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7年,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全區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積極推進兩個根本性轉變,努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國民經濟運行呈現出“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態勢。農業生產又獲豐收,工業生產快速增長,投資、消費、出口保持一定增長,財政金融形勢基本正常,物價漲幅繼續回落,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各項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但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呈現出了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有:經濟進一步增長的基礎尚不穩固;結構調整步伐緩慢,國有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經濟效益總體狀況仍不理想;下崗失業人員不斷增加,再就業難度加大。
綜合
國民經濟穩步發展,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產業結構有所調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105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0億元,增長10.8%;第二產業增加值413億元,增長13.2%;第三產業增加值357億元,增長8.0%。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7.3%、36.9%和35.8%調整為26.7%、39.3%和34.0%,第二產業比重上升,一、三產業比重下降。
農業
農牧業生產在遭受特大雪災、干旱、大風、地震等自然災害的情況下,由于各地采取相應的抗災自救措施,再加上后期氣候宜農,以及科技興農力度的加大和農牧業投入的增加,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牧民生產積極性,農牧業生產獲得連續20年豐收,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種植業生產豐收,糧、棉、甜菜、水果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增加。糧食總產量825.34萬噸,比增長0.9%;棉花產量創歷史最好水平,達到115萬噸,比上年增長22.3%;甜菜總產量388.71萬噸,增長9.6%;水果總產量123.67萬噸,增長6.6%。
林業建設繼續加強,全年完成造林面積4.7萬公頃。林業結構得到調整,經濟林比重增大,造林質量不斷提高。防護林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繼續改善,森林覆蓋率有所提高。
畜牧業生產穩定發展。牲畜存欄增加,出欄旺盛,畜產品產量全面增長。年末牲畜總頭數達4007.66萬頭(只),比上年增長3.7%;肉類總產量64萬噸,增長6.1%;綿羊毛、牛奶、禽蛋等均比上年有所增加。牲畜改良工作成效顯著,農區畜牧業發展迅速。
漁業生產持續發展。全年水產品產量5.24萬噸,比上年增長9.4%。鄉鎮企業穩定發展。全年鄉鎮企業總產值230.6億元(不包括兵團,下同),比上年增長8.9%;完成營業收入231.68億元,增長20.2%。
農村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年末全區農業機械總動力729.03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4.4%;農村用電量20.82億千瓦小時,增長12.7%;農田水利建設進一步發展,年末有效灌溉面積達2910.19千公頃,比上年增加68.79千公頃,增長2.4%。農業科技和優質品種得到進一步推廣。
工業
工業生產較快增長,企業效益有所回升。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303億元,比上年增長13.0%。
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扭轉上年下滑局面一直保持低速增長,重工業發展快于輕工業。全年輕工業完成增加值69億元,比上年增長6.8%;重工業完成增加值234億元,增長15.5%。大中型工業企業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全區大中型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97.52億元,比上年增長15.5%。
產品結構有所調整,能源、原材料和部分支農產品增長較快。全年原煤產量3021.37萬噸,比上年增長1.2%;原油產量1629.25萬噸,增長11.8%;天然氣21.3億立方米,增長51.5%;發電量150.58億千瓦小時,增長10.7%;鋼材99.89萬噸,增長15.2%;水泥627.51萬噸,增長11.5%;紗24.71萬噸,增長18.5%;機制糖42.28萬噸,增長16.3%;化肥42.87萬噸,增長15.2%。
工業經濟效益在上年大幅度滑坡的基礎上有所回升。全區年產品銷售收入在100萬元以上的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78%,比上年提高12.7個百分點。全年累計實現產品銷售收入614.45億元,比上年增長13.7%;實現利稅54.39億元,增長65.1%。企業虧損狀況有所好轉,但虧損面繼續擴大。獨立核算工業盈利企業盈利21.0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6%;虧損企業虧損額23.29億元,下降12.0%;盈虧相抵后企業凈虧損2.25億元,比上年同期減虧9.16億元,減虧幅度達80.3%。但虧損面居高不下,全區獨立核算工業企業虧損面達35.4%,其中國有企業虧損面為43.4%,均比上年有所擴大。從反映工業經濟效益水平的各項指標看,工業增加值率41.7%,提高11.3個百分點;資金利稅率16.3%,提高5.7個百分點;總資產貢獻率7.1%,提高1.0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111.2%,下降10.4個百分點;企業資產負債率70.7%,下降0.7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次數1.27次,減少0.07次;成本費用利潤率-0.4%,回升1.8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17840.48元/人,增長37.2%;產品銷售率96.6%,上升1.4個百分點。
建筑業
建筑業生產平穩增長。全年建筑業增加值38.08億元,比上年增長25.5%(現價)。建筑施工企業房屋建筑竣工面積747.24萬平方米,增長15.7%,竣工率達53.4%。建筑行業加大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行施工工程招投標責任制,招標投標面進一步擴大。全年國有建筑企業施工工程個數7751個,其中實行招標投標的2000個,招標投標承包面達25.8%,比上年提高5.8個百分點。建筑企業效益緩慢回升,全年實現利稅3.16億元,增長52.3%;利潤總額-4347萬元,比上年減虧4278萬元。
地質勘察工作取得新成果。全年新發現有進一步工作價值的礦產基地11處,其中金礦7處,銅礦1處,石膏礦1處,煤礦1處,地下水1處;取得重大進展的礦區5個,其中金礦4個,銅礦1個。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199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6.82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地方完成投資206.96億元,增長36.7%。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投資363.25億元,增長16.5%;集體經濟投資20.38億元,下降1.6%;城鄉居民個人投資40.68億元,增長23.2%;其他各種經濟類型投資22.51億元,增長0.9%。
分項目種類看,基本建設投資255.96億元,增長20.2%;更新改造投資73.91億元,增長7.8%;房地產開發投資16.99億元,增長8.8%;其他投資46.18億元,下降0.8%。
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41.60億元,增長43.4%;第二產業投資183.24億元,增長2.8%;其中能源工業投資149.85億元,增長16.7%;第三產業投資138.41億元,增長32.3%,其中交通郵電通信業投資69.45億元,增長65.8%。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本年新開工項目增多。全年基本建設、更新改造新開工項目4304個,比上年增加138個。
重點建設項目完成較好。全年29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32.8億元,完成年計劃的83.9%,占基本建設總投資的50.7%。計劃年內建成投產的9個項目已有6個全部建成投產,分別是塔里木農業灌排和環境保護一期工程、天山西部林業局、阿克蘇拜城電廠二期擴建工程、哈密二電廠二期擴建工程、國道312線賽里木湖棗清水河段和烏魯木齊河東污水處理廠。棉花基地建設、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工程和南疆鐵路延伸工程進展順利。
全年建成投產項目4035個,新增固定資產303.65億元。新增加的主要生產能力有:原油200萬噸,發電裝機容量14萬千瓦,新建公路103公里,改建公路801公里。
交通、郵電
交通運輸業持續發展。1997年全區共完成貨物周轉量545.2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7.5%;完成旅客周轉量233.0億人公里,增長6.5%。全區鐵路營運里程達2038公里。公路建設步伐加快,公路質量不斷提高,公路通車里程達32053公里,瀝青路面占公路通車里程的比重達67.1%,高等級公路建設有所進展。民用航空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擁有28架大中小型飛機,航線達50條。
郵電通信發展迅速。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7.23億元,增長30.4%。住宅電話迅速發展,電話普及率不斷提高,1997年全區擁有電話機總數為121.14萬部,比上年增長27.5%;平均每百人電話擁有量為7.05部,比上年增長25.7%。移動電話規模進一步擴大,無線尋呼又有較大幅度增長。計算機互聯網絡得到一定發展。
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消費品市場比較平淡,沒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和新的消費熱點。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10.42億元,比上年增長5.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1%。分城鄉看,城市好于農村。城市消費品零售額186.37億元。比上年增長8.7%,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24.05億元,增長0.2%。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商業份額下降,非國有商業增長較快。全年國有商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20.81億元,比上年增長0.6%,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0.6%下降到38.9%;非國有商業消費品零售額189.61億元,比上年增長8.1%,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9.4%上升到61.1%。集貿市場比較活躍,其中農民對非農業居民的零售額達47.15億元,比上年增長4.7%。
重點商業企業經濟效益下滑狀況沒有改觀。重點商業企業銷售利潤率為0.7%,比上年下降46.2%;人均銷售額為14.4萬元/人,比上年下降5.9%;平均資產負債率為74%,比上年增加5.5個百分點。
生產資料市場依然偏淡。全年縣及縣以上物資供銷企業購進總額28.2億元,比上年下降23.1%;銷售總額31.3億元,下降16.9%。通貨膨脹得到有效抑制,物價上漲率明顯低于經濟增長率。全區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8%,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7%,漲幅較上年分別回落7.0個和6.8個百分點。下降幅度較大的主要有肉禽蛋、鮮菜、鮮果,但受房租、煤氣、水電費、郵費等調價因素影響,居民消費價格中的居住和服務項目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分別上漲11.6%和22.3%。
對外經濟
外貿出口明顯回升,進口有所下降,外貿逆差減小。全年進出口總額14.4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出口總額6.65億美元,增長21.1%;進口總額7.81億美元,下降8.5%。在進出口貿易中,一般貿易6.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1%;地方邊境貿易7.5億美元,增長2.7%。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制成品出口比重占全部出口的72.1%,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
利用外資水平繼續下降。全年新簽利用外資合同59個,協議外資金額3.98億美元,增長1.2倍;實際利用外資0.87億美元,下降67.3%;其中外商直接投資0.2億美元,下降62.8%。年末已注冊外商投資企業46家,比上年減少19家。全年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項目5個,合同金額125.7萬美元,下降75.4%;實際營業額136萬美元,下降85.4%。
國際旅游取得新進展。全年共接待來我區旅游、訪問、從事商務及各項活動的外國人、華僑和港澳臺胞達17.25萬人次,旅游收入7111萬美元,增長4.3%。
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1997年全區各級財政、稅務部門積極采取措施,開源節流,強化稅收征管,加大預算外資金管理力度,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全年全口徑財政總收入135.35億元,比上年增長19.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7.61億元,增長19.3%;全區財政支出126.82億元,比上年增長10.4%。
金融在繼續推進改革、強化監督管理、加強宏觀調控等方面取得新的進展,總體形勢相對平穩,在支持工農業生產、重點建設、促進全區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年末全區各項存款余額1149.13億元,比年初增加183.32億元,其中企業存款余額442.76億元,比年初增加66.60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76.13億元,比年初增加90.06億元。年末金融機構貸款金額為1215.39億元,比年初增加168.1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854.08億元,增加112億元;中長期貸款237.36億元,增加10.47億元。保險事業繼續發展。全年全區承保總額2446.92億元,比上年增長26.6%;保費收入17.98億元,增長46.7%。其中財產保險費收入6.8億元,增長18.5%;人身保險費收入5.98億元,增長1.05倍。財產保險賠款金額3.4億元,人身保險賠款及給付金額1.93億元。
科技、教育
科技隊伍不斷壯大,經費投入增加。年末地方國有企事業單位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4.5萬人,縣及縣以上獨立研究開發機構131個,高校辦科研機構4個,大中型工業企業辦技術開發機構63個,民營科研機構498個;從事科技活動人員3.58萬人,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2.90萬人。全年全區科技機構、高等院校和大中型工業企業等單位用于科技活動的經費支出為7.5億元,其中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1.6億元。
科技事業不斷前進。1997年全區在自治區科委鑒定、登記的科技成果數230項,其中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的6項,全年受理專利申請799件,授權專利328件。全區技術市場共簽訂技術合同823項,合同金額1.84億元,科研機構通過技術市場向工業企業轉讓科技成果168項。
教育事業繼續發展。普通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招收研究生234人,在校研究生647人,其中少數民族71人。普通高等學校招收本、專科學生1.24萬人,比上年增長1.9%;在校學生4.57萬人,增長2.9%,其中少數民族2.15萬人,占47.1%。中等教育穩步發展。全年中等專業學校共招收學生2.73萬人,比上年增長3.7%;在校學生7.78萬人,增長6.9%,其中少數民族3.89萬人,占49.9%。各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招收學生6.6萬人,下降2.0%;在校學生16.93萬人,增長3.6%,占高中階段在校學生的比例達50.1%。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基礎教育不斷加強。全區初中在校學生70.8萬人,比上年增長8.3%;小學在校學生241.97萬人,增長5.1%。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6.58%,小學畢業生升學率由上年的91.61%下降到90.67%;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由上年的65.5%下降為53.26%。中學生鞏固率由上年的96.27%上升為97.32%;小學生鞏固率由上年的98.74%上升為99.46%。幼兒園兒童達22.6萬人,比上年增長2.1%。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629人,增長54.5%。年底全區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縣(市、區)已達30個,比上年增加11個。各類成人教育進一步發展。成人高等本、專科在校學生5.26萬人,比上年增長3.1%;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4.76萬人,下降4.2%;成人中小學在校學生35.13萬人,增長53.9%。
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區共有藝術表演團體89個,文化館91個,公共圖書館70個,博物館14個,檔案館140個,廣播電臺33座,中短波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39座,電視臺27座,1千瓦以上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56座。全區廣播人口覆蓋率79.2%,電視人口覆蓋率82.5%。各類電影放映單位156個,全年生產故事片6部,譯制少數民族語影片709本。全年共出版各種報紙2.06億份,雜志1051萬份,圖書6345萬冊。
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年末全區共有衛生機構6614個,其中醫院和衛生院1345個,比上年增加25個。各類衛生機構床位數7.16萬張,比上年下降0.6%,醫院及衛生院擁有病床6.71萬張,下降0.4%。各類衛生技術人員9.26萬人,增長3.2%,其中醫生4.30萬人,增長3.1%;護師、護士2.94萬人,增長6.3%。在衛生技術人員中,少數民族衛生技術人員3.22萬人,占總人數的36.2%。
體育事業成績喜人。在第八屆全運會上我區體育代表團獲得金牌3枚,銀牌3枚,銅牌6枚。尤為讓人驕傲的是我區“達瓦孜”選手阿迪力成功的跨越了長江三峽,比吉尼斯世界紀錄縮短近40分鐘,創造了驚人的奇跡。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全民健身計劃在各地普遍實施,全區達到《國家體委鍛煉標準》的學生人數達115.97萬人,占在校學生的48.5%。
人口與就業
據全區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資料推算,全區人口出生率為19.66‰,人口死亡率為6.5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3.11‰。年末全區總人口1718.08萬人,比上年增加28.79萬人,增長1.7%。其中市鎮人口860.76萬人,增加14.59萬人,增長1.72%;農村人口857.32萬人,增加14.2萬人,增長1.68%。全區家庭總戶數為436.79萬戶,戶均3.91人。
勞動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年末各類職業介紹機構發展到252家,全年城鎮安置就業人員9萬人。年末職工人數309.79萬人,比上年增加3.77萬人;城鎮私營和個體從業人員41.28萬人,增加5.81萬人。全年通過實施再就業工程幫助2.65萬失業職工和企業富余人員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4%。
職工工資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區職工工資總額為209.85億元,比上年增長10.6%;職工年平均工資6644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0%。
社會福利事業穩步發展。年末全區各類社會福利院48個,床位4242張,比上年增長22.7%,收養人數3517人。
生產建設兵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民經濟穩步發展,農業獲得全面豐收,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扭虧增盈取得成效,出口增長較快,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職工生活繼續得到改善,各項社會事業繼續發展。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46.18億元,比上年增長9.5%。
企業改革步伐加快,資本經營開始起步。股份制改造取得重大進展,兵團企業列入1997年度國家試點城市兼并破產和再就業工作計劃22戶,占自治區兩個試點城市總戶數的44%。以優化存量資產為重點的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力度加大,企業兼并有突破性進展。首次實現了兵團工業企業跨地區、跨師(局)、跨隸屬關系資產重組。兵團農場現代企業制度試點進入實施階段。
農業獲得全面豐收。兵團繼續把農業放在首位,進一步深化團場改革,加大農業投入,加強基礎建設,提高科技含量,調整作物結構,農業獲得全面豐收,主要農產品產量繼續增產,棉花、甜菜總產創歷史最高紀錄。棉花單產和人均占有量繼續居全國第一位。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1.19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增加值67.34億元,增長14.1%。糧食總產158.97萬噸,下降1.2%;棉花總產47.34萬噸,增長28.3%;油料總產8.37萬噸,增長12.0%;甜菜總產167.32萬噸,增長10.2%。鄉鎮企業持續發展,總產值14.7億元,增長15.0%;實現利稅2.45億元,增長18.6%。
工業生產穩步發展,工業總產值90.2億元,增長9.7%;工業增加值25.24億元,增長10.5%,工業產品產銷率94.0%。綜合經濟效益指數41.3%,比上年提高18.1個百分點。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6.27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全年建筑業增加值10.0億元,比上年增長6.0%;自行完成施工產值35.56億元,增長12.0%。
全年完成貨物周轉量28.8億噸公里,增長4.3%;旅客周轉量16.85億人公里,增長2.9%。
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25億元,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9%。對外貿易健康發展,出口大幅度增長,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2.46億美元。
金融保險事業進一步發展。1997年末,各項存款余額達115.89億元,比上年增長25.1%;各項貸款余額86.82億元,增長17.3%。全年保險金額達222.18億元,比上年增長7.3%。綜合賠付率55.4%。
職工生活繼續得到改善,全部職工平均工資5450元,增長16.2%,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2.2%。
科技、文化、教育、衛生、計劃生育、體育、環境保護等社會事業和精神文明建設也有新的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果。
注:公報中國內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指標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