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州統計局2019-03-05
2018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運行環境及各種挑戰,全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新的發展理念,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努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發展效益,確保經濟平穩增長。但總體來看不利影響因素進一步凸顯,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調結構、轉方式和加快培育新動能,促進經濟持續向好穩定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各項社會事業得到進一步加強,發展形勢良好。
一、經濟總量和結構
全州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14496萬元,同比增長2.8%。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74184萬元,同比增長2.9%;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42913萬元,同比增長0.7%;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97398萬元,同比增長4%。全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0116元,同比增長0.7%。
從三次產業結構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比重提高,第三產業比重下降。第一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7.90%,同比提高0.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為34.48%,同比提高1.5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為47.62%,同比降低1.59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比由上年17.84:32.95:49.21轉變為17.90:34.48:47.62。
二、農牧業
全州完成農牧業總產值89983.76萬元,同比增長3.04%;完成農牧業增加值75677.70萬元,同比增長2.92%。
共育活各類仔畜36.61萬頭只,繁活率54.67%;損亡各類成畜1.74萬頭只,損亡率為1.34%;出欄各類牲畜32.78萬頭只,出欄率為25.29%,其中:出售商品畜29.25萬頭只,商品率為22.56%,總增各類牲畜34.87萬頭只,總增率為26.9%,年末存欄各類牲畜131.8萬頭只,其中:能繁殖母畜64.12萬頭只,母畜比例48.66%。
牛奶產量24401噸、肉類產量17000噸、綿羊毛產量272噸、牛毛絨產量509.72噸。
農作物播種面積4337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3882畝,糧食產量564噸;油料產量1噸,蔬菜產量213.8噸。
三、工業
全州完成工業增加值40352.5萬元,同比下降12.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3506萬元,同比下降14.4%;規模以下工業完成增加值6846.6萬元,同比下降1.16%。
規模以上工業中,青海威斯特銅業有限責任公司完成工業增加值30935.63萬元,同比下降15.7%;國有企業果洛州供電公司完成工業增加值1754.13萬元,同比增長30.1%;青海五三六九生態牧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完成工業增加值816.21萬元,同比下降24.4%。
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銅金屬含銅量9173.09噸,同比下降20.1%,規模以下企業發電量2608.89萬千瓦時,同比增長6.66%;自來水316.95萬噸,同比增長9.82%;藏雪茶2300公斤,同比增長3倍。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州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1245萬元,同比增長10.03%。施工項目340個,同比減少88個。
三次產業投資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2.71%,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4.51%。第二產業投資同比下降23.72%,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24.25%。其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35.05%。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8.56%,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71.24%。其中:教育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4倍;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5.82%;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8.30%;衛生和社會保障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0.23。
從投資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8.15%;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72%。
五、貿易業和物價
全州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378.4萬元,同比增長7.1%。
從城鄉區域消費看: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8135.1萬元,同比增長7.3%;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1243.3萬元,同比增長6.2%。
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61854.6萬元,同比增長7.3%,住宿餐飲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7523.8萬元,同比增長5.2%。
居民消費價格總體運行平穩。居民消費價格累計同比指數為101.8。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構成中,食品煙酒類價格指數為102.1;衣著類價格指數為102;居住類價格指數為100.6;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指數101.5;交通和通信類價格指數為102.5;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指數為102.4;醫療保健類價格指數為102.2;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指數為100.3。
六、財政、金融
全州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3107萬元,同比下降7.57%。其中:稅收收入11665萬元,同比下降15.54%;非稅收入11442萬元,同比增長2.27%。稅收收入中:增值稅4534萬元,同比下降37.68%;企業所得稅672萬元,同比下降47.79%;個人所得稅2134萬元,同比增長22.01%;資源稅791萬元,同比下降19.29%;城市維護建設稅954萬元,同比下降20.23%;房產稅844萬元,同比增長49.12%;印花稅222萬元,同比下降1.77%;城鎮土地使用稅66萬元,同比增長53.49%;土地增值稅28萬元,同比下降68.54%;車船稅451萬元,同比增長24.93%;耕地占用費894萬元;契稅72萬元。
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887838萬元,同比增長23.67%。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02775萬元,同比增長16.27%;公共安全支出39777萬元,同比下降2.03%;教育支出99929萬元,同比增長4.93%;科學技術支出3756萬元,同比下降12.37%;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7911萬元,同比下降16.5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0833萬元,同比增長19.93%;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61406萬元,同比增長35.75%;節能環保支出44741萬元,同比增長33.50%;城鄉社區事務支出49360萬元,同比下降13.51%;農林水事務支出275056萬元,同比增長65.05%;交通運輸支出21045萬元,同比增長2.37倍;商業服務業等事務支出5122萬元,同比下降35.10%;住戶保障支出50726萬元,同比下降5.24%。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276062萬元,同比增長12.64%,其中住戶存款余額338147萬元,同比增長4.85%。各項貸款余額233823萬元,同比增長7.18%。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州公路通車里程13220.62公里,其中:國家高速693公里,國道1708公里,省道1049公里,縣道1180.14公里,鄉道4073.99公里,村道4166.92公里,專用道349.56公里;客運班線省際4條,市際8條,縣際1條;客運站37個,其中一級站1個,三級站5個,四級站3個,五級站26個,簡易站2個;客車54輛,其中:班線客運33輛,農村客運21輛;全州客運量39.37萬人,旅客周轉量8589.98萬人公里,貨運量55.89萬噸,貨物周轉量17225.62萬噸公里;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機構2個,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1個。
全州郵政局(所)44個,其中:城鎮6個,農村38個;郵政業務總量865.56萬元,同比下降10.72%;全州電信局(所)8個,其中:城鎮6個,農村2個;電信業務總量20239萬元(含移動和聯通),同比增長19.79%;全州固定電話用戶14564戶,同比增長2.03倍;移動電話用戶203372戶,同比增長14.31%,其中:電信57665戶,移動101525戶,聯通44182戶;全州互聯網用戶30417戶,同比增長43.46%。其中:電信互聯網用戶17772戶,移動互聯網用戶11784戶,聯通互聯網用戶861戶。
旅游方面。全州旅游景點70處,其中國家地質公園2處,3A級景區15處;全年來州旅游人數32.6萬人次,同比下降41.13%,旅游總收入23474.76萬元,同比下降41.61%。
八、環境保護和林業
環境監測情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49天,優良率為95.5%。
全州12個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達到Ⅱ類水質標準;用水總量2700萬立方米,用水總量控制在3600萬立方米指標之內;8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和1個一般水功能區全部達標,達標率100%。
天保及公益林管護。天然林管護面積804.97萬畝,重點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管護面積729.8萬畝,森林覆蓋率為13.2%。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州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29所,其中:幼兒園57所、小學52所、初級中學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高中3所、中等職業學校5所。全州現有在校生45982人,其中本州在校生44269人,異地在校生1732人。本州在校生中,學前教育學生數6632人、小學21890人、初中9708人、高中2905人、中職3134人。異地在校生中,初中624人,高中679人,中等職業學校429人。全州共有畢業生7003人,其中:小學3001人,中學3133人,中等職業學校869人。全州共有各類學校教職員工3437人,其中:專任教師2346人。專任教師中小學1240人,初中559人,高中235人,中等職業學校117人,幼兒園195人。全州適齡兒童入學率99.08%,初中階段入學率94.4%,高中階段入學率75.06%,學前教育入園率70.12%。全州有青少年活動中心4個。
全州共有科技館1個,高原科技農業示范園2個,科技大篷車3輛。
全州天氣雷達觀測站點1個,衛星云圖接收站點7個;地震觀測臺站6個,其中遙測臺站2個。
十、文化和衛生
全州文化事業單位18個,其中:藝術事業單位1個,圖書館7個,群眾文化事業單位7個,博物館1個,文管所1個,業余體校1個;電影發行機構7個,影劇院4個,電影放映單位14個;廣播站8個,電視轉播臺36個,廣播覆蓋率99.89%,電視覆蓋率99.89%。
全州衛生機構79個(不含診所等),其中:縣及縣以上醫院11個(含4個藏醫院),鄉鎮衛生院4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7個,衛生監督所7個,計劃生育服務站7個,其他2個;衛生人員103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883人(含執業和助理醫師304人,注冊護士218人,藥師26人,技師81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254人),其他人員153人。全州有病床999張,其中:縣及縣以上醫院有病床743張。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州人口出生率15.71‰,人口死亡率4.01‰,人口自然增長率11.70‰。年末常住人口20.84萬人。其中:藏族人口19.14萬人,占總人口的91.80%;農牧業人口15.92萬人,占總人口的76.39%。全州常住人口城鎮化率27.88%。
居民收入情況。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57元,同比增長11.7%。其中:工資性收入8960元,占61.55%;經營凈收入4244元,占29.15%;財產凈收入626元,占4.3%;轉移凈收入727元,占4.99%。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9593元,同比增長10.7%。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14元,同比增長8.6%。其中:工資性收入30627元,占91.93%;經營凈收入3042元,占9.13%;財產凈收入291元,占0.8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818元,同比增長9.19%。
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0元,同比增長16.8%。其中:工資性收入1086元,占14.03%;經營凈收入4681元,占60.48%;財產凈收入747元,占9.65%;轉移凈收入1226元,占15.8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786元,同比增長13.43%。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情況。城鎮新增就業914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35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0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02%。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07萬人;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0606人,同比增長4.70%,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3782人,同比增長5.37%;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8102人,同比增長4.80%;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99103人,同比增長1.25%;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數175929人;參加失業保險6307人,同比增長1.82%;參加工傷保險13456人,同比增長15.81%;參加生育保險11538人,同比增長6.61%。
扶貧工作取得新進展。年末實有貧困戶數3458戶,實有貧困人數11762人,當年減少貧困人口19697人。
社會福利事業狀況。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730戶,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6557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939戶,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6636人;收養性單位數26個,供養人數1480人,年需供養資金1961.4萬元。
安全生產情況。全年共發生各類生產經營安全事故7起,死亡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