,增長19.43%,個體經濟完成零售額9613萬元,增長11.37 %;按行業看,全州完成餐飲業零售額2549萬元,增長11.02%,其他行業零售額1289萬元,增長31.80%,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0401萬元,增長12.36%。
非公有制經濟得到了持續、穩定、健康、快速的發展,發展規模、檔次又有了新的突破。2004年,全州共有個體工商戶1878戶,比上年增長9.57%,從業人員3405人,增長14.65%,注冊資金4050萬元,增長8.81%;私營企業44戶,比上年增長33.33%,從業人員680人,增長40.21%,注冊資金16011萬元,下降4.07%。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六、財政、金融
年內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691萬元,比上年增長20.53%;財政支出49999萬元,比上年增長21.81%。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76177萬元,增長48.42%,其中:居民儲蓄存款29698萬元,比上年增長22.20%;各項貸款余額32726萬元,比上年增長4.30%。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州公路通車里程為2713公里,其中:省屬938公里,州屬(干線)120公里,縣鄉1655公里;全州郵政局(所)9個,郵政業務總量351.26萬元,比上年增長13.43%;全州電信局(所)9個,電信業務總量1554.47萬元,比上年增長0.78%;全州有移動電話用戶17200戶,比上年增加10210戶,聯通用戶3800戶。
旅游事業取得新進展。全州進一步加大旅游宣傳工作力度,提高旅游景點知名度,吸引國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2005年,來我州旅游的人員達7.3萬人次,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圍繞“兩基”攻堅目標,大力營造基礎教育的政策環境、體制環境和投入環境,進一步強化管理,夯實基礎,保證各項教育工作的全面進步。2005年,全州共有各類學校71所,其中:中學13所,小學56所,電大1所,職校1所;在校學生18483人(不含電大),其中:中學生4211人,小學生14201人;全州新招學生4912名;各類專任教師1447人;全州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4.8%,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其中:牧民子女入學率達93.6%,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就。以科技示范、科技培訓、牛羊育肥和牛羊改良、中藏藥材種植技術等推廣項目為重點,安排下達了“黑土灘機械化種植飼草試驗”、“貝奧雄性不育劑控制鼠兔種群數量實驗研究”等11項科技項目,下達配套科技三項經費12萬元;省科技廳批準立項全省科技富民計劃項目6項,下達配套經費32萬元;舉辦以家庭防疫員為主要內容的科技班26期;編輯出版《果洛科技》2期2000冊,《果洛科普》1期2000冊、《果洛科技信息》29期、開辦“今日果洛科技”欄目,年內共播放科技知識節目15期60次。
九、文化和衛生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全州共有文化事業單位15個,其中藝術事業單位1個,圖書館7個,群眾文化事業單位7個;電影發行機構7個;影劇院2個;電影放映單位12個,廣播站8個,電視轉播臺222個(包括發射臺和轉播臺),廣播電視覆蓋人口8.8萬人,覆蓋率達58.9%。
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全州共有衛生機構72個(不含診所等),其中:縣及縣以上醫院11個,鄉鎮衛生院4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7個,衛生監督所7個。衛生人員835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727人。在衛生技術人員中副高以上職稱的27人,主治204人,師級269人,士級119人;全州有病床491張。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州人口出生率為16.2‰,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長率10.5‰,年末總人口149412人,比上年增長3.38%。其中:鄉村人口115745人,鄉村人口比重為77.47%。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2005年底,全州單位從業人員10792人,比去年增長4.28%,其中,在崗職工10791人,增長4.27%。全州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21089.8萬元,比去年增長11.37%,其中:在崗職工工資總額21088.6萬元,增長11.36%。從業人員年均工資為19902元,比去年增長8.46%,其中:在崗職工年均工資為19902元,增長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8.28元,比上年增長9.30%;全州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916.86元,比上年增長6.03%。
社會保障工作以促進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為重點穩步推進。全年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生活費按時足額發放,發放率為10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全年城鎮新增就業702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17%,其中4類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43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14%,“4050”人員再就業15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0%;全年共完成培訓各類下崗失業人員739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13.7%;全年共完成農牧民有序流動就業5031人次,完成目標任務的251.55%。
扶貧工作取得新進展。年末全州絕對貧困人口24002人,低收入貧困人口16870人,實際解決溫飽人口6860人,其中基本解決溫飽4002人,穩定解決溫飽2858人。
社會福利事業取得較好成績。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已保6636人,全州共有敬老院49個,床位2129張,收養孤老殘人數208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